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娅拾年|柳兰:打破五年魔咒,成就我的第三个“孩子”
开栏语
2024年3月20日是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的十周岁生日!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走过的“拾年”,是秉承自然之友“真心实意,身体力行”的理念,用教育的方式培力“绿色公民”的十年。
希望借此专栏:
光阴重拾,讲述那些陪伴学员们成长的故事;
众人拾柴,展现一起同行伙伴们的星星之火;
拾级而上,阐明面对行业的未来我们的思考。
35岁前我在各种小公司做办公室工作,工作时也没什么特别选择,喜欢的行业和产品就都想去看看。于是每2~3年换一家公司,干得最长一家是5年。我觉得这似乎是一个魔咒:在一家单位干超不过5年!后来这也成了我“再就业”盖娅的一个“个人目标”:打破“总想变化,动不动换工作”的5年魔咒。
认识盖娅之前,我以工作倦怠期转化为全职妈妈又不安于萎缩为家庭主妇的社会公益志愿者身份听说了“自然之友”,被一群神奇的人所吸引——至今12年。
2012年,成了“自然之友”,自然名柳条篮子
2014年,参与创办盖娅自然学校……图为2015年的挂牌合影
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
我的大名马兰,就是这首童谣里的“马兰”,是我的出生地。我的妈妈大智慧,从我的姓和地名中找到了关联,给我起了这个名字,所以我是军人的后代,从没把“马兰”当成一朵花。
2012年,我全职在家带孩子,总觉得孩子如果每天仅仅是在家接触父母,局限太大,于是开始在网上搜索一些适合孩子的活动。无意间找到了自然之友环境教育团队的的“亲亲小花园”项目在招募志愿者,要带着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一起建设校园,就这样成了“自然之友”。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牡丹、泰山、冬小麦、橙子……这一大票自然体验师,也就顺理成章地参加了第四期自然体验师培训,给自己起了个自然名“柳条篮子”。
“柳条篮子”,缘于和儿子看《巴布工程师》时里面有一集:柳树倒了,树干、树叶、树枝分别有用处,其中柔软的柳枝就编了柳条篮子,对我来说有点这种“扔也是扔,能用就用”的意思。“柳条篮子”时期,我“疯狂”参加自然之友的各种志愿活动,让自己“能用就用”,说不清是为了攒学分,还是为了带孩子,或者就是因为自己感兴趣。
2013年,自然之友亲子团哀牢山夏令营引导员
四个字的“柳条篮子”不好叫,大家都叫我“篮子”,也有叫我“柳条”或“柳兰”的。孩子们喜欢较真儿,总有人说“柳条篮子”不是自然物,不能当作自然名,但我也不想用“马兰”做自然名啊……
2015年在白马雪山入口山坡处,第一次见到漫山的柳兰,被惊艳到,于是顺水推舟地改叫柳兰了。柳兰为草本植物,花期长、多年生、根系发达,是先锋植物。
我觉得是因为取了自然名“柳兰”,“工作不超过五年”这个魔咒才被打破了。
我不是教师出身,也没有生物专业的底子,属于自然体验师培训中所讲的自然教育“双白”——但好在生对了好地方,土壤肥沃,温度适宜,育苗人也有耐心,居然一下子就干了10年还没烦,也成就了我的第三个孩子:“盖娅森林幼儿园”。
在我心中有三个孩子:我的猫儿们,因为TA们,我养了儿子水滴;因为养水滴,对幼儿亲子课程有了自己的想法,让最初以解决儿童“自然缺失症”为目标的森林幼儿园,转变为家长观察、儿童练习“三个独立”为目标的盖娅森林幼儿园——这是我的第三个孩子。
没有猫,就没有水滴,我也不会走进盖娅。
辞职头半年,我在下班路上遇到了“小满”,一向认为讨厌动物的我不知为什么觉得她尤其可爱招人疼,于是带回家养着(对,我就是妈妈嘴里“想一出是一出”的那种顾头不顾尾的孩子)。做什么都支持我的二月兰(水滴爸爸)坚决反对!说猫太闹、猫味儿大、猫太馋、家里没地儿养不了。我哪信这个邪?买书、找资料,看怎么养猫——小满聪明可爱调皮,一个手纸球就玩儿个几十分钟,每天精力旺盛。
老大“小满”,15岁时已经去了喵星
没过3个月,家人认为一猫在家太寂寞,找个伴儿吧!我在各小区游走打探,从社区热心大姐那里抱回老二“小黄”。
次年春末一只怀孕白猫在楼门口拦住我们遛弯儿的路,在裤角蹭来蹭去求关照。家人喜欢白猫,于是带回家一通洗剪吹,起名“小白”,然后发现她要做妈妈了。在芒种节气,也是世界环境日那天诞下一群猫,生还两只,于是一只叫“芒种”,一只叫“环保”。
五只猫,五种性格和个性,乐衷于为他们保后勤、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我更乐于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友谊,我发现管得多了,猫也有狗性;管得太少,多少有些不亲密;猫多了,人的影响力就小了,他们之间的影响更大;比起管与不管,我默默地清扫、陪伴,TA们是看在眼里的,知道谁是亲人;猫界的老幼尊卑秩序不全是争抢来的,和资历、生育状况也有关系。
这不是和人一样嘛!
