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台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完成首台设备安装 | 科研圈日报
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大科学装置
中国第一台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完成首台设备安装
HEPS。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6 月 28 日上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立项支持、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建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完成了加速器设备电子枪的安装,这是 HEPS 首台安装的科研设备,是加速电子产生的源头。为 HEPS 提供技术研发与测试支撑能力的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PAPS)同期转入试运行,超导高频及低温、精密磁铁测量、X 射线光学检测等设备开机运转。
接近光速的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偏转时,会沿运动切线方向发出电磁辐射,称为同步辐射。同步辐射光源具备亮度高、光谱宽等特性,是用途最广的 X 射线源。HEPS 是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之一。该项目于 2019 年 6 月 29 日开工建设,建设周期 6.5 年。建成时,HEPS 将成为中国第一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为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等领域原创性、突破性创新研究提供重要支撑平台。截至 2021 年 6 月底,HEPS 建安工程约完成总工程量的 70%。预计 2022 年初,各建筑单体全部交付使用,HEPS 将全面转入设备安装阶段。(中科院高能所、澎湃新闻)
· 生物技术
科学家研发可在体内溶解的心脏起搏器
起搏器使用示意图。图片来源:Northwestern University/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近日,美国西北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无线、无电池、完全植入式的心脏起搏器,并且能够通过机体的自然生物过程完全溶解。
目前常规的临时心脏起搏器需要外科医生在患者的心脏肌肉上缝制电极,通过外部设备供电以控制心脏节律。当患者不再需要时,电极会被取出。这个过程伴随感染和组织损伤等风险。而这种新型的可溶解起搏器能用于心脏手术后需要临时起搏,或等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情况。研究称,它的所有组件都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可在 5-7 周内被实验动物自然吸收。此外,该设备使用与电子支付和 RFID 标签相同的无线技术与外部设备通信获取能量,消除了对笨重电池和刚性硬件的需求。相关论文 6 月 28 日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
· 天文学
系外行星搜寻可能存在大量遗漏,新项目有望填补空白
约半数恒星系统是双星系统,其中行星凌日导致的恒星光变会被第二颗恒星稀释影响而难以测量。天文学家认为这可能导致了大量行星(尤其是与地球大小接近的行星)在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等搜寻项目中被遗漏。智利和夏威夷双子座南北天文台(Gemini North and South telescopes)Alopeke 和 Zorro 的团队对数百个恒星系进行了观测,发现了 73 个可能存在行星的双星系统。研究者指出,此前对特定恒星系统中不存在行星的判断依据并不充分,在双星系统中需要更多观测才可确定是否存在行星。研究还分析了双星距离等因素对星系内行星情况的影响,有助于研究行星形成演化模型,加深对行星种群的理解。该研究 6 月 24 日发布于预印本数据库 arXiv,未经同行评审。(天文学研究大学协会 AURA)
科学家观测到一种新型超新星
电子捕获超新星 SN 2018zd(图片右侧的大白点)。图片来源:NASA/STScI/J. DePasquale; Las Cumbres Observatory
此前天文学家观测到的超新星均可分为两类,分别为具有约 8 倍或以下太阳质量的热核超新星,以及具有 10 倍或以上太阳质量的铁核坍缩型超新星。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和拉斯昆布斯天文台(Las Cumbres Observatory)的科学家观测到了一种全新的电子俘获超新星 SN 2018zd。他们对 SN 2018zd 的全部六个观测指标进行了分析,发现其结果均与电子俘获模型相符,证明这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理论预测到的超新星确实存在。据悉,SN 2018zd 是现代天文学观测到的唯一一个电子俘获超新星。公元 1054 年被全球记载的著名超新星 SN 1054 也被认为可能是一颗电子俘获超新星,超新星爆发后已成为蟹状星云。相关论文 6 月 28 日发表于《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Las Cumbres Observatory)
· 火星探测
天问一号任务着陆和巡视探测系列实拍影像发布
6 月 27 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和巡视探测系列实拍影像,包括着陆巡视器开伞和下降过程、“祝融号”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声音及火星表面移动过程视频,火星全局环境感知图像、火星车车辙图像等。截至 6 月 27 日上午,天问一号环绕器在轨运行 338 天,地火距离 3.6 亿千米,“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表面工作 42 个火星日,累计行驶 236 米,环绕器和火星车工作状态良好,后续,火星车将继续按计划开展移动、感知、科学探测,环绕器继续运行在中继轨道,为火星车巡视探测提供中继通信,并开展环绕探测。(国家航天局)
· 神经科学
新研究称可溶性 β-淀粉样蛋白减少才是阿尔茨海默病病因
“时间细胞”帮助人类编码特定的时间记忆
6 月 28 日,一项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人类大脑海马区存在一类“时间细胞”,可通过编码相关事件的时间和顺序来促进记忆形成。研究人员在接受诊断性侵入手术监测的癫痫患者的大脑中,记录了海马区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他们发现,当患者在学习可被预测的图片序列时,时间细胞会在此过程中被激活;此外,当患者处于两次学习任务之间的 10 秒空白间隔期时,时间细胞也会发出模式固定的时间背景信号。因此,研究人员可以根据整个神经元群的活动来解码不同的时刻。结果表明,人类大脑的时间神经元在组织一段情景记忆中不同时刻的记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Journal of Neuroscience,美国神经科学学会)
· 讣闻
微波遥感专家姜景山院士逝世
6 月 28 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发布讣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遥感技术主要倡导者之一和微波遥感技术的主要开创者、该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姜景山,于 2021 年 6 月 27 日下午 14 时,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 85 岁。
姜景山于 1999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参与中国首颗卫星的研制及以后多颗应用卫星探测系统研制工作,在中国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工作中都作出重要贡献,曾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指挥、神舟四号主载荷主任设计师、绕月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等职务。他研制的神舟四号主载荷“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实现了中国航天微波遥感零的突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用微波从月球轨道上对月面进行探测并在工程上实现,领导科学小组创建世界上首个“微波月亮”,取得一系列原创成果。(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新闻网)
· 疫情通报
6 月 28 日我国内地新增确诊病例 18 例,均为境外输入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通报,6 月 28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18 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云南 4 例,福建 3 例,广东 3 例,安徽 2 例,四川 2 例,陕西 2 例,上海 1 例,浙江 1 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30 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 4 例(均为境外输入)。截至 6 月 28 日 24 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91771 例,累计死亡病例 4636 例。
据世卫组织通报,截至欧洲中部时间 6 月 28 日 16:47(北京时间 6 月 28 日 22:47),过去 24 小时全球新增确诊病例 325,138 例,新增死亡病例 6,467 例:其中巴西新增确诊病例 64,134 例,新增死亡病例 1,593 例;印度新增确诊病例 46,148 例,新增死亡病例 979 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 180,817,269 例,累计死亡病例 3,923,238 例。(国家卫健委,世卫组织)
编写:周舒义、许楚楚、武大可、刘恺、奚奇、魏潇
编辑:魏潇
——END——
▽ 精彩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