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菜鸟到高手:冠心病介入治疗实战技巧分享

HAOYISHENG 2021-06-05


HAOYISHENG导语

本人在基层医院从事介入工作十余年,并曾数次到多家三甲医院学习介入,初步有了点经验。看国内诸多介入书籍,讲大方法、方向的多,讲实际操作细节的极少。


而我们介入工作是一实际操作性的工作,理论再丰富,再简单的冠脉病变,可能也做不下来。所以,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介入中的点点滴滴,以期共同促进共同提高!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多数习惯股动脉操作的术者用泰尔茂的多功能导管进右冠时多不习惯,不易进入。


我的经验是:做完左冠造影后,透视下,略后退出左冠口,退出后,略逆时针旋转前送管子至窦底(顺时针旋转,往往再次进入左冠)。出左冠后,前送管子,管尖上翘,多已到窦底。(左前斜位——管尖朝向脊柱,窦底多在膈肌上 2-4 cm 处)顺时针旋转(在窦底),至管尖朝向我们时,始轻提管子,多能顺利弹入右冠。


该多功能导管最远的那个弯曲比普通 JR 上翘,按股动脉常规操作方法,边提边转,很容易管口已在右冠口上面,则很难到位。



桡动脉造影



常规选用泥鳅导丝,但全程需 X 线透视,否则易进入小分支,盲送导丝,可能造成血管损伤。


优点:桡动脉痉挛率低。


有医疗单位采用普通绿导丝行桡动脉造影,造影完毕,退导管前,送入绿导丝,用一 20 ml 或 50 ml 注射器在导管末端,边推注盐水,边退导管(保留导丝在升主动脉)。送其他导管时,沿保留着的导丝送入即可。


优点:送导丝时不必全程透视,不易进分支血管。导丝支撑力好。缺点:桡动脉痉挛几率偏高。



冠脉穿孔的处理



冠脉穿孔是 PCI 一大危急并发症,有时必须带膜支架处理,而国内许多导管室不备带膜支架,患者病情不稳定,术者亦焦急万分。怎么办?


自制个带膜支架,可能就解决问题。(本人与专家交流加上自己设想的方法,可能还有更好的方法,欢迎批评指正)



方法

需要两个支架


1. 选好一个能覆盖住穿孔部位的合适支架(stent 1)


2. 再拿一个同样尺寸的支架(stent 2)


3. 把 stent 2 用高压泵小压力打起来,把支架撤出


4. 把支架 2 球囊用剪刀剪下,把囊芯抽出


5. 把支架 2 球囊套在 stent 1 上,注意两端对齐


6. 把 stent 2 套在支架 1 上,小心地把 stent 2 捏在 stent 1 上(先小力气捏,旋转 90 度,再捏剩余部分,然后加大气力捏平,注意支架表面不要有突起)。


这样组合的带膜支架就制好了,顺导丝,送至病变处释放即可。




支架大小的选择



1. 支架直径


目测选取支架,LAD 所选支架与所估计血管直径比例,可为 1.1:1 ;而 LCX 所选支架与所估计血管直径比例,可为(0.9-1.0):1。


2. 支架长度


目测法:需选好尽可能暴露病变部位且不短缩的造影体位,(如:LADd 病变:正头位;LADp 病变:右肩位或肝位)反复观看以前放过支架的造影,根据已知支架的长度去锻炼你的眼睛。久而久之,你的眼力就很准了。


球囊测量法:比较准确。选好球囊,到病变部位,扩张前或后,测一下病变长度。对选支架很有帮助。


导丝测量法:部分导丝前端有长度标示,可做参考。



造影角度的调整



展露病变是造影的基本要求,体位角度不佳,可能会遗漏病变。现对蜘蛛位造影角度,做一探讨。常规角度多选 LAO 45 度、加足位 30 度。但病人心脏若垂位或横位,此角度可能就不适合,需要做一调整。



巧用「吸屏气动作」



深吸气后屏气动作,可使双肺充气,纵隔变窄,从而使弯曲的血管相对拉直。桡动脉造影时若锁骨下动脉扭曲,惯用此法,以使导丝进入升主动脉。已被大家所熟识。


另外,升主动脉扭曲,右冠脉开口较高,导管不易到位时,用此动作可使血管暂时拉直,利于导管到位。 若右冠脉弯曲,支架不能通过弯曲血管段时,采用此动作,亦可使血管暂时拉直,利于支架通过。



