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0EC.CN 2018-05-24

导读

特朗普政府想挑起跟中国的贸易战,马老师坐不住了。4月11日,《华尔街日报》刊发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署名文章——《贸易战扼杀就业、机会和希望》。

马云认为:美国农户和中小企业家是贸易战的最终受害者。在特朗普政府有意挑起贸易战的阴影下,文章始终以致力于连接中美企业和市场的企业家视角展开论述,提出了特朗普政府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美国是否要放弃进入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巨大历史机会?



近期美国政府的一系列表态与举动显示,美国似乎正在关闭进入中国巨大消费市场的机遇。马云对此通过文章论述: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看不到对美国经济有半分好处。“贸易逆差”是个错误的问题,贸易战是以根本错误的手段,放弃打开世界最大市场的重大历史机会,最终受伤害的是农民和中小企业。这将是历史性的战略误判。


这是自近期美国挑起贸易摩擦态势升高以来,中国企业家以自身视角同世界沟通的一次重要的尝试。马云对此通过文章论述: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看不到对美国经济有半分好处。“贸易逆差”是个错误的问题,贸易战是以根本错误的手段放弃打开世界最大市场的重大历史机会,最终受伤害的是农民和中小企业。这将是历史性的战略误判。


中美贸易战为什么是阿里巴巴发声?


美国中小企业特别是中西部农产品种植户群体,是美国尤其特朗普阵营“听得懂听得进”的案例。马云以去年在底特律举行的“阿里巴巴美国中小企业峰会”为例说:当时,来自美国各地的中小企业主和农产品种植户相聚在一起,探讨如何通过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与拥有庞大消费者群体的中国市场建立联系。而贸易战一旦开始,受害者首当其冲是美国的农户和中小企业者,这本身就远远背离了特朗普保护就业的初衷。



马云提出的问题正击中美国政商界连日来辩论的焦点:贸易战会对美国的就业与出口带来什么损害。


内布拉斯加州的共和党参议员本•萨斯 (Ben Sasse)在最近一份公开声明中即表示:特朗普政府的方法是对美国农业“放了一把火”。


那么,为什么马云要公开对“贸易战”发声?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高之时,发出自己的声音,绝非偶然。阿里巴巴的成功,就源于它根植的中国沃土和它始终坚定拥抱全球化的姿态,为中国和世界倡导一个更开放、更有效率的商业环境,是阿里巴巴社会责任的题中之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其中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然而,能够像阿里巴巴这样,成长为全球商业领域“意见领袖”,参与全球经贸治理议程的,仍然是凤毛麟角。


为什么阿里巴巴能够成为代表中国发声的关键商业力量,原因至少有三:


第一,阿里巴巴和实体经济的连接最为密切。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平台,它将消费者、生产者和服务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相较传统制造业企业,阿里巴巴对消费者的洞察更加深刻;而相对其他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又和制造业和传统商贸等行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为此,阿里巴巴和马云能够更好窥见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宏观面目。在马云的公开信中,对中美互利互惠关系的系统论述,和对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处境的分析,都体现了阿里巴巴对全球经贸形势的敏锐眼光。


第二,阿里巴巴有坚定的全球化战略。从收购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平台Lazada,到蚂蚁金服大比例参股印度版支付宝Paytm,从天猫国际的全球采购中心,到风靡俄罗斯的速卖通,阿里巴巴零售、支付乃至物流业务的版图早已延伸到世界各地,阿里巴巴已确定到2036年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的远景目标,以“全球买、全球卖、全球付、全球运、全球游”让全世界的消费者获得更大惊喜。阿里巴巴早已不仅是全球化商业的参与者,更是全球化议程的推动者。


第三,阿里巴巴有着面向未来的价值观。阿里巴巴是一家基于技术推动商业变革的公司,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赋能,最显著的效应是让大机构和中小机构、让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机会更加平等。自创立之初,阿里巴巴就确定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这一使命就是要通过一个高效率、开放性的平台,让更多中小企业、青年和妇女从全球化中受益。马云提出了“普惠式全球化”的理念,这是对过去大型跨国公司主导的更多让强者受益的全球化机制的一种迭代和升级,近年来,卸任阿里巴巴CEO的马云飞遍全球,和各国政商精英探讨普惠式全球化之策,还提出了eWTP(全球电子贸易平台)倡议,为普惠式全球化贡献切实有效的方案。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阿里巴巴主动承担起为中美两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生产者和经营者发声的责任。马云的公开信,并不仅仅是商业上的呼吁,更彰显了阿里巴巴作为一家世界级企业在全球经贸形势波诡云谲的当下,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价值的担当。


“国家企业”是一个国家和世界沟通的“第二轨道”


马云将贸易战定义为由“贸易逆差”这个错误问题导致的错误手段,并将带来错误结果。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是今天摆在美国面前的巨大机会。


马老师以此发问:恰恰在这个机遇到来之时,美国政府决定发起史无前例的贸易战,美国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放弃这个巨大的机会吗?


