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三类卷到一类卷:名师点评2018年高考作文,最详细的升格指导

王淦生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明星大PK||作文门诊||爱读书的语文老师

名师教你写作文||素材库&新书架


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但高考作文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对于即将升入新一届高三的学生而言,今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都是练习写作的最好题目,从中能折射出当下高考的命题趋势与关注热点,十分具有学习借鉴作用。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的王淦生老师,具有多年高中毕业班教学经验。他针对今年的全国高考一卷作文题和江苏高考的考场例文,进行了详尽细致的点评与指导,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修改,使学生作文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升格。


      下面就以两篇修改前与修改后的学生作文为例,还原高考作文的升格指导过程。


【真题呈现】(2018年全国Ⅰ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文题简析】


      2018年全国卷Ⅰ作文命题延续了2017年全国卷I作文题“视野广阔、关注时代”的特点,又有所创新。内容上彰显出浓郁的时代气息,又不落俗套;尽管限制点较多,增大了写作难度,但能真正检测考生的写作水平,且能有效地避免套作和抄袭。可谓独具匠心。


      写作本题,应重点分析其限制性,这是前提;还要分析其开放性,这是切入点。关键点是要在理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的基础上,抓住“联想”和“思考”,结合“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的要求立意、构思、写作。


      材料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以“世纪宝宝”长大成人为主线,将新世纪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联系起来;回顾过去,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穿越时空,个人成长和祖国前进密切关联;展现家国情怀,强调责任意识,突出想象能力。考生可以以此为基调立意作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该题很容易写成假、大、空的文章,要选择好角度,以小见大,“一滴水见太阳”;写出真人实感,展望未来,要合理想象;思考要具体,有深度。


      例如:可描述自己成长中的几个细节,跟题目中的相关材料联系起来,表现个人成长与祖国前进密切相关的主旨,然后再针对2035年18岁的那一代人,讲授自己的情感或思考的结果,激励下一代人,实现美好的中国梦。


      议论忌空洞说教、泛泛而谈,力求语重心长,有真情实感。


【考场原作】


与共和国同行

(山东一考生)


      席慕容曾说过:“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这条河的左岸是我们2018年的“世纪宝宝”,河的右岸是2035年的你们,而这条河就是中国追梦筑梦之河!右岸的你们该怎样渡过这条河呢?那就是要——明确使命,勇于担当,与祖国同行,共筑中国梦。


点评:开头需要点明2018年和2035年这两个时间点上分别处于“18岁”的两代人,即现在坐在考场中的18岁的“我们”和2035年18岁的“你们”,以突出这是“两代人”在作心的交流。


      18年前,我们这批“世纪宝宝”和21世纪一同降临,我和古老而年轻的祖国携手并肩一路前行,一起与新世纪同成长、见证了与新时代的变化。这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18年,也是新时代人肩负使命与担当的18年,更是见证我们中国人共筑中国梦的18年!


点评:这段话需要稍作推敲和修改——不是我们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是国家与个人相互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发展。


      面对困难与挑战,我们砥砺前行。2008年是痛苦与欢乐并存的一年,当汶川大地震吞噬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当无数的房屋倒塌,当损失无法计数……我们没有被击倒,更没有放弃。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投入到了这场救援中,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砥砺前行。虽然经历了这场大难,但在北京奥运会上我们仍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实力。


点评:这个转折复句表达过于简单,未能显现出两件事之间的关系,以及奥运成功的意义;另外,“我”未介入,是很大的遗憾。


      在新世纪,我们更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中国科技以一更加速度迅猛发展。“天宫一号”的太空授课使全国青少年领略了太空的神奇,“中国天眼”让我们的视线直抵遥远的太空,这正是尖端科技带来的成果。嫦娥登月,蛟龙下海,“华龙一号”……一项项科技成果享誉全球。


      核心科技是国之重器。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核心技术的开发,不要再受制于人。君不见一直难倒我们的圆珠笔钢珠,现在我们自己不是生产出来了吗?所以说,加强自主创新,发展现代科技,是我们发展之根本。


点评:作为一名参加高考的学子,可以将“科教发展”作为重点来写。但是这当中应当穿插进“我”的成长或我认识上的提高。


      人民幸福,需要使命与担当。“精准扶贫”的提出,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每年脱贫人数最多的国家,让中国成为脱贫事业的典范。精准脱贫,一个都不能少,这就是国家领导人的担当与使命。2017年,“互联网+”战略的推出,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这又让我们看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责任意识。


