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5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中国文艺评论》 中国文艺评论 2021-11-26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

2020年第5期 总第56期




本刊特稿


当代中国文艺评论的跨性品格/王一川


内容摘要:文艺评论在当代中国虽然已成为一个规范性行业,但又面临制度归属的悖逆。它取代文艺批评而成为文艺工作的规范性词语及当代中国公共政治话语圈的规范化行业概念,走上一条与改革开放以来文艺美分科话语圈的学科细分有所不同的道路。当代中国文艺评论是以艺术品公共价值的阐释和评价为中心的跨界别、跨行业、跨门类和跨学科的公共文化艺术行业,即具备跨性品格的行业。它可以在文学艺术圈、文化艺术传媒经济圈、文艺美分科话语圈和公共政治话语圈等四个话语圈之间起到串联作用,处在当代中国艺术公共领域构建的核心地带,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公共领域的独特本土修辞习性,还有着依存性与自主性相交融的双重特质,堪称新兴艺术形象世界与文化传统世界之间赖以串联的使者。


关键词:当代中国文艺评论 文艺美分科话语圈 本土修辞习性 跨性品格 文艺理论


中西声乐艺术的融通与回归——兼论西洋美声唱法如何演绎中国作品/孙媛媛


内容摘要:以美声唱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西方声乐艺术传入中国百年来,对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土”“洋”之争曾长期困扰着我国声乐界,二者之间关系的调整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我国声乐艺术的快速进步,目前中西声乐艺术已经超越了“土”“洋”之争,回归到声乐艺术规律的正轨上来,“土”“洋”之间相互认可、互相借鉴却又更加注重回归自身特色、各美其美。从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方向和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看,融会贯通、中西合璧成为我国声乐艺术从业者广泛共识。从教学实践和艺术呈现反馈看,更加注重运用西洋美声唱法演绎好更多优秀中国作品,有效提高中国声乐艺术在当今国际声乐舞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仍是亟待夯实的基础工程,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大胆探索。


关键词:美声唱法 声乐艺术 中西融通 中国作品 音乐理论


专题策划·战“疫”文艺


编者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界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迅速行动起来,主动投身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推出了一大批内容鲜活、形式多样、影响广泛的优秀作品,有效鼓舞了斗志、抚慰了人心、凝聚了力量,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期特刊发一组评析战“疫”文艺创作和作品的文章,以期推动抗疫文艺主题创作健康发展。


点亮英雄主义的文学之灯/傅道彬 


内容摘要:2020年开年的全民抗击疫情行动,催生了一种文艺现象——战“疫”文艺。战“疫”文艺的爱国主义旋律和英雄主义主题,引发了我们对英雄主义文学主题的思考。英雄主义文学经过了神性英雄主义、历史英雄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发展历程。高度的正义感和道德意识、天使与魔鬼的冲突模式、艰难与曲折的历史叙事和宏大而庄严的审美追求,成为英雄主义文学的鲜明特征。观念的绝对化、艺术的简单化,使得英雄主义文学陷入困境。新时代的英雄主义文学是对中华民族走向强盛的史诗性书写。新时代的英雄主义文学的英雄性应该从人民性出发,显示鲜明的个性,闪耀人性的光辉,具有历史反思精神,体现崇高的审美追求。


关键词:战“疫”文艺 英雄主义 宏大叙事 崇高美学


战“疫”网络展与当代书法发展的若干思考/叶培贵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战“疫”书法网络展的观察探讨当代书法发展的三个问题。关注书法的“场合”,尊重审美的公众性,可使书法重新回归生活,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文辞及其所关联的社会生活是笔墨得以生成的情境,深入这个情境,书法才可以与时代同频共振,成为时代的笔墨符号。“微信息”时代的书法人才队伍建设,应当进一步关注与网络保持密切联系的人才,从而使书法与社会、与时代保持更加密切的联系,与其他人才一起,共同推进书法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战“疫”书法 当代书法 书法艺术 书法评论 书法人才


△“防控疫情•万众一心主题书法网络展(四)”展览作品 作者:沈鹏(来源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微信公众号)


武汉外卖骑手战“疫”微博的审美体验/邓韵娜


内容摘要:武汉外卖骑手“计六一六”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坚守岗位,并将工作中的审美体验记录在微博之中,获得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与支持。他的微博创作将日常生活、工作与审美体验结合起来,通过碎片化的记录呈现出真实的内在性情与统一的审美经验,在继承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同时,也具有了与“微时代”相对应的后工业时代特征,打破了“言志”与“载道”、审美与生产、个人与集体、城市与自然之间的二元对立,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微媒介 计六一六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日常生活审美 网络文艺评论


