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的纸尿裤是湿垃圾? 送你一份分类秘笈
垃圾分类的那些事儿,
你知道多少?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这标志着,“垃圾分类”在申城纳入法治框架。《条例》规定,个人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则可罚5万元。
一些市民认为,垃圾分类是属于自己家的“小环境”,为啥要纳入立法?关于垃圾分类,人们都有哪些认识误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市每天生活垃圾清运量接近2.6万吨,年均生活垃圾产生量超过900万吨。
900万吨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一辆垃圾车重达2.5吨,让这些垃圾车头尾衔接,甚至可绕上海内环一圈。
不难看出,对上海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而言,实施强制性的垃圾分类已是迫在眉睫。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处理是公认的走出“垃圾围城”困境的最佳路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直以来,上海市生活垃圾实行“四分类”标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条例》沿用了这一分类标准,但不少人依旧对一些废弃物究竟如何归类“傻傻分不清”。
不。可回收的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等(污染严重的纸除外)。在一般人们认知中,厕纸属于纸张,是可回收的。但实际上,厕纸遇水即溶,不算可回收的“纸张”,类似的还有餐巾纸、厨房用纸等,也是不可回收,都属于干垃圾。
这其实是不妥贴的做法。一般来说,过期食品,比如一包受潮过期的瓜子极容易腐烂,属于湿垃圾,而包装物(如塑料包装袋)属于干垃圾,所以正确做法是将瓜子投放到湿垃圾的收集容器,塑料包装袋投放到干垃圾的收集容器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将垃圾分类列入法治,这一场“持久战”挑战的是人们数年的生活习惯,因此,它绝不仅仅是政府的独角戏,更需要全民参与。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科普来源:
上海大众卫生报
更多阅读☞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老人要有“聪明糊涂心”|民俗健康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