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家庭」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说故事方式(附创意写作习题)
没有英雄,没有奇迹,只有平凡人生中的笑与泪。每次看完是枝裕和的电影,内心都有点沉重,但又哀而不伤。明明是一个很冷酷的故事,他却是用冷静甚至是轻松的方式来讲述。扔到屋顶上的乳牙、蘸着泡面汤的可乐饼、玻璃弹珠里的海洋和宇宙、粗糙而滑稽的雪人、说出口却没有发出声音的“谢谢”……这些生活化的片段连在一起,不紧不慢地述说着一个关于“家与遗弃”、“爱与羁绊”的故事。对小编来说,电影不仅仅是娱乐,也不止是治愈,它更是我们通过他人故事与自己内心沟通的方式。
下面这篇文章来自hypesphere.com,访问、撰文:Buff,是枝裕和在文章中解释了自己为何总是以「家庭」为背景,以及《小偷家族》的幕后故事。
五月的戛纳也许是最温柔的月份。与是枝裕和导演的访谈约在饭店前院的凉亭,纯白色的建筑,看起来有点旧旧的,阳光过曝下恍惚有种从是枝裕和本人的电影里搬出来的一样。导演本人看起来非常有精神,跟去年我在威尼斯影展访《第三度嫌疑人》时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也许是因为回到了熟悉的「家庭戏剧」领域:《小偷家族》讲述了一个由六人组成的窃盗家庭在社会底层挣扎的故事;同时以「家庭」这个架构为底,藉由角色探索日本社会议题,如孤独死、遗弃儿童、虐童等等,综合了许多过去作品处理的主题,如家庭的血缘/情缘(《如父如子》)、遗弃儿童(《无人知晓》)、父子心结(《步履不停》、《比海还深》)等,被许多媒体誉为「集大成」之作。「要讲好一个「人」的故事时,「家庭」是一个绝佳的架构。例如,你有一个女性角色,她在一个家庭里可以是母亲、女儿、姊姊、妹妹......因此,作为观众可以看到这个角色的不同层面;同时,作为导演也可以通过这个角色的不同层面去说故事。对我来说「家庭」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说故事方式」,是枝解释为何他的电影总是以「家庭」为背景,「日本渐渐变成一个「阶级化」的社会,阶级之间的差异非常大。以《小偷家族》而言,虽然并不是真人真事改编,但我的灵感的确来自于几件日本的社会新闻,像是诈骗退休金,也就是能够领取退休金的家族成员过世之后,其他家族成员并没有告知政府而继续领取退休金,因为那是他们的唯一收入来源」。
除了社会新闻之外,是枝也提到其他影像的影响:「作为导演,我拍片的时候其实一点也没有想到小津安二郎。每次有记者说我是新的小津时,我知道这是一个极大的赞美,但我有点开始抗拒这样的赞美(笑),《小偷家族》中描绘的情侣(按:Lily Franky、安藤樱饰演)受到更多成濑巳喜男而非小津的影响;至于片中家庭与社会间的摩擦则是肯·洛奇(Ken Loach)、《伯德小姐 》(Lady Bird)等等。大岛渚有一部片叫《少年》,剧情叙述一对情侣带着十岁的儿子以「碰瓷」的方式行骗、流浪全日本,在拍《小偷家族》时我的确重看、参考了这部片。『超越血缘的情缘』,作为导演,我带着许多从大师那里拿来的DNA」。
《少年》
