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教你学写作:从沈从文教写作的方式看,这两篇中学生习作很好!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明星大PK||作文门诊||爱读书的语文老师
名家教你写作文||素材库&新书架
苏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汪曾祺研究专家。著有小说集《秘密花园》、散文集《城市的气味》、随笔集《书犹如此》《忆·读汪曾棋》等。在他眼中,中学生作文如何教?
从沈从文教写作说起
苏北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教各体文写作的时候,有时写的评语比学生的作文还长。汪曾祺先生在《沈从文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早就告诉过我们这些事情,汪先生还惋错,“这些读后感也都没有保存下来,否则是会比《废邮存底》还有看头的”!
幸好还是有有心人的,多年之后我在《联大教授》这本书中见到了这些批语,使我们对沈先生究竟是如何批阅的有了直观、感性的了解。
我说这些是要告诉大家,有人说写作是可以教授的,有人认为写作是教不出来的,但在西南联大,沈从文就教出了一个汪曾祺。沈先生在世时,也曾负气地说,要是再给我机会,也许还能教出几个像汪曾祺这样的学生呢!
沈先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的教授方式和一般的教师不一样。他多是从实践出发。他有一句著名的“语录”:要贴到人物来写。
他不给学生布置命题作文,即使给学生题目,也是开放性的,比如《记一间屋子里的空气》,或者《我们的小庭院里有什么》。他对学生写作文的要求是先学会车零件,然后再学习组装。汪曾祺的短篇小说《灯下》就是沈从文先生布置的课堂作业,也就是后来的《异秉》,是汪曾祺的重要作品。
姚欣晨同学的两篇习作《那一刻》和《学会适应》,我认真读过了,读完之后第一感觉:很好!
《那一刻》运用回环的方式,螺旋式的递进、上升,将学琴的艰辛和优美的琴声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形象的表达,告诉我们“那曼妙的乐章是勤学苦练的积累”。而通篇文字流畅扎实,有音乐之美。我在文后批了一句话: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
《学会适应》则是一篇稍带沉重的纪实之作。全文通过爷爷打球、老爸老妈登山、奶奶生病等方面的细微变化,告诉读者,自己要学会承担、学会适应、学着长大,担负起生活的重担和责任。
如果要说这两篇文章有什么不足,就是在写作中还给人有“做文章”的感觉。好的文章,就像流水一样自然,不留痕迹。当然,这也难免,因为姚欣晨同学还在学习写作中。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阅读写作要以自己的兴趣为发展主线。当然也有些人是认真啃了几本好书的,并就此给自己打下了成色。比如喜欢《红楼梦》,可以将《红楼梦》读熟;喜欢《诗经》,就将《诗经》弄得比别人熟悉。这可以成为你的“资本”,以此为基础,再拓展开去,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好了,现在来看看江宁学校学生的佳作!
《学会适应》
上海市江宁学校 姚欣晨
难得一个蓝天白云,我与七旬的爷爷终于可以一都去切磋一下球艺了。从我蹒跚学步开始,钟爱羽毛球的爷爷就每周带着我去打球,球场上留下不少我们爷孙师俩的欢笑。可后来我学业逐渐繁重,我们能切磋球艺的机会越来越少,今天可算如愿了。
球在空中画着弧线向爷爷飞去,他定了定神,举手挥拍,球却已经飞了过去。