急性心肌梗死急症 PCI 时的球囊



急性闭塞病变急症处理时,导丝已过闭塞段至血管远端,可球囊顺导丝自闭塞处至远端走一下,先不要扩张,造影看一下。若血流好,闭塞处狭窄不重,可撤出球囊,直接植入支架。因为 AMI 时,球囊扩张相对增加血栓的风险,能不扩张则不扩张。


还有一个好处,可以鉴别一下导丝是否在真腔,若球囊前行顺利,则在真腔几不可疑。万一在假腔,球囊不扩张的话,影响也较小。


血栓负荷重时,撤球囊尤要注意,先前送一点球囊,再缓慢回撤,目的是不要把血栓带回血管近端。曾有不少教训:LADp 闭塞,球囊扩张后,把血栓带到了前三叉,LCX 也闭塞了,弄得手忙脚乱、狼狈不堪。



重视球囊后扩张



药物支架时代,尤应注意球囊后扩张问题。后扩张后,支架贴壁更好,血栓形成几率明显降低。老外的 PCI 后血管内超声做的相当普遍,即使肉眼观察支架贴壁已经很好了,而 IVUS 证实支架部分贴壁不良,何况肉眼支架贴壁欠佳的病例呢?


球囊推荐用非顺应性球囊,长度短一些,在支架内高压打起。由于国内病人的经济情况,许多术者在支架时高压释放,若仍贴壁不良,加高压球囊后扩,也不失为一种策略。曾见过多次日本术者在支架释放时,支架释放压常达 20 atm 以上,超过爆破压。在国内目前医疗环境下,建议不超爆破压为妙。



冠脉造影的操练



初学者,早期冠脉造影可能管子老是不到位,左转右转不得法,始终进不了冠脉。操作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1. 冒烟可否发现冠脉?


2. 冠脉开口正常吗 ?向前?向后?向上?向下?


3. 升主动脉直径正常吗?


综合判断一下,造影管是否大致合适,若可以的话,先冒烟找到冠脉口位置,在此附近,转动管子,提拉旋转,顺时针旋转管子头的走向,心中一定要清楚。


必要时冒烟来判断管子是接近还是远离冠脉口,从而决定旋转的方向。不要盲目乱转,即使偶尔转进去,实际操作问题仍在,下一次可能障碍相同。


一定要多动脑,更重要的要有自信,我能行!高手转动也基本是这种办法,多操练,多动脑,一定能行。当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一定得会判断管子是否合适?若不合适,即使经验再多,可能也事倍功半。



送导丝导管的窍门



无论送冠脉造影导管还是指引导管,导丝先行是必须执行的原则。导丝的塑形,多参考病变血管直径来塑形,无定法。


个人体会是:硬导丝(绿导丝)或泥鳅导丝不要露出导管过长,一般 10 厘米左右比较合适。露出导管过长,股动脉途径易进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桡动脉途径易进降主动脉。


主动脉增宽时,和助手协调不佳,未及时透视,易形成导管盘曲、折扣,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股动脉途径,送导管,导丝先行,若无阻力,送导管可暂不透视,至导管尾端在病人膝盖附近时,透视胸部,导丝多已在升主动脉,继续操作即可。此法可减少吃射线量。


应注意前送过程中,有阻力,随时停止,并透视观察头端情况,及时调整。若髂动脉扭曲,绿导丝不易通过,可改为泥鳅导丝小心通过。若扭曲明显,并需 PCI,最好换长鞘,以通过扭曲段。



PCI 时保留指引导丝



PCI 时导丝应尽量放至血管远端,这是应遵循的原则,许多站友已经讲了很多了。球囊扩张后或需植入第二枚支架,导丝成功保留住是一很重要的一环。


方法:适当旋松 Y 型阀门(血液自阀门流出),左手拇指食指捏紧导丝,右手直接拉回球囊软塑料段,将导丝及球囊推送段平行放在台面上,左手食中无名三指按压固定导丝,右手轻撤球囊推送杆段。


然后依序左手下撤并固定导丝,右手回拉球囊。球囊出阀门后,旋紧阀门,左手姆食指在阀门处捏紧导丝,右手把球囊从导丝中拉出。从而成功保留了导丝。熟练后,可不必共同固定在台面上(悬空),左手固定导丝,右手轻拉球囊,双手协调把球囊拉出。



导丝的塑形



一般病变:导丝塑形,前端弯曲直径与血管直径大体相同,略有角度。


高度狭窄病变:导丝前端弯曲直径略小一些,更容易通过病变。


需进入边支的导丝:弯曲的角度与边支和主支血管近端的夹角相似,更容易操作。



支架释放压力问题



实践中,很多人会问,支架打了多少压力,12 个,为什么打 12 个?


