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浪大师,不要把人生悲苦唱成赞歌

此间飞 此地无言 2020-09-13

 

复旦大学网红教师陈果说过一句话,只要不影响别人,你想怎么变态就怎么变态。这句话不是陈果的原创,是她听复旦的学生说的。至于复旦的学生听谁说的,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十有八九,这句话最后会变成鲁迅说的。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自由是有边界的,那就是不能影响别人。边界之内,你想怎么浪就怎么浪。边界之外,对不起,你得收敛起自己的自由。第二,对于别人的自由,我们要理解和宽容,既不必一惊一乍,也必过度阐释,以曝光和挖掘别人的隐私为乐事。打扰别人平静的生活,无论是赞美还是贬损,都是一种无礼且可笑的行为。第三,人人都有变态的自由。这里的变态,当然不是指露阴癖和电车痴汉之类的性变态,而是指与大多数人不一样,或是不为主流社会所认可的生活方式。

 

变态可能也是人类基因中的某种精神需求。一个精子需要与几亿精子竞争,才能生而为人。按照尤利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中的说法,人的每一个行为和选择,也不是单纯的意识的产物,而是几百亿个神经元相互作用的物理结果。所以,每个人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相像,信奉同一套或几套价值观,选择同一种生活方式,不是基因改变了,而只是变态的天性被压抑了,因为合作能我们生活得更好。

 

但是,世界这么大,总会有几个特立独行的怪异人士。最近爆红的流浪大师沈巍先生,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有亲人和退休工资,却选择流浪街头,迄今已经26年之久。他一边捡垃圾,一边饱读诗书,所读的都是现代人已经很少涉猎的《尚书》、《左传》等经典。尤其让人惊叹的是,他虽然衣衫褴褛状如乞丐,却有着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清晰的逻辑,谈古论今,都颇有见地。巨大的形象反差,让他一夜成名,成为大小网红和自媒体争相追捧的理想对象。

 

成名不一定是好事,至少对沈先生是如此。被网红左右包夹的沈先生,就像是手足无措的孩子,动作僵硬 ,神情呆滞,又像是动物园里被驯化的大象,眼神里满是麻木、无奈和疲惫,完全没有了面对路人侃侃而谈的自如和从容。沈先生应该不缺少表达的冲动,也不排斥与陌生人接触,但当他一次次地充当人肉背景板,被动与各种妖魔鬼怪合影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是痛苦的。因为,他是一名露宿街头的流浪汉,他连一扇将人拒之门外的“门”都没有。

 

人们称他一句“大师”,说什么“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也不是真的认为他有大师的才学,其中有善意的恭维,也有暧昧的私心。这个时代,除了养生,哪还有什么大师?凭心而论,沈先生的那一套人生哲学和社会见解,不过是书本知识的现炒现卖,并不高端,也谈不上质朴,甚至还透着一点点油腻,放在一个普通人身上,激不起任何一点波澜。这充其量只能说他读了不少书,没有与社会脱节,而不能证明他有什么独立的思考和独创性的思想。没有独立思考,当然谈不上大师。

 

人们硬生生地给他戴上一顶大师的的高帽,其实已经傲慢地将他贬低为“三等公民”,你都这样了,还能出口成章,多么了不起啊!他们不知道或者假装不知道,流浪也许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与智力无关。就好比一个脑瘫儿童突然喊出一声“妈妈”,一个长年卧病在床的人突然起身走了几步,人们禁不住要奔走相告、热泪盈眶一样。人们浮夸地赞美沈先生,本质是以假定沈先生存在某种残疾或缺陷为前提的。

 

我不反以消费,生在人世间,谁又能免予被别人消费的命运?你可以消费明星,明星也乐于被消费,这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并不产生伤害。但是我反对消遇别人的苦难,反对把人生悲剧包装成人间奇迹。沈生生一生悲苦。他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老一代的大学生。在那个年代,大学生是非常抢手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沈先生的父亲事业进展并不顺利,郁郁不得志。这种不得志,也深刻地影响了他对子女的教育。

 

沈先生从小热爱读书,尤其偏爱文史方面。但是沈父不允许他读这方面的书,无奈之下,沈先生只好捡垃圾卖钱换书。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他读大学、进入公务系统都不曾改变,而且越发严重。这就是上面所说的自由的边界,没有人可以容忍身边有一个以捡垃圾为爱好的人。他们没有做错什么,沈先生清楚这个道理,早早办了病退,在30岁不到的年纪就开始了流浪的生活。

 

从现在流行的说法,沈先生属于那种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人。上大学,成为公务员,不说出人投地,若按正常的发展轨迹,至少也是前途一片光明。坦白说,我也不太能理解,一个人究竟有多么固执,才会因为一个个小小的怪癖,而耽误大好前程。但我知道,有些人可能就是无法突破心中的那道坎,童年的经历是如此刻骨铭心,就像埋下了一颗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根发芽,伴随他的一生。他的选择,既有性格中无法化解的偏执,也有对父亲粗暴式教育的隐性对抗。

 

多年以后,父亲病危,沈先生第一次剪了头发,去见父亲最后一面。病床上,父亲流着泪向沈先生表达歉意,沈先生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父子二人终于达成和解,但一切都已经无法重来。

 

我不会去赞美沈先生的特立独行,因为我知道他的一生是一个悲剧,这并不是他希望的结果。我也不会去同情沈先生,因为他不是没有别的选项,既然做出了选择,并且坚持了很多年,那就说明这是他认为最好的选择。事实上,沈先生只是万千人中的一个,有自己的乐趣和寂寞,他用危害最小的方式来消化自己的不幸,所以他理应获得尊重,而不是围观。

 

沈先生今年已经52岁,一半的时间都在流浪,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人生不太可能发生逆转。就让他平静地过完自己的余生吧。保持距离,是我们对一个陌生人最大的善意。


往期文章

放翟天临一条生路吧

褚时健:一个奋斗到死的男人

掀翻权健的丁香园,也可以卖得一手好鞋垫

为校园锤击案中的老师和施暴者说几句话

成都七中事件,中产阶级的矫情




原创作品  欢迎转发


交流请留言或添加作者微信号:qmmc326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