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红了,我很心疼 | 镜相

最人物出品 湃客工坊 2022-04-11

10月20日,中国北京,冬奥会第一支火炬已经点燃。奥运脚步临近,以98后、00后运动员为主的国家队,正统一集训着。
与此同时,南半球美洲大陆最南端,距离北京约20000公里的智利,却有一位26岁的北京小伙正独自训练,只为赚取一张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入场券。
他叫张嘉豪,1995年出生,上个月刚在国际滑雪联合会FIS系列积分赛智利站比赛上夺得1金1银2铜的好成绩。
但想要圆梦明年2月举行的北京冬奥会,他面前还横亘着的是11月中旬的欧洲杯,还有一场世界杯。
没有团队、没有保障、没有钱……一切看似天方夜谭,但张嘉豪还是决定试一试。
奥运火炬传到北京的第二天,我们隔着11小时的时差,跟他聊了聊近况。
一个人为了梦想有多拼?或许在他身上能够能找到答案。
文 / 舟荷夏 
在人们的印象里,国家队运动员往往有着统一的组织、团队,通过成绩不断证明自己,最终站到冬奥会的舞台。
但也有运动员一个人出征备战。

国际滑雪联合会规定,奥运资格周期内,滑雪运动员至少得参加一站世界杯赛并拿到50个积分,且在国际雪联排名前30名。26岁的张嘉豪,看到了机会。

张嘉豪但目前,他必须在下月在欧洲杯预选赛取得前3名、世界杯取得前30名,才能攒够积分,得以拥有站上冬奥赛场的资格。
26岁,体能和天赋都已不占优。首次征战世锦赛就斩获2金1铜的天才少女谷爱凌,今年刚满18岁;上半年在国内锦标赛分别取得两个项目冠军的夺冠热门选手苏翊鸣,正好17岁。天才运动员的17、18岁,却是张嘉豪刚接触滑雪的年纪。9年前,他17岁,还在酒店当一名面点师,因为热爱,他半路出家,花了5个雪季刻苦训练,摔断过四肢、两次肺部摔伤、多次脑震荡,用血泪的积累,从零基础蜕变为国内一线滑手。

张嘉豪在智利训练最近张嘉豪越来越害怕受伤。冬奥临近,他没有医保、没有翻译、没有随行,一个人在异国他乡训练备赛,一旦摔伤,不但要背负高昂的治疗成本,还会亲手打碎自己期盼了九年的冬奥梦……从普通社畜到驰骋雪场,张嘉豪备战冬奥的过程,像极了《追梦赤子心》的歌词。26岁这年,他正朝着梦想、拼命地燃烧。

《追梦赤子心》歌词(部分)

充满鲜花的世界到底在哪里

如果它真的存在那么我一定会去

我想在那里最高的山峰矗立

不在乎它是不是悬崖峭壁

用力活着用力爱哪怕肝脑涂地

不求任何人满意只要对得起自己

关于理想我从来没选择放弃

即使在灰头土脸的日子里

也许我没有天分

但我有梦的天真

我将会去证明用我的一生

不是全红婵

蔚蓝的天,洁白的云,云和雪连成一色,身穿亮色滑雪服的少年脚踩一块雪板,腾空而起,又稳稳落地,白茫茫的一片雪野中,身影飘飘若仙。

速度越快,越轻巧的动作需要越扎实的基本功。单板滑雪是一项同时依靠实力、运气和机遇的极限运动。国外,职业滑雪运动员从4岁开始训练,16岁前已经达到运动巅峰。

今年开春,不满17岁的苏翊鸣完成了中国单板滑雪历史上首个Cab 1800(反脚外转五周1800度),全球能完成这一动作的滑手不到15人。

26岁的张嘉豪并不在这些年轻人中。

张嘉豪在国内训练

17岁才开始滑雪,目前张嘉豪最稳定的动作是BS1260(滑雪中等偏上难度动作)。他有天赋,却不是“全红婵”式的神级天才,也没法在以98后、00后小选手为主的国家队里展露头角,只能自己单干。

他的冬奥梦注定只属于他一个人。这场梦孤独、焦虑,充满着信息不对称的虚无感,除此,张嘉豪还不得不持续分神去赛场外,处理更多事情。

决策去智利是一场豪赌。今年初,张嘉豪开始备战洲际杯比赛,7月,他按照制定的计划准备前往智利的签证,却得到了比赛可能取消的消息,因为当地没有雪。

这种情况,去也不一定能比,但一去智利就得隔离10天,回到中国又隔离21天,来回的费用不但白花,造成的时间差还极可能会影响去其他国家的比赛。

张嘉豪不得不慎重考虑,罗列了三四种备选解决方案。最后他还是决心拼一把。

8月15日,张嘉豪从北京出发,前往智利参加积分赛。隔离期间,滑雪场还在人工造雪,比赛前一天,场地才做好,他没有适应场地的机会。

身为唯一的中国选手,他没有发怵,顺利获得单板滑雪大跳台金牌、单板坡面障碍技巧银牌和其他两个项目的铜牌。

张嘉豪获得金牌

国际滑雪联合会的官网排名显示,目前张嘉豪排在中国单板男子滑雪运动员大跳台项目的第三名。下个月,他将前往荷兰参加第二场积分赛,如果能拿到前三名,就能去美国参加世界杯。