是经验指导我们打多少压力吗?不正确。目标支架直径是我们打压力的评判标准。大家对所处理病变血管直径,要有较正确的评估,选择大小合适的支架。


释放支架时,打开的支架直径与心中血管的直径去对比,若小一些,就加大压力释放,而不是所谓的「压力越大越好」,压力太大,超过血管直径,易出现远端夹层,甚至血管破裂。


吕树铮教授推荐的方法:释放支架时,达到命名压后,打造影剂,透视观察,支架与血管近段的直径差,若支架直径仍小,就加上 4 个压力左右,达目标直径时即可。


术者心中一定要对所放支架的命名压及增加几个压力支架直径的变化,了若指掌,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打多少压力,一片茫然。



导管深插



抛砖引玉下。深插多在球囊或支架在冠脉内时完成,此时支撑力较大,不至于深插时 GC、GW 飞掉。准备深插时,旋开 Y 型阀,右手固定导丝球囊,左手前送 GC,多能深插到位。


必要时,可轻度旋转 GC,透视状态下操作,注意 GC 头端与冠脉口的关系。若 GC 头端已远离冠脉口,可先调整 GC 接近或到位于冠脉口再深插。


距离不太远时,轻退球囊,反作用力 GC 多可进入冠脉,再继续操作。冠脉近端有斑块者,尽可能避免深插导管,以免出现夹层等等并发症。



肱动脉穿刺压迫法



随着桡动脉介入途径的不断推广应用,愈来愈被患者和介入医生所接受,随之即来的,有时肱动脉的穿刺也成了不时之需。穿刺的问题,不细谈了。


介入术后的压迫问题,可能部分医生尚不熟悉。现把我们采用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用桡动脉压迫夹即可,方法同桡动脉,绿点在穿刺内口处,两边的带缠紧上臂(连不上之处,用胶布粘住接上),然后打压后,撤鞘管,同桡动脉。手肘处附一自制直托(硬塑料或硬纸板制成长筒状),避免肘部屈曲,即可。效果很好。



支架直径的目测选择



支架的直径选择是很重要的,选大了,易出现冠脉夹层、破裂;选小了,支架贴壁不良,增加血栓形成几率。 高手看 PCI 时造影,即可选出合适直径的支架。是长期目看、经验的结晶,需要多看、多练、多总结。


有对照物的选择更为直观,对照物:


1. 球囊


球囊打起来的直径,和血管直径去做对照。2.5 的囊,和血管直径差一点,可选 2.75 支架;差得多一些,选 3.0、3.5 支架。差得更大,可选 4.0。


球囊扩张前,选一个合适直径的球囊,既有利于随后支架的置入,又有利于支架直径的选择。


2. GC


GC 直径可作为选支架的参考,但准确性不如球囊。


另外,冠脉和影像增强器距离的问题,LAD、RCA 支架直径一般选的稍大一点。譬如,目测 LAD 需 2.75 支架,那么选 3.0 多比较合适。LCX 多被放大,支架直径选的稍小一点,譬如目测需 3.0,那么选 2.75 多较合适。


支架打开时,心里一定要装有支架近远端血管的直径,打多少压力,要去和血管直径去做比较。支架打起来过程中,直径比血管直径还小,那就加大压力,直到直径基本等同。


不熟悉的话,可调过来一张支架前的减影图像,来做对照,决定打多少压力。当然要综合兼顾支架近远端的血管直径,如果支架和远端血管直径已经等同或偏大了,而支架近端直径仍小于血管直径。


为防支架远端血管夹层、破裂,压力不要再加大了,可撤支架囊。改大一号的高压囊在支架近段扩张。


支架打起来后,直径大小仍然心中无底时, 还有个小窍门:支架囊撤压,不撤球囊。原位造影,观察一下,支架直径与血管直径的关系,若小于血管直径的话,必要时,原位再高压力扩张支架。


