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育浸润,音乐教师如何行动 | 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郭声健解读文件精神

Music Weekly 音乐周报 2024-04-08

郭声健

编者按:2023年12月2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本报特邀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郭声健撰文,解读文件精神的同时,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理论结合实践提出相关建议。

文 | 郭声健


在2024年即将到来之际,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一时间,各大报刊网络与自媒体竞相转发,形成了全国上下喜迎“美育新春”的一派热闹场景。如文件所述,教育部印发该“通知”,启动美育浸润行动,目的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而选择在新年到来之际推出这项行动计划,也不禁引发我们的联想:或许2024年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美育年”。但不管有没有这个名分,近年来我们都已经深切感受到,国家重视学校美育、全社会关注学校美育已经成为新常态,“通知”的印发便是这种新常态下的一种常态化学校美育行动。


美育是我们音乐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我们音乐教师的使命价值之根。在喜迎“美育新春”的同时,我们既需要热切回应,更需要冷静思考:美育浸润,音乐教师该如何行动?回答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认真研读“通知”,从中寻找答案。


“通知”对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提出了三大任务和目标,即以美育浸润学生,以美育浸润教师,以美育浸润学校。这三大任务目标是相互关联并融为一体的。其中浸润学生是最终目标,浸润学校是浸润学生的基础保障,而浸润教师则是浸润学生与学校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要真正实现浸润学生与学校的任务和目标,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一个自身都没有受到良好美育浸润的教师,是不可能以美育浸润学校与学生的。因此,美育浸润,音乐教师必须从浸润自身开始,唯有如此,美育浸润才有实效,行动才能持久。基于这一理解,我们提出,音乐教师开展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应该基于目标导向,从浸润教师、浸润学生、浸润学校三个维度展开。



浸润教师要“三提”



一要提高认识。我们要准确理解“通知”提出“以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的深刻内涵与高远立意,它既彰显了美育潜移默化浸润心灵的独特育人价值,也遵循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与各环节的特殊教育规律,可以说用“浸润”将美育的目标及其实现路径创造性地进行了对接与融合。美育工作就是一种浸润行动,浸润不是美育工作的短暂行为,而是伴随美育始终的永久行动,有美育必浸润,无浸润不美育,美育浸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美育人。音乐教育是最好的美育浸润方式,是最重要的以美育人途径。但长期以来我们可能习惯性地认为给学生传授了知识技能,育人目标就已经实现。其实并不然,音乐教育达成浸润心灵的育人目标,需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但知识和技能本身是不可能自然而然地浸润学生心灵的,所学知识和技能必须要“有用”“能用”和“用得了”,学生依托所学知识技能在现实音乐生活中更好地感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音乐真正走进了学生心底,才能最终浸润学生心灵。所以,做好美育浸润工作,音乐教师一定要有这样一种认识和站位:音乐教育的终极育人目标是浸润心灵,而能够浸润学生心灵的一定是鲜活的音乐与生动的实践,而不是碎片化的知识与无情感的技能。


二要提升素养。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浸润的主阵地,音乐教师是美育浸润行动的主力部队与排头兵,音乐教师队伍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甚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成效的大小。因此,提升音乐教师的美育素养很关键。“通知”提出:“以美育浸润教师,发挥教师职业的美育功能,提升全员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塑造人格魅力,涵养美育情怀。”这段话不仅明确了以美育浸润教师的目标要求,也构建了教师美育素养的基本框架,这是面向包括音乐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所提出的美育浸润目标与素养要求。为此,音乐教师提升自身美育素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首先是要强化自身的以美育人意识,而美育意识的强化必须依托于实践,无论是进行课堂教学还是组织音乐活动,都要育人当头,学生至上。只要心中有学生,我们就不会迷失方向,就不会消极“躺平”。其次是要涵养自身的美育情怀,音乐教育是情怀教育,一个没有情怀的人即便其专业武功再高强,也是难以成为一名称职音乐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在日常工作中去发现、体验师生之间的温暖点滴,要通过参加诸如乡村美育公益等社会服务活动来感受音乐与音乐教育的纯净美好。第三是要夯实自身的美育学养,我们要认真读几本有关美育的书,掌握美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先进理念与方法。而塑造人格魅力,其实就是对自身进行美育,美育学养夯实了,人格魅力就会提升。   


三要提振信心。“通知”的印发,让整个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的目光都聚焦到美育,形成了“美育春天”新气象,这是对广大音乐教师信心的最大提振。长期以来,音乐作为学校的所谓“副科”或边缘学科这一现实,使得音乐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话语权与存在感相对缺失,许多老师对音乐这门学科、对音乐教师这个角色缺乏信心。但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实施,则让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自信起来。因为,美育浸润是全员、全学段、全学科、全覆盖的教育行动,而我们是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主力,我们不仅承担着以美育浸润学生与学校的使命,还承担着浸润教师的责任,其中不仅要浸润自己,还要在“广泛开展面向教育行政人员、学校领导的专题培训”以及各学科教师的全员美育培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浸润学生须“三专”



