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观点 | 朱岩:社交时代的知识创造与传播趋势
社交网络时代,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也正在迎接以人民为核心的新模式,相信这种模式在以人民为本的中国将会展现更为巨大的力量!
朱岩
清华经管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教授
清华经管学院 党委副书记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
网络行为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信任管理、医疗管理
朱岩,清华经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现任清华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于1994年获得清华大学核能及热能利用专业学士学位,1998年获得清华大学核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2年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完成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行为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信任管理、医疗管理等。
在远古时期,知识的创造是由每一个个体的感知带来,这些知识是零散的、片面的,很多天地间的现象根本无法用他们有限的感知来解释,于是出现了用宗教方式来让知识系统化的途径。
人类对世界本源探知的本性,逐渐催生了以大学为代表的知识创造与传播体系,少数精英被赋予一定的特权,在大学中进行深度的研究和探索。无论是否依附于宗教,这一大学体系极大地释放了人类个体的创新能力,前所未有地让人类了解了世界运行的各种规律。从这一过程中容易看到,知识创造的重心从民众逐渐向精英过度,这应该说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进步。
但到了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社交网络的普及,民众的力量再一次得到极大地释放,人类既有的知识体系再度受到挑战,知识创造的重心也又开始逐渐向民众偏移。
个体的认知能力得以增强、传播能力得以放大,通过没有学科边界的线上讨论,一些固有的知识框架被打破,以猪八戒、innocentive为代表的“威客”模式,让我们看到了民众创造知识的一种新的途径。
与此同时,MOOC的出现以及各种知识分享平台(如知乎、在行等)的建立,也颠覆了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知识传播方式,原则上每一个个体也都成为了知识的传播者。
所以表面上看起来风起云涌的知识分享,其实代表的是人类在创造和传播知识过程中的又一次飞跃。虽然现在出现的知识付费等模式还略显稚嫩,但它意味着人类在借助着信息互联的力量努力释放每一个社群与个体中所孕育的巨大创新潜力。
一旦每一颗聪明的头脑能够像阿凡达一样被链接,无数头脑的串行、并行运算就会变成可能,从而带给科学新的领域、带给经济新的动力、带给社会新的文明。
“去中心化”是这一轮知识创造和传播模式变革的核心思想。从少数精英创造知识到精英与民众共同创造知识,是人类新的发展阶段。
从文艺复兴到信息革命,精英创造在某些学科领域已经逐渐形成了知识发展的定式、人才梯队的定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种定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开始阻碍人类对未知的探索。“去中心化”的思潮,正是对精英创造体系弊病的有益补充。因为它允许每个人通过社区去学习、不受约束地去探索所有的未知。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如果说工业时代及以前是“诸葛亮”的时代,那么社交网络时代迎来的就是“臭皮匠”的时代。
“头脑互联”是这一轮知识创造和传播模式变革的实现手段。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各种信息技术正在让所有的一切连接在一起。而作为迄今为止人类仍无法全面了解的运算单元:大脑,一旦被充分连接,其所能带来的变化一定是难以想象的。
威客模式在全球的普及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头脑连接的价值。每一个难题都会有来自全球各地、不同领域的爱好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解决这一难题。通过给予每个个体均等的创新机会,势必会释放压抑在每一颗头脑中的创造力,我们把这种创造力称为“智慧人口红利”。就劳动力而言,中国的人口红利也许正在结束,但就智慧而言,中国的人口红利时代才刚刚开始。可以设想,当每个人的一生都能比工业时代创造出更多真正意义的知识,十四亿中国人口所能迸发出的潜力会是多么惊人。
“知识生态”是这一轮知识创造和传播模式变革的最终结果。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早已经意识到知识在整个人类文明中的价值,并不断演化着社会的知识生态。当知识创造的重心从精英开始向民众偏移的时候,人类的知识生态也必然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最近风起云涌的知识付费模式,就是重构知识生态的一种尝试。但这一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在全民创造与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提高知识的质量、体现知识的价值,会是各个知识领域中必然面对的难题。
以艺术品为例,艺术家的作品在社交时代的价值体现方式可能会被颠覆,通过区块链技术等建立的艺术金融体系,会让艺术家永远享有作品增值的价值。只是这一生态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不可避免出现诸如知识娱乐化等问题,某些网红通过知识分享平台变为专家,他们所创造的知识价值在现阶段也许还是非常有限的,但娱乐化起码说明了民众对全民创造知识时代的认可。相信随着民众知识水平的提升,人类会有越来越完善的知识定价体系,从而让各个领域的知识创造与传播方法更加合理、体系更加强壮。
我们身处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每一个学术机构、每一个学者都应该意识到“去中心化”对人类社会的价值,从而有勇气去打破既有的条条框框,创造全新的知识体系。
从人民到精英再到人民,历史的螺旋上升让人类的认知思想上升到新的高度。社交网络时代,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也正在迎接以人民为核心的新模式,相信这种模式在以人民为本的中国将会展现更为巨大的力量!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藤影荷声”(tyhs2014)
更多阅读
教授观点 | 朱岩:互联网 × 传统产业 = 重资产的轻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