这是他挣够50积分的重要比赛,如果世界杯再拿到前30名的成绩,便可以获得参加北京冬奥会的资格。

因此,接下来三个月相当关键。但他整体心态尚可,“我一个做面包的,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已经很满足了。”


1995年,张嘉豪出生在北京,小时候就爱滑冰。奶奶形容他滑滚轴时跟飞似的,摔伤了也不怕。

十七岁时,他从职校毕业,子承父业、成为了一名五星级酒店的实习西点师。

“上班盼下班,下班盼休息,休息盼发工资”的工作,让这个爱玩的北京小孩有些坐不住,下班后便通过轮滑结识了一群玩极限运动的朋友。

2012年冬,张嘉豪发现自己有位好友发了动态,是一则玩单板滑雪的视频,顿时觉得这运动太酷了,“我也要学这个!”

看着酷,玩却并不容易。2013年1月,第一次和高中同学去南山滑雪场,张嘉豪就“摔成狗”,站都站不起来,但在洁白雪场上追求速度与激情的快感,深深地吸引了他。

第二天,他又去了雪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实习期每月工资1200元,8天周末的雪票得花800块钱,除去100块钱公交卡、100块钱电话费,只剩下200块钱。
为了省钱,张嘉豪只在家里吃饭,每天下班后就守在高速路口,蹭朋友的车去昌平雪场滑雪。碰到专业队在训练,他还会带上自己烤的面包,向对方求教。
一切付出只是因为,他热爱滑雪。每到滑雪场,他可以不吃不喝,甚至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只为挤出时间多滑几次。

做面点师时的张嘉豪

后来,朋友给他介绍了一家季卡只要三千多元的室内滑雪场,张嘉豪便有理由天天去滑雪了。

19点上班、7点下班,晚上在五星级酒店西餐厅制作转天的下午茶点心,白天就在雪场玩命练习空翻技巧,或者去做力量训练。一天,他只在往返滑雪场的车上眯四五个小时。

那段时间,张嘉豪变成了“滑雪痴”。他疯狂地积累着“雪时”,常边走路边比划动作,想立刻赶往雪道练习。有女孩约他看电影,也被果断拒绝了,因为得去滑雪,“看电影太浪费时间”。

一次,张嘉豪连续3天没有睡觉,晕倒在了后厨。朋友心疼又好笑,说他是个机器人,而在一些同事眼中,他就是一个“雪疯子”。

这是第一次,却不是最后一次,张嘉豪被说疯。

嘉豪

听不见音乐的人,以为跳舞的人疯了


一个雪季过去,张嘉豪可以飞跳台了。

刚开始,他总看着滑雪大神们发在网上的视频练习,后来身边有了“雪友”,就和兄弟们互相切磋、学习。

但隔天在雪场遇到专业运动员,他才知道除了滑雪,运动员们还会做体能训练。他集资买了蹦床训练,也开始去健身房锻炼体能。

自学成才的路很难,他决定咬牙坚持下去。

张嘉豪飞跃跳台

2014年,张嘉豪在凯宾斯基酒店当西点师的工作转正,工资涨到了3500元。经济状态有改善是好事,但没日没夜的训练,身体伤痛也随之而来。
单板滑雪一直以来就是一种极具张力的极限竞技运动。大跳台数十米高,U型池的地形也颇为曲折,选手们脚踩滑板冲向空中后,像风一样自由那几秒钟,他们可能完成惊为天人的技术动作,也极有可能失控、直直地摔向地面。
此,受伤对张嘉豪来说,是家常便饭。甚至,比感冒发烧还频繁。
接受「最人物」专访时,他回忆,滑雪9年来,自己参加了近60场比赛,小伤无数,腿和手记不清断了多少次,还有几次脑震荡,不得不住院动大手术。
更严重的是有一次,跳台动作做完,他四脚朝地、被重力拍到了地上,医生检查是肺部有一处破口、进了气 ——换句话说,就是内脏被生生摔破了。
但张嘉豪还不老实,总是身体还没好全就溜出去训练。
有次南山公开赛上,他摔断了两只胳膊,转入北京积水潭医院治疗,“伤筋动骨一百天”,但他躺了10天就带上装备去了雪场,雪场的人看到他惊了,“这哥们儿疯了吗?

