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欠欠、田野 | 全球价值链中的关税传递长度及结构

王欠欠 田 野 财贸经济 2024-03-17



点击封面订阅 | 预订2024年九折包邮








作 者   王欠欠 田 野

内容提要  长度是全球价值链中贸易成本问题研究的另一重要视角。本文创新性地定义了全球价值链中的关税传递长度,并对其结构进行分解,进一步从关税传递视角考察了国家部门的国际价值链参与程度和位置。研究发现,(1)中国是关税传递长度最长的国家之一且呈现增长趋势,关税在本国中间品中的传递长度不仅在总传递长度中比重更大,并且是后者变长的主要原因。其他主要国家的关税传递长度变长,则是与国际价值链相关的关税传递长度变长所致。(2)中国对国际价值链分工的依赖相对较低,但参与国际价值链的程度在加深。2014年,前后向视角下中国的国际价值链方向度指数分别为0.155和0.211,在所有国家中最低。(3)中国的国际价值链位置相对较高,高于主要发达国家,但低于样本中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向下游移动的趋势。(4)中国细分行业的关税总传递长度及其结构、国际价值链方向度特征与中国总体特征基本一致,但多数服务业向国际价值链上游迈进,服务业作为其他行业的投入份额正在上升。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关税传递长度  国际价值链方向度  国际价值链位置

作者简介 

王欠欠,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副教授,100048;田野(通讯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博士后,100010。

刊  期  《财贸经济》2023年第12期(点击可查看当期目录及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价值链变得越来越重要,生产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关税成本会沿着价值链逐步积累和放大,而低效率的跨境手续则大大阻碍了贸易。从关税出发的全球价值链贸易成本分析引发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内容主要集中在全球价值链中隐含或累计关税成本的测算。然而,全球价值链包含重要性和长度两个方面的含义(Muradov,2016),对关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传递长度和如何传递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丰富全球生产网络中的贸易成本分析。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有,第一,基于里昂惕夫逆矩阵和高希逆矩阵对总产出中的关税传递长度构建统一的测度框架。基于里昂惕夫逆矩阵从需求拉动视角测度关税成本传递到最终需求所经历的生产阶段数定义前向关税传递长度;基于高希逆矩阵从成本推动视角测度产品回溯到关税成本来源地所经历的生产阶段数定义后向关税传递长度。第二,对关税传递长度进行国内和国际地理区位结构分解,追踪关税在本国中间品、跨境中间品、贸易伙伴国中间品、初始投入或最终品的传递长度。第三,从关税传递的视角将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性和长度特征置于同一测度框架。本文从关税成本传递视角定义了国家部门的国际价值链方向度和位置。国际价值链方向度同时考虑了生产阶段数和国际价值链的重要性,兼有国际价值链参与程度的含义;而国际价值链位置则仅考虑前向和后向与国际价值链相关的生产阶段。通过在WIOD2016版投入产出表中匹配中间品进口关税进行测度分析有如下发现。第一,中国的关税传递长度最长且呈现增长趋势,关税在本国中间品中传递长度不仅在总传递长度中比重更大,并且是后者变长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其他主要国家的关税传递长度变长的原因是与国际价值链相关的关税传递长度变长所致。第二,中国对国际价值链分工的依赖相对较低,但参与国际价值链的程度在加深。2014年,前后向视角下中国的国际价值链方向度指数分别为0.155和0.211,中国在所有国家中最低。第三,2014年中国的国际价值链位置指数为0.731,高于主要发达国家,但低于样本中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向下游移动的趋势。第四,中国细分行业的关税总传递长度及其结构、国际价值链方向度特征与中国总体特征基本一致,但中国多数服务业向国际价值链上游迈进,服务业作为其他行业的投入的份额正在上升。基于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如下几点启示。第一,鉴于中国的关税成本在本国传递长度远高于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国际价值链方向度较低,中国已经为以扩大内需战略为基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完备的本国生产分工体系。应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国内生产分工体系,保障内循环的国内价值链条的稳定性;持续深度地参与并主导全球/区域价值链的构建,挖掘国际分工潜力,让外循环更好地为双循环赋能。第二,关税成本在中国国内生产阶段传递长度要更长,中国应该进一步削减贸易壁垒。中国要以所参与的RCEP、中韩FTA等自由贸易协定为依托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坚定履行关税减免承诺,大力实施促进贸易便利化举措。第三,当前中国参与国际价值链的程度相较发达国家而言仍有不足,在全球价值链转向区域价值链和确保产业链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参与并寻求主导国际价值链的构建。突破产业基础能力以提高参与全球生产分工的能力,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提高外循环质量。对内和对外开放并举,疏通国内大循环,形成国内大市场,以内促外,推动国内国际经济循环协调发展。特别是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生效和高质量发展,建立高水平区域价值链共生发展的生态系统。全球价值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本质,由于生产的多次跨境,贸易成本将会在全球价值链活动中“累积”,进而表现为贸易成本的放大效应。因此,全球价值链中的贸易成本研究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但主要还是贸易成本规模层面的分析。考虑这些贸易成本的规模主要是跨境的多阶段生产所导致的,因此我们便萌生了探究贸易成本在生产阶段中如何传递的想法。这使我们的研究主题选定为全球价值链中的关税传递长度。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面临的主要困难在模型构建和数据处理两个方面。在模型构建上需要对国内和国际生产活动划分,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工作;在数据处理上需要将产品层面的关税数据匹配到WIOD行业层面,过程极为繁琐,工作量极大。在投稿过程中,我们要感谢两位审稿专家严谨专业和具有启发性的建议,对提高本文的质量具有极大的帮助。我们同时也要深深感谢编辑部的包容,这使得我们有非常充裕的时间去回应审稿专家的意见,进而完善本文。

欢迎关注







关于公开实证研究代码及数据等资料要求的说明点击查看






往期回顾 | 点击查看

2023年第1期目录摘要
2023年第2期目录摘要2023年第3期目录摘要2023年第4期目录摘要2023年第5期目录摘要2023年第6期目录摘要2023年第7期目录摘要2023年第8期目录摘要2023年第9期目录摘要2023年第10期目录摘要2023年第11期目录摘要2023年第12期目录摘要
征订信息

微店订阅


预定2024年 九折包邮


银行汇款

户 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开户行:工行北京北太平庄支行

账 号:0200010019200365434

备注:请在汇款留言栏注明刊名、订期、数量,并写明收件人姓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方式,或者可以致电我们进行信息登记。


联系方式

订阅热线:010-59366555

合作热线:010-59366565

传 真:010-59366566


点击名片 ·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