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艺术 | “观看之道”:一场重塑艺术意义的展览

王家北 凤凰艺术 2021-09-26


 观看之道

2019年8月16日,CHAO艺术中心年度艺术大展“观看之道”于北京CHAO艺术中心举办。本次展览由乔纳森·斯坦普(Jonas Stamp,也译作乔纳斯·斯坦普)与肖戈担任策展人,呈现了17位/组中外著名当代艺术家,包括多件艺术史级的“教科书式”作品,及不乏首次在国内公开展出的重要之作。这是一次关于艺术存在状况的展览,也是艺术作为展示形式的某种宣言。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与评论报道。


点击阅读系列文章:


凤凰艺术 预热 | 观看之道:这不是一个走马观花即可一目了然的展览

 


观看的楔子



1965年,英国作家、评论家约翰·伯格(John Berger)在他的著作《毕加索的成与败》中写道:“对于那些把生活当作景观的人来说,艺术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 童年时代的乔纳森·斯坦普(Jonas Stampe)

同年,在瑞典哥德堡,一个名叫乔纳森·斯坦普(Jonas Stamp,也译作乔纳斯·斯坦普)的小男孩呱呱坠地,来到了约翰·伯格所描绘的生活中。在随后的人生里,自一次阅读后,上面那句名言一直伴随着乔纳森,对他的生活及他对艺术的理解不断产生着愈加深远的影响。

 

▲ 英国作家、评论家约翰·伯格(John Berger)的著作《观看之道》(Ways of Seeing)


1972年,英国BBC公映了系列节目《观看之道》,在图像批评中为观者观看标示出了应有的位置,使得约翰顷刻之间红遍了英伦南北,并奠定了其在艺术批评中“大师级”的地位;次年,《观看之道》同名书籍出版,每个章节讨论一个主题,自此改变了随后整个时代观看艺术的方式与观念,甚至直到今天还留在很多大学和美术学院的必读书单里。
 

▲ 英国作家、评论家约翰·伯格(John Berger)在BBC系列电视片《观看之道》(Ways of Seeing)中讲解


47年来,《观看之道》激起的争论历久不衰,其观点几成此一领域的常识。而在同时,那位深受约翰·伯格影响的小男孩早已成为了一名卓有成就的艺术史学者与策展人,他也曾与约翰结识相交成为朋友,并在当下再次以“观看之道”之名,重新标记艺术的当代价值。
 
这是因为,艺术无论是对于约翰·伯格,亦或乔纳森来说,都绝不是毫无意义可言的,而这也使他们成为了走在大道之上的同路人。

▲ 策展人乔纳森·斯坦普(Jonas Stampe)导览展览

▲ “观看之道”开幕现场,此次展览特邀策展人乔纳森·斯坦普(Jonas Stamp)与联合策展人肖戈在导览


艺术史经典如何反问当下?


 
当17位/组艺术史级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打破时空界限,“臂挽臂”地伫立于同一个空间时,便如同一支顶尖交响乐队,散发着巨大能量,不断激发观者从不同角度思考、学习和理解当代艺术,以及它所呈现的样貌。它帮助人们从泥沙俱下的时代中甄辨出那些用存在主义的诗意来述说的艺术作品,并由此勾勒出真诚与勇敢的,实实在在的,且在智能手机的微笑与点赞生活中所久违的那种热望。

▲ 参展艺术家


本次展览“观看之道”通过展示一系列以行为与版画复制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艺术作品,来形成有关人类境遇的视觉叙事。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在真实性、光环、疏离感以及空洞景观等议题上,与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和居伊·德波(Guy Debord)都展开了对话。但更重要的是,它围绕爱、金钱、成功、平等、毁灭、想象与社会正义等核心议题不断向观者发问。
 

▲ “观看之道”新闻发布会现场,从左至右:主持人叶桐君、CHAO艺术中心创始人、馆长李明,此次展览特邀策展人、艺术史学者乔纳森·斯坦普(Jonas Stamp),此次展览联合策展人、“凤凰艺术”联合创始人、主编肖戈


