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冠军武亦姝和她的同学们,都读些什么书?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说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人文班,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但只要说起去年年初“中国诗词大会”的赢家武亦姝,大家一定都很熟悉。这几天,武亦姝的老师王希明,晒出了人文班学生一学期的阅读记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武亦姝和她的同学都读了什么书。
这学期里,复旦附中的语文老师王希明执教高二人文班,他要求每位同学都要有阅读计划与记录,他会每周检查一次学生的阅读记录。
这是一位同学的阅读记录:
可以看出,这位同学的阅读量很大,每周都能读完1-2本书,阅读范围也很广;还养成了主动背诵、写作和整理资料的好习惯。
像这样的学生,在复旦附中人文班里比比皆是。王老师在统计学生的阅读记录时,常常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为了自己的好奇心,我整整在access里输入了近300条记录。(想到期末如山的事情,撞墙ing…… )
原本还打算把教的另一个平行班也输入对比一下,输完第一个同学我就垂头丧气地放弃了这个疯狂的想法。
输完第二个同学我就盼望他们每人少读几本。
输完第三个同学我就后悔不该用Access,压根不需要数据库,用Excel就行……
输完第四个同学我就觉得我得坚持下去,沉没成本太高…………
输完第四个同学我就觉得我得坚持下去,沉没成本太高…………
王希明老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做了几点说明:
主张自由阅读,书籍是学生自己选的
统计的原则是:
(1)短篇、单篇不计入,课上学的不计入。
所以这部人人拼命看的就落选了
(2)后来发现,有的同学其实读的是外文版。
王老师哭笑不得地说:
“有同学胆大妄为至此:发给老师本学期课堂奖励的名著购买链接,等我买来一看,居然是外文版……却原来我自掏腰包奖励他们,到头来是为英语老师做嫁衣裳。好吧,谁让我平时宣扬读译文不如读原著呢,这就是报应啊! So,个别外文书也计入了。”
(3)《论语》《论语译注》/《史记》《史记选》/《楚辞》《楚辞补注》/《世说新语》《世说新语笺疏》之类的合并,按同一本处理。
好了,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我们最关心的部分——统计结果吧。
1. 本学期共记录读完或在读书籍276部(重复计数),共36人,平均每人7.7部。
2. 古诗文56部(重复计数),现当代及外国作品220部(重复计数)。
3.现当代及外国作品220部(重复计数)中,文学类占147部(重复计数),其他历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之类73部(重复计数)。
4. 古诗文相关如下(书名/阅读人数):
《古文观止》,10人
《史记》(含《史记选》)5人
《牡丹亭》,5人
《聊斋志异》(含《聊斋志异选》),4人
《楚辞》(含《楚辞补注》《楚辞直译》),3人
《庄子》(含《庄子今注今译》、《庄子精读》),3人
《世说新语》(含《世说新语笺疏》),2人
《阅微草堂笔记》,2人
《窦娥冤》,2人
《西厢记》,2人
《长生殿》,1人
《汉书选》,1人
《怜香伴》,1人
《桃花扇》,1人
《柳河东集》,1人
《论语译注》,1人
《吕氏春秋》,1人
《三国志》,1人
《山海经》,1人
《声律启蒙》,1人
《诗经》,1人
《随园诗话》,1人
《随园食单》,1人
《传习录》,1人
《浮生六记》,1人
《夜航船》,1人
《酉阳杂俎》,1人
《唐宋词名家论稿》,1人
非古诗文的文学类书籍不止1人阅读的是:
《巴黎圣母院》 9人
《荒原狼》 8人
《复活》 7人
《悲惨世界》 6人
《金蔷薇》 3人
《骆驼祥子》 3人
《西西弗神话》 3人
《1984》 2人
《悲剧的诞生》 2人
《红与黑》 2人
《罗生门》 2人
《美丽新世界》 2人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2人
《十日谈》 2人
《我们仨》 2人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2人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2人
曾让你哭的事有一天你会笑着讲出来。 ——《我们都是坏孩子》
非古诗文的非文学类书籍不止1人阅读的是:
《动机与人格》 8人
《娱乐至死》 5人
《乌合之众》 4人
《通往奴役之路》 3人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2人
1.那些说没有时间课外阅读的,有偷懒的嫌疑。
看起来正常教学一学期读个四五本没有问题。有同学的速读让我瞠目结舌,有图有真相:
每周四百页没问题。
2.教师起了导向作用
(1)大家读得最多的都是我课上推荐的。有次课上提到我在读《金蔷薇》,于是阅读记录中马上出现了三位也读《金蔷薇》的同学。
(2)我每周找两位同学进行名著或名人主题演讲。有位同学讲笛卡尔,所以他的阅读记录中就出现了《西方哲学十五讲》、men of mathematics、《谈谈方法》、《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废奴案》。
顺便请大家瞻仰他讲完留下的板书。(语文课啊!)
