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博物馆的终身教育活动

2016-11-22 步雁 蔡淋 文博圈


日本终身学习理念产生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日本在亚洲国家中最早引入终身教育理念。20世纪70至80年代,日本形成了终生教育的基本概念,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终身教育的政策。1981年,中教审在题为《关于终身教育》的答询报告中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基本理念是要重新制定教育制度,以确保每个国民为拥有充实的人生,持续一生地开展学习。

1988年,为了适应民众对于学习要求的多样化和高度化,日本文部省将原“社会教育局”更名为“终身学习局”,最终完善并确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体系,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终身学习模式。这也为博物馆进行卓有成效的社会教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



当代终身学习理念下的社会教育特点



▲东京国立博物馆

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确立,日本社会教育的设施和对象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的大力发展以及各地终身教育中心的设立,都标志着日本教育进入了新的时期。同时,教育对象也扩展为青少年、妇女、老人、残疾人以及不同的职业人群。

1990年6月,日本颁布了《关于完善振兴终身学习的政策体系的法律》,并在文部省内设终身学习审议会,各都道府县设都道府县终身学习审议会,完善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公共社会教育设施,确保终生教育政策的全面实施。

终身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发性。在教育中,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教育都非常重视学习的自发性,但是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只有社会教育不具有强制性。学习者完全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根据个人的意愿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在教育体系中,终身教育是持续时间最长,也是自发性最强的一种形式。

二是多样性。从终身教育的对象来看,不分年龄、职业、学历。从教育手段来看,有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新型的社会教育机构。从教育内容来看,包括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从形式上看,有回归教育与职业能力开发、大学开放、民办教育文化产业以及非营利市民团体等。

三是现实性。相对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学校教育只是传授了理论性的知识和技术,但与现实和实践都有着较大的距离。在终身教育中,学习者就可以根据自己实际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进行学习,并且很快就能应用于工作或生活中,真正实现了从小教育观向大教育观的转变。



终身学习理念对博物馆教育理念的影响



▲东京书道 博物馆

随着日本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广,博物馆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由于博物馆教育面对的对象和目的发生了转变,因此在策划教育活动时策划者应该是抱着“参与者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来到博物馆的”这种心态去思考。并且应该以“参与者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学到什么?能够得到多少进步?能够有多少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为视点对博物馆拥有的所有资源进行重新审视。

博物馆作为终身学习的场所,面向全社会所有人群。因此,必须对拥有的实物资料进行最大程度的“活”用。将藏品本身所包含的各式信息深度挖掘,将藏品转化为超越时空的对话、让人们能够直观地理解过去的生活和文化。这样将会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

同时对于博物馆来说,教育也给予了博物馆利用当地社会拥有的技术、资金、设施等潜在资源的机会。博物馆教育在实现地区的文化发展和经济改革时有着先导的作用,而且有可能获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或得到资金提供者和媒体的关注,从而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博物馆终身教育活动的具体做法



▲中小学校都会开设书法课


日本的博物馆教育活动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主要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志愿者服务和博物馆之友等方式来实现,这些活动的策划针对不同人群,因此公众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及兴趣,来选择不同的方式走进博物馆。

1.教育活动形式

举办免费的学术讲座。讲座主要分为演讲会和学艺讲座两种。演讲会一般由大学教授或专家担任。学艺讲座一般由学艺课研究员担任。讲座主要针对成年人。参加学术讲座完全是靠参加者的自发性决定,这项活动是公众直接获取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

博物馆体验工坊。

博物馆体验工坊主要分为面向成人的体验工坊和面向儿童的体验工坊。活动内容涉及现场研究会、古代技艺的体验、历史特别课程、体验古代游戏料理教室、美术作品鉴赏等多方面内容。这项活动具有很强的行动力,能够提高参与者对文化的兴趣和深刻理解。

