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峰等 | 收入分配、技术结构与财政支出乘数——基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分析框架和经验研究

赵峰等 财贸经济 2024-03-17



点击封面立即订购 | 2023年








作 者   赵 峰  钟荣盛  赵奕菡  李帮喜

内容提要  本文以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包含固定资本的三部类再生产模型,将收入分配和技术结构纳入财政支出乘数的分析框架,拓展了财政支出乘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以此为基础,本文运用中国1992年以来的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了各年度财政支出乘数,总结了收入分配、技术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变迁的典型事实及其对财政支出乘数的影响。研究发现:剩余价值率与财政支出乘数负相关,当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劳动收入份额不断提高时,财政支出乘数会变大,当前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不断提升,有利于提高财政政策的效能;固定资本有机构成与财政支出乘数正相关,流动不变资本有机构成与财政支出乘数负相关,当发生固定资本偏向型的技术进步时财政支出乘数变大,发生流动不变资本偏向型的技术进步时财政支出乘数变小。本文认为在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构建的过程中,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助于财政政策的提质增效。

关键词  率财政支出乘数  收入分配  共同富裕  技术结构  再生产理论

作者简介 

赵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100872;  

钟荣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100872;  

赵奕菡(通讯作者),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102401;  

李帮喜,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长聘副教授,100084。

刊  期  《财贸经济》2023年第9期





长摘要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积极财政政策在提振内需、刺激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入新时代,面对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收入分配结构和技术创新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提出了提质增效的新要求。近两年的中央工作经济会议相继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要加力提效”。今年,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明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因此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分析收入分配和技术结构如何影响财政政策的效能,这有助于厘清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发挥政策协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财政支出乘数描述了政府支出对宏观经济的效果,是定量评估财政刺激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基础。但现有关于财政支出乘数的研究多是基于凯恩斯乘数理论,其理论关切在于国民收支核算与边际消费倾向,较少关注到宏观经济的收入分配结构和生产技术结构。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再生产理论是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基础理论之一,极为重视收入分配和生产技术结构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借鉴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范畴和现代计量分析工具,为讨论收入分配和技术结构与财政支出乘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条理论进路。本文基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构建了一个包含固定资本的三部类再生产模型,推导了以收入分配和技术结构为基础的财政支出乘数,在理论层面分析了资本有机构成(生产技术结构)和剩余价值率(收入分配结构)对财政支出乘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使用1992年以来的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了各年度财政支出乘数、资本有机构成和剩余价值率,研究发现:(1)剩余价值率提高使财政支出乘数变小,剩余价值率降低使财政支出乘数变大,固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使财政支出乘数变大,而流动不变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则会使乘数变小;(2)消费乘数高于投资乘数,因此提高财政支出中消费支出的占比可以放大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3)1992—2018年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变化趋势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92—2000年剩余价值率的下降和固定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推动了财政支出乘数上升,2000—2007年剩余价值率的提高造成财政支出乘数下降,2007—2018年由于剩余价值率的降低和消费支出在财政支出占比的提高使得财政支出乘数再次上升。研究的创新点如下:第一,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财政领域的研究,同时为财政支出乘数的分析提供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视角;第二,分析了收入分配和技术结构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拓展了财政支出乘数影响因素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的关系,丰富了对工业化进程中的政府财政职能和影响的解释。本文的发现对现阶段中国的财政政策、产业创新政策、分配政策的制定有如下启示。首先,推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收入分配调节政策会放大财政支出的刺激效应,释放财政政策的作用空间,实现积极财政政策的提质增效。因此要重视现阶段收入分配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使收入分配调节与财政支出刺激形成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效果。其次,抓住发展机遇,推动生产技术的转型升级,实现以创新驱动发展。研究发现固定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会放大财政支出乘数效应,因此生产技术的转型升级不仅可以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还能够提升财政政策效能。最后,通过适当增加消费类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可以放大财政支出乘数,从而提高财政支出对经济刺激的总效应。本文的选题来自于对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这一重要问题的持续关注;同时也是以问题为导向,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一次尝试。本文研究过程中主要遇到的困难是将理论模型与现实数据相结合,从而便于经验分析。为此,本文借鉴和比较相关研究,在三部类再生产模型中发展了一个财政支出乘数分析框架,并通过将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加总到三部类投入产出表,实现了理论模型与现实数据的对应。本文侧重从财政支出的角度评估财政政策的效果,未来可能从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的不同效果、财政收入来源结构等角度做进一步的拓展。最后,感谢《财贸经济》编辑部高效细致的工作,以及两位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专业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欢迎关注








往期回顾 | 点击查看

2023年第1期目录摘要
2023年第2期目录摘要2023年第3期目录摘要2023年第4期目录摘要2023年第5期目录摘要2023年第6期目录摘要2023年第7期目录摘要2023年第8期目录摘要2023年第9期目录摘要
征订信息

微店订阅




银行汇款

户 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开户行:工行北京北太平庄支行

账 号:0200010019200365434

备注:请在汇款留言栏注明刊名、订期、数量,并写明收件人姓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方式,或者可以致电我们进行信息登记。


联系方式

订阅热线:010-59366555

合作热线:010-59366565

传 真:010-59366566


点击名片 ·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