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向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迈进——“二十大精神与体育强国建设”学术工作坊简讯

体育与科学 体育与科学 2024-02-05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述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同时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体育与科学》编辑部于10月23日晚组织“二十大精神与体育强国建设”主题论坛。《体育与科学》杂志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本次学术工作坊承续了这几年“十九大精神与中国特色体育”专栏的宗旨。本次工作坊特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福建师范大学黄汉升教授、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秦兴方教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丁宏研究员。另外,近700名读者参与了本次工作坊,多位青年学者参与了研讨与交流。



《体育与科学》主编程志理编审在开场白中说,我们在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十年回顾”中讲到,《体育与科学》杂志“我们的十年”恰好是中国梦的十年。诺贝尔奖之所以得到全世界的认可,不是因为它最合理、最公正、最权威,而是它已经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基础设施,一个属于全人类的全球化的制度。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尤其是在最近的十年,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化制度的捍卫者,这一点,我国在达沃斯论坛表达得很清晰也很有力,我国从来没有另起炉灶搞一套制度,而是在坚定地捍卫现有的全球化制度的基础设施,包括联合国、包括WTO,并通过参与、引领来不断地让这些制度变得更加完善,更好地为全人类服务,这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大家庭里应有的责任。聆听并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我们坚信,中国在长远的时间线上,一定是世界一流的国家,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理念将会成为新时代的号角。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体育的表述非常传统,基本都是习近平总书记这五年来在各种体育活动的讲话中一再提及的,并且也是写进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之中的。换言之,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是中国体育在新时期国家建设中的指导性纲要。

黄汉升教授围绕理论基石、历史方位、实践指向三个维度,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体育学的高位引领、中国特色体育学学科发展的未来图景等五个方面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全面解读。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高位引领的重要指导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学科发展在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时,要明确定位、增强自信、守正创新。他提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国家战略需求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指向,要寻求建构中国特色体育学知识体系,聚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三大关键词,突出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体育特性、学科特点等,奋力走好新时代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他强调,体育事业的未来发展要把握学科高质量发展“一条主线”,坚持学科知识体系建构和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两个标准”,建设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筑牢立德、立论、立新、立标“四个树立”,强化魂、要、本、基、根“五个坚持”,把握契合度、关联度、显示度等“六个维度”,以及注重从“引进式”转换为“原创性”等七大转变。



秦兴方教授聚焦从多维度理解体育强国建设、明确人民至上的研究指向、坚持问题导向这三个主要方面,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体育强国进行了相关阐述。首先,他从表述变化的角度、全面发展的角度以及整体的角度来多维度解读体育强国建设。他认为,相较于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而言,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表明我国的体育强国建设工作已经由理念层面转向了实体化建设,这是我们整个国家政策导向发生了重大转变,尤其要关注全民健康与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本身的全面性以及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之间如何平衡发展这三个方面,并且还要站在人民的整体角度来建设体育强国。其次,要将体育强国置于人民至上的高度进行研究。他强调,要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人民性与体育进行有机结合,明确体育理论源于何处、体育理论为谁服务以及体育为谁服务等重大问题。最后,要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明确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导向是什么。重点聚焦体育强国建设当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深层次问题,在体育的高质量发展中,到底存在着哪些卡点、瓶颈,体育的科技创新领域还存在哪些矛盾问题。



丁宏研究员基于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角度,从发展趋势、发展问题以及发展措施三个维度阐述了体育旅游在促进体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首先,体育的繁荣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的方式。他指出,当前的体育产业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具体表现为体旅融合成为体育消费发展新趋势、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体育旅游成为新消费市场、体育旅游成为政府竞争力的重要名片以及顶级旅游赛事是推动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次,新冠肺炎疫情管控常态化、体育旅游产业规模小、体育旅游开发层次低、体育旅游安全问题待提高等现实问题是制约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几大障碍。最后,我国的消费方式已经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消费转变,体育与旅游在文化行为上具有一致性,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观赏、经济参与和运动体验为特征的个体文化消费行为。他认为,要不断完善体育旅游的政策保障,推动体育旅游赛事迭代升级以及高端化发展,打造体育旅游载体,加大体育旅游投入,释放市场活力,开发沉浸式旅游产品,融入中国文化、中国韵味,注重游客的参与体验感。




学术交流部分

工作坊的第二部分是对话式的学术交流,黄汉升教授回答了参会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如针对参会者提出的体育学科独立性以及未来体育学科的建设聚焦点的问题,他认为体育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已经形成共识,就学校来看,既要凝练好学科方向并将之做出特色与水平,还要汇聚创新队伍、构筑学科基地,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学科文化建设以及加强内部建设与外部建制。在回答参会者提出的体育学博士培养难以及高校对博士的需求与实际的博士培养规模数量不匹配的问题,他指出体育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把好论文选题关、论文写作关以及论文送审关;此外,高校体育学博士需求与实际体育学博士培养数量规模不匹配是全国共性问题。对此,要充分将体育学人才队伍做大、做强、做优。针对参会者提出的在学术研究中,如何在差异中发现问题这一疑问,他强调学科建设要在差异性中发现问题。在比较研究中,关注研究对象间的差异性有助于发现和揭示隐藏于体育现象背后的特性、矛盾和规律,以便确定研究的方向和策略;要积极向其他成熟学科学习,在交流中发现差异并学习借鉴,同时在学习借鉴中要保持体育学科的自信,平等交流,提高体育学学科的形象和地位。
丁宏研究员回答了参会者提出的怎么看待体育与旅游是天然融合,体育与教育是强迫融合的问题,他指出,不管是在体育还是在旅游的发展中,这两者的融合元素越来越多,所以能够形成天然融合,而强迫融合也不矛盾,因为学生身体成长有生理需要,有运动需要,学生可以在强迫中形成运动的习惯,借此培养青少年的体育运动习惯,所以体育不是教育的负担,而是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回答参会者提出的如何看待将体育强国建设归纳到文化领域问题,他认为这是完全可以的,因为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积累,体育也是文化的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面本身就包含体育贡献的一部分文化,比如太极拳等,所以体育也是我们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要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建设新时代体育强国,是每一位中国人民、每一位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中国,正在大步地向体育强国迈进。

往期回顾 

刘波教授访谈录:从“清华模式”到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许昕训练学对话录:乒乓球技术训练实践叙事

新刊速览 |《体育与科学》2022年第5期

于善旭:新征程体育强国建设法治提升的审思——以新修《体育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




体育与科学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国内体育类核心期刊

投稿网站:

http://tyyk.cbpt.cnki.net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向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迈进——“二十大精神与体育强国建设”学术工作坊简讯

体育与科学 体育与科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