练目力的方法:把以前做过的病例重放,目测所需支架直径及长度,和实际所选支架去做比较。反复练,反复总结,你的眼力水平大涨。

关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法各位有何经验,不妨说出,与大家共享。


相关阅读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充分的术前准备对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至关重要。妥善作好各种术后处理也是使病人获得理想疗效的必要保证。


术前准备


一、正确选择适应证、识别高危病人


适应证:各种AP(SAP、UAP)、MI(AMI、OMI)、CABG桥病变引起的AP及AMI、被桥血管保护的冠状动脉本身血管病变(含LM)、AMI并心源性休克、心功能不全(LVEF<0.3)、多支和远端血管病变、同支多处病变。A、B、C型病变(B2/C型复杂病变:长、偏心、不规则、钙化、血栓、溃疡、分叉部、>45º弯曲、次全或完全闭塞、口部病变)。年龄无上限。


禁忌证


1.绝对:<50%狭窄且无心肌缺血证据。
2.相对:
①未保护的>50%LM末端病变或LM等同病变;严重弥漫性多支病变(尤其DM病人,累及LAD口部或近端),且LVEF<0.4,估计再狭窄率高、术中风险较大者。②凝血机制障碍(出血或严重高凝)、活动性出血(消化道溃疡)、严重感染。
③CTO病史>3m,闭塞段>20mm,闭塞段前有分支、无残端或已形成桥侧支,估计成功率不高者。
④AMI急诊介入时的非IRA病变。


高危病人:年龄>65岁、女性、LVEF<0.35的充血性心衰、三支病变、LM病变及供血范围较大的RCA或LAD口部病变、桥病变、AMI(尤其Killip 3级以上者)、UAP、有OMI史、DM史较长、左心室增大,合并肾、肺、脑等其他重要器官疾病、多支CTO无侧支循环保护、B2/C型复杂病变(如血栓、成角、分叉、长病变、偏心、开口、钙化)、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等。


二、术前常规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治疗:①择期PTCA:阿斯匹林(巴米尔)0.3,至少术前日晚及术日晨各1次;抵克立得250mg,Bid,术前至少48h开始服用。②急诊PTCA:尽早顿服阿斯匹林0.3及抵克立得(后者不能马上起效);或氯吡格雷300mg(4片)顿服,可在4h发挥作用。

2.溶栓治疗:对AMI拟行急诊介入者,无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可立即静脉用溶栓剂(UK、SK、rtPA等),然后尽早转送至有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以便争取早期再通并提高急诊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并可能减少术中微血管栓塞造成的无灌流、慢灌流现象。
3.治疗心肌缺血的常规药物:硝酸酯类、钙拮抗剂、β-阻滞剂。手术当日停β-阻滞剂。
4.抗凝药物:肝素、低分子肝素,可用于UAP。
5.镇静剂。
6.抗生素不常规使用,老年人、DM、原有感染、免疫力低下者须用。


三、特殊病情病人的术前处理


1.DM:术前最好将空腹血糖降至接近正常,术当日上午追加常规用量半量的中、长效胰岛素,适量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严重高血压:应将血压降至160/100mg时再行手术比较安全。

3.换瓣术后口服法华林者:术前3~4天停服华法林,当日改用静滴肝素1000u/h左右,维持ACT300秒以上,或PTT比正常延长2~3倍,待INR降至2.0时,次晨即可考虑PTCA。术前INR须降至1.5,停肝素2h,在此期间内完成SCA及PTCA,术后拔管后继续静滴肝素,并从术后当日起恢复口服华法林(5~10mg/日),两药并用至INR达2.5~3.0时停肝素。

4.慢性肾功不全:术后急性肾衰发生率约9~16%。故CCr<30ml/min、无血透条件时一般不行介入治疗。拟行介入治疗者术前1~2日须补充速尿等襻利尿剂;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醇抗炎药、庆大霉素等);术前或术中给25%甘露醇100ml、30min滴完,或给NS、GS以扩溶补液;术前12~24h持续静滴小剂量多巴胺(2~3ug/min. kg)扩张肾小动脉以促进利尿。
5.对造影剂、阿斯匹林、抵克立得过敏或严重过敏体质:术前一日及术前即刻给地米、抗组胺药、异丙嗪,术中须用非离子造影剂。对Asprin导致术中哮喘或过敏性鼻炎者,最好推迟PTCA,先为病人行脱敏治疗。轻度过敏者可行PTCA,术后用抵克立得替代。对抵克立得过敏者可用氯吡格雷或华法林替代(维持INR2~3.5,4~6周)。严重过敏反应者(休克、喉头水肿)应立即给地米、肾上腺素等抢救。