(3)我认为读书不能限制在文学方面,所以大家的阅读范围遍及哲学、历史、心理学等,而且文学与非文学的比例忠实执行了我的指导思想。涉及领域丰富至此,甚至有人在读《习近平的知青生活》。此外,也许受时事影响,有同学在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高一时很多同学读东野圭吾,我认为娱乐性过强的小说与语文学习关联度不大,在课上提醒了以后,高二明显少了。大家读的绝大多数是哲社或文学名著,只有极个别的属于网络小说。
3.最后提醒一下
根据我的观察,文学类作品阅读量大小,与作文的文采大体成正比。
最后的最后,我的感觉:大家这样读书,语文是有救的。
古诗文之外的全部书目,看看他们到底读了什么:
《1984》
《1Q84》
《阿甘正传》
《安娜·卡列尼娜》
《巴黎圣母院》
《白石老人自传》
《白夜行》
《百年孤独》
《摆渡人》
《暴风雨》
《悲惨世界》
《悲剧的诞生》
《被你爱过才叫爱》
《被掩埋的巨人》
《博尔赫斯谈话录》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沉默的大多数》
《城堡》
《地狱变》
《东方求闻史纪》
《东宫·西宫》
《杜甫:一个小号的逆袭》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分崩离析》
《复活》
《孤儿列车》
《古希腊散文选》
《何谓文化》
《红高粱家族》
《红与黑》
《呼兰河传》
《荒原狼》
《活着》
《活着为了讲述》
《解忧杂货店》
《芥川龙之介小说集》
《金翅雀》
《金蔷薇》
《九故事》
《卡夫卡短篇小说集》
《苦行记》
《狼图腾》
《老舍小说集外集》
《老舍幽默小说》
《李尔王》
《罗生门》
《洛丽塔》
《骆驼祥子》
《马桥词典》
《麦田的守望者》
《美丽新世界》
《那些我们没谈过的事》
《南朝岁月》
《帕洛马尔》
《七个角阁的房子》
《七夜》
《千年一叹》
《枪炮、病菌与钢铁》
《钦差大臣》
《人间失格》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三生三世枕上书》
《三体》
《审判》
《圣诞列车》
《圣诞颂歌》
《十日谈》
《十字军骑士》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双城记》
《睡美人》
《苏东坡传》
《唐璜》
《藤花与草莓》
《偷影子的人》
《瓦尔登湖》
《万水千山走遍》
《为奴十二年》
《围城》
《文化苦旅》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我们》
《我们仨》
《我是猫》
《西西弗神话》
《西厢记》
《洗澡》
《嫌疑人X的献身》
《斜阳》
《锌皮娃娃兵》
《新诗一百句》
《夜色朦胧》
《夜色温柔》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生》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伊豆的舞女》
《伊利亚随笔选》
《永恒史》
《月亮与六便士》
《斩首之邀》
《张枣的诗》
《仲夏夜之梦》
《自画像》
《自杀》
《罪与罚》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常识》
《纯粹理性批判》
《大国的兴衰》
《动机与人格》
《革命的年代》
《工业社会及其后果》
《黑格尔小传》
《会饮篇》
《金枝》
《经济学原理》
《旧制度与大革命》
《菊与刀》
《科学的反革命》
《拉康:镜像阶段》
《历史不忍细看》
《历史深处的忧虑》
《六日战争》
《裸猿》
《马克思哲学思想原理》
《南怀瑾选集》
《牛奶可乐经济学》
《裴多篇》
《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人类悟性论》
《人性之高贵与卑劣》
《上帝,犹太人与历史》
《上下五千年》
《社会契约论》
《十二铜表法》
《谈谈方法》
《铁窗后的自由》
《通往奴役之路》
《万历十五年》
《乌合之众》
《西方哲学十五讲》
《西方哲学史》
《习近平的知青生活》
《乡土中国》
《心理咨询面谈技巧》
《新闻学十讲》
《永久和平论》
《娱乐至死》
《在期待之中》
《正义论》
《政府论》
《知堂回想录》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国通史》
《中国新闻学大系》
《中国语言学史》
《中国哲学简史》
这群高中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震惊了许多网友。
@老师啊!大学在读医,每天做完实验温完功课就懒得不行,感觉不像高中这么闲下来就想读书了。。。看了这个统计只觉得自己面目可憎。
王老师回复:所以高中才是真正能读书的时候。
@负责任地说 我高中甚至初中时候的课外阅读,到了大学念文学以后不少成为了必读书,这时候以前读过文本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老朋友见面比认识新人简单、轻松、容易出深度。
王老师回复:呀,读了大学才知道啊,所以高中时只好威逼利诱他们(学生)。
@现在课外阅读计划性小了,好处是容易找到思考的点,坏处就是稍微难一点就放弃了,所以还是以前计划性强的时候感觉好一些……毕竟那时候资本原始积累嘛。
@每一届小朋友都在用他们的方式传达着对语文的热爱。
@我倒觉得其实读书贵在精不在多,也有些书确实不适合高中生读,即使是附中的学生也是这样。像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样的书,现在翻开再读反而觉得背脊出冷汗,当年没理解其中深意反倒是幸运了。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王老师回复:浏览不细究的话,没问题。读不懂跟没读过是两回事。
@读着社会学,看的大部分是研究与理论作品,虽喜欢,却少了些自由驰骋的感觉,少了文学类对心的触动。
@看过的书真的不会被辜负。我初中的时候对历史诗词什么的特别有兴趣!每次看完都会自己去查资料,喜欢的诗词会背下来。当年有看过一本男主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小说,各种查埃及的资料。后来来到悉尼大学,学校博物馆有一个区是放的埃及文物以及一具木乃伊。正巧碰上一个导游在讲解,我就跑去和导游聊古埃及文化了,而我们谈话的内容,是我八九年前看过的书的内容。日常生活中可能用不到的知识,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会给你一个小惊喜。
王老师回复:对的,读了书之后生活会验证,当时没懂也不要紧。
内容来源:公众号“梦观园”(微信号:mengguanyuanwxm)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