我喜欢是枝裕和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从不说教。他总是「呈现」,而非「判断」。就像其他一流的艺术创作者一样,电影对他来说似乎是探索、了解人性的工具,而非一种价值判断:「我是从为电视台拍纪录片起家的,所以如果有一个我感兴趣的题材,我会先开始「观察」。在我的片场,与其说去「表达」(express),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去「发现」(discover)」,他沉思,「至于观众会不会对这种做法有共鸣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但对我来说,以《小偷家族》的家族为例,重要的是去观察他们,然后把我所得到的观察运用到故事中。我希望之后持续用这种方式拍电影,这对我来说很重要」;他详细补充这种做法,「在我的电影里,其实即兴表演的空间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多。我并不会在开拍之前完成剧本。我的做法是,我写了一个剧本,开拍,我视现场情况修改剧本。换句话说,我是边拍边(重)写。我观察演员的表演、听到他们的声音,根据这些来修改我的剧本。演员本身、角色及我的剧本,这三者以有机的方式互相作用。当然,这让我身为导演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因为每天的情况都在变化。《小偷家族》有一幕是安藤樱饰演的角色被警察问话,在这部分我并没有给她任何台词。我给了警察的角色一块板子,上面写了我认为警察可以问安藤樱的问题,但她本人事前完全不知道这些问题到底是什么。你在片中看到的,就是当下那个时刻她的角色做出的真实反应。所以有时候我也会选择用这种方式拍摄。另外,因为这种视现场情况拍片的方式,我会尽量按照电影的时间顺序拍摄」。
《小偷家族》其中一个着重探讨的主题是家庭的血缘/情缘关系,几乎可视为全片的骨架。之前已经在《如父如子》出现过,但是枝这次在《小偷家族》扩大了对这个主题的描写,是否可以认为,日本社会还是以血缘为重,而是枝试图检视可能隐藏其中的盲目性?「《小偷家族》中警察处置非血缘家族成员、让他们重新回到原生家庭的方式非常冰冷。整个社会的处置方式都非常冰冷,即使这个家庭间的情感牵绊非常强大。这些角色都是原本已被我们,这个「社会」所遗弃的。在片中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聚在一起,但我们又一次地崩解了这个家庭,我们再次地遗弃了他们。这是我在《小偷家族》中想要提出的问题。藉由此种方式,我希望观众能一方面感觉到对这个家族的同情,同时也了解到身为「社会」的一份子,其实你也正是谴责这个家庭的人。也许我很坏心吧(笑),但我希望在看这部电影时,观众会被这两种情绪拉扯」。他自己也承认,「我爱着这些角色。但我爱他们的这个事实并不代表我「同意」他们所做出的决定」。
最后谈到对日本电影产业的看法,是枝也呼吁:「日本电影产业每况愈下。因为现在日本业界人士越来越少出现在像戛纳影展这样的地方,而十五年前戛纳影展还有很多的独立电影工作者、片商。日本大片商的视野非常狭隘,他们只关注国内市场。当你把视线放到独立电影圈,其实有很多有才华的年轻导演,但由于整个产业的情况,他们只关注国内观众的需求,而不是做更多不一样的。同时,我认为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可以说越来越封闭,而这种情况也适用于电影圈;我真的觉得我们现在必须做点什么来改变现况」。《小偷家族》获颁金棕榈这一事实,或许可做为鼓励日本电影产业走出封闭的第一步。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家庭故事”的编剧创意写作习题,摘自后浪图书《开发故事创意》,作者:[美]迈克尔•拉毕格。
这些故事通常会集中关注某一家庭成员的明显特征、一个转折点、一次警示、特定的人物命运或是其他难忘的事件,通常往前追溯一两代人,概括一些重要的事情来展示家庭的集体认同感。有些家庭故事很有趣,可以描写得清晰鲜明;其他一些则只能用譬喻的形式概括出价值观或某种气质。通常而言,这些家庭故事拥有黑暗、讽刺的特点,直指面对困难时的固执己见、家族脆弱、错位的雄心或者其他可悲的特质,这些都与故事倾听者的经历迥然不同。