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此时,两鬓苍苍的爷爷微曲了两腿,一手扶在膝上,一手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几道横纹拧在额上。没想到曾经在球场上灵活跑动直打得我累趴、泳冰里游上几个来回都不喘粗气儿的“超人爷爷”竟变得这般老了。现在的他已经无法适应这样强度的运动,无法适应体能的过度消耗了。我连忙跑过去,递给他一瓶水。
球以温柔的弧线飞向对场,爷爷挥拍击中,嘴角扯着皱纹向上扬起……
是的,“超人爷爷”老了;我,要学会适应。
节假日与父母出游,我把塞得满满当当的登山包丢给老爸,兴高采烈地上了车,却听见身后“嘭”的一声。原来是老爸手举得不够高,登山包被后箱的绳网绊住掉在了地上。老爸叹了一口气,刚要解开绳网,我一把提起背包就轻轻松松地放了进去。
到了目的地,往山上爬了没多久,身后就传来呼哧呼哧粗重的喘息声,回头一看,老妈倚在护栏上,汗从她的额头往下淌。她微微仰着头,脸色有些苍白。难道这短短的几百米就已经消耗了她大半的体力了吗?再看老爸,虽在一旁搀着老妈,额头、发际也已是湿漉漉了。想起当年老妈牵着年幼的我翻过整座天山却依然矫健的步伐,还有老爸登黄山时一马当先回头笑话我的样子……
是的,老爸老妈不再年轻了;我,要学会适应。
作业如同两座大山堆叠在书桌上,我的笔已经耕耘了两个小时,这两座山却依然屹立不动。又有一张草稿纸被涂写得满满当当,烦躁如火肆虐于心头,我将纸揉成一团狠狠地砸到墙上,又把面前的课本一把掀到了地上。
看看钟,20:30,七年级时,我早已倚在床头看小说了!如今,新买的小说书被撂在角落里。我走过去,拿起来,掸了掸封皮上的灰尘。上次看到哪儿了?上次看是什么时候?暑假两个月,老妈一直提醒我要准备适应八年级的生活,现在9月将尽,我被八年级火热的拥抱弄得透不过气来,所以总是怀念过去,抱怨眼前的我根本没有做好适应的准备。
隔壁传来奶奶的咳嗽声,她感冒有两个礼拜了,却还是不见好。老妈催促我帮忙做些家务的声音又传入耳边。是的,我在长大,而家人在变老,有些小小的担子需要慢慢扛起。叹一声气,我弯腰将地上的课本一一捡起,又向楼下的老妈嚷了一句“马上就来”。
毕竟,生活不会来适应我,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那一刻》
上海市江宁学校 姚欣晨
吉他手斜抱着吉他轻拨慢挑,优美的和弦如清泉般流淌,动人的曲子让人悠然神往。那一刻,我的心被触动了。我扯了扯父亲的衣角,兴奋地指着吉他:“我要学吉他!”
我左耳进右耳出地听完父母关于要坚持、不能放弃的谆谆教诲,迫不及待地抱过崭新的吉他。吉他光滑的琴面上原木色的纹理清晰可见,五根透明的丝弦绷得紧紧的,轻轻触动就发出鸣响。我抚摸着琴身,倾听弦鸣,那一刻,我的心被触动了。
左手按弦,右手拨弦,上下左右,重复再重复。单调的音阶,枯燥的和音,翻来覆去,一遍又一遍……初学时的兴奋劲儿早已荡然无存,我无精打采地弹着再熟不过的调子。突然,食指尖猛地一疼,我抽回手指,仔细查看——长久以来一直按琴弦,竟把指尖的皮给磨破了。那一刻,我的心动摇了。为了追求弹吉他时的潇洒劲,我决定学琴,如今带来的却只有无趣和创伤。我悻悻地把琴撂在一旁,不久,光滑的琴面便积了一层薄灰,原木色的纹理模糊难辨……
和父母在餐馆用餐,一阵优美的和弦突然流入耳畔。那一刻,我的心被触动了。这是吉他的曲调,那么熟悉。
我不禁走近去看。
不同于摇滚吉他手斜背着吉他嘶吼,这个吉他手将吉他静卧在腿上,静静地弹奏着,曲调婉转、动人、悦耳。我望向那双灵活的手—一茧子在他的手上丛生,皮肤上更是有道道压痕。
原来这动人的曲调需要岁月的沉淀,那曼妙的乐章是勤学苦练的积累……那一刻,我的心被触动了。
将薄灰掸去,原木色的纹理依然。
我让琴卧在腿上,轻轻地练习未完成的乐曲。我弹着吉他,回想着两年多的学琴之路,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最后的潇洒来自长久的勤学苦练。那一刻,我的心被触动了。
轻刷和弦,动人的曲调绕梁不散。
编辑:青柠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