多年后,张嘉豪与朋友重聚南山滑雪场

2017年的一次经历也足够疯,他在训练时把一只脚摔骨折了,医嘱两个半月拆石膏、半年后再运动。结果张嘉豪第五天就把石膏拆开了,三个月后直接站上了跳台。

最近的一次大伤是三年前。当时,张嘉豪正在新西兰的蹦床上做三周后空翻的辅助训练,起身时身体往前带了一下,落地后脚直接掰了过去,把腿摔断了。

一个月能下地,又半月后,才可以走路。再等了一个月直接开始滑雪,到了腿摔断后的第四个月,他又开始比赛了。这段静养的过程,他不得不心急地调试着自己的韧带和力量,重新将身体感觉恢复到竞技状态。

因此,每次受伤,张嘉豪想的都不是恐惧,只是担心会有几个月滑不了雪了。

张嘉豪在智利比赛

一般来说,滑雪时坡越陡、下滑的速度就越快。运动员在高山中回转,往往会有130到140迈的速度,这时在高点往下望,是一望无际的白,又冷、又静谧。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身体往往会自我保护地说“不”。

但张嘉豪觉得,超出能力、认知范围后,人才会感觉到恐惧。

“不可能生下来就会玩滑板的。”他对滑雪,始终很有耐心。“尝试一个新动作,没有考虑危险性,直接就上了那是鲁莽;摔过后害怕了,还敢上跳台,那就是勇敢。

张嘉豪反复练习滑雪技巧

刚学滑雪的两年,他越来越能从这项充满挑战的运动中获得快乐,一是想尽办法实现自己目标时过程里的快乐,二是挑战成功后的喜悦,他在这种连贯性的快乐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后来,为了把自己的训练成果展现给大家,他开始报名参加专业比赛,并在截止时间之前疯狂努力。很快,这份付出有了回报。

2014年,张嘉豪在一项国际赛事中拿到名次,把一张300美元的奖金支票带回家,贴到了客厅墙上。

2015年1月10日,他参加第十三届红牛南山公开赛获得国内组第二名,拿了8000元奖金。

2015年7月31日,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消息传来,张嘉豪特别激动,给自己埋下一颗要在家门口参加冬奥会的梦想种子。

也就是这段时间,他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决定辞职,用更多时间训练和参加比赛。

2016年,他参加在鸟巢举办的沸雪北京世界单板滑雪赛,在足有20米的跳台上做出了内转720度的动作,引得全场欢呼,拿到了中国滑手中的最好成绩。

2017年单板滑雪全国锦标赛,张嘉豪获季军

虽然在奔向冬奥梦的途中,一路披荆斩棘,但张嘉豪的信念却相当简单。

他觉得,自己就是一做面包的,不是专业运动员。其实就是想知道自己竭尽全力,最终能到什么程度。

蚂蚁的哲学

张嘉豪的心中,有一片沸腾的雪。但最近,他越来越小心,不敢让自己受伤。

2018年11月,沸雪北京站比赛的前一天,张嘉豪因为热身不足意外摔伤,肺部的疼痛让他不得不退赛。临近北京冬奥,他深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宝贵。

“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备赛,摔伤了都没人抬,一旦有事,就没有了‘一个人的冬奥梦’,一切就真的都结束了。

极度渴望争取到北京冬奥的参赛资格。打好每一场比赛、统筹好签证和航班的时间,争取挣够积分回国,隔离结束后正好赶上2月初的开幕式,这是张嘉豪最大的愿望。

今年,他的状态不错,不仅获得战马南山公开赛pro挑战赛冠军,还是国内首个在雪上完成后空翻两周的单板滑手。

9月,智利站结束后,张嘉豪留在当地训练了一个月。他严格执行着教练制定的体能训练计划,确保到下个月近比赛的那一个星期都是自己最好的状态。

原本是一个人的冬奥梦,但10月15日,一则张嘉豪的短视频采访走红,各家媒体也开始关注报道,这个梦开始热闹了起来。

但他的困难并没有减少。他的护照已经寄回国内的大使馆,他正在等签证下来,才能去买机票、规划到达荷兰的时间。荷兰积分赛顺利,才有机会统筹去世界杯的事宜。

这个过程充满着时间的困难、钱的困难、身体的困难、动作的困难……

但张嘉豪笃定地说,只要有想把事做好的心,一切都不是困难。

“无论是创业、高考还是滑雪,困难都是差不多的,如果打心眼里想把这事做好,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信念是第一位的,最后才是技术层面的东西。

张嘉豪在智利训练

他不觉得自己是天才,认为自己取得的成绩,其实是放下了其他一切、选择理想而换来的。在他看来,“自律”应该倒过来说,是“律自”。

他也不喜欢熬心灵鸡汤,只认为自己是因为热爱,才能在苦练中熬过伤病,以及物质上、战术上、体能上的其他困难,积累着一次次比赛的胜利。

就连被问起最关心的“到底能去冬奥会吗”,张嘉豪也相当沉着。他觉得,“蚂蚁”也有蚂蚁的办法。

“有句俗话是‘大象很难踩死蚂蚁',即便困难再多,蚂蚁只要走得准、躲得好,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是没有问题的。