我母亲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是关于我父亲的。20世纪30年代时,他们刚刚在伦敦结婚,穷困潦倒。那会儿她卧病在床。有一天她让父亲带着他们最后一点钱去街边市场上买一点食物。他去了很长时间。回来时,他没有带来任何食品,相反却带回一套华丽的银鱼刀叉,而且他看起来很得意,因为他用非常低的价格就拿到了这套餐具。出人意料的是,故事在这里戛然而止。
当我还是一个小男孩时,这个故事让我觉得,父亲在我和妹妹出生之前是那样可爱迷人、不食人间烟火。但是半个世纪过后,这个故事对我来说有了更为沉重的意义——父亲在母亲最需要照料的时候忽视了她,而母亲却不得不每次都原谅他。在我的整个童年时代,母亲一直跟我讲父亲的故事,讲他小时候是一个没有父亲照看、饿着肚子在巴黎大街上游荡的顽童,讲他的母亲对他的忽略和虐待。她也许也给别人讲了一些同样真实的事情来说明父亲的执着、独断专行以及别具匠心。父亲是一名电影化妆师,那些了解他工作的人会发现父亲不仅化妆手艺精巧细致,而且在社交场合优雅迷人,永远会得到漂亮女人的喜爱。在母亲看来,父亲是天真的、孩子气的。但是在我即将结束自己的青少年时代之前,母亲就不知何故再也不讲述父亲的故事了。
讲述家庭成员之间的故事是为了用精准的语言描绘家庭的基本情况。谁能讲出精彩的故事,谁就掌握了家庭的历史,这是我们压倒别人、获得家庭支配权的绝好办法。画框限定了我们看到的对象,但是同样也暗示了画面之外的含义。故事也经常是同样的道理。
每个故事被讲述的频率有多高?讲述者每一次对故事的讲述有何变化?哪些故事暗示了隐藏的秘密、误解、忠诚、失望,而其他故事则能够融入目前的家庭生活?
习题习题12-1:家庭中流传的故事
记录一个你家庭中流传的故事,它需要满足下列条件:· 故事可以设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故事不涉及你自己。· 故事由可视化的动作组成,可以很好地呈现在银幕上。
分场大纲
用分场大纲(scene outline)的形式写作:
· 只用第三人称、现在时态写作。
· 使用短篇小说的形式写作,描写要简洁有力。
· 只描写能被观众看到和听到的内容。
· 避免用对话、镜头进行描述,避免作者评论。当对话交流不可避免的时候,简要地概括其内容。
· 每个场景新起一个段落。
切记要使用第三人称、现在时态,因为我们习惯了刚开始组织故事的时候用过去时态(“从前……”)。当你写完稿子后,把它收起来,过一两天再去看。在把作品展示给别人看之前,多修改几稿,就像对待任何一部重要的作品那样。
用分场大纲描述事件、构建人物,这样浓缩的形式能帮助你快速地在纸上呈现故事的核心。然后你可以对照大纲检查你的故事,就如同庞大的建筑物首先要做出一个模型一样。
就下列两个方面撰写简要的分析性笔记:
· 故事的潜在意义。
· 你已知的所有特殊的叙事或电影制作方面的方法。
习题12-2:连环漫画式的家庭故事
选取一个家庭故事,然后,
· 用六个或更多个关键画面来描述故事,就好像一幅连环漫画或者一组绘画一样。
· 描述每一个关键画面里重要的东西。
习题12-3:未被讲述过的故事
· 基于一段家庭影像、视频或者图片,写出无人知晓却早应该被讲出的故事。
· 描述具有特殊意义的关键图像或者声音。
讨论
如果要讲述的家庭故事和口头传说相关,那么它应该涉及:
· 作为个体的中心人物。
· 中心人物在家庭或者社会中的角色。
· 中心人物想要获得什么、做什么事情或者完成什么目标?
· 人物发现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 生存或者解决问题的哲学。
· 描述的事件表面之下隐藏着什么?(也就是说,故事有什么言外之意?)