在文章最后,马云也同时表达了他对于未来20年中美两国乃至世界经济的信心,并重申了阿里巴巴为中小企业争取利益的立场。他说:改变贸易保护主义的现状道阻且长,但不管是不是真的会有一场贸易战,阿里巴巴都将继续“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通过自己拥有5亿中国消费者的电商平台,让中小企业掌握自己生意的未来。


由此可见,一家“国家企业”深度影响着国家利益,而国家的利益当然也关系所有企业的未来。


如果我们放大历史的视界,会更清楚的看到一个事实,一个国家的代表性企业,承载的绝不仅仅是自身的商业利益,更是它身后的国家利益、价值取向和发展模式。可以说,对一国内部而言,“国家企业”是经济转型或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对全世界而言,“国家企业”可能代表着一个成功国家的经验和模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当年的洛克菲勒公司对此功不可没。从石油产业出发,洛克菲勒逐渐把触角伸向铁路等各行各业,几乎再造了美国的基础设施,给美国的工业化提供了重要基础。这一事例说明,“国家企业”在一国的产业革命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有的“国家企业”,更可引领全球科技和商业潮流。从英特尔、微软再到苹果、谷歌,美国IT技术的发展,正有赖于具有创造力的“国家企业”,没有这些企业持续的创新和迭代,美国也不可能引领全球信息技术变革的进程。


中国日前宣布了10项最新的对外开放措施,展现出中国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经济全球化的诚意和担当。“国家企业”的积极姿态,更能让世界感受到一个清楚的事实: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从政界到商界,整个中国社会对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仍然保持充分共识。这一声音至关重要。


从某种程度上说,“国家企业”就是一个国家和世界沟通的“第二轨道”。马云的公开信,设身处地站在全球消费者和经营者的角度,让他们从另一个角度去具体感知“贸易战”的潜在影响。如果中国有更多的企业愿意主动担当这一角色,中国的战略意图和对全球化的高度诚意,就更能够被世界所理解。


21世纪的国与国竞争,并非只是硬实力的比拼,更是软实力的较量。“国家企业”的全球能见度和舆论影响力,实际上正是国家“软实力”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连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中国所拥有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已超过100家,和美国接近,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的“硬实力”早已不容小觑。


随着“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相继提出,中国的全球感召力也在提升,但中国企业的“软实力”却仍然是一块短板。如何展现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以自身主动积极的表达,有效呼应国家战略意图,这对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而言,还是相当陌生的一课。而马云在英文媒体上坦诚而自信的表达,无疑是其他中国企业可以学习的榜样。


阿里巴巴正在越来越多的承担起“国家企业”的责任,向世界传递有理有节的“中国声音”。全球贸易发展到当前面临不小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是如何解决中小企业和零散需求间的对接问题。特朗普当选后马云对给美国创造百万就业岗位给市场带来的信心还在耳边,美国单边贸易主义的负面冲击已然产生严重影响。正如马云所说,以协商解决不同意见可能创造更多机会,反之的负面影响恐怕也不容小觑。当美国经济向好势头真的因人为干预停滞甚至倒退再停止破坏规则的单边做法,可能就太晚了。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电商上市公司概念股数据库

相关阅读

【划重点】 博鳌亚洲论坛: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大咖演讲干货速递

【快评】阿里“天价”收购饿了么 加持“新零售”剑指腾讯

重磅|马云千亿美元新王牌蚂蚁金服拟融资50亿美金 将寻求两地IPO

重磅|马云丁磊等20位大佬世界海关跨境电商大会讲了哪些干货?透露哪些政策动向?(收藏)


点击关键词 看往期文章

阿里淘宝天猫丨京东丨苏宁丨国美

唯品会亚马逊聚美考拉ebay丨网易严选

 丨乐视饿了么携程滴滴美团点评摩拜

马云李彦宏刘强东张近东张勇

  丨雷军贾跃亭姚劲波王健林王兴彭蕾

  丨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科技互联网思维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

我们】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官方微信i100EC),国内知名民间电商智库,并运营国内领先电商资讯门户100EC.CN

【投稿】news@netsun.com【合作】微信:www-100ec-cn

190000+电商人正关注我们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