↑ 来看看柳兰家的猫主子们过的是什么日子
工作休整期近半年后,一向自认为讨厌小孩的我受到家人的鼓舞,觉得养猫能养好,那养孩子也差不多了。于是在5个猫之后,有了水滴。猫老五“芒种”生性叛逆,不是小家所能容,于是还他自由,水滴晋升为“小五”。
↑ 2013年在亲子团打酱油(因为还不够入团年龄)
水滴打破了我的很多自以为是。
养孩子之前,我认为男孩子都会是闲不住、嘴不停、好动、好奇、饭量大,水滴则自小性柔谨慎,不好动,不喜欢热闹,喜欢一本书反复读,一个地方待着不动。小学之前不吃肉,上学以后只吃肉。
盖娅成立之初,活动不多,来参加的人也不多。很多活动我们员工都是自己报名参加,当然我们也坚信自己的课程是最好的,所以现在也依然保留了员工参加自家活动的传统,只是比以前有优惠了🤭
水滴够岁数之后,参加过盖娅几乎所有的系列课和营队活动。
小时参加西双版纳冬令营时,满桌菜没他认为爱吃的,抱着一碗米饭每天埋头下咽的样子可怜至极,但也发现一餐总有一个菜他会决择之后吃几口——既没生病也没饿晕。
我还记得“送”水滴的入学礼物是盖娅·沃思花园的绿色生活夏令营(送给儿子的上学礼物)。后来绿色生活营他连续参加了4年。第一年哭了6天,第二年哭了1次,第三年说要当小队长,第四年回来说“他们怎么那么小啊!”
捡垃圾下山,2016年,自然北京无痕游
2018年,盖娅·沃思花园四季物语课
做了专职的自然教育,其实很多时候自己没有办法陪伴孩子,倒是成就了爸爸。在盖娅浸泡的这十年,爸爸陪得多,不论是亲子团活动还是自然北京无痕游的系列课。
绿色生活营每年都是爸爸送他去、接他回。
第一年,孩子爸是唯一个送别孩子掉眼泪的,回来责问我“为什么这么对待我的儿子?太残忍了!”
第二年,爸爸说“这个营有点意思,你们那里都是神人啊!”
第三年,爸爸应付差事。
第四年,爸爸说:“能不能不让家长送了,孩子自己不都能做到吗?”