针对习题12-1的示例
示例1:玛格丽特·哈里斯
P——一个50多岁的女人。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她和丈夫一块去苏联旅行。她的丈夫是一名医生,因为外科手术上的突出成就被英格兰女王授予爵士称号。他易怒、吹毛求疵,永远在苛责自己的妻子,试图控制她。相反,她是一个有艺术气质的、非常健谈的人。她脑子里有很多奇怪的念头,但是从来不能付诸实践……
他们到达旅馆,因为富有,住宿条件十分奢华。房间里装着一顶漂亮的水晶吊灯,灯从天花板上吊下来,闪烁着彩虹般的七彩颜色。
挂着绸缎的墙上贴着华丽的壁纸,橡木地板上铺了一层精致
的波斯地毯。P——担心房间里装了监听设备。她的眉毛在水晶吊灯的光芒下面紧张地抖动着。她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她丈夫在英国外交部工作,并且位居高位,因此他们每次出国旅行,她总是紧张兮兮的。她开始四处打量他们的房间,查看所有地方,狂乱和猜疑似乎停不下来。到最后,所有家具都被她移动了一遍。她修长的手指检查了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缝隙。
她的举动打扰到了丈夫,他感到十分厌烦,于是决定撇下妻子单独用餐。而他的妻子则发誓在找到窃听器之前绝不离开房间。
她更加疯狂地搜寻窃听器,好像梳油头、穿雨衣的克格勃(① 克格勃(KGB),即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1991年苏联解体后改制为俄罗斯联帮安全局。——编注)官员对着她的耳朵说了什么似的。在把所有可能的地方找了个遍之后,她认为窃听器最有可能藏在地毯下面。为了把地毯掀开,她需要移开几件大件家具。她一个人动起手来,好像自己不是一个娇小的女人,而是6英尺高175磅重的彪形大汉。她累得气喘吁吁、筋疲力尽,终于在房间的正中间发现一个小小的金色突起物。这肯定就是窃听器了,她想。而且显而易见,这个突起可以旋开。于是她使出全身力气,试图把地板上的突起拧掉。
终于,她放松地舒了一口气,环视周围,感觉克格勃分子终于从她的地盘上消失了。然而就在这时,一声巨响从地板下传来,还有人们的尖叫声。她十分担心,马上动起手来,试图把房间恢复原状,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几秒钟以后,旅馆的管理人员进来告诉她,她把楼下房间的吊灯给解开了。
下面是作者关于此故事潜在意义和价值的说明:
我的亲戚P——总是在做各种蠢事。常常有东西从楼上砸到
楼下,这不是唯一的一次。有一次她洗完澡却忘了把浴缸水龙头关上,结果水从楼上一直流到楼下。
· 过分偏执会让你做事情不经过脑子。
· 她的胡思乱想把她带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
· 她的婚姻不幸,到处受拘束,因此试图用其他方式摆脱束缚……
· 女人没有自己的事业,所以她们想弄出点大动静,引人注目。
· 这是她吸引丈夫注意的唯一办法。虽然不是什么好事情,但是聊胜于无。
· 她嫁给了一个如同自己父亲一样的人,对自己很冷淡。这样做是对他的一种反抗。
关于故事的主题,作者说道:
· 艺术个性如果受到压制,就会找到其他的方式进行创造——即使是创造出不真实的情节。
· 一个真正快乐的人总是试图去相信别人。反之,那些疑心重重的人更可能是受人控制的。
· 如果你希望某些人做蠢事,他们早晚会做的。
作者的笔记已经写得很清楚,不需要我再补充什么了。除了开篇的背景介绍外,这个故事实际上只有一个场景。P——缺乏关爱,她的孤独与悲伤让我内心触动。过度的焦虑让她缺乏判断力,最终酿成一桩蠢事,而这只能让她更加孤立。这就是我们熟悉的苦中带甜的喜剧人物,他们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故事成功地融合了闹剧和悲剧,形成一个很特别的结合体,同时以一种少有的怜悯心审视其人物。 、