他觉得,冬奥在即,圆梦的大方向已经放在了明面上,就是看谁干不干了。

“这件事不在于谁聪明不聪明、谁有多么舍得花钱,只关乎一个人愿意为了自己的梦想,怎么去付出,这是最重要的。

在智利获得金牌后,张嘉豪与国旗合影

明显的,张嘉豪很矛盾。生活上,他一直在攒,省吃俭用、攒出买滑雪设备和参加比赛的钱,然后一场一场攒积分,这是他的紧;

赛场上,他却大开大合、不断挑战新动作,并坚持孤身一人向北京冬奥的参赛资格发出挑战,不计成本、不计代价,这,又是他的松。

感性与理性也同时在他身上并存。爱上滑雪后,张嘉豪调侃,自己一直把脑袋放一边,只要没死就再装上。

朋友形容他完全是油门一路轰到底、全凭仙气撑着,这是极为感性的行为;但一个人辗转世界各地比赛,在微薄的收入里省出滑雪费用,再去计算隔离、签证的时间,这必须依靠一个逻辑缜密的大脑。

追梦途中,张嘉豪其实是在理性地发着疯。

他用理智压掉可能崩溃的情绪,却一直不计成本做着感性的投入,为了梦想,在26岁这年不顾一切地燃烧。

因此,他“一个人的冬奥梦”才能这么打动人。

去年,张嘉豪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国家运动健将称号,由此今年有了去北京体育大学进修的机会,这段时间正在上网课学习相关知识。

曾经,他没能上大学,阴差阳错的,滑雪让他圆了高等学府梦。

今年夏天,张嘉豪收到了北京体育大学的入学录取书

至于冬奥相关的更远将来,他说,早已无畏于结果。这场漫长的马拉松已经快到终点,“我就想全力以赴,然后看看我能做到什么样子。

通话最后,张嘉豪向我们介绍了一下自己从事的单板滑雪项目。语气从一开始的严谨,到最后变得有些痴迷。

滑雪,就是他梦幻的世界。

“这是一项非常自由、非常炫酷的运动。当你踩上雪板的时候,会有一股无与伦比的刺激感和优越感,有时,你会感觉像鸟一样在飞。

它会带你去到很多的地方,去到各种的雪山,去到不同的地形。它会让你认识很多的朋友。它会让你更加坚韧、更加坚强。它会让你特别的快乐,会让你忘记工作的那些烦恼,还会让你找到生活的意义…… ”

怕自己说宏大了。语段末尾,张嘉豪从对滑雪的喜爱之情中短暂地脱离了出来,有点羞涩地笑了。

张嘉豪在智利训练

后记

近期,张嘉豪的故事登上微博、抖音热搜后,很多网友都非常感动。

和他们一样,“有梦就拼 ”“燃爆了”,是我们之前对这位单板滑雪运动员先入为主的印象,但谈话中我们却在他身上,捕捉到了内在的沉稳和执着。

踩板飞出、做出漂亮的技巧后,用动量摆脱重力,平稳着陆。滑雪时,人们必须集中精神,只想着下一步如何发生。

实际上,滑雪者的快乐就来自于此。他们享受的是挑战的过程,任何比赛和任何冠军都是锦上添花,不是目的。

因为滑雪的目的本就是滑雪。

一名微博网友说,张嘉豪的存在,深深打脸了那些说滑雪是“家里有矿”的孩子才能玩的人。

穷有穷的玩法,富有富的玩法,单板大多都是野路子出身,能走多远,取决于选手坚持多久的训练、有多少热爱,以及有多少天赋和幸运。

也是因此这个“追梦赤子心”的热血故事,有着更加隽永的意义。

张嘉豪17岁才第一次滑雪,谷爱凌、苏翊鸣在17岁已经达到了运动的巅峰状态,但他们现在都在为了北京冬奥的赛场,没日没夜地努力。

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时区,在任何时间实现梦想都来得及。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他记得,在欧洲奥地利训练时,有次连下了三天大雪,雪层堆积到了一米。上山后感觉简直不像滑雪,而是冲浪。

清晨,白云落在雪山上,视野开始模糊,不分清哪里是云,哪里是山上的雪。

太阳出来后,视野变好,他驾驭着雪板,滑过那片白茫茫的雪,行到哪里,哪里就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特别爽。”他说。

张嘉豪给大家的一些话

关于作者: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人物(ID:iiirenwu)记录最真实的人物,品味最温暖的人间。转载请联系最人物(ID:iiirenwu)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