点评:这部分可以略谈,但还是应当有“我”的参与。


      实现中国梦,就需要不畏困难,砥砺前行;就要勇于创新,就要有责任与担当。我们要学习黄大年的科研报国的情怀,我们要学习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我们要学习杨科璋热爱岗位不怕牺牲的浩然正气……正是因为有各行各业的英模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才有了你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点评:最好应该“告诉”2035年18岁的孩子们,他们享受的“现代化”生活从何而来,而不是仅仅“告诫”他们向谁学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值“上合峰会”在青岛召开的前夕,当初从上海出发,今天来到青岛,这不正体现出祖国的发展和腾飞吗?2035年正处于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的你们,在看到我的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许正走在通往高考考场的路上,属于你们的时代已经开始,愿你们暴霜露,斩荆棘,传使命,勇担当,与新时代的中国一起前行!


点评:结尾偏长,难言豹尾,须作删改。尽量注意语气和口吻,要有针对性和鼓动性。


【总体印象】


这篇考场作文题为“与共和国同行”,但是在谋篇布局时重点展示的是“共和国”的前进,而未能很好地体现出个人与国家“同行”这一主题。


再有一点,就是在体现国家的发展时,几乎纯粹是在演绎材料中列举的事件,对材料的详略取舍缺少个性化处理。


此外,这篇作文的语言表达相对比较粗糙,尚不能达到精炼、准确、优美的程度,需要加以润色。


【升格思路】


针对这篇作文的存在问题,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升格:


一是在展示“国家发展”的同时,需要穿插“个人”成长方面的内容,以凸显“我与共和国同行”这一主题


二是对文章材料的详略安排要作适当调整,避免平铺直叙,力求详略有致,重点突出


三是改写文章的开头结尾,要有针对性(针对“2035年18岁”的青年),并对文章的语言加以润色。


【升格之作】


与共和国同行

(山东一考生)


      席慕容曾说过:“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这条河的左岸是我们这些与21世纪携手而来的今天正值18好年华的“世纪宝宝”们,河的右岸是2035年正当18妙龄的你们,而这条河就是中国人的追梦筑梦之河!右岸的你们究竟怎样渡过这条河?以我18年的人生感受,就是——明确使命,勇于担当,与祖国同行,实现中国梦!


点评:修改之后,点出了“两代人”之间的传承关系,凸显了“我与祖国同成长”这一主题。


      18年前,我们这批“世纪宝宝”和新世纪一同降临这个世界。我们和古老而年轻的祖国携手并肩,一路前行。祖国见证了我们一天天成长,我们见证了祖国一日日强盛。这18年,是我们的祖国充满机遇与挑战的18年,也是新时代的国民肩负使命与担当的18年,更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阔步迈进的18年!


点评:修改之后,突出了两点:一是前进路上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二是发展途中祖国和人民共同成长。


      面对困难与挑战,我们砥砺前行。永远抹不去2008年那痛苦的记忆:汶川大地震吞噬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无数房屋倒塌,损失无法计数……但我们未被击倒,更没有放弃。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救灾之中……我至今清楚地记得:二年级的我砸碎了自己的储蓄罐,将所有的“积蓄”捐给了灾区的小朋友。


      灾难,让我一夜之间突然长大,也让中国人民空前团结!众志成城的中国人战胜了灾难,而且在三个月后的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这说明:灾难,不会将一个顽强的民族压垮,反而会激发出我们巨大的潜能!


点评:穿插进“我”为灾民捐款的细节,更能突显“我”与祖国同行、同成长这一主题。


      在新世纪,我们更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中国科技以一种加速度迅猛发展。“天宫一号”的太空授课使全国青少年领略到了太空的神奇,“中国天眼”让我们的视线直抵遥远的太空,这正是尖端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成果。嫦娥登月,蛟龙下海,“华龙一号”诞生……一项项科技成果享誉全球。


      核心科技是国之重器。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不要再受制于人。君不见一直难倒我们的圆珠笔钢珠,现在我们不是可以自己生产出来了吗?所以说,加强自主创新,发展现代科技,是我们发展之根本。


      进入新世纪,中国科教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我们的普教已接近世界一流,我们的高教正冲击世界一流,这样的教育为我们这一代“世纪宝宝”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最佳的条件。


点评:修改之后,重点强调了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并穿插“我”从中的得益,更切合题旨。


      中国的改革正向纵深发展。“精准扶贫”的政策,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互联网+”战略的推出,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与世界相连。我们这些身处大山深处的孩子,在家可以上网,出门可乘公交,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内涵!