示例2:阿曼达·麦考密克
几周以来,她总是四处守望着,期待能够看见他一眼,期待看他从学校离开,期待看他在附近商店购物,期待看他穿过镇子中心、走路回家。终于在一次英文写作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她收到了他递来的纸条。他叫丹·B—猎物巴斯托(the catch of Barstow)。他邀请她在周五晚上一块出去玩。
但是说服她那严厉的父母放她出去却是个难题。他们坚持先见一下这个小伙子,然后才允许两个人一块儿出去。
约定的晚上终于到了。她花费很久时间精心打扮了一番,并且祈祷父母不要吓跑她的新男朋友,那样就会毁了这个美好的夜晚。门铃响了,她兴冲冲地跑过去开门。刚把门拉开,地下室里传来母亲的声音:“到这里来。”
他们小心翼翼地踏着地下室的台阶,来到母亲的工作间。母亲是一位充满工作热情的动物标本剥制师。让女孩惊恐的是,母亲正在给一头水貂剥皮。
女孩看起来尴尬极了,男孩则结结巴巴的说不出话来。于是女孩想找个借口带男孩出去,但是她的母亲已经笑容可掬地拉住他谈话了。她一边在水貂皮上刮刮剪剪,一边问棒球队是怎样运转的。
女孩站在男孩旁边,他可能是班里最有吸引力的男孩子了。但是她意识到在余下的几年高中生活里,自己可能再也不会被他约出去了。
下面是作者关于故事潜在意义和价值的说明:
· 这是我母亲的一个故事。她总是以一种喜剧的调子来讲述这个故事,但是戏谑背后可能隐藏着一段非常痛苦、尴尬的回忆。这个故事以滑稽的方式讲述了她年轻时想去追寻幸福,却不断碰上她父母设置的障碍。故事也表现了大多数青少年对自己父母的看法,觉得他们古怪,随时会给自己制造尴尬。
· 如果这个故事要拍成电影,重要的是要交代清楚如何建置这个故事背景。比如,这个家庭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事情总是在发生吗?另外一点表达起来也许也很困难,就是这件事情发生时女孩有什么样的想法?
· 这个故事情节古怪、女主人公很不幸运,因此在我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常说幽默和悲剧紧密相连,是一枚旋转的硬币的两面。我发现它们之间强烈的对照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
这个故事只用了三到四个场景,展示了一个既恐怖又好玩的核心画面——死去的动物,它漂亮的皮毛被剥掉了。这些画面强有力地、简洁地表现出中心人物的窘态——她的意中人被眼前的状况吓坏了。
从这场戏的意义上来讲,被剥皮的水貂是一个主旨。它是一个重要信号,防止其他的细节使我们脱离故事的中心思想。
电影不断转换的视点和特写镜头有助于表现人物的主观观点,如同在这个故事里,作者仅仅从女孩的视角展示水貂,但是我们也能很容易看到男孩视点下的水貂。想象一下吧,当他明白女孩母亲在做什么时,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然后他抬头看看女孩母亲的脸,想想自己的约会,再重新低下头,看女孩的母亲伸手在血淋淋的水貂上刮一刀、切一刀的;与此同时,她还那样笑容可掬、故作姿态地同他讲话。当然,他也意识到如果自己继续和这个古怪的家庭打交道,那么他可能就要成为下一个标本了。
如果我们采取多视点来讲述故事,戏剧性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女孩带着男孩去见母亲,对观众来说,母亲看这两个人的视点也是故事张力的一部分。我们知道,女主角不仅察觉到自己正在失去意中人巴斯托,而且意识到以后恐怕再也没有人敢和她约会了。如果在电影的阐释中,学校流言的毁灭性力量被建置起来的话,此事对女孩的打击就更大了。
主旨、中心主题
