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鱼镜:我们为什么给不了孩子自由?
中国的家庭,大人对自由、对孩子的活力有一种普遍的恐惧,孩子无论做什么,大人都忍不住想限制他,孩子的自发行为往往还没得到施展,就已经被压制了。这很可能是源自大人们对自己内在小孩的恐惧,觉得充满活力与自由的孩子会引向破坏与绝望;更源于大人在做小孩的时候,没有品尝过自由的滋味,以为自由就是为所欲为;还有一点,你不得不承认,给予自由会更加辛苦,而你只不过想摆脱麻烦而已。
如果一个孩子童年的成长没能受到命运的眷顾,遇到像《窗边的小豆豆》中小豆豆的母亲和校长小林宗作先生一样的人,接纳了这个因淘气而被退学被否定的孩子,并在家庭里和巴学园里受到爱护、信任与引导,她便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最终成为自己。这段童年时光奠定了黑柳彻子(即小豆豆)辉煌一生的基础,使她得以以自由的心和姿态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伟大女性。
而我们中有多少人在童年有过自由,被允许过在一次次选择与尝试中锤炼自己,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其实,只有一次次自由意志的选择,心才会被滋养,才会生动而鲜活,才有重量。有过这样几次直面内心的真诚选择、重要选择,一个人才会真正成长,才会为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如不然,你便不是自己,而是很多意志的替身,像一个傀儡一样活着,感受被扭曲。美国心理学家莱茵说——存在等于被感知;我选择,我自由,我存在。莱茵这句话像是在呐喊,呼唤自我不被吞没、人格不被替换,呼唤自由,呼唤成为自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出了著名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想他在19世纪写出的这句惊世骇俗的诗,表达的应该是,如果没有自由,大概连爱情与生命都变的没有意义了。
没有体验,就没有感受。我不能为你描述出冰激凌的美妙滋味,直到你亲自尝了一口,再多的语言也成多余。我们只能去体验,去给予。
你还记得孩子最初是什么样的吗?他们是高度自律,一刻不停地发展自己的,没有在自由中懈怠,反而在自由中茁壮生长。这与成人在自由中是不同的,一个新的生命,一切都没有被改写,一切都是大自然最为精妙的安排,精神胚胎在起着作用。
孩子长大一点,会爬了,他激动地、费力的爬着要够到一只毛绒玩具,他竭尽全力的样子和涨红的小脸,让你看着心里着急,你一把拿过来毛绒玩具塞在他手里,孩子并没有开心,他只是想爬着够到一个东西,“使劲爬着”就是他的意义,“快点够到”却是你的意义。
再长大一些,自己动手抓勺子,笨拙地试着舀起汤,吃米饭吃得满脸都是,可是却很开心,因为他在自由地感受食物,感受食物的质地,感受怎样把食物送进嘴里,如果你曾经给过他两个月的时间,那么他一定练习好精准地把米饭和汤送进嘴里;可是他没有这样的机会,因为他的自由让大人添了很多麻烦。对于一个初次来到世界的孩子,学习吃饭就是一个重大的技能,他是那样的执着与能够坚持,那个需要心眼手全方位调动感官去配合的动作,它的伟大不亚于成人去学习开车。
再长大一点,调皮地要去雨中踩水、要摸一摸动物园里大象的鼻子、要自己爬楼梯、要盯着毛毛虫看一个上午、要自己系鞋带、要把颜料混在一起观察变化,所有这些琐粹平凡的体验,对于孩子来说是格外新鲜的,他们借由这些丰富的感觉,发展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只可惜,这些小小的自由探索,因为没有宏大的意义、太琐粹而被大人果断拒绝,没有人愿意等待他们成长。再后来,选择兴趣班、选择学校、选择大学、甚至工作、甚至女朋友,他们都将在一次次的管束中失去自由,习惯被选择,他们没有了最初的样子,那只努力伸展要去探索的手收了回来,明亮的眼睛也不再有光泽,他们不再发出无用的声音,他们成为了父母的样子。自由在这个家庭里,终于无足轻重了。
有了这种顺应自然的自由,孩子就会在探索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他就会反复去探索,就会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他就愿意遵守它,就有了秩序,而这种秩序是在自由中发展起来的高度的秩序。蒙特梭利说:“正真的纪律和秩序的第一道曙光来自于工作。”对于儿童来说,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中就是工作。
这个时候,自由是快乐的自由,秩序是快乐的秩序。你难以想象,一个在自由中的儿童是多么善于管理自己,是多么清明和富有智慧。创造力就在此时不知不觉地显现出来了。
2、行动的自由、抒发自己情绪的自由。3、安静时不受干扰的自由,独处的自由,选择空间的自由。4、自己发现问题、想出办法解决、选择答案的自由。5、儿童拥有凭借自己意志将他的发现与人交换与分享的自由。
鱼镜原创文章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
还可以阅读更多优质文章哦
bookbook123123@sina.com
百城千群万里书香活动,正在进行时……
这么赞的活动,赶快来加入吧!
参加百城千群大咖微课 | 回复公众号 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