 “计六一六”微博截图


理论探索


艺术图像研究的学科属性和美学特征/田川流


内容摘要:当代艺术学理论的学科生成,与艺术图像研究迅速形成有机契合。将图像研究引入艺术学理论领域,是该学科不断走向成熟的体现。艺术图像呈现出多样性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纪实性与审美性的并行,瞬间性与恒久性的统一,虚拟性与真实性的重合,韵律美与造型美的互化,情感性与义理性的相融,地域性与世界性的交响。当下,人们对艺术图像研究的探索呈现为多维路径,包括历史图像与现代图像的相互参照,文学图像与视觉图像的有机融合,艺术图像与社会生活图像的跨界对比,科技制作的图像与现实艺术图像的相融相长等,共同促进了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的发展。


关键词:图像学 艺术图像研究 图像审美 艺术学理论


玛克辛•格林的美育思想及启示/郑江梅子


内容摘要:玛克辛•格林的审美教育思想以育人为核心,鼓励学生参与和感知真实的世界与社会,培养学生的移情和感受力,打破理所应当的态度;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和反思艺术构建与世界的联系,从全人发展的角度帮助学生拓展其自身的经验,成为更加完整的人。她的思想对新时代我国美育建设与发展的启示在于:在美育的定位上切实由“育技”转向“育人”;在美育实施方法上重视在人与艺术的主动相遇中实现价值意义的生成;强调在实践中通过美育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构建富有活力的社会。


关键词:玛克辛•格林 美育思想 艺术教育 美育


艺海杂谈


新时代需要怎样的现实主义戏剧/王长安


内容摘要:近年来现实题材戏剧创作异常热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又重回主流。由于创作者对现实主义的本质认识不一,其成果也参差不齐。现实主义不等于现实题材,也不等于简单的生活真实。一拥而上地去写现实事件、热点题材,势必重蹈“题材决定论”的覆辙。现实主义戏剧要塑造典型人物,但典型人物并不简单地等于英雄人物,一味地对人物“英雄化”可能滋生新的概念化。现实主义创作要求高于生活,但不能以主观情感代替客观真实,以感性逻辑淹没理性逻辑,若倾向性压倒真实性,其结果难免事与愿违。现实主义虽是老传统,但也是一个新课题。真正的现实主义戏剧须恪守本质,不断丰富其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更多的新成果。


关键词:现实主义 现实题材 典型人物 文艺创作 文艺评论


中国乡村的文学在地书写——评“乡村志”系列作品/张丽军 范伊宁


内容摘要:本着深入生活的文学创作态度和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贺享雍的“乡村志”系列小说集中描写了贺家湾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变迁过程,从土地、医疗、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展开叙述,着重表现了贺家湾三代人在物质生活、内心情感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转变,记录了几十年来川东地区乡村风俗风貌及变迁,反思了当下乡村发展遇到的新的现实问题。同时作家吸取民间艺术资源和传统小说叙事经验,描绘出一幅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风情画。作家在对乡村现实发展境况和农民心理、价值观念变迁的书写之中不断思考当下中国乡土伦理与文化建设问题以及农村未来出路,在承续柳青、赵树理等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之上,为当代中国乡土文学添上浓重一笔。


关键词:乡村志 乡土小说 现实主义 乡土文化 文学评论


△贺享雍《大城小城》(来源:网络)


境外之镜


论史诗《埃涅阿斯纪》中的多元世界/丁瑶


内容摘要:维吉尔作为新旧时代的见证者,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了多元的批判性思维。史诗《埃涅阿斯纪》所表现出的自我张力解构了单一的文本系统,建构了与政治系统同等重要的情感系统,彰显了诗人压抑许久的共情心和人文关怀。现代批评家皆被维吉尔的矛盾情感所吸引,重申将古典时代和20世纪联系起来的文化必要性,关切当下的情感需求和自我实现。《埃涅阿斯纪》作为一部弥足经典的史诗,其内部的元素多样性顺应了现代比较文学向多元主义演变的趋向,经典诗人维吉尔也在不断的自我对抗与重构中成就其时代性。


关键词:普布利乌斯•维吉尔•马罗《埃涅阿斯纪》人文情感 史诗研究 作品评论

△史诗《埃涅阿斯纪》(来源:网络)


学术综述


中国艺术理论的现代性建构——2019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综述/张兰芳


内容摘要:由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2019年年会于2019年10月11日-14日在沈阳召开,会议以“百年中国艺术理论的现代性建构”为主题,具体围绕“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理论基本问题”“中西视域融合中的现代艺术理论建构”“中国现当代艺术学理论的知识谱系与学科建制”“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文化传承与现代转换”“媒介文化语境中的艺术理论与批评实践”五个议题展开研讨,从多元角度对中国艺术理论的现代性建构进行思考,对推进我国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艺术理论 现代性建构 艺术学理论学科 多元思考