点评:删除了一些议论性语句,添加进“我”的感受,凸显了主题。


      实现中国梦,需要不畏困难,砥砺前行;需要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为了祖国的发展和我们的成长,多少人奉献出汗水、心血甚至生命:黄大年的科研报国的情怀,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杨科璋坚守岗位不怕牺牲的浩然正气……令人感奋,令人重样。正因为有各行各业的英模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才有我们和你们一代代人的幸福生活!


点评:删改之后,语气和口吻更切合命题要求。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35年,你们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华,在看到我的这篇文章的时候,你们也许正走在通往高考考场的路上,属于你们的时代已经开始,愿你们不满足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继续暴霜露,斩荆棘,传使命,勇担当,与共和国同行,将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也让你们向着更健康,更完美的方向发展!


点评:删改之后,言辞更简洁,更有鼓动性;同时照应标题,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升格点评】


升格之后的这篇作文,通过叙写新世纪中国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并穿插“我”的成长经历,点面结合,深刻揭示了“祖国与我一同成长”这一主题。


在文章内容的安排上,重点展示了“汶川地震”和“科教发展”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突出了国家和个人在面对困难时的抗挫力和发展中的侧重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开头结尾有针对性,语言得体,有感染力。


【升格提示】


写考场作文,一定要认真审读作文材料、写作要求,像这道作文题中的“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这句话决定了考生不能单方面写祖国的发展或个人的成长,必须照顾到“国家”与“个人”两个方面,否则会使文章主题偏颇,不符要求。


还有一点就是文章不能写成材料的简单“扩写”,要注意详略,要有所取舍。最后一点是这篇文章是写给“虚拟”的后来者看的,所以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口吻和语气,而不能不顾受众,自说自话


【真题呈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文题浅析】


      今年江苏卷作文试题仍是材料作文形式,核心概念是“语言”。生活中的“语言”千差万别,缤纷斑斓。“语言”是包罗万象的生活元素,亦是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意蕴丰富厚重。以“语言”为关键词,易于引发考生思考,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写作空间。


      材料围绕“语言”这一核心概念从三个层面引导考生展开联想,打开思路。


      首先,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通过“花解语,鸟自鸣”的生动画面,触发考生的想象。“处处”强调了“语言”的普适性和广泛性。


      接着,从语言的基本功能出发,阐述了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所举例子从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艺术与科技等维度,展示人类文明所构建的语言体系。最后,引导考生思考并把握作文的立意方向和表达重点,从生活、生命、文明等角度指出了“语言”的意义和价值。


      这道作文题平正厚重,贴近考生生活,容易上手,选择空间广。“语言”主体有大自然的语言、人类的语言;有生活语言、艺术语言、科技语言……“语言”意义和价值可以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明……考生写作的自由度大,可以根据个人的思考感悟及写作特长,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揭示“语言”的魅力、功用或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选择何种“语言”对象,行文都必须注意两点:一是选择角度宜小巧,便于集中笔墨,深入开掘,避免空乏粗浅;二是行文中一定要紧扣“语言”来写。


      比如选择写花鸟如何丰富这个世界或日常生活,要扣合其“语”和“鸣”来写;写音乐和雕塑如何创造独具魅力的艺术世界,也要扣紧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来写,这样才符合作文的命意。总之,话题过宽会失之空泛,扣题不严会失之跑偏;作文审题难度不大,立意见出高下。


【考场原作】


语言,我们的精神家园

(江苏一考生)


      诗人云:“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细想来,十分恰当。


点评:究竟“恰当”在何处?须稍作点拨,以概述语言的意义,点明主题。


      徐霞客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雪溜,就是冰雪融化后雪水滴落山涧的声音——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词人向子湮《鹧鸪天》中有言:“花能笑语柳能眠。”周邦彦《苏幕遮》中亦写道:“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花语、鸟鸣,是在传递生命的信息——这是生命的语言。