主旨(motif)是视觉的、听觉的、口头的或音乐的代表,描述一个情景、情境、潜台词或者一场戏的某些重要之处。中心主题(leitmotif)是一个反复出现的动机,与一个主要的主题相联系。在《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一书中,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贯穿使用了红色和白色的意象,暗示着纯洁的女主人公(白色)被那个声称爱她的男人施以无情的暴力(红色)。
多视点
多视点(multiple point of view)赋予读者(或观众)洞悉人物内心意识的特权,而不仅仅是通过主要角色或者视点人物的角度看故事。它可以唤起任何场景中的多种认知,向观众展示出一个更加丰富、形象的故事。
阐 释
阐释(exposition)是建置让观众理解戏剧的必需的背景框架。它可能包括:白天或黑夜、时代背景、地点、人物关系、主人公的社会阶层等。好的阐释不应该直接展示出这些背景框架,而是巧妙地融入人物的动作中,这样观众就不会注意到这些信息已经被交代出来了。
建 置
建置(establishing或setup)。任何戏剧必须提供解释性的线索来建构角色,比如时代背景、地点、社会团体或者其他重要的方面。
并 置
并置(juxtaposition)是把对立的物体或元素放置在一起,让观众在比较中分别理解二者。在20世纪60年代的和平游行示威上,一名示威者把一朵花别在了士兵的来复枪上,花朵和枪形成了绝妙的悖论。这个画面引来了上千篇新闻报道,成为非暴力、反战的象征。把物件、动作、画面、声音或者想法并置是电影语言的重要一环,因为它能够促使观众思考其内在含义。
我们可以推测,如果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故事必须建置起学校的等级秩序,或许可以尝试展示一个学生在学校的地位是如何快速地提高或者下降的。
在阿曼达母亲的年代,有涵养的女孩必须保持矜持,等着男孩们追求自己、挑选出最中意的一个。形象点来讲,同时也是地下室场景的意义所在——蜘蛛蓄势待发,等待捕捉苍蝇入网。在思考女主角窘境的指涉意义时,故事的主旨就显现出来了。男孩的名字Barstow(the catch of Barstow)也有捕猎和杀戮的潜在含义。你自己的作品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暗示,这并不是巧合,而是潜意识使然。想想这个问题,思考自己的故事应该在哪里设置暗示。
阿曼达这个精简的故事中运用了很多象征性的、并置的技巧来暗示中世纪“莴苣姑娘”的童话故事。
· 故事开始时,女主人公偷偷接近丹。而在童话故事里,公主之所以外出打猎是因为惦记着她的心上人——那个贫穷但是帅气的年轻人,她希望能借机看到他或者被他看到。
· 公主希望对方能够选中她,获得神的帮助……
· 高塔受到攻击,侍女去报信。
· 国王和王后到来,公主必须阻止他们和自己的心上人见面。
· 她精心打扮自己。所有自爱的公主都有一面镜子。每个有趣的人物都会有一些缺陷,公主的缺陷在于过于自恋。
· 当年轻人到来时,他和国王、王后见了面。
当我阅读阿曼达的故事时,我看到了大量讽刺性的并置。其中包括:猎人/猎物、小纸条/英语课、请愿/自由、地上房间/地下室、母亲/动物标本剥制师、水貂/女孩、水貂/男孩。叙事艺术常常通过给观众设置悬念,以保持其注意力和兴趣。因此电影有时会展示一些潜意识内容,辅之以相关的语境作为参考——童话故事也是如此。阿曼达的家庭故事综合了传统和现代,给观众展示出一种讽刺的、意味深长的局面。
诗意的典故通过不断被讲述、口口相传,从而进入口头故事中。讲述任何故事都需要一定的修饰润色,它也正是由此丰富完善起来。传统的口头故事、戏剧故事就是讲述、得到反馈、修改提高然后再讲述的过程。本书也非常强调这种方法。
并置还会暗示观众潜台词——存在于事件表面之下的深刻含义。无论是虚构故事还是现实生活都存在大量潜台词。
电影中的并置最初被称作蒙太奇(montage),它是一个法语词汇,是“装配”“陈列”的意思。20世纪20年代苏联电影理论家总结出了四项叙事性并置的原则:
· 结构型并置。(按照时间和逻辑顺序推进故事或场景有序发展。)