“观看之道”这一展览中呈现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的现成品艺术《泉》的精神影响下所形成的艺术理论,比如艺术家组合K基金会(K Foundation)在1994年完成的令人瞠目且至今仍存在争议的作品《钱:现金的主体》中,比尔•德拉蒙德(Bill Drummond)和吉米•科蒂(Jimmy Cauty)这两位成员在其行为艺术作品的最后燃烧了一百万英镑纸币,相当于现在的2500万人民币。这件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不仅鼓舞了人类的勇气,而且由此成为一座精神的丰碑,不断提醒我们去思考关于艺术与生活的问题,当然还有金钱和资本在人生中的价值。十年后,为间接地向这件观念艺术作品表示致敬,著名却匿名的英国街头艺术家班克斯(Banksy)还在诺丁山嘉年华现场创作了《面目全非的十块钱》(2004)这一作品,免费散发了总共价值一百万英镑的面值十元的假币,而不必为这一非法行为承担任何官方责任。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与乌雷(Ulay)合作的《情人-长城》这样的作品是如此重要。各自从长城的另一端开始走,在中间相遇,然后结婚——它的意图、形式、内容以及它作为一个疯狂而浪漫的想法的初衷都与“景观”针锋相对。这也是为什么小野洋子(Yoko Ono)的划时代经典之作《葡萄柚》能够在今天成为观念艺术的一座灯塔——这份诗意而富有力量的DIY指南让人们得以理解、思考并想象那些能够带领人们超越自我的艺术,并让人们去发掘自己的创造力。此外,“观看之道”还将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令人着迷的作品《我爱美国,美国爱我》首次带入中国进行展出,呈现了这位德国艺术家于1974年在纽约与一匹野生狼崽持续共处一个画廊空间三天三夜的行为作品。



 


▲ “观看之道”展览现场,CHAO艺术中心

可以说,虽然“观看之道“中的作品在内容、形式、意图和概念上都截然不同,但它们又是相通的,即通过特别的原创性和强大的艺术视野,共同呈现了多样性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些作品的年代跨越有65年,但不并意味着其就因此丧失了活力,从而成为某种僵尸复活的机械样式。恰恰相反,我们可以惊讶地看到,这些作品仍然如此地具有活力,与它们相比,许多那些创作于当下的作品显得黯然失色——这不仅仅是缘于某种历史的沉重感,更重要的是,展览中的作品仍然不断地去回应、批判与改变现实,它们和《观看之道》中所提出的种种问题仍然赫然有效。

譬如,约翰·伯格在每一章中都针对一个主题——艺术与政治,女性作为观看的对象,油画自身的矛盾以及广告与资本主义白日梦......而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已然变得愈加复杂。

▲ “观看之道”展览现场,CHAO艺术中心

因而,对于中国观者来说,本次展览不仅为中国的观众和创作者提供了一次观看经典的机会,同时,上文所述的有效性甚至在这里迸发出更加强大的力量——观者可以在这些作品里看到当下中国的现实与创作的某种呼应和启示——而这不仅仅指艺术作品之间和艺术家之间,同样指向了艺术背后。
  
▲ “观看之道”展览现场,CHAO艺术中心

在另外一方面,对于经典重新阐释的直接意义不仅在于再次地确认经典的价值,而且在于重新赋予其当下性,令现实涌入历史,激活历史文本。而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艺术作品与艺术展览构成了自身的线索,成了原作所标识的一道有趣的、巨大的、绵延的文化拖痕。


于是,在这个碎片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这个展览或许成为了某个理解世界和观看世界的锚点与撬点。进一步说,当人们在观看这些“历史”的作品时,对它的理解同样取决于彼此的观看之道——这在表面上看是一种方法论的结构,但在其本质上却仍然是一个关乎认知与价值判断。

▲ “观看之道”展览现场,CHAO艺术中心

这同样是本次展览里所着重想要阐释的纪念碑性问题。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纪念碑,不会随着时间而褪色。同样的,一件具备纪念碑性的艺术作品,它的意义也同样不会消失。但是关键在于,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被看作是具有纪念碑性的?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还是与生活现实密切相关的?应该是大的震撼的?还是小的但有力的?


▲ “观看之道”展览现场,CHAO艺术中心

对于中国来说,纪念碑更加具有多重的含义。而正如人们亲身体验到的,在艺术世界,一件作品的纪念碑性同样联结着创作、解释与传播的权力系统。于是,该如何使这些纪念碑性的作品成为真正具有普世意义的纪念碑?
 

那些散落的,聚集的,生发的......



生活中越是习以为常的事件,就越能令人惊奇,而惊奇之处就在于在别处缺席后对世界的重新发现。观看之于伯格,重要而深邃。他指出观看先于语言:语言之于理解,如同图像之于观看,尽管我们用语言解释了世界, 可是语言并不能抹杀我们处于该世界包围之中这一事实,恰恰正是观看才确立了我们在周围世界的地位。
 

CHAO艺术中心“观看之道”展览现场
▲ CHAO艺术中心“观看之道”展览现场,班克斯《戴安娜脸的十英镑》

本次展览还向观者证明了非常规艺术形式是如何通过书籍、广告、乙烯基唱片、电视广告、海报、复印件、小册子、烟标或是各种废弃物来触及更多观众的。这些形式体现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性,为艺术在画廊与美术馆之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元的参考范式,并可以从中看到艺术家们通过作品对非惯常物体和大众媒体形式的使用来体现出的丰富创造力。而就在CHAO艺术中心这样一个多维度的交叉点上,展览和整个空间的属性也产生了一种呼应。

