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蜱色变?是时候认识下这群不起眼的小家伙了!
可蜱虫虽小,却“恶名远扬”,你也“谈蜱色变”吗?那是时候认识下这群不起眼的小家伙了......
“蜱虫”这两个字在很多人心中应该是如同邪灵一般的存在吧?记得有一段时间,网络上风行各种对蜱虫的恐怖说法。诸如“传播多种病毒的蜱虫惊现小区绿地……”,或者“男子野外徒步,被致命蜱虫叮咬,一命呜呼……”。
一时间,人人谈蜱色变,尤其是宝妈妈的军团,恨不能让孩子们禁足在家,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在现实世界,有多少人亲眼见过蜱虫真身的,举手我看看!在城市公园和小区绿地的标准化作业中混入了大量化学杀虫剂后,恐怕蜱虫在城市里的存在早已没有乡野山村那么常见了吧。
蜱虫的家族庞大,不同地区分布有不同的种类,但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一般大同小异。当然,由于生活环境中的猎物有所不同,靠吸食脊椎动物血液为生的蜱虫,也就有可能透过它们的口器和消化道中残存的食物,在野生动物、家禽家畜和人之间传播一些疾病。但是,这样的风险,绝对不能以一句“蜱虫携带致命病毒,只要被咬,就有生命危险。”来盖棺定论。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盖娅·沃思花园生活的蜱虫大神是个什么样子吧。盖娅·沃思花园地处平谷区浅山区,这里的蜱虫被当地大叔大婶称作“草爬子”,每年夏季是多发期,然而等雨季一过,它们大都也就销声匿迹了。“大家检查一下,特别注意看看膝盖以下,裤子和鞋子上,有没有一种芝麻大小、巧克力颜色,八条腿,像个小蜘蛛一样的东西……”这是每次我带领大家徒步盖娅峰之后,都会提示大家的一句话。每次我们都会花点儿时间,在森林教室,让大家像猴群一样相互帮助,“梳理”一下彼此的体表。这样一来,即使有人找到,并把这小家伙儿展示在手上时,听到我说出“蜱虫”二字,也不至于惊慌失措了。
作为营暂时性体表寄生生活的蜱虫,最重要的生存法则就是隐蔽。无论是大小、颜色,还是它的行为方式,都有一种隐没于山野的潜伏力量。这种力量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就仨字儿——不起眼儿!当然,如果我们用放大镜,或微距镜头拍摄出它的特写之后,还是能感受到出身蛛形纲的它们的汹汹气势。
然而,吸食血液的食性让它们放弃了蜘蛛家族孔武有力的毒液螯肢,口器特化成既能切割皮肤又能刺向更深处的独特形态,局部表面还附有倒刺,这样一来,它们不仅可以轻松攻克大型哺乳动物的皮肤,还能悬挂其上稳如泰山。听到这里,可能已经有神经敏感的看官毛骨悚然了。就这样一直挂在身上,一生一世,多可怕呀。在这里,我要提醒一下各位,讲寄生动物不谈生活史那都是耍流氓呀。
蜱虫营暂时性体表寄生,成虫一旦吸饱血液完成交配后,就要离开宿主了,满腹卵块的雌虫在排卵后会迅速死去。而那些卵,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求生的同时,还要躲过各种天敌的围剿,才能有机会孵化成一只幼虫。而这些幼虫,也相当佛系,由于世世代代传承的“守株待兔”行为准则,唯一要做的就是爬上过膝的野草、灌丛,在那里等待它们此生的命中注定。当然,如果其中有谁站错了地方,那么这短暂的一生也就会如花红落地一般,很快就香消玉殒啦。
现在大家明白了吧,在大自然的系统当中,没有谁能轻而易举地活着,那些称王称霸的都只能在化石里找了。(咦,之前我是不是说过这句?没关系,这么重要的话,值得一讲再讲!)当然,找到宿主的蜱虫也不能说就是端上了铁饭碗。在盖娅·沃思花园,有一年我们的羊群身上出现了一些蜱虫。起初我们并没有特别留意,后来逐渐发现,羊群原来也不是吃素的,一些比较容易满足的蜱虫,由于没有找到足够隐蔽的地方就下了嘴,让反击的羊咩咩逮个正着。又是磨蹭、又是啃,经常发现一些蜱虫就这样在羊身上成了爆浆的珍珠小丸子。(当然,如果畜群出现了明显的蜱虫问题,还是要根据当地畜牧兽医站的指导做一些常规处理哈)
沃思花园的羊咩咩(摄影/PDC培训工作团队)