· 关联型并置。(制造对立、平行或象征意义。比如把爬行的婴儿和摔倒在岩石上的海豹剪辑到一起。)
· 对立型并置。(把两股对立的力量并置在一起。比如把巴勒斯坦年轻人掷石子的镜头和以色列坦克前进的镜头剪辑在一起。)
省略型并置。(把冗杂的时间或行动中不必要的部分剪切掉,就像跳切那样。比如把夏日里满地野花的镜头切换成大雪覆盖了这片田野,表示时间的流逝。)
把画面或事件并置起来可以促使观众寻找其中的含义,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别出心裁的拼贴画面或者电影、戏剧中的场面调度(在一个画框下安排、移动人物和物件的相对位置)同样如此,只不过它们是在一个画框或者镜头中完成的。比如,一片干涸的河床上有一艘搁浅的渔船,这样的画面会对政府的水坝计划发出强有力的质疑声音。
务必在你的写作中使用并置和潜台词的技巧,但是不必在第一稿中就刻意追求它们。因为在初稿中你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内容,过分关注其他部分会分散你的精力。当你开始重读、修改初稿时,你就能够发现那些可以推进剧情发展的线索。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来就不是一蹴即成的。
潜台词
潜台词(subtext)是存在于事件表面下的潜在意义,它存在于精妙的故事中,也存在于生活之中。独居的邻居突然拜访你,主动提出要借给你一本书看。那么他肯定不仅仅是想借给你书看,他的意图有以下三种可能:
(1)借口进入你的家里,进行偷窃;
(2)结交新朋友;
(3)讨好你,避免一些流言改变你对他的看法。
到底是哪种原因呢?读者或观察者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来作出判断。有张力的场景往往会提供一些模糊信息,这些信息背后的真正含义常常和它的表面意思有巨大的差异。
示例3:彼得·赖利
1965年的某个下午,纽约市上西区下着雨,黄昏即将到来。人行道上挤满了人。有的人刚刚下班,匆匆往家赶;有的人停下来去喝一杯;有的人则在等公交汽车。一个20岁出头的漂亮姑娘站在街角,等待红灯转绿。她努力地把一张报纸顶在头上挡雨。
一个30岁出头、面带稚气的年轻人漫步到她旁边,站了下来。年轻人身穿一套简单的西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他撑着一把伞挡雨,抬头观察对面的路灯,然后注意到了旁边站着的姑娘。他显然是迷上了这个姑娘。街道的车辆停了下来,街角的人群一下子涌出去,只有他呆呆立着不动,看着她慢慢走开。突然他回过神来,赶紧走出街角,跟在姑娘后面。
年轻人追上姑娘,礼貌地问她是否愿意和他共用一把雨伞,他愿意送她到目的地。她有些惊讶,但是很感激,男人看上去也很友善。于是他们一起走在人行道上,聊了聊天气,讨论白天变得越来越短。最后,姑娘停了下来,说她到了。她看起来是要和男朋友一块吃晚饭的,从外面能看见女孩的男朋友正坐在饭桌旁边等她。年轻人很失望,告诉姑娘他很荣幸见到她,然后一个人默默地走了。她看着他走开,心里很好奇。然后她走进餐厅,找到了她的男朋友。
两个人正要点餐,一个年轻人带着一把雨伞闯了进来。他彬彬有礼地请求姑娘借一步说话。她跟他走到大厅,男朋友狐疑地看着他们俩,她更加疑惑了。年轻人塞给她一小束花,告诉她自己必须再见她一面。
下面是作者关于故事潜在意义和价值的说明:
· 虽然这个故事看上去很浪漫,还有点不切实际,但是我的父母就是这样认识的。
· 这个故事的意义和重要性在于机遇的力量——一次邂逅,本来可以仅仅是一次邂逅,顶多让两个人彼此熟悉,但是却最终催生了一对终身伴侣和一个家庭。虽然在如今这个玩世不恭的时代,这样的故事可能让人嗤之以鼻,但是一见钟情是多么值得颂扬。
· 这个故事没有叙事和表达上的问题。
· 从表面上看,这个故事的内容和我的主题鲜有联系,但还是可以从中发现一些联系,即现代社会中的个体。在这个故事里,两颗年轻的心也许相互被对方吸引,但是他们看起来是“偶然”遇见的,在面无表情、无关紧要的城市人群中间相遇。他们所处的环境看起来是冷冰冰的、毫无情感的,但是最本真的人类情感恰恰在此处流露出来。
