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利用“反向原则”塑造人物?

刘纯羽 编剧圈 2020-02-13

本文摘自《电影剧作观念选编》

作者:刘纯羽


亚里士多德

 

迄今还没有过那样的动物,其外表形象反映了一种动物的特征,其行为却反映了另一种陌生动物的特点;而只有形体和动作统一于自身的动物。因此一切形体必然决定着自身的本质。熟习它们的人也按它们的外形判断这些动物,驭手就这样判断马,猎手就这样判断狗。如果是这样的话(而这确实是永恒的真理)那么就有面相学。

 

贝拉·巴拉兹

 

如果道德高尚的人物没有用外部特征表现其内心世界,那么我们就体会不到他们行动的意义。采取同一个行动可能出于好意,也可能出于恶意。从行动者的外表我们应该知道,他的意图是什么。电影演员的装束,即使比较简朴,其含义也与古老的哑剧中巴杰佐、潘泰洛内和可尔莱切诺(意大利喜剧中的三个著名丑角)的服装,或者与更古老的日本或希腊舞台的面具一样。这些人早已用他们的穿着表现了性格。

 

人的外表也意味着什么呢?实际上,它不仅意味着本人的赤裸裸的实际形象,也意味着显示自身内在力量及其影响的下意识动作!他的社会状况、习惯、利益、服装,所有这一切完全改变和掩盖了自己的真实形象。穿透这个保护层,直至人的心灵最深处,在众多陌生因素中寻找坚实的支撑点,发现个体本身的实质,这显然是相当困难的,甚至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仍然必须穿透它!不仅是环境影响人,而人本身也影响环境。在外部世界影响下改造人的同时,人本身也在改造和塑造着周围的现存事物。从人的穿着和环境中我们可以断定他的性格。自然改造着人,人重新塑造自然,而改造仍然是自然的法则。诞生到这个广袤的大千世界的生灵用坚固的墙给自己圈了个特别的小世界,并且竭力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它!

 

小津安二郎

 

然而真正战败时,那些叫嚣要切腹的军人认输姿态实在太鲜明,那么干脆地轻易认输。



分析与阐述:人物塑造的反向原则

 

以上语录揭示了写作人物时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创作原则——反向原则。具体而言,反向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含义:

 

第一,人物的外在形象同内心品质形成鲜明反差。换言之,人物内在的品质看上去同其外在性格特征背道而驰。


第二,写作人物时的下意识行为,即有意识地为人物找到独特的外部性格方案,通过对典型性格的剖析,实现内心揭示。


第三,人物心理因素同外部动作表达之间的反向性。

 

如果结合具体片例分析,就不难发现以上三点在电影人物塑造中的体现了。《中央车站》(Central do Brasil,1998)里有一个打着为人写信寄信的旗号骗钱的老太太朵拉,她像模像样地在火车站里摆一张桌子,表现出认真的样子给来往的人写一些报平安的信件,实际上却在收过报酬之后把这些信统统扔掉。



八岁男孩约书亚的母亲请求朵拉为孩子父亲写了一封信,却不幸在过马路时遭遇车祸去世,只留下约书亚在人潮涌动的车站附近徘徊。作为约书亚唯一认识的人,朵拉对他有几分同情,把他带回了自己家。但是,这个惯于坑蒙拐骗的老太太始终琢磨着怎么才能从约书亚那儿得到些好处。她先把约书亚卖给了一个儿童收养机构,却发现这个机构实际是贩卖儿童的团伙。朵拉受不住良心的谴责,冒险把约书亚救了回来。



短暂的分别后,约书亚又成为朵拉家中的一员以及生活的负担。无奈之下,她只好带上约书亚踏上了寻找父亲的漫漫长路。他们经历了种种快乐和感伤,最终如愿以偿地找到了约书亚的父亲。此时,朵拉也到了同孩子分手的时候。晨曦中的朵拉,是那样地落寞和悲伤,又为着约书亚而高兴。她好像不再是火车站的骗子,而成了一个善良伟大的女性。


 

电影将一个女人的成长表达得合理而自然。不可否认,朵拉有着性格的缺陷,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道德缺陷,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她完全丧失了人性的善良。所以,当她知晓领养约书亚那些人的真实身份时,她义无反顾地冒险救出了他。当他们踏上寻亲的旅途时,朵拉更是生平第一次同小孩相处,约书亚的幼小和无助,他的单纯以及对外人的警惕,都唤起了朵拉人性中坚韧和无私的母性。


 

事实上,人物的表面性格是不可能直接反射内心的。就好像人们无法依据海洋中那些冰山的可见部分去判断其真正的高度和大小。更多的情形下,每个人都有着深藏不露的内心隐秘,这些东西同他们的外部性格看似关联不大,但隐秘的存在却促使了外部性格的形成,也促使了人物行为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的形成。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由于对外界环境的防备和逃避,而下意识地遮掩自己的内心情感以及心理动机。这些行为方式便构成了人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菊次郎的夏天》(Kikujirô no natsu,1999)中的菊次郎也是反向写作的人物典型。从表面性格上看,菊次郎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迷恋赌博并总幻想着不劳而获。基于这个原因,他的太太希望为他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做,便派遣他陪同九岁的正男寻找亲生母亲。开始,菊次郎抵挡不住赛马场赌博的吸引,搜刮了正男身上所有的钱去赌马,结果输了个精光。俩人一路上历经了种种啼笑皆非的荒唐事,终于找到了正男的妈妈。然而,他们看到的却是妈妈有了新的家庭,有了孩子。为了让正男开心,菊次郎用尽了招数。当然,菊次郎在陪同正男的一路上也实现了人格的成长和心灵的净化。尽管菊次郎的性格上存在着诸种缺陷,但从本质上说,他必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如何才能在写作人物时完成反向原则的内涵呢?大多数情况下,创作者只关注人物的表面性格是不够的,更需要把握人物的内在本质。在故事进程中,人们更多地看到了人物的成长和蜕变,却不知人物的成长是无法在有限的电影时间中完成的。一般来说,电影的叙事时间并不会格外漫长,而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人物脱胎换骨,显然有些牵强。所以,电影中人物变化的实质是对人物的剖析,是透过表层性格而发掘内心真实境况的渐进过程。

 

新书推荐

作者:刘纯羽

出版社: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社

出版年:2018-8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从电影、戏剧、文学、哲学等领域的名家名著中,选编了可以为剧本创作带来启发的重要言论,按照选材、情节、人物、对白等不同主题进行分类,同时兼顾镜头语言、声音、电影心理学、电影社会学等层面,让创作者可以从不同维度思考剧作的核心理念。


书中所收录的言论来自古今中外八十余位理论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如李渔、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左拉,以及巴赞、爱森斯坦、塔可夫斯基、小津安二郎、夏衍,等等。同时,作者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影片进行解读、分析、阐释,以便让读者获得具有实践意义的借鉴。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该书!


▼▼▼

推荐阅读

最会拍家庭故事的导演!回顾是枝裕和的家庭诗篇编剧要驾驭故事贴地飞行丨专访《我不是药神》编剧钟伟把观众“骗”进电影院,总共分几步?处女作即获最高荣誉,他就是传奇编剧桥本忍!一张节拍表看懂《我不是药神》的剧作如何修改剧本中的“描述性段落”?剧本狂人姜文丨不是在拍,就一定是在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