水滴和他的爸爸二月兰,击碎了我种种“设想”和“预期”,但也开启了我种种看待孩子的新视角:他打心眼里认为自然中人类渺小,甚至以减少出行替代减少打扰;他以极低物欲需求维持个人生活;他为不能光盘而哭过;他也因为外出自带饭被同学侧目过……但是他满足而快乐,最大愿望是做个普通人,有几个好朋友,每天充实而平淡,像极了水滴本水,也像极了自然界万物构成。
↑ 11 岁的水滴许下生日愿望:我希望永远幸福
与其说接触自然教育触动了我,倒不如说借着自然教育的理念养孩子,影响并改变了我。
影响和改变我最大的,还是这第三个孩子。
2014年,“大小爱玩”的泥巴上门找到刚成立的盖娅自然学校,想要预定一套面向3~5 岁亲子家庭的自然教育活动。于是我们找到擅长幼儿教育的第三期自然体验师刺猬(她也是盖娅的 26 个股东之一),设计开发了一套“缤纷大自然”系列课程,每月一次,共八次。橙子说水滴刚好也是这个岁数,就你来负责这个项目吧。这个项目来年转成了森林幼儿园。
2015年森林幼儿园系列课程第一课
即使是盖娅的全职,也做不到完全至情至性,有时候该顶上的时候就得顶上。比如成为森林幼儿园的园长。我买了大量儿童教育的书籍,去参加各种培训,请同事来支援……每次活动前都会失眠,担心活动做不好对不起家长,梦见家长要退钱。有时候想撂挑子,说我没在一个单位工作超过 5 年,超过 5 年我必须走,但似乎没人把这话当真,可能我内心也真的是想挑战自己的。
2017年第一批跟随森林幼儿园三年的小伙伴们要升小学啦!
头三年的活动中,到处都是养猫、养水滴的影子:走得太急孩子跟不上、管得太多孩子受不了、给得太满孩子收不下、想得太美孩子不给力......盖娅有句名言,三年磨一课,五年成一师。
森林幼儿园五年的时候,我突然悟到:真的需要五年!此时五年不再是魔咒,而变成了长大和新的开始——
我意识到不仅仅是孩子的“自然缺失”,根儿上是一代父母的童年缺失;不仅仅是孩子需要玩伴,根儿上是缺少独立意识,即便在群体里仍然孤独。
“森林幼儿园”是向外学来的词,我们要在地化,结合城市家庭当下育儿的生活问题、孩子入园入学的独立问题入手,先得有看待自然的合理态度,再有对待自然的适当行动。
2018年森林幼儿园设在盖娅·沃思花园的农场主题系列课
前五年大量地做活动和各种尝试,都是在为后五年做准备。当第二个五年也转瞬即逝,我们的团队依然充满了各种新的尝试。回望拾年的时候,盖娅森林幼儿园的成长过程真就像养孩子的过程一样:放手但不放松,信任但不放任,大家都需要各自体验去累积总结经验,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2021年场域多样性、目标统一实验,亲子、单飞都开始有
2024年森林幼儿园公园班活动中
十岁,对人的成长来说,算是刚开始懂“人”事儿,收收放放,恩威并施是常事。对育人的项目来说,也有了各式各样的“成效”反馈:提醒妈妈少点外卖了、生日聚会改为自然出行了、一起和家人为光盘又做努力了、在班里宣传如何垃圾减量够用就好了、自带餐不嫌麻烦还积极推广了、呵护绿植尽心尽力有始有终了......虽然还只是阶段性的近况与变化,但态度有转变才会形成行动不是吗?细小的行动由活动中渗入个人生活,由家庭延展到学校——于是由衷相信种子的力量!幻化为未来丰富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还是可期可待。
2024年5月森林幼儿园伙伴们齐聚义乌共创“第一届幼儿自然教育交流会”
我曾想过,这十年我到底做了些什么?我能带给身边人些什么?盖娅的同事们、参加了培训的学员们、参加了课程的家长和孩子们,我们的延伸家属们~~不知不觉,身边的伙伴越来越多了,大家聚在一起生事儿,做人陪伴人的事儿,做那些让生活、让自己、让身边的人慢下来的事儿。
慢下来,才能有时间看看身边的他、她、它,兼顾他人的同时又多了些对环境的思考和细微的行动。当思考越来越多,行动连成片,会不会有朝一日,地球人儿真的都是盖娅人儿,都是自然之友,都是小绿人儿?
希望不大,愿望得有,且行且珍惜。
撰文、图片:柳兰
排版编辑:大岛樱
审核:柳兰、橙子
跟着盖娅一起长大的小不点们现在怎么样了?(上) 跟着盖娅一起长大的小不点们现在怎么样了?(下) 抗“卷”妈妈的秘密武器,来自她从事的自然教育 对“卷”和“鸡娃”说“不服”,看看她们如何做? 面向未来去培养孩子,家长需要什么能力?
(此专栏文章列表,随发布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