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的生态环境志愿者--自然教育是打动人心

环境经济杂志 盖娅自然教育 2022-06-07



虎年新春,我们的老朋友,中日公益伙伴负责人Fancy,携手云水自然学校的四位日本老师,也为我们中国的同学们送来了新年祝福,祝大家新春愉快,虎年大吉!



Fancy在推动中日自然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方面,已经深耕十余年。藉此,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她在接受《环境经济》杂志采访时的一些分享与思考。






本文转自公众号:环境经济杂志
口述人:朱惠雯(中日公益伙伴负责人)
整理:小步




中日公益伙伴(JPN-CHN Civil Society Network,简称CSnet),是2010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的一家社会企业,专业从事促进中国和日本在生态环境等公益领域的交流和业务合作。


△ Fancy(朱惠雯)


日本的自然学校小而精     


中日公益伙伴,从名字就能听出来我们是连接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公益组织,以解决社会问题为重要目的。我们主要业务之一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公众教育。日本把自然教育视作环境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有时候在国内介绍时会用“自然体验型的环境教育”来加以说明。关于日本的自然学校,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规模大的机构非常少,最大的一家大概有40多人,但是这些员工分布在日本各地,负责4家分校。调查结果显示,在日本,3个人的自然学校是最多的,还有很多以个人或者家庭为单位。日本自然学校在创业时,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强烈意愿来做这件事情,大部分没有想要做得特别大。员工多的话,经济压力就会大,本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雇了好几个员工,就必须去做一些挣钱的事。他们不愿意为了挣钱违反自己的初心,选择保持小规模的人比较多。而且很多组织服务的是相对固定的人群,不需要那么多员工。有了大项目,人手不够的时候,可以找其他组织的人来帮忙,所以志愿组织互相之间的联合非常多。此外,之所以小,也因为日本人很认真,要做就要做好。精力有限时,只有做的小,才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好。日本的自然学校往往扎根在一个地方,不是凭自己的想象,而是对这个地方有充分的了解,跟这个地方的人有密切的来往,跟这个地方的各个方面建立联系。比如当他们和学校合作时,会和老师们充分交流、商量,了解学校上课学什么内容,把自己提供的活动跟学校教学结合在一起,而不仅仅是玩。他们会考虑到当地各个主体的需求,充分发挥他们整合资源的能力,把企业、学校、市民、行政部门等各个主体连接到一起,让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去共同完成一项事业。我觉得这是比较大的一个特点,他们是这个地区的资源和关系的协调者。日本的自然学校非常重视结尾和细节,每次活动结束,大家非常自然地就开始打扫现场,整理、检查装备和工具,让所有东西归位,以备下一次的使用。而且大家会在一起认真复盘当天的活动,尤其是安全上的各种细节,一起回顾、分享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让下一次活动做得更好。此外,我觉得他们真的挺纯粹的,没有那么多杂念,就是觉得这个事情好,自己喜欢,对大家也有益,然后就去做。相比他们做的事,他们显得太不会宣传了。虽然这点需要改进,但是这种不愿把力量花在宣传上,而是埋头做事的精神也是日本自然学校的一个特点吧。


养活自己的社会企业     


我想您可能听说过“社会企业”这个词,这其实也有一部分是对于NGO(非政府组织)运营上的一个反省——过于依靠外来资金的话,这个机构就不独立,没有办法一直持续坚持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

英国社会企业的萌芽比较早一点,后来又有美国类型的。主要是用创新的商业手法去解决社会问题,挖掘出之前没有被认识到的价值,可以让一件事情既能够做好又能够自己运作起来,不依靠外面的资金支持。很多日本的自然学校就把自己定位成社会企业,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但是又能自我造血。

如果你把自然教育看作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同时又有经济能力,自然会愿意为它支付一定报酬,让它变得可持续。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参加自然学校活动的人,已经有这个需求。自然学校只要做得好,一定会有人来为它支付费用,后面能够自己滚动起来,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良性的发展。但是这中间可能会有时间差,让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的价值,同时,让自己的活动做得越来越好,都需要时间,所以不能着急。


政府如何提供公益服务      


其实大家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怎么能让所有的人都有接受自然教育的机会?日本的基层政府会承担这部分责任。

日本的政府认为环境教育设施由民间组织接管的话,会更经济也更有效。所以现在包括环境教育中心这样的很多公共设施都委托给民间来管理了。

比如前不久我去了山梨县,一个叫keep 协会的机构就接管了山梨县的八岳自然学习中心,是一个环境教育的展馆。这个学习中心的所有运维和人员费用都是政府来负担的,即便这样,也比政府的公务人员来运营成本更低廉。

这种设施大多是免费的服务,另外也会有一些收费但是非常优惠的活动供人们选择,比如花10块钱你就能参加一个活动,等于就是对当地居民提供的服务。政府通过这种免费或者低价的活动,让自然教育普及到更多人。


国内的自然教育还需要沉淀     


国内现在做自然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商业机构参与的也很多。日本也会有商业机构参与,但是并没有那么多,因为最终会发现这个领域并不挣钱。

自然教育毕竟是一个针对人来做的活动,参与人数很多、大量地做,效果肯定不好。而且,如果要让这个自然环境能够可持续地支撑你开展活动,就不能过分地利用。但是企业追求利润的话,就需要跑量,或者把单价做的很高,自然教育这样的活动都无法满足。