在躁动的城市里,一场倾盆大雨让这个优雅的姑娘狼狈不堪,这个有骑士风范的年轻人撑着自己的伞走了过来。她既冷静又好奇,然后接受了年轻人的提议,因为根据她的判断,这个年轻人是友善的。当故事结尾年轻人又返回来时,她“更加疑惑了”。他“塞给她一小束花”,表明他被她吸引了,而且“必须再见她一面”。谁能拒绝这样的用心呢?如同金·凯利(Gene Kelly)即兴唱出的“雨中曲”,他向姑娘表明了自己的心意。而在饭桌旁等待女孩的男朋友将会一无所获,因为他能做的仅仅是陪姑娘吃一顿饭。
注意彼得在表现他的主要角色时运用的简洁词汇。他“漫步”“面带稚气”“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简单的西装”,几个关键的细节描述就建立了一个最生动的形象。在任何故事初稿、大纲或者剧本里面,你都要使用这样诗意的、高度浓缩的词语。
但是当你把故事扩展成剧本时,仅仅用一些形容词是不够的。电影银幕需要和这些形容词有同等功效的动作和行为来表现人物,使他们不至于淹没在这样嘈杂的社会环境中。注意,塑造这个年轻人形象的都是一些真实的电影化动作:在恶劣的雨天,他“分享自己的雨伞”,然后“塞给她一束花”,向她“诉说自己脆弱的心灵”。这些动作直接来源于早期传统的高贵爱情。最开始的时候,视点人物是彼得的父亲,但是半途中转到了母亲身上。
年轻的作家通常喜欢回忆那些黑暗丑陋的东西来显示自己的深度,而作者则通过讲述父母的爱情故事,表示对父母的喜欢和尊敬。优秀的故事讲述者会一边让那些冰冷的素材发酵,一边用幽默、希望和美丽之光吸引住观众。
深入探索
莎伦·德巴尔托洛·卡马克(Sharon Debartolo Carmack):《家族谱系读本》(The Genealogy Sourcebook)。是一本非常棒的谱系学入门指南。它告诉你如何采访、记录你家庭的细节。以家庭中最年长的成员开始,他/她可能已经一脚踏入了家族的历史。小心,通过这样的采访记录,你会对家庭故事上瘾的。迈克尔·拉毕格:《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第四版)》(Directing the Documentary,4th ed.)。更多关于剪辑法则的讲述,参见第5章“银幕语法”,尤其是第146至149页“并置的镜头”。
人物和动作描写
场景大纲中的人物和动作描写(character and action descriptions)最好使用高度浓缩的、容易产生共鸣的诗化语言。因为摄像机只能观看,所以接下来你必须在剧本里刻画特殊的意象、动作和行为,凭借描述性语言建立某种特定的价值观。我们只能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言语去了解他。
伊丽莎白·斯通(Elizabeth Stone):《家庭故事如何塑造我们》(Black Sheep and Kissing Cousins:How Our Family Stories Shape Us)。该书对家庭故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正如书中所言,“定义了我们每个家庭独特的性质,以及我们在家庭中的位置”,为读者提供了“启示、警示和珍贵的价值”。书里面把家庭故事分成了很多种类,这些故事能够解释世界、家庭和个体。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
推荐阅读
最会拍家庭故事的导演!回顾是枝裕和的家庭诗篇丨如何利用“反向原则”塑造人物?丨如何创造一个立体人物?这三个方法值得收藏丨波兰电影大师安杰伊·瓦伊达 : 一帮朋友来拍一部电影丨编剧要驾驭故事贴地飞行丨专访《我不是药神》编剧钟伟丨编剧课丨如何让观众快速入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