查看原文
其他

诞生一年多,这首歌横扫大阅兵春晚亚运会几大重要场合 |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

Music Weekly 音乐周报 2022-04-23

《走向复兴》曲作者印青和词作者李维福(右)


文 | 陈茴茴



《走向复兴》是2009年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和深圳广电集团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共同组织创作的歌曲。当时,深圳市委提出:歌曲既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发展历程的印记,也要有中华民族文化和情感的凝结,同时表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这为歌曲主创人员——作曲家印青、深圳词作者李维福提供了作品基调和创作理念。


2009年9月,歌曲《走向复兴》被选入新中国第三部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演出;同年10月1日,《走向复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活动中由联合军乐团演奏,并由北京各大中院校学生2500人组成的群众游行合唱方阵完整演唱。2012年9月25日,《走向复兴》获得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文字到歌词上百次“蜕变”



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 

走在崭新的道路上。 

我们是优秀的中华儿女, 

谱写时代的新篇章。 

…… 

我们迎着灿烂的阳光, 

飞向太空驰骋海洋。 

我们是英雄的中华儿女, 

古老文明焕发新光芒。

…… 

前进,前进,向前进, 

排山倒海不可阻挡; 

前进,前进,向前进, 

走向复兴创造辉煌。



《走向复兴》整首歌曲时长两分多钟,歌词为24行,共232个字。这短短两百多个字的歌词,在创作过程中历经了上百次调整、修改和润色,最终完成“文字到歌词”的蜕变。


2008年10月,李维福接到深圳市委宣传部“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创作一首献礼歌曲”的写词邀请,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的他心里既高兴又紧张,如此重量级的创作委约还是头一遭。时任深圳市政协主席的王顺生参与策划并鼓励李维福大胆进行创作。作为深圳人,李维福为自己可以参与这样一首诞生于深圳的宏大作品而自豪,但如何用短短的一首歌词描绘出新时代“歌唱祖国”这样宏大的主题,又让他感到颇费脑筋。


“应该从哪里开始?采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是直抒胸臆还是寓情于景?这些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当时只是提出了‘歌唱祖国’的主题,没有具体的命题范围,我一开始写的词特别‘大’。”李维福说。王顺生看完他写的第一版歌词后建议,可以写得再“小”一点。与此同时,李维福也搜集了大量资料,为进一步修改做好充分的案头工作。无数次的讨论、修改后,歌词的核心立意逐渐在他心中有了清晰轮廓——“无论经历多少艰难险阻,中华民族一定能走向复兴!”


为展现新中国60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同时描绘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李维福在歌词创作中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第一段描绘新中国60年的变化历程,是写实。第二段抽象描述中华民族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是写虚。歌词第一句“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崭新的道路上”,寓意“改革开放之路”。李维福说,改革开放走过的几十年,是一个非常有干劲儿的时代,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热火朝天地奋斗着,航空航海等领域更是取得超越以往的辉煌成就,这给予他灵感,写下了“飞向太空驰骋海洋”的歌词。


歌曲最初拟用《复兴之路》的歌名,一番讨论后大家认为可以用一个动感稍强的名字。最后,结合歌词“走在崭新的道路上”,歌曲名确定为《走向复兴》。歌词中的“我们迎着风雨走向前方”和“挺起胸膛何惧风浪”,真实描绘了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不平凡历程,“走向”一词则更为动感地描绘了这个过程。


歌曲《走向复兴》获得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也是李维福第一首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从《走向复兴》开始,他完成了教育工作者向音乐创作者的真正跨界,之后又陆续和作曲家印青合作创作了《天地人心》《我们的信念》《复兴的力量》等歌曲,其中《天地人心》获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复兴的力量》获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



七八个版本后确定“进行曲”



2009年,接到深圳方面的邀请后,作曲家印青面对“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创作献礼作品”的委约命题时,并没有直接拿出《走向复兴》最后成曲的“进行曲”版本,而是尝试多种方案,甚至考虑了流行乐、摇滚风等,前后共创作了七八个版本。经过与深圳策划团队、词作者李维福等多方反复讨论、修改、验证,历经一个多月的选曲,歌曲风格最终确定为“进行曲”。


印青表示,从思想角度来讲,这样一首雄壮有力、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歌曲与时代精神契合,“进行曲”的形式也更适合群众合唱演唱。从艺术角度来讲,自《五星红旗》《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歌曲之后,进行曲形式的歌曲并不太多,《走向复兴》正好可以对当前音乐作品的类型进行补充和丰富。进行曲的节奏形式也赋予了《走向复兴》这首歌曲一种昂扬向上的自信。今天的中国,政治、经济方面的实力在不断提高,音乐作品也应该在文化上给大家传递一种自信。


《走向复兴》在节奏和旋律上呈现出稳健的特点,与歌词中表达的“我们中国人在新的时期面向未来,不怕艰苦,走向民族复兴的一种信念”实现了高度契合。在获知《走向复兴》被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选中,将作为大轴曲目演出后,印青非常惊喜。不久后,他又接到“《走向复兴》被选为天安门广场国庆60周年大阅兵曲目”的通知。巧合的是,以进行曲形式创作的《走向复兴》,节奏恰是适合阅兵活动的每分钟116拍。


