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宁波小学生作文炸出韩寒工作室,让你知道什么叫“后生可畏”!

2018-03-07 新读写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还记得那个“惩罚告密者”的王悦微老师吗?她的学生总能写出让人无比感叹的作文。比如最新的这一篇——


“对人而言,沙粒不断坠落的过程就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但也不能单单认为这是自己的失去。如果将我出生的那一刻定义为拥有全部时间的话,时光确实从我手中流逝了;但如果将我死去的那一刻定义为我拥有了自己全部的话,那么,我一直都未曾失去过时间,而是一直在获取时间。”


请注意,这是小学生作文哦!


昨天,宁波华天小学王老师的微博“我们1班王悦微”,又成了网络热点。她晒出的一篇学生作文,因为其中一段关于时间的思考,迅速在网上走红。



简单来说,在这位小学生的眼中,人越活时间越多


这让批改中的王老师陷入了思考,更令网友大惊。



@被这个逻辑惊艳了,他还是个孩子啊


@怎么读着有三体的即视感



@文采也太好了吧


@小学生有这样的思考,着实比我那会儿要想的更深远



@同样是六年级,我们的孩子还停留在“我的妈妈从远处看像一根烤肠”,以及“校门口的树枝非常美,像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妖婆”的水平


@哪怕在高考作文里面写出这种段落,也是加分段了吧


连韩寒的亭林镇工作室也主动帮忙打call:



《钱江晚报》的记者联系上王老师,找到了这段文字的原作者:宁波华天小学602班学生邵梓淇。


原来,这篇文章出自王老师布置的周记,小邵起的题目是《沙漏》,主要是讲他在观察沙漏流逝的过程中思考时间的意义。


王老师在微博上透露,这个小男生确实是《三体》的忠实粉丝。


“他是个特立独行的男孩,热爱阅读和写作,尤其喜欢看历史和科幻。他以前还写过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读后感,点评过《万历十五年》。”王老师说。


小邵同学对任何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都愿意花大把时间阅读和学习。从一年级起,他就在父亲的引领下读《道德经》,算是启蒙学习,由父亲给他讲解。四年级时,他就能把《道德经》全部背出来了。


五年级下半学期开始,他每天中午都会有一定的冥想时间,用来反思自己、思考未来的方向,以及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因为我希望未来的自己更优秀,对这个国家和社会都有价值。”小邵说。


写《沙漏》,其实是他日常冥想中的一个主题,因为最近在听老鹰乐队的《亡命之徒》,受这首歌的歌词启发。



作为他的语文老师,王老师对这段文字的评价是——


帕斯卡说:“人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考的苇草。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能思考。”我很高兴,看到了一根苇草在我们班茁壮成长。


很荣幸能成为你的老师,能得以分享你这些认真而精彩的思考。浸润于书中的人生必然会拥有一份与众不同的丰厚和深刻。祝你从中得到快乐,也期待你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


之前,他还写过一篇周记《用心听见时间》:



《倾听时间》 


邵梓淇


时间是个十分玄妙的东西,人们发现不了它本身,但它的脚步却随处可见。或许,人们无法用目光锁定它,只能用心灵倾听它。


桌上的闹钟,是时间给我们带来消息的信使。静下心来,闭上 眼睛,发现平时沉默不语的闹钟发出了有规律的声响。“滴答、滴答",声音虽然平常但却富有诗意,一板一眼的响声中时间就溜走了,它的逝去带来了衰老,也带来了新生。


渐渐地,响声不再死板,而有了些变化。声音有高有低,有急有缓,像是一位激情四射的歌者唱出的旋律。


时间就是一个个音符,看似平淡无奇,但结合在一起就是一曲扣人心弦的乐曲。时间是音乐,它在不同的人耳中有不同的感受。在幼者心中,时间是一片汪洋,跨过了它,才能见到自己的未来。而对于老人来说,它是灿烂的夕阳,夕阳西沉是何等辉煌、悲壮,但总有一刻会消亡。细细一听,发现这不就是所谓的人生吗?


滴答、滴答,时间并不会去可怜那些微不足道的生命,谁也阻止不了它前进的脚步。宇宙也是一个生命,它也有新陈代谢,数以亿计的光阴失去了,它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宇宙终有一天也将衰老,但时间不会,它不受任何物质的支配,相反万物都隶属于它。当万物都井然有序地运行着时,它只用自己冷酷的目光注视着它们。


时间从不回头,也从不留恋旧的事物,它无情无欲,谁也看不见它。苍天有命,岁月无期,一片苍茫中只有它不改变。


滴答、滴答,时间依然孤独地走着。



不得不佩服小邵同学的阅读思考能力。有网友在阅读了《沙漏》片段后感叹,小邵文字里展现出来的逻辑感太牛了。


还有许多网友提醒王老师,小邵作文里已经有了唯物辩证主义思维,一定要好好培养,不要浪费他的天赋。


最近,小邵在看的书是王小波文集,以及科幻作家埃塞克艾西莫夫的书。


因为喜欢科幻,他还给偶像刘慈欣写过一封信。



这样的作文出自一名六年级小学生之手,读了会感到很幸福,这就是有见识的00后啊!


再来看一篇小邵同学去年写的作文——


闭着眼看世界


邵梓淇 


每一个人在夜晚都会闭上双眼进入梦乡,但又有多少人体验过闭上双眼后的世界呢?


微微闭上双眼,只是看不到外界,但并不会感知不到光亮。这时,人会感到光线在透过眼皮后变为暗红色,像是两极上灿烂的极光一般。


这样闭眼,会发现眼球的正前方有两个淡淡的光圈。光圈有许多层,最外面的一层是紫色的,最内的一层则是白色的。光圈就像一圈不断在变幻的彩虹,它不是静止的,而是像一颗心脏一般不断地跳动。


要是紧闭双眼,却又是另一幅不同的景象。


光线无法到达眼中的感光细胞。此时,人们才可以感受到真的漆黑。但对于善于发现的人来说,黑暗之中也藏着变化。


黑色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片汪洋。黑在颤抖,在动。你希望看清楚黑与黑之间的缝隙中是什么,但却发现自己只看到了更小的缝隙。待你再去努力想看清时,只会看到同样画面。你似乎置身在一个无限的循环之中,不能自拔。


看久了,你会发现眼前不单单只有黑这么一个色彩,还有几道殷红的条纹。


它们像几条在黑地上蠕动的血蚯蚓,似几条在黑土上流过的血河。它们像梦魇一般,一直在脑海中不断徘徊,久久不能散去。


待血色散去,脑中浮现的便是一张张抽象的图片。它们转瞬即逝,下像是一部电影,片中浓缩了自己一生的遭遇与想法。


世界之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壮丽和博大,或许每个人都该闭上眼,好好看下这世界。


所谓后生可畏,大概就是这样吧!

编辑:小皮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