      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当交响乐《欢乐颂》被奏响,人们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眼中泛起点点泪光。旋律、泪光、掌声,是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的对话——这是艺术的语言。


      语言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媒介,更是精神与文化的载体。啁啁鸟鸣,萧萧风吟,舞台上演员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DNA的一段嘌呤碱基的序列……都是语言。


点评:既然谈的是“广义的概念”的“语言”,那它就远不止“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和“精神与文化的载体”,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功用。


      有一种语言,可以跨越国界、种族和时间的障碍,将世界上所有的人联系在一起,那就是——人类相通的情感。


      我曾经思索:是什么让交响乐《欢乐颂》演奏了几百年,每一次奏响都能让人落泪?是什么让梵高的《向日葵》历经一个多世纪时间流水的冲洗,仍能给观赏的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是什么让芭蕾舞剧《天鹅湖》在舞台上长演长新让一代代后来者和异乡人如痴如醉?


      是其蕴蓄的情感。艺术的语言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其原因便在于其所蕴含的情感,是情感让人们为自己心中难以名状的体验和触动找到了名字和定义,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宽慰,它像一张大网,将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网罗其中,融为一体。


点评:上面两段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既然上文已经指出“有一种语言,可以跨越国界、种族和时间的障碍,将世界上所有的人联系在一起,那就是——人类相通的情感”,那么这里的“语言”就应当“是”某种情感而非“蕴蓄”着某种情感,这里对“语言”与“情感”的关系归类不清;


二是作为这篇文章主体,这部分的论述未能充分展开,对“情感”的分析过于笼统了。


      语言,承载着沟通人们情感的使命。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刘欢和英国女歌手莎拉·布莱曼合唱的一曲《我和你》,沟通了世界。那段音乐,那个场面,成了中国与世界人民友谊的象征,它成了一个文化符号,成了我们共有的语言。


点评:既然上文说“情感是一种语言”,那么这段话的首句就可以理解成“情感,承载着沟通人们情感的使命”,这就说不通了。


      弗罗斯特诗云:想不出有谁更情深意长/好似那海岸面对着海洋——/守住了那合抱似的一湾/默数着数不尽的一浪接一浪……


      我看见,无数的人们在语言的家园里无畏地、蓬勃地成长着。


点评:这最后一段的议论应顺着弗罗斯特的诗句的含义展开,可惜作者没有做到,与上文未形成有机的关联,与开头也缺少呼应。


【总体印象】


这篇考场作文既照顾到了语言的“广义性”,又突出了表演艺术的“情感语言”在表演艺术中的重要作用——即打破时空界限,唤起受众共鸣。但在具体写作中,文章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语言”和“语言”承载物之间的区分稍显模糊,表述不够精准;二是文章主体部分的论述语焉不详,对表演艺术中的“情感语言”的描述和阐释不够充分;三是开头与结尾过于简单粗疏,未能起到统领和总括全文的作文,未能与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升格思路】


针对文章的存在问题,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和完善:


一是充实开头,重写结尾,以使这两个部分起到总领和总结全文的作用;


二是对文章的主体部分内容适当扩充,以突出文章主旨,即“情感”作为表演艺术的“语言”的意义;


三是进一步明确概念,明确“情感”究竟属于“语言”还是“语言的承载物”的问题,使概念更明晰,论述语言更精准。


【升格之作】


语言,我们的精神家园

(江苏一考生)


      诗人云:“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细想来,十分恰当。正是语言,给了我们文化的基因,给了我们精神的滋养,给了我们灵魂的归宿……语言,非“家园”而何?


点评:添加进一组排比句,凸显“语言”的意义,点题兼解题。


      其实,只要你静心聆听,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点评:加进一个过渡句,引起下文,又将“语言”的外延加以拓展。


      徐霞客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雪溜,就是冰雪融化后雪水滴落山涧的声音——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词人向子湮《鹧鸪天》中有言:“花能笑语柳能眠。”周邦彦《苏幕遮》中亦写道:“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花语、鸟鸣,是在传递生命的信息——这是生命的语言。


      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当交响乐《欢乐颂》奏响,人们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眼中泛起点点泪光。旋律、泪光、掌声,是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的对话——这是艺术的语言。


      语言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人与人相互交流的媒介,是人类精神与文化的载体,它还是大自然中各种生物间互相沟通的渠道,它甚至是宇宙中各种非生命的物质渗透出的信息……啁啁鸟鸣,萧萧风吟,演员舞台上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以及DNA的一段嘌呤碱基的序列,树根上的一圈圈年轮,化石中的14C的含量……都是蕴含着无限信息的语言!


