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6年脓毒症最新定义与诊断标准:回归本质 重新出发

HAOYISHENG 2021-06-05


脓毒症是感染、烧/创伤、休克等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随着危重病监护救治技术的进步,脓毒症患者病死率虽然已显著下降,但仍高达20%。及早识别诊断脓毒症并予以有效防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2016年2月,在第45届危重病医学年会上,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与欧洲重症医学会(ESICM)联合发布脓毒症3.0定义及诊断标准,相关内容同期发表于JAMA杂志。本文将回顾脓毒症定义的历史沿革,解读脓毒症最新定义及诊断标准,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及时更新知识,提高对脓毒症的识别与诊断。



脓毒症定义的沿革


自1991年脓毒症1.0定义提出以来,脓毒症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蓬勃发展;2001年美国华盛顿联席会议又对其进行修订,提出了脓毒症2.0定义与诊断标准。随着学界对脓毒症的认识加深,临床实践也出现许多新问题。


脓毒症1.0定义为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其诊断需满足至少两条SIRS诊断标准。该定义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SIRS的概念。随后,脓毒症的研究重点转移到机体促炎/抑炎反应,机体炎症情况被绘制出多种炎症模式图。脓毒症1.0诊断标准的缺陷是敏感度高,特异度低。这既可能造成脓毒症的过度诊断,也将漏诊部分免疫抑制患者。


2001年12月,SCCM、ESICM等5个学术组织在美国华盛顿召开联席会议,对脓毒症及相关术语和诊断标准达成了新的共识文件。其中,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概念与1991年相同。鉴于SIRS过于敏感并缺乏特异性,从而提出更为严格的诊断标准,包括感染、炎症反应、器官障碍、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等21个指标及参数,以帮助医师临床诊断。遗憾的是,该诊断标准过于复杂,阻碍了其临床应用。


Kaukonen等根据是否满足≥2条SIRS诊断标准,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72个ICU共109 663例感染伴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分为SIRS阳性组和SIRS阴性组。2015年,《N Engl J Med》发表的该研究结果,是对SIRS诊断标准的直接挑战。结果显示,若采用SIRS诊断标准,将遗漏12.5%的严重脓毒症患者。换言之,部分严重脓毒症患者并不符合SIRS标准。正是这一重磅研究,使SIRS在脓毒症的最新临床诊断标准中成为明日黄花。



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最新定义


2014年1月,来自SCCM与ESICM的19位专家在美国旧金山组建脓毒症3.0定义工作小组。随后,小组成员通过四次面对面会议以及邮件、投票等进行讨论。该定义的制订过程基于专家共识模式,对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诊疗进展等进行了充分的文献检索和复习。脓毒症3.0定义也得到了全球31家相关学术组织的认可。


脓毒症3.0的定义为,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1.0和2.0的定义为,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旧版本的脓毒症定义过于强调感染,而脓毒症3.0则以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和器官功能障碍为核心。换言之,机体反应失调本身就能引起器官功能障碍,体现为细胞层面的生理及生化异常。该定义超越了感染本身的潜在危险性,更关注机体应对感染时所发生的复杂病理生理反应。脓毒症3.0尤为强调"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可谓是对脓毒症本质认识的回归。脓毒症3.0定义意味着此前"严重脓毒症"的概念不复存在。


脓毒性休克是指脓毒症合并出现严重的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紊乱,其死亡风险较单纯脓毒症显著升高。显而易见,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更重,死亡风险更高。脓毒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低血压,在充分容量复苏后仍需血管收缩药以维持平均动脉压≥65 mmHg(1 mmHg=0.133kPa),血清乳酸浓度>2 mmol/L。若照此诊断标准,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40%。



脓毒症临床诊断标准


在脓毒症3.0的定义框架下,如何在临床快速诊断脓毒症呢?为此,Seymour等对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南地区12家医院共筛查了130万份电子健康记录,对其中的148 907例疑似感染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脓毒症相关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见)对ICU疑似感染患者住院死亡率的预测效能与逻辑器官功能障碍系统评分(LODSS)相当。然而,SOFA计算繁复,且需血液化验检查,难于快速使用。研究者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呼吸频率≥22次/min、Glasgow昏迷评分≤13分及收缩压≤100 mmHg,这三项危险因素对脓毒症发生的预测价值较高,由此提出了床旁快速SOFA(qSOFA)的概念。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临床诊断见。对于感染乃至疑似感染的患者,当qSOFA(呼吸频率≥22次/min、意识状态改变及收缩压≤100 mmHg,每项各计1分)≥2分时,应进一步评估患者是否有器官功能障碍。此时,若患者SOFA评分变化程度≥2分,表示存在器官功能障碍。例如,若患者在感染前无急慢性器官功能障碍病史,可假定其SOFA基础水平为0分;当患者此时SOFA≥2分时,可诊断为脓毒症,其院内整体死亡风险为10%。

图1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临床诊断流程图



趋势与展望


脓毒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凶险疾病。脓毒症3.0定义的制订过程,是大数据与医疗相结合的范例。工作小组基于上百万例患者信息,分析并提取脓毒症诊断的关键指标,这使得该定义更符合其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脓毒症3.0以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和器官功能障碍为核心,更能引起公众和临床医师的重视。脓毒症患者虽大多进入ICU治疗,但其在院前、急诊室的诊断率偏低。脓毒症是一种全球性疾病负担,在发展中乃至欠发达国家与地区尤甚。2012年9月13日被设定为全球首个脓毒症日,其目的也正是为了推动脓毒症的公众认知和警觉,以期及早识别脓毒症患者。


脓毒症3.0定义及临床诊断标准,将有助于学界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在临床与基础研究、疾病监控和临床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等方面,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脓毒症3.0定义也必将对"拯救脓毒症运动联盟"制订的《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2版)》产生重大影响。首先,"严重脓毒症"的概念已经弃用,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临床诊断也已变化。其次,近2年内发表于《N Engl J Med》的三项大样本RCT研究(ARISE、ProCESS和ProMISe)结果表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并不显著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早期积极的治疗似乎是正确的,而导向的治疗目标似乎有待明确。这将促使该项指南的修订迫在眉睫。


综上所述,近年来脓毒症早期诊断与治疗的临床研究乏见突破性进展,表明学界对其病理生理机制仍缺乏深入的认识。脓毒症3.0定义对该领域的未来走向,到底产生何种影响,有待观察,但值得期待。伴随着脓毒症定义更新的浪潮,有理由相信这将鼓舞研究者重新出发,为寻找"杀死脓毒症的神奇子弹"而不懈努力。


本文来源:中华麻醉学杂志

大家都在看


6 大技巧降低异丙酚污染所致脓毒症

你靠什么在科室立足?此文堪称经典!

雾化吸入七大并发症的识别、预防和处理

实用:急诊科经验总结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HBV、HCV、TP、HIV)处理流程详解


★★★★★


看完记得分享哦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

《HAOYISHENG》为旗下超 100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980151516@qq.com,另如有版权争议或频道建议与需要均可在频道后台留言或直接加小编QQ(980151516)或者微信沟通,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