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人回顾 | “横竖横”放映地点勘察记
本来想找电影策划人老妖作为“51人”,但他提到一部自己正关心中的旧电影。一时间,我们都觉得这部电影很“51人”。
夏末秋初时,上海有一段连续的艳阳日。在一个曝晒的下午,我和老妖、觉人在另一位“51人”海爷的微信语音中,走在江南造船厂的老厂区。海爷江南造船厂技校毕业后曾是船厂的一位青年钳工,学到了他认为最重要的一些技能。那天他远在湖南告诉我们现身在何处,这里以前是厂区的什么部位。我们三人在广袤无人的遗迹中行走,如走在一个搭建的电影场景中。作为遗迹的工厂和作为遗迹的世博叠加在这一幕里。虽然前者发端于151年前并一直绵延,而后者只是6年前的一瞬,但在大多数情境中,被世博遗弃的荒凉感和荒唐感,远胜于迄今巍峨毅力的被保留和抛却的工业建筑。
我们在1868年成立的翻译馆里找到了负责船舶馆边这块土地的工作人员。门卫对有好奇心的人来访感到兴奋,而工作人员也显露出了温和的善意。海爷说,翻译馆是厂里“高知”(高级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这栋历史建筑看起来已经跟清末没有什么联系,倒像一栋钢筋水泥的新古建。一楼走廊里散养着几条狗。
说野草丛生并不恰当,因为这块世博会时最有名的景点之一,偶尔也会举办商业活动,从而找到拔野草的机会。那个布满白色帐篷的长廊曾是2010年时摄影家们最喜欢的取景点,最能反映世博人流如织的壮美景象。现在的阶梯表面在剥落,说是“海啸过后”也可以吧。
经过两、三次的考察,最有意思的位置应该是对着远望一号的那顶大帐篷。远望一号是中央军委在它退役后赠送给制造它的江南造船厂的礼物,用来开放给公众参观。现在因为这个园区的封闭,也一并封存在船坞里,除了船坞的水是流动的,它纹丝不动,只留了一个小亭子和看守人在岸上。这个巨大的写着“绿地”两个字的世博帐篷是隔了几百米观赏远望一号的最佳位置,中间隔着一个下沉好几层的旧船坞,混凝土建筑和斑驳锈迹中透露着桀骜的生机,其中一个被忽略的庭院已长成了茂盛的原始森林。照例,但凡因世博而加入的那些椅子凳子已丑陋不堪、死气沉沉。
觉人认为,户外电影放映不是影院放映的户外版。把人聚集在一起,共享一个时空和这个时空的启示,把声、光、影当成我们进入这个时空的途径。于是我想象在初冬的下午,太阳早早地从远望一号的背后落下,而《横竖横》的沪语台词作为最显著的声音萦绕在白色帐篷下,照射在帐篷顶上变形的人物依次出场。
我试图联系搬去长兴岛的江南造船厂工会,一番曲折后得到的回复是船厂工人每周上班六天,不可能再有时间来市区参加活动。我想询问退管会,但工会和退管会因为负责完全不同的工人(其实是同一个工人在职和退休后的两个阶段)互不往来、全无瓜葛。
当然,在反复沟通三个月后,对这个可能性的最终否决来自物业管理公司,那位最初和善地在翻译馆接待我们,并流露出对江南厂深刻感情的知识分子气质的主任。他突然改变了态度,用很生硬的、如领导就在边上一般的口气说,因为世博局和船厂对于这块土地还有纠纷,所以不能做这个活动。他的总结陈词,转述他领导的原话是:“社会的事情,让社会来做。” 于是,我跟他这些月来的“业务关系”也以破灭告终。
就在破灭不久,我见到了做过江南造船厂老工人口述史访问的潘毅老师。我问她“什么叫‘社会的事情,让社会来做’?”她的采访经验是,对很多的这类央企来说,不仅社会和企业是两回事,而且社会是低于企业的一种存在。
这个冗长的《横竖横》“场地勘察前传”,到这里又回到了电影本身。这部1999年拍摄的电影的开始,主角张宝忠在车间浴室洗完澡,把家当收拾进一只白色塑料袋,离开了一个巨大的车间——这个1930年修建的车间至今还站立在那里,今天比电影里还更鲜亮干净。张宝忠饰演的是他本人,离开的是他本人下岗的江南造船厂。他离开高于社会的企业,进入被企业认为低于自身的社会。
影片截图
我们想联系片中的演员,但十六年来通讯方式和居所的变更,令导演也跟他们断了音讯。千禧之后,上海已没有悲剧。人们坚持不懈地是在破裂和跳跃中乐观,就像这一幕:冷酷冬夜的世纪大道(一条迈向千禧年的重要意象)上,几个下岗工人在运输装修垃圾的小货车后一边回味着麻将牌局,一边努力让自己保持抵抗严寒的精神。
在电影制作上映的1999-2001年间,人们已在努力学习关于商品房的种种知识。这是一个新时代,但却面目模糊。十年后,世博会对此城的价值做了一次狂喜而致命的重估。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五楼刚好通往露台。双年展的参观者络绎不绝地冒着冬雨走出去,要去俯瞰黄浦江两岸的前世博园、前工业区、前滩涂、前码头……而因为这风雨,本打算在五楼露台进行的放映,最终改成室内,背对这一切。
阴郁和灿烂交替的上海冬天才刚刚开始。
众人帮忙将三位影院的老美工创作的《横竖横》海报树立起来
11月26日《横竖横》放映现场
* 再次感谢老妖和觉人的热心讨论和联络协助,导演王光利先生提供的高清数字版本影片,以及北京二十一世纪校园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和上海鹰一飞企业形象策划中心的放映和音箱设备与人员的支持。
相关活动
过往回顾
定海桥互助社地处历史性的工人社区之中,现在,移居人口为这里注入了新活力。互助社是一个自发组织,也是用于社员共同学习、会谈、待客、反思、组织、创作的活动现场。通过对集结与创造艺术/知识之方法的探索,互助社意在促成邻里或同志之间在互惠的原则下互动、互助、合作。互助社会举办讲座、游览、出版、地方特色的晚餐、学者驻地、放映活动和城际交换等项目和活动。欢迎关注我们的网站dinghaiqiao.org。
“51人”由Raqs媒体小组总策划,策展组成员陈韵带领定海桥互助社“51人工作组”共同执行。项目探索生活的可能性,为双年展赋予日常生活的诗意。在上海双年展的17周时间里,每周将有3个关于上海“人物”的活动在城市里以流动或固定的形式发生。敬请关注本微信账户,了解最新活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