6.心功能不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ACEI,使心功能尽可能纠正到最佳状态且能平卧24h以上,术当日的术前、术后静注西地兰、速尿、静滴硝普钠等,以防止介入治疗诱发急性左心衰。
7.严重心律失常:严重过缓性心律失常可用烟酰胺、阿托品、激素、临时起搏等使其心室率>50Bpm;VT、Vf者可用可达隆、心律平、利多卡因或DF使其恢复窦律;快速房颤可用西地兰、倍他乐克等使心率≤100Bpm。


四、心理教育、术前医嘱、家属签字及术前讨论


1.术前心理教育:由医生、护士共同完成,尤其对首次接受介入治疗并拟将SCA与介入治疗同台完成(ad Hoc PTCA)的病人,向其说明介入治疗的必要性、简单过程、手术前后配合注意事项(如台上屏气、术后床上排便等),以及手术成功后将为其带来的益处等,使其保持镇静、增强信心。

2.术前医嘱:①常规药物(阿斯匹林和抵克立得)。②充足血容量。③检测血清离子、肝肾功能、血液分析、心肌酶、尿常规、特殊免疫学检查(甲、乙、丙肝炎抗元、抗体、HIV、梅毒血清学等)。④18导心电图。⑤心脏超声及X胸片。⑥与家属谈话。⑦高危病人查血型和配血,必要时通知外科备台。⑧双侧腹股沟备皮。⑨检查两侧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如拟行桡动脉介入治疗,应行Allen试验(同时按压桡、尺动脉,嘱病人连续伸屈5指至掌面苍白时松开尺侧,如10sec内掌面颜色恢复,说明尺动脉功能好,可行桡动脉介入治疗)。⑩不需禁食水,仅嘱其适当限制摄食量,饮水量如常。

3.家属签字:①严格履行签字手续,签字单上注明介入治疗的各种风险和并发症,对高危病人要反复交待,要求直系亲属签字同意。②需要接受特殊介入治疗方法(如IVUS、Rota、CB、DCA等)的病人,向其家属说明原因、费用、并发症等。③需要分次完成者向其说明原因及间隔时间。④交待再狭窄的可能性、处理方法及高危者行紧急CABG的可能性。



4.术前讨论:由上级医生召集各级分管医生及导管室人员,认真讨论是否为适应证、手术时机是否合适、有无反指征、预计手术并发症出现的机率、识别高危病人并给予特殊重视、检查各项术前医嘱及签字是否完成、根据不同病情安排合适的手术人员、提前完成器械准备。


五、阅片及器械准备


1.仔细阅读SCA影像(含分次完成、尤其是即期完成介入治疗者):充分了解冠脉病变部位(血管、节段)、支数(单、双、三支)、病变数(含同支多处)、狭窄程度、病变特征(如是否有分叉、钙化、血栓、桥病变、偏心、成角、长病变)、血管直径、TIMI血流、CTO者有无侧支及侧支血流。有无冠脉畸形(瘘、异常开口、动脉瘤等)及其循环优势型等。


2.仔细阅读LVG或主动脉根部造影影像:了解左心室大小、LVEF、LVEDP,有无LV血栓、二尖瓣返流、主动脉瓣返流、室壁运动(低、无、反向运动及其部位)、有无室壁瘤及其大小。

3.根据临床及冠脉影像学决定介入治疗方案,并做好相应器械准备:如长病变准备长球囊、长支架;钙化病变准备Rota;分叉病变准备CB;休克、肺水肿及充血性心衰病人准备IABP;心脏传导阻滞或准备扩张较大的优势RC或优势LC病变时,要准备临时起搏;外周病变准备长鞘、泥鳅导丝、桡动脉穿刺器械。完成高危复杂病变的导管室必须设备齐全、器械完备。



术后处理


一、监护、拔管、压迫、包扎

所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最好入CCU或ICU至少24h,监护内容:密切观察腹股沟插管处有无渗血及血肿、下肢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及下肢静脉回流情况、监测心电血压呼吸、保持静脉通路、随时调整给液量,记录尿量,常规查心肌酶、血清离子、ACT,严密观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及时识别和处理拔管时出现的迷走反射。