国内的自然教育还处于初期的野蛮生长阶段,有点良莠不齐。而公众也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去判断哪个机构做得好、哪个机构做得不好,只能看宣传得怎么样。但是说实话,大部分自然教育机构在人力和资源上都很有限,如果你是消费者,你会希望它把主要精力放在把活动做好上,还是用在做广告上?所以可能还需要一个阶段大浪淘沙,但是我觉得慢慢会成熟起来。

另外,自然学校作为一种教育,如果做活动的人脑子里整天只想着挣钱,能给受众传递出怎样的东西?很多时候,不是语言,而是你内心所散发出的无形的东西能真正地影响他人,尤其是我们的孩子。你在一个地方做活动,肯定要跟这个地方产生连接,而不是像某些大众旅游的导游一样,带着顾客蜻蜓点水地到此一游。

我就在这里,我的生活状态就是这样,整个人传递出来的信息全都是真实的,这种在自然中散发出来的气质让人看到就愿意接近,觉得很向往。这是很吸引人的。


自然教育是打动人心     


志愿者具备哪些素质才能做得更好?我觉得没有那么严格,因为人也是在不断成长的。我觉得初心很重要,你是不是真的希望我们生存的地球家园可以持续,所有的生命都能够和谐共生。如果真的是从心底这么想的话,肯定愿意去提高自己的认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这是自然而然的。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本身就已经很幸福了,就不要太过追求结果。我觉得做这件事情就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在做的过程当中就已经获得很多了,这样才可能比较平心静气,不会焦躁。如果急于要看到一个变化,或者是要一个什么回报,有可能没有那么理想,那你可能会放弃或者自己的状态不好。如果自己状态不好的话,就没有办法把你的幸福感传递给别人。因为我们做的这个事情,它必然是一个很快乐开心的事情,才能感染别人。我之前做环保,说实话很难,看到的全都是问题,很难的问题。然后,好像越做环境越差,很多事情又不是自己能够解决的,就挺绝望的,人的状态会不好。如果你传递给大家的感觉这是一个很艰苦的事情,苦哈哈的,大家自然不愿参与,甚至不能理解你。后来遇到了自然教育,通过愉快的自然体验让人们先爱上自然,然后,对于自己所热爱的东西,自然会去关心、并为之做些什么。我觉得这是让普通的公众愿意加入进来的很好的途径。比如夏天不开空调,以前我就会说教,会提到气候变化影响很严重什么的。但是,人们往往不愿选择艰苦的事情。尤其是孩子,有些年龄还不能理解这些问题,过多地提到严重的环境问题会让他们产生恐惧,适得其反。而自然教育是通过有趣的自然体验和生活体验,让人们从积极的一面来思考这些问题。比如,学习先人的智慧,利用自然规律来获得舒适生存环境,而不是不动脑筋,随手就开空调。我觉得这是自然教育特别有魅力的地方,就是让人的心被打动了。


好心更需要智慧     


心是最重要的,但同时还需要有智慧。就是你有一颗特别好的心,怎么能让它用对了,这才对得起你自己这颗心。不能觉得我在做一件好事就行了。其实以前就会有人认为,我只要是在做一件好事就怎么做都可以了。在日本也一样,有时候钱的使用效率很低,但他会觉得没关系,反正我就做好事。其实这是不对的,正因为是做好事,更得把事情做好。我有一颗好的心,我顺着自己的心做就好了,这样你只是为了自己。但自然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一定得带来社会效益,也就是为了别人在做。别人因此有了什么样的提高、获得了什么,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因此有了什么好的改善。要做到这一点,肯定要有智慧去把这个事情做好。这是一个社会性的活动,不是你个人的兴趣爱好,这一点要分清。还有我想重点再提一下的,就是不要拘泥于自然教育。我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是相互关联的,我们要对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人抱有兴趣去了解。因为你会发现生态环境问题不是单纯的,跟农业、能源、我们的生活都相关。我们现在的读书会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现在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经济的问题,经济问题又跟政治问题相关。所以如果能够扩大自己的视野去了解更多,会发现自己做的事情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都是很重要的。看到自己的位置在哪里,那做起来就更有底气,使命感会更强。哪怕做一个很小的活动,我也跟很大的世界的发展是相关的,那你真的会一下子觉得自己还挺不错的,挺有崇高感的,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做事情。每天也会有一些很繁杂的工作,但如果你一直都能够意识到:我不只是一颗被动的螺丝钉,而是跟整个大背景结合在一起,你做起来会更好,方向也会更清楚,不会走偏。
本文转自公众号:环境经济杂志
口述人:朱惠雯(中日公益伙伴负责人)整理:小步


-第三期自然体验师实践研修班正在招募中-

点击下图查看招募详情↓


近期精彩活动及文章:

 报名活动   课程合集 | 2022年全年盖娅系列课程报名指南

 参加培训   盖娅自然学校2022年全年培训计划 | 线上课 | 跟着冬小麦学画画,向着孩子的方向前进 | 盖娅培训 | 自然体验师实践研修班(总第三期)线上课 | 盖娅家庭自然体验师(第七期)招募通知 | 培训招募 | 2022自然教育基础培训,3月杭州站

 推荐阅读   2021年度盘点|回望过去,盼暖春来 | 辛丑过后是壬寅,一起来燃起心中的小宇宙 | “大寒”随记 | 盖娅之“燃” | 汪曾祺:品人间五味杂陈,用心过百味人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