名家专访


只有山歌敬亲人——访表演艺术家黄婉秋/采访人:李彬彬



黄婉秋简介:1943年生,祖籍广东梅县,生长于桂林。1956年考入桂林市桂剧团,1957年开始登台演出,演出过《水漫金山》等戏剧。1961年,因主演电影故事片《刘三姐》,年仅17岁的她受到中外观众的喜爱和赞赏,同时也成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至今盛誉不衰。1984年后活跃于歌剧、舞剧、彩调、文场、歌舞剧的创作和演出。系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声乐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广西理事、广西海外友协理事、刘三姐艺术团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德艺双馨’艺术家终身成就奖称号”。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20年第5期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5期的封二


中国文艺评论家


邵大箴



邵大箴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联第十届荣誉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1955年赴苏联列宾绘画雕塑建筑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60年7月毕业回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长期从事西方美术史和中国现代美术的研究,在研究中大力培植中国现代美术,力促中国美术形态从传统走向现代。曾任《世界美术》主编、《美术研究》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兼《美术》杂志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著有《现代派美术浅议》、《传统美术与现代派》、《欧洲绘画简史》(与奚静之合著)、《西方现代美术思潮》、《雾里看花•当代中国美术问题》、《西方现代雕塑十讲》、《艺术格调•邵大箴论艺术》、《美术,穿越中西》等,译有《论古代美术》([德]温克尔曼著)。多年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美术》《美术研究》等报刊上多次发表有关中国当代美术和西方美术的评论文章。曾多次在国内外讲学并参加、主持有关当代艺术问题的学术研讨会。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5期的封三


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巡礼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学科




上海音乐学院前身为国立音乐院,由蔡元培先生和萧友梅博士于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创办,是我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1956年起改用现名。2000年,学院由文化部直属划转上海市领导,现为文化部与上海市共建院校。2017年9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3月,入选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学校。办学93年来,形成了以作曲和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理论研究为核心,以音乐表演艺术学科为主体,以应用音乐为延伸的音乐艺术学科综合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音乐艺术人才,被誉为“音乐家的摇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贺绿汀、桑桐、江明惇、杨立青、许舒亚曾先后担任院长,现任党委书记徐旭、院长廖昌永。


近年来,学校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音乐“走出去”,学校原创剧目与各类演出登上联合国总部、悉尼歌剧院、爱丁堡艺术节、欧洲青年歌剧节等世界顶尖音乐艺术平台,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拥有300年历史的全球最古老顶尖出版社——德国大熊出版社开展战略合作,与世界顶尖的音乐学院合作建立上音-英皇、上音-伯克利、上音-汉堡与国际室内乐中心等一批“国际化音乐教育”新模式,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产教融合成果“上音(SHCM)”黑胶唱片品牌于法国戛纳全球首发。提出《音乐与舞蹈学国际同行评价评估体系》,积极参与全球艺术标准与治理体系建设。


学校立足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社会需要,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创作排演一批大型舞台作品繁荣新时代文艺。持续承办“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每年举办三百余场音乐会,社会服务达数十万;向贫困地区中小学提供优质音乐教育;推动音乐展演与素质教育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2019年9月15日,以“世界一流歌剧院”模式与目标建设的上音歌剧院正式启用,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学科带头人






廖昌永,中国当代杰出的男中音歌唱家、国际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声乐教育家,享有“全球华人第一男中音”的美誉。廖昌永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国家二级教授、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等。他不但在西洋声乐艺术方面成就斐然,在世界各地成功主演了三十余部歌剧,而且近年来专注于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已出版《中国艺术歌曲百年》《向经典致敬》等系列唱片和音乐会,制作《中国艺术歌曲网络声乐系列课程》,旨在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让中国音乐走向世界。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5期的封底


第四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推介


《中国艺术:从古代走向现代》

作者:高建平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5月


专家推荐意见:著作视野宏阔,有较大的历史跨度和细致入微的分析评述,文字洗练,逻辑严密,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理论贡献。






《中国文艺评论》(刊号CN10-1342/J)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学术月刊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 2018中国最美期刊


● 中国文艺评论网全文收录(zgwypl.com/zz/)

● 中国知网全文收录

● 维普网全文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END—


《中国文艺评论》主编:庞井君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审核:胡一峰

美编:木子



【欢迎关注▽】


···要不再看看···

《中国文艺评论》严正声明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版权声明

重磅|《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刊扩展版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4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3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2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1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中国最美期刊”《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和征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启事


☞想阅读《中国文艺评论》电子版?网址建议收藏哦!zgwypl.com/zz/


让我知道你在看


点这里,查看《中国文艺评论》电子版~

理论评论文章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