一须专注育人。浸润学生是学校美育浸润的最终目标,它浸润的是学生的心灵,陶冶的是学生的人格,丰富的是学生的情感,激发的是学生的想象力,是对学生精神世界与心灵世界的深度影响,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育人。我们浸润学生首先必须要专注于这些方面。因此,无论是音乐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实践活动,我们首要思考的问题必须是如何浸润学生,如何专注育人,而不是如何专注教材本本,专注知识技能,专注比赛获奖等。是育人需要我们传授音乐知识技能,而不是因为传授音乐知识技能的需要我们才去育人。在音乐教学与活动设计时,我们要问问自己怎么样去育人,教学与活动之后我们要再问问自己“今天我育人了吗”。要学会真正基于育人的视角来备课、教学与开展活动,而不是习惯或热衷于纠缠某个知识点教学的精密化设计或技能训练的高难度与高效度,要真正让我们的音乐教育从专业化、技术化、功利化的轨道回归到生活化、情趣化、美育化的育人正轨。


二须专心教学。做音乐教师的确不容易,我们希望能够专心教学,专注育人,但评价机制似乎并不是这样一种导向。其他学科可以单纯靠成绩说话,教师为了成绩而专心教学,我们则似乎没有办法靠“浸润”而来的育人成效证明自身的价值所在。所以,我们不得不被动或主动地做一些与教学关联不大、与浸润心灵背道而驰的事情,诸如迎合考试与比赛、助兴宣传等。这些事情大多是不得不做的,但一定要适可而止,不能本末倒置。对教师而言,教学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主要精力永远都应该放在教学上。音乐课堂是以美育人的主阵地,音乐课堂教学永远是音乐教师的正业和主业。以美育浸润学生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浸润的成效是含苞待放、慢慢显现的,是不可能突击出来的。突击不可取,应付则更不行,应付教学或“躺平”教学,把精力投入到其他方面,或许能够刷出一时一刻的存在感,但这样的存在感必然会昙花一现。因为,音乐教育最独特且无可替代的价值就是浸润学生,而浸润学生的成效虽然是慢慢显现的,但一定是长长久久的,是能够让学生受益一辈子的,而这才是我们音乐教师最值得自豪和炫耀、最感到幸福的地方。美育浸润,意味着音乐教师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要试图通过考试、比赛、助兴等来证明我们自身的存在,就让我们和学生一道享受浸润与被浸润的幸福体验吧。


三须专情学生。音乐是最具有情感的艺术,用音乐浸润学生,实际上就是用情感浸润学生。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情怀教育,离不开一个“情”字,无情则无浸润,无情则无育人。音乐教师必须要“用情”“动情”才能做好美育浸润,这不仅要对音乐动情,更要对学生用情。前面说的专注育人、专心教学,那是基于专情学生这一前提之下才能成为可能,我们如果对学生没有情感,心中没有学生,那是不可能专注育人和专心教学的。而一旦我们专注育人,专心教学,学生是能够深深感应到我们对他们的情感的。对学生专情,还体现在音乐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有爱心,有耐心,有同理心,有责任心,能尊重学生的音乐喜好,欣赏学生的个性表达,守护学生的人格自尊。



浸润学校应“三主”



一应主打音乐。美无处不在,美育也无处不在,学校教育全过程各环节都有美育,所有教师都应该是美育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以美育浸润学校,教师人人都有责,个个可有为。音乐教师尽管是美育浸润行动的主力,但我们的专业优势与特长还是音乐,我们的主要行动还是要通过音乐来浸润学校。按照“通知”要求,我们以音乐浸润学校就是要打造昂扬向上、文明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时时、处处、人人的音乐育人环境。一所回荡着动听音乐的学校,一定是美育浸润行动富有成效的学校。音乐教师把自身的本职工作做好了,就是对美育浸润行动的积极参与和最大贡献。


二应主导审美。用音乐浸润学校,途径有很多,包括音乐课堂教学、课外音乐社团活动、校园音乐节或艺术展演、校园电视台或广播站、大课间小课间、上下课铃声等等。这些途径或平台有的是由音乐教师掌控的,有的则可能是其他工作人员或学生操作的,无论是哪个平台,音乐教师都有责任把好音乐品质关,要主导和引领校园音乐审美情趣与品味,确保音乐作品及其表演形式“昂扬向上、文明高雅、充满活力”。当下的社会音乐环境实在令人担忧,抖音神曲、口水歌占领了网络及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绝对不能再让它们蔓延到美育浸润的校园。


三应主动作为。整体上看,音乐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相对较低,但站在学校美育特别是美育浸润行动的视角看,我们所起的作用必然是令人刮目相看和充满期待的。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除了做好自己的常规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在美育浸润行动中敢于创新探索,勇于破解难题,善于主动作为。包括:如何将美育浸润的理念与行动切实落实到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当中?如何充分发挥音乐教师在浸润教师与学校行动中的专业优势与独特作用?如何与其他课程教师结成学科融合美育浸润共同体?如何依托数字技术设计出富有创意的音乐美育浸润实践活动?如何构建聚焦于浸润成效的美育评价指标体系?如何在乡村美育提质发展行动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主动思考、研究与实践。


总之,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音乐教师责无旁贷,大有可为。 


- THE END - 



 热门文章精选 


《音乐周报》2024.1.10目录

清唱!当声乐艺考没有了钢琴伴奏

赵季平音乐创作的密钥 | 人物

基础音乐制作等岗位或将被AI取代

王羽佳独奏会:正式曲目和返场曲目的撕裂性差异 | 乐评

2024艺考:专业音乐学院文化课成绩录取提高至本科批次线;38所高校部分专业保留校考

《乐队的夏天3》:让音乐说话

接连让音乐家“翻车”的“拉三”到底难在哪儿?

民族管弦乐团告别自由生长

Q:想订阅《音乐周报》?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