以上说了那么多蜱虫的不容易,并不是要让大家轻视蜱虫的存在,只是希望各位能以自然系统中的一个物种看待另一个物种的视角,去建立感知和理解。要做到“以邻为友“,知己知彼是必须的。如上文所述,既然蜱虫有稳定规律的生活史,那么在人家呼啦啦一群在草丛中翘首以待的时候,咱们是不是就尽量少一点给彼此制造这种亲密接触的机会呢。另外,如果确定要在这个时候去有大量蜱虫发生的自然野地活动,做好长衣长裤的个人防护,以及徒步后的相互检查就变得很重要咯。除此之外,因为蜱虫是靠着自己特有的捕捉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感受器寻找猎物的,因此在野外行走前,喷洒一些遮盖气味的驱蚊水也会有驱避效果。
如果,你和我们一样,长期生活在山野里,那么房前屋后的人居环境中以及农地里,野生植物的高度一定要控制好。在这里,我们强烈不建议大家使用除草剂把你生活环境中和农地里的野生植物都灭光光!因为那样做也许可以大大减少蜱虫的出现几率,可是除草剂这类农用化学品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的危害,那是后患无穷呀。相信我,如果你在蜱虫发生期,可以把你房前屋后的野生植被高度控制在离地表20公分以内,同样可以减少蜱虫的发生率。
沃思花园并未使用除草剂,给“野生植物”留下了生存空间(摄影/蚊滋滋)
再有,就是在蜱虫发生期,务必管理好你的家养动物,特别是猫狗,因为在大自然中它们才是蜱虫的最爱。还记得我每次都会提醒大家重点检查膝盖以下的位置吗?至少在盖娅·沃思花园里,我们的蜱虫是偏爱这个高度的,因为这个高度命中的动物种类最多呀。只要给家养动物定期做好体表驱虫(对于猫狗这样的宠物,建议使用毒性低的福莱恩),经由它们带入你生活中的蜱虫也就会大大减少了。
天下毒虫,治不如防,防不如以邻为友。不过最后,我们还是得说说,如果万一你还是中招了,那又该怎么办?根据北京市疾控中心、果壳等机构发布的一些科普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常规的做法,即先要用温和无刺激的碘伏(酒精也可以)棉棒给蜱虫叮咬的位置消毒,然后用有弯头或尖头的镊子,紧紧地钳住蜱虫的口器(这里要注意一下,蜱虫的口器会插入皮肤深层,所以一定要先找到蜱虫的头部,用镊子尽量钳住更深处的坚硬部分;切不可去刺激蜱虫柔软的腹部,那样做有可能让蜱虫把体内未消化的食物反吐入人体),前后左右轻轻转动,直至把蜱虫拉出。
要夹住蜱虫的头部(图片来源: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 )
之后,用碘伏或酒精棉棒再仔细清理2-3次创口流淌出的污物和血液,就可以了。拉出的蜱虫要及时处死,不要遗留在人居环境中。之后,对创口要持续消毒处理,每天2-3次,直至伤口渐渐愈合。同时,要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创口溃烂,头痛、发热等症状,需要尽快去医院就医,并告诉医生蜱虫叮咬的历史。(这一步,是为了减少蜱虫可能传播病毒的危害,因为有病毒入侵的时候,我们的免疫系统会启动,体温一般也会升高)
如前文所述,蜱虫是否携带致命的病毒,与它们生活的区域和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关系。目前,北京市疾控中心提供的信息显示,北京市并不位于可能经由蜱虫传播的森林脑炎等恶性疾病的疫区,因此在北京郊野如果遇到蜱虫,也不必太过惊慌。(还可以参阅:北京出现蜱叮咬?!别怕,疾控中心教你怎么办!)
当然,对于恐虫手抖的看官,如果你自己无法处理,还是可以去医院,请专业大夫来帮你拔出蜱虫,并清理伤口哈。
疫情防控局势还不明朗,无论蜱虫、毒蜂、毒蛇、人类,还是病毒,都是大自然的孩子,相信只要我们彼此有更多的了解,还是可以求得相安无事的办法吧。
祝大家好运!
—蚊滋滋的“天下毒虫”系列—
让你害怕的短尾蝮,生活却是如此不易
报名课程 森林幼儿园 | 植物课游学亲子班/ 成人班 / 定点班 | 无痕游亲子班 / 单飞班 / 成人班 | 认识身边的鸟朋友 | 四季美学
参加培训 KP法培训(5月北京/广州站)| 2020年4-5月北京朴门永续PDC认证课程 | 关于盖娅的自然教育培训课程,你问我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