印青说,《走向复兴》的初版歌词较为适合抒情式的独唱,后来李维福为配合进行曲风格,对歌词部分又作了一定修改。例如,运用“万众一心,挽起臂膀”等一些较为口语化的词眼,加入“排山倒海,不可阻挡,前进”等词汇,使歌词更具一往无前的气概。副歌部分,印青最初构想了“前进,走向;前进,走向”这样的结构,后来在与词作者沟通后,改成简洁有力且反复出现的“前进,前进,向前进”结构,使得歌曲整体上更加符合进行曲的形式,也更加适合群众合唱。


合唱《走向复兴》


词曲的最终确定离不开词曲作者的反复沟通与交流。据李维福回忆,在选曲与歌词修改的这段时间里,上百张标记词曲不同修改版本的歌谱如同鸿雁一般,在深圳与北京之间,在他与印青之间,在每位参与创作的团队人员之间,来回穿梭“飞翔”。《走向复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音符,都经过团队所有人的反复推敲。“从这个过程来说,《走向复兴》更像是一首集体创作的作品,我们只是执笔人。”李维福说,与印青合作的过程也令他感触良多,“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目标:打磨好作品,拿出好作品。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多次沟通,从每一处细节商量怎么修改。创作过程中我们无话不谈,这是一个非常开心的过程,也是一个我向他和其他创作人员学习的过程。” 



重磅亮相各大节庆



2009年10月1日,《走向复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活动中由联合军乐团演奏,北京各大中院校学生2500人组成的群众游行合唱方阵完整演唱。作为2009年才“出炉”的新作品,《走向复兴》加入群众游行活动演奏曲目单时,距离国庆节只剩不到10天时间。


2009年,张海峰作为联合军乐团副总指挥参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


时任解放军军乐团副团长、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活动联合军乐团副总指挥的指挥家张海峰回忆,这时突然间加进来一首新作品,意味着从指挥到演奏员再到合唱团员,都要在很短时间内重新适应新的曲目顺序,并迅速达到“自然记忆”的熟练程度。张海峰坦言,当时作为排练和要上场指挥的副总指挥,他压力很大,心里也很忐忑和担心。为了配合联合军乐团的演奏和演出时的“背曲”要求,以及群众合唱团大学生团员演唱的合唱调性,解放军军乐团作曲家王和声对《走向复兴》重新进行了适当编配。“大家增加排练时间,玩命似地练这首作品及前后曲目的接口,最终保证演出得以顺利进行。”张海峰认为,“《走向复兴》这首作品很有气势,彰显着我们国家的大国风范,非常适合在重要节庆活动中演出和群众传唱。


戴玉强、殷秀梅在2010年春晚演唱《走向复兴》


在中央电视台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歌唱家戴玉强、殷秀梅在零点倒计时前演唱了《走向复兴》。2010年11月12日晚,在广州海心沙岛举行的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上,《走向复兴》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入场时奏响,八名仪仗队执旗手在激昂奋进的进行曲乐声中,手执国旗走向旗杆台。诞生仅一年多时间,这首歌曲就在全国大江南北迅速传唱,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传递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烙刻着改革前沿印记



《走向复兴》的诞生离不开深圳这座城市。印青与深圳的创作渊源最早开启于1997年,当时他第一次跟深圳的词作者蒋开儒合作,写出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走进新时代》。2020年在北京举行的“深圳原创歌曲40年历程回顾与发展研讨会”上,他深有感触地说,深圳这座城市给他最深印象的是,从歌曲创作相关部门的主管领导,到普通群众百姓,对音乐、对文化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深圳市很多领导都是学者型,他们对文化尤为重视,这促使了音乐的种子可以在深圳生根、发芽、长大。他记得深圳的一位领导曾经和他说:“歌曲很重要,不要小看歌曲,它是城市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老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


“《走向复兴》用简单的话语、进行曲的节奏唱出主旋律,是非常能体现时代强音的歌曲。”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薛艺兵评价。


身为深圳人,李维福表示,是深圳这座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宝贵土壤和宽容环境,赋予他在创作《走向复兴》时不断尝试、修改的勇气。他表示,任何优秀文艺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走向复兴》的成功,除了词曲作者的辛勤与付出,也深深烙刻着时代的印记,“这首歌曲受惠于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积淀与先锋目光,诞生于一向坚持‘国家立场,深圳表达’的深圳文艺精品生产机制。”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热门文章精选 


《党啊,亲爱的妈妈》, 一首朴实的颂歌 |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


声乐演唱中,语言才是训练声音的真正手段


“文华”“金钟”双料冠军党华莉,今年小提琴博士毕业 | 人物


张国勇:作曲家之殇


取消音乐考级?早干嘛去了!| 争鸣


校考到联考,艺考转方向了?


学音乐教音乐听音乐爱音乐看什么?点开就知道了


钢琴“基本练习”:练什么、如何练?


亚健康!中国歌剧之现状


好的合唱团,好在哪里?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