点评:改过之后,“语言”的外延得到了充分扩展,由人与人的交流,到自然界生命之间的对话,再到无生命物质中的信息透露……充实之后,更切合作文材料,切合主题。


      人与人之间语言的沟通,往往需要一个前提条件,这就是必须能读懂对方的语言。因为语言的“不通”,这个世界上甚至诞生了一种专门辅助沟通的职业——翻译。但是有一种语言,却可以超越国界、种族和时间的障碍,将世界上所有的人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呈现在许许多多的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语言。


点评:对这段的内容加以充实,以起到承接上文和引起下文的过渡作用,同时也强调了“情感语言”的作用。


      我曾经思索:是什么让交响乐《欢乐颂》流传几百年,每一次奏响都能让人落泪?是什么让梵高的《向日葵》经过一个多世纪时间流水的冲洗,仍能给观赏的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是什么让芭蕾舞剧《天鹅湖》在舞台上长演长新让一代代后来者、异乡人如痴如醉?


      是其蕴蓄的情感。而情感乃是艺术的第一语言。艺术能够打动人心,其原因便在于其流露出的浓烈的情感。是情感让人们为自己心中难以名状的体验和感触找到了最精确的名字和定义,是情感给人们带来精神的慰藉和愉悦,它像一张无形的网,将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网罗其中,使之融成一个“情感共同体”。


      卓别林默片中散发着忧伤的诙谐,柴可夫斯基的小夜曲中浸透着忧郁的浪漫,《最后的的晚餐》中洋溢着的惊恐与不安,舞剧《天鹅之死》中震撼人心的对生命的热爱和生存的期盼……不管你生于何时,无论你身处何方,只要你有一颗善感的心,你就能读懂蕴涵在这些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语言,就能完成与艺术家们心灵的沟通,就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滋润……


点评:经过修改和充实后,“情感语言”之于艺术作品——尤其是那些“非语言类”作品——的重要意义得到凸显,适当的例举,使内容更为丰满。


      语言,承载着人之间与人相互沟通的使命。它,会在人们的心灵间架起一座桥梁。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刘欢和英国女歌手莎拉·布莱曼合唱的一曲《我和你》吗?那支传唱世界的歌曲让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那美轮美奂的旋律,是这个星球上的人们都能读懂的语言!


点评:修改之后,进一步强调了美妙的艺术语言的现实意义。


      弗罗斯特诗云:想不出有谁更情深意长/好似那海岸面对着海洋——/守住了那合抱似的一湾/默数着数不尽的一浪接一浪……


      我们正生活在这海洋般的语言的家园里,这“数不尽的一浪接一浪”的“情深意长”的语言给我们生命,给我们营养,给我们无尽的希望……


点评:修改后的最后一段承接了弗罗斯特的诗意,并照应文章标题和开头,突出了文章主旨


【升格点评】


升格之后的作文,紧扣“语言”这一话题,由“面”到“点”地阐述了“语言”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作者主要运用了引证和例证的方法,重点展示了“情感语言”在艺术作品中的功用,论据典型,论述到位,说服力强。全文思路清晰,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的语言,文采斐然,富于美感,这在议论文写作中是一个难得的亮点。


【升格提示】


在写作话题较为宽泛的作文时,考生必须做到“开口要小,挖掘要深”。就像今年江苏卷的这道作文题,如果我们写作时仅仅看到材料中“生活中处处有语言”这句话,于是试图从多个层面去体现“语言”的“分门别类”和“各自意义”,势必会吃力而不讨好,使文章内容空泛,不得要领。


所以,“泛论”部分只能点到为止,而要在某一“分支”的论述上重点投入。就像本文,“语言”的广泛性点到为止,而要集中笔墨重点阐述非语言类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语言”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使文章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点”的论述要达到全文篇幅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再有一点就是考生论述的概念必须清楚,切忌含混,就像本文中“语言就是感情”和“语言承载感情”意义是不一样的,必须概念清楚,表达明晰。


【王淦生,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语文教师,具有丰富的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作文指导经验;长期为《新读写》杂志撰写、提供各类稿件。】

编辑:艾彼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