术后4~6h ACT≤150sec时拔除动脉鞘:拔管前准备阿托品、多巴胺、除颤仪、保证充足血容量,以防迷走反射。拔管时先用1%利多卡因局麻,徒手或用器械压迫30min,压迫部位要准确以防出血、血肿,力要适中以防迷走反射。压迫后加压包扎24h。AMI、UAP或手术结果不理想、有并发症者应延至术后12~24h病情稳定后再拔管,并在拔管前持续静滴肝素。有条件者可用术后血管封闭器械(Perclose等)封堵穿刺处。


二、术后常规药物治疗


1.阿斯匹林:0.3,qd,4W后减至0.1,qd,长期。带膜支架需服0.3,qd,半年。
2.抵克立得:用于支架术后。250mg,Bd,连服4~6W,或4W后减半量服至6W。或氯吡格雷75mg,qd,4W。带膜支架需服250mg,Bd,半年。
3.肝素:只用于急诊PTCA、 UAP、小血管、长病变、多支架使用,多支多处病变行不完全血运重建者。拔管后30min开始静滴600~1000u/h,维持ACT200~300sec,24~48h后改用皮下肝素7500u,Bd,2~3天。简单病变可不用肝素。4.低分子肝素:克赛40mg ,Bd,皮下,连用3~7天。优点:简便,不需监测,疗效优于肝素,出血副作用少。
5.其他辅助用药:右旋醣酐、潘生丁、华法林等一般不用,华法林仅用于对抵克立得、阿斯匹林严重过敏者或已行换瓣术、PTCA前已长期服用者。


三、特殊病情病人的术后处理


1.慢性肾功不全:适量扩容补液、小剂量多巴胺扩张肾血管、适当增加静注速尿剂量以促进造影剂排出。定期监测肾功,如肾功持续恶化应及时行腹透或血透。2.慢性心功能不全者:洋地黄、利尿剂、扩血管剂、ACEI、PDEⅢ抑制剂,必要时加用IABP。
3.AMI并心源性休克: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用IABP1~2周可取得较好疗效。
4.未行完全血运重建者:继续抗缺血治疗(CCB、硝酸酯、β-阻滞剂等),完全且理想的血运重建者可停用抗缺血药。5.术中出血较多或术后消化道出血者:适当输血,消化道出血可给洛赛克。
6.老年人、DM、原有慢性感染病灶、留置鞘管时间较长者:术后抗生素3~5天。


四、恢复活动能力

拔管压迫后12h可半卧位或在床上活动。穿刺侧肢体适当制动,其余肢体提倡早期活动。24h后缓慢下床活动,但要密切观察局部有无渗血、血肿及假性动脉瘤等。既要避免因活动太早引起的局部并发症,也要避免因卧床过久(尤其对老年人)导致的肠梗阻、肺梗塞、肺内感染等并发症。术后3~4天可出院( AMI急诊介入治疗后可适当延长至5~10天)。


五、出院前教育


1.进行冠心病一级及二级预防的宣教,帮助病人采取药物治疗或其他措施全面消除冠心病及介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易患因素(如改变饮食结构及不良生活习惯、降脂、降糖、戒烟、戒酒、增加体育运动、减轻体重等),并详细告知用药方法、剂量及疗程。 2.向病人说明定期门诊复诊的内容、方法和必要性,及术后半年左右SCA复查的必要性。告知与医生及医院的联系方法,如出现发热、咽痛应警惕抵克立得导致的白细胞减少,如1~2W内再次出现胸痛应影惕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来院复诊。如1~6m内AP复发,建议复查SCA以判定有无再狭窄。定期监测抵克立得副作用(4W时易发生肝功改变,2W时易发生粒细胞减少、皮疹等),指导病人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或换用其他药物。3.留给病人详细的介入治疗结果报告单及其照片、CD、录像带等资料,以便复查时参考。

大家都在看


指南:抗高血压药物一览表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管理

讲解洋地黄,这是我见过最牛X的文章 !

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别再傻傻分不清!

一表纵览: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筛查和诊断


★★★★★


看完记得分享哦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

《HAOYISHENG》为旗下超 100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980151516@qq.com,另如有版权争议或频道建议与需要均可在频道后台留言或直接加小编QQ(980151516)或者微信沟通,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