博物馆作业单。

这是博物馆为参观儿童提供的一项免费服务,是一种让孩子能够自学的一种习题。作业单根据展线上的内容设置成一个个有趣的、简洁、容易理解的问题。孩子们带着问题参观展览,寻找答案。在全部完成后,会获得一定的精神奖励。这项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提高参观展览的趣味性,并且能够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和学校协作的活动。

一是教员支援。这是以小学美工、中小学社会科等教员为对象开展的关于美术、历史和科学的讲座。可以说这也属于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教师们在博物馆中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术,提高自己的资质,从而更好地指导青少年教育。比如,东京国立科学博物馆开展“教师的博物馆日”活动,以让老师们了解博物馆的学习资料为目的,在博物馆内参加“火的使用方法”讲座、学习骨骼标本等。

二是美术、历史鉴赏讲座。博物馆和当地的中小学协作,将所收藏的可以移动的美术作品和历史资料等带入学校举办活动。这可以让孩子们有一种博物馆就在身边的感觉,是对重视保护文化遗产而进行的一种心灵教育。并且在协作过程中,博物馆和学校可以相互促进,相互改善。

三是职场体验和博物馆实习。职场体验是以中学生为对象,博物馆实习是以大学生为对象所实施的活动。博物馆提供相应课程,参加的学生可以在短期内亲身体验讲解、布展撤展、资料整理、文物修复等一系列有深度的工作。虽然这项活动一般是短期行为,但对于参与者今后职业的选择以及工作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2.志愿者服务

日本博物馆引入志愿者体系,就是为了防止博物馆的服务由于固定的职员而形成一种固定的观念,所以需要和固定职员不同的人们来给博物馆活动的开发、服务等输入新的思想。同时,志愿者多为热心文化事业的当地居民,这就将博物馆和当地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博物馆就更加容易被当地居民所理解,并且作为当地文化的展示场所,也会带给大家亲切感。在此基础上,博物馆还为居民提供了一个终身学习的场所,大家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在博物馆里还原给社会。

目前日本大多数博物馆的志愿者活动主要按组进行,分为解说组、教育普及组、资料整理组、广告宣传组等,根据各自兴趣和特长自行选择。志愿者们在自己制定计划,自己实施活动的同时定期和博物馆职员进行沟通,交换意见。

3.博物馆之友

博物馆之友是由热爱博物馆,享受博物馆的人们组成的研究会。这个团体区别于其他爱好者团体的特色就是其会员有强烈地研究和学习的意识,可以说是博物馆的爱好者和后援者。大家每年缴纳会费,享受免费参观特别展览,获得博物馆展览、活动宣传等定期刊物,通过参加讲座收集积分从而免费获取展览图录,在博物馆商店购物获得折扣,开展博物馆之友相关活动等。



博物馆终身教育理念与实践活动的影响

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日本的博物馆逐渐转变原来指导性的教育活动理念,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与社会各界联系,鼓励参与式、互动式、关联式的公众参与模式,设计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背景和需求的公众自主学习的各种活动,实现博物馆作为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和机构的社会功能。

对于青少年来说,通过参加博物馆教育,可以让他们在接触文物的过程中,拓展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培养自身的品格;对于成年人来说,博物馆则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可以轻松学习的场所,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通过参加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和志愿者等活动,把自己人生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年轻人,使自己在退休之后还能够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活动场所。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将成为引领社会发展方向、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随着更多地人自发走进博物馆,博物馆不仅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也作为宣扬当地文化的机构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文:《中国文物报》|原标题:日本终身学习理念对博物馆教育的影响|图:网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往期精选阅读(直接点击进入)

“互联网+”时代的博物馆

政策来了,92家博物馆赶紧行动

国家文物局:重奖文创有功人员

未来博物馆的发展方向

文博从业人员修炼指南

11月的33个展览,你要看几场?

“博物馆+学校”的实战典范

看完考古学家吃饭,很多人服了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讲解员?

他对文物界来了一次“拨乱反正”

视频:海昏侯墓的考古故事

>>><<<

文博圈,qq群 14929974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