▲ CHAO艺术中心“观看之道”的海报


CHAO艺术中心创始人、馆长李明在开幕时表示:“CHAO是多元灵感输出的‘参与者’,更期待成为文化艺术发展的‘引领者’。CHAO艺术中心自创立以来,就致力于倡导无疆界艺术理念,全年不间断举办各种具有时代先锋气息的文化艺术活动,包括一年一度的艺术大展——联合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引入不同艺术领域的灵感与作品,打造多元文化艺术交流平台的同时,与大众分享包罗万象的场景化艺术体验。”

▲ “观看之道”新闻发布会现场,从左至右:主持人叶桐君、CHAO艺术中心创始人、馆长李明,此次展览特邀策展人、艺术史学者乔纳森·斯坦普(Jonas Stamp),此次展览联合策展人、“凤凰艺术”联合创始人、主编肖戈


作为一个早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艺术家,李明馆长在艺术中心成立三年以来不断思索求变。艺术空间位于北京三里屯的商业综合体内这与大多数艺术画廊、机构相比就足够吸引一部分人的眼球,但作为一个有着艺术理想与情怀的人,李明希望把这种“跨界”在各类高水平展览的提升之下,转变为“无界”,从而使得艺术家和观众都可以在这样的空间里展开想象。

包括CHAO艺术中心之前做的“MAKING / 造——版画及延展媒体展” 及 “CHAO首届国际版画工作室联合展”,有着版画情节的李明馆长认为,版画必须通过第三方媒介来制作出来,包括它的复制性,海报、书籍、影像都是通过第三方的媒介延展,都在表达作者的思想观念,观看的方式可以很广阔,此次“观看之道”也同样具有版画的外延性。

▲ 本次展览策展人乔纳森·斯坦普(Jonas Stampe)及联合策展人肖戈

本次展览策展人乔纳森·斯坦普及联合策展人肖戈同样表示,自2017年了解到CHAO的概念及其空间之后,在CHAO艺术中心创始人李明和费琪夫妇、艺术总监杨君的全力支持下,他们便想要在这里策划一场展览——而这,也是这两位分别来自东西方的策展人在成为夫妻后,共同策划的第一个展览,这也为展览所提示的主题更添一丝意味:艺术关于社会,关于人性,更关于爱。


▲ 本次展览策展人乔纳森·斯坦普(Jonas Stampe)及联合策展人肖戈

此外,CHAO艺术空间的曲径通幽同样充满了情节性,而作为一个多元碰撞的平台,其观众也大多并非完全的艺术爱好者,相遇更具偶然性,会对展览或艺术有更多元的感受和理解,也让展览本身又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 “观看之道”展览现场,CHAO艺术中心

事实上,CHAO艺术中心的展场并非是常规的几何图形空间,它是带有的某种不规则性和迂回性连同着半封闭的物理空间,这种空间似乎有着扭曲时间与视觉的效果,尤其是连接一层与负一层空间的下沉式悬空走廊,为观者提供另一种观看角度的同时,也成为了进入秘密空间的一条通道(郑中允子)。展厅内部的复杂与多样为多种作品散发的个体气质留有独立空间,与传统的展示空间不同,这里摒弃了精英式理所当然的一览无余,而是更加愿意从细微与转角处探寻艺术的生命。
 

▲ “观看之道”展览现场,CHAO艺术中心

可以说,无论是本雅明,还是约翰·伯格,或是杜尚以及本次展览中所呈现的艺术家,都是在不断地去对独一的精英式的思考方式去进行怀疑和打破。比如,本雅明的《机器复制时代的艺术》就提出了灵光的消逝;在约翰·伯格的书里,艺术不再是专属于精英的莫名难懂的事物,他常常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确实存在的点出发,打破了艺术世界对内对外的坚硬堡垒;更不用说杜尚的《泉》、K基金会(K Foundation)的《钱:现金的主体》、博伊斯的社会雕塑和神秘的班克斯......
  
而那些在被创作之初就注定会被其创作者毁灭,或无限复制,或是不署名且无法鉴定真伪的作品,更加直接且有效地消除了有关市场价值的一切考虑,并发展出了一种对“原真性”和“唯一性“概念提出质疑的批判性视觉语言。
 
▲ CHAO艺术中心“观看之道”展览现场,黄锐《关键词铭》装置 2012
▲ CHAO艺术中心“观看之道”展览现场,阿法瓦多·加尔《文化=资本》
▲ CHAO艺术中心“观看之道”展览现场,《 通俗人类学研究》(局部)2017-2018 

“每样东西都始于死亡,随后才是诞生。之所以会有诞生,是为了要给那些打从一开始就坏了的东西,在死亡之后,有个重新修补的机会。这就是我们为何出生在这世上的原因,来修补。”

 

约翰·伯格曾意味深长地留下这么一句话:“全球媒体把我称为视觉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声音之一……但我没有影响到任何一个画廊和策展人……对投资和营销的套路,我也没有任何发言权。”


但或许,“观看之道”展览可以成为一种终于有效的承袭。因为在这里,艺术绝不仅仅是一种景观,虽然它在图像最容易被创造、复制、传播甚至是泛滥的时代展示了艺术是如何通过景观所传播生效的,但也正是如此,真正的观看由此产生。

▲ “观看之道”开幕现场,从左至右:参展艺术家徐冰,诗人翟永明,此次展览联合策展人肖戈,此次展览特邀策展人乔纳森·斯坦普(Jonas Stampe)

  “观看之道”开幕现场,从左至右:艺术家Vigi,参展艺术家何云昌,参展艺术王庆松、此次展览特邀策展人乔纳森·斯坦普(Jonas Stampe)、策展人崔灿灿

▲  “观看之道”开幕现场,从左至右:参展艺术家王庆松、此次展览联合策展人肖戈,艺评家、策展人于渺、此次展览特邀策展人乔纳森·斯坦普(Jonas Stampe)

▲ 展览现场,艺术家展望与此次展览策展人肖戈▲ 展览现场,从左至右:中视红与蓝(北京)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刘厚钦,策展人,策展人肖戈,此次展览策展人乔纳森·斯坦普(Jonas Stampe)、刘厚钦夫人孙伟



关于策展人 



 策展人 


乔纳森·斯坦普(Jonas Stampe)

艺术史学家,评论家,策展人。1965年出生在瑞典哥德堡,他曾就读于著名的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学习当代艺术理论和历史,并在瑞典兰德大学获得了当代艺术史博士学位。自2001年起,他已经在欧洲、美洲以及中国策划了近50场不同的活动与展览,推出了380位艺术家。2017年,他加入北京红砖美术馆,任高级策展人及资深研究员。

肖戈(Xiao Ge)

策展人、媒体人。“凤凰艺术”联合创始人、主编,凤凰卫视领客文化副总裁、艺术总监。


展览信息 




《观看之道》

参展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 班克斯(Banksy) 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 陈界仁(Chen Chieh-Jen) 游击队女孩(艺术家组合)(Guerrilla Girls) 何云昌(He Yunchang) 珍妮·霍克泽(Jenny Holzer) 黄锐(Huang Rui) 阿法瓦多·加尔(Alfredo Jaar) K Foundation(艺术家组合)(K Foundation) 阿伦·卡普罗(Allan Kaprow) 安娜·门迭塔(Ana Mendieta) 小野洋子(Yoko Ono) 乌雷(Ulay) 王广义(Wang Guangyi) 王庆松(Wang Qingsong 徐冰(Xu Bing)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主办方(Host)CHAO艺术中心(CHAO ART CENTER)

特邀策展人(Curator)乔纳森·斯坦普 (Jonas Stampe)

联合策展人(Co-curator:肖戈 (Xiao Ge)

艺术总监(Art Director杨君 (Yang Jun)

出品人(Producer李明 (Li Ming) 


展览执行团队(Exhibition Executive Team:

杨邵恩 (Shaun Yang)

黄松 (Song Huang)

吴小霜 (Xiaoshuang Wu)

郭一頔 (Yidi Guo)

金史宸 (Nicky Jin)

田景文 (Gin Tian)

彭金荣 (Jinrong Peng)

王高明 (Gaoming Wang)


媒体执行团队(Media Executive Team:

梁婷婷 (Didi Liang)

叶桐君 (Cecilia Ye)

党健惠 (Sarah Dang)

李稚殷 (Jocelyn Li)


视觉(Visual:

Shaun Yang

Kristof Pal Kollar


翻译(Translation):

凌濛(Ling Meng)


实习生(Intern:

卢家盛 (Jiasheng Lu)

焦禹 (Yu Jiao)


展览日期:2019.8.16——2019.10.6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四13:00-21:00(20:00停止入场)

               周五至日13:00-22:00(21:00停止入场)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4号三里屯CHAO

购票详情请扫海报下方二维码

成人票:80 RMB

学生票:60 RMB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撰文/王家北 责编/dbk)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这么好的新展览 点图去看看?



▲ 云自在 高云作品展


▲ 替代空间的替代生命


▲ 《观看之道》

▲ “千手观音”

▲ 马克·布拉德福特:洛杉矶

▲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

▲ 计洲:虚·构
▲ Hyundai Blue Prize 2018 获奖展——“撒谎的索菲亚和嘲讽的艾莉克莎”

▲ 姬子——精神之旅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