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格致中学这位热爱阅读的理科女,在读书中走出了一条“不妥协”的路

王凌风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明星大PK||作文门诊||爱读书的语文老师

名师教你写作文||素材库&新书架


都知道未来高考越来越重视阅读量,也都知道如今的学生埋首于课业没时间读书,但是!!!你知道那些酷爱阅读的年轻人们,是怎么迷上读书的吗?你知道海量阅读,到底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学生中的阅读明星!

  • 每当遇到读不懂的地方时,她会把不懂的名词或句子抄下来,查阅《辞海》《大百科辞典》或“百度一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get到了新技能”。接着,她会把新学到的知识做成文摘卡片,把名词、概念与解释一一对应,再画上或贴上相应的图片。


  • 比起网络小说,她更喜欢读经典文学。经典文学更耐看,不仅具有有趣的情节,还涉及到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科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能拓宽她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u能让她体会到久违的语言美感。


  • 她选择理科的另一个原因是她觉得高中阶段的文科教学太“套路”,通常都是针对一种类型的问题给出一个特定的思路框架,偏重于套题而不是广博地阅读。这样的方式对高考或许有用,但从长远来,不利于形成开阔、辩证的思维,也不利于终身阅读习惯的养成。


      上海市格致中学高三的高靖然,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理科女”,但多年来一直把阅读视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虽然面临高考,在“3+3”中选择了物理、化学、生物全理科组合的她,依然坚持每天花至少半小时的时间来阅读各类书籍。

 

      有人问她:高三学习这么紧张、作业这么多,怎么还有时间阅读?


      她说,幸亏自己从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方法,锻炼了理解能力,所以和其他同学相比,她学起功课来显得更加轻松,因而也就有较多的时间可以随心所欲地看自己想看的书。

 

      读书是她最引以为傲的习惯,无论在哪里,她都会把读书当作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越害怕什么,就越要读什么 

 

      回忆起自己最初的阅读生涯,高靖然印象最深的就是“怕什么读什么”。


      和许多小朋友看漫画、童话故事长大不同,她是看哲理散文和短篇小说长大的。从小学起,家里就专门为她订阅了《意林》《读者》,当小靖然第一次放下绘本抬头看见杂志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时,猛地被吓了一跳。


      “我读纯文字比同龄人要早,但一开始心理压力很大,对文字甚至有恐惧和抵触的情绪。”回忆起那段日子,她最感激的是母亲的坚持与循循善诱,“我不想看,想逃走,但妈妈温柔地把我抱回去,告诉我语言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一旦看懂了,就会觉得很有意思。”


      为了消除她对文字的恐惧,妈妈特意选择了杂志上的小故事,天天和她一起朗读。那些故事只有一百字左右,读起来很快,但情节完整,而且非常有趣,不知不觉中她认识了很多字,阅读速度越来越快。


      每次念完一个故事,妈妈还会问她:这个故事讲了什么道理?只要她能说出来,就会得到妈妈的表扬。不知不觉中,小靖然对文字不再恐惧,读小故事都嫌不过瘾了。         

 

      当同龄的小朋友还在用指头点着绘本上的字一行一行慢慢读的时候,小靖然已经差不多能把一整本杂志一口气从头到尾读下来了。比起小故事,她更喜欢散文和短篇小说,因为文字多、篇幅长,信息量更大、描绘的场景更壮观,能让她看到更多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有时,在杂志上看到一篇喜欢的文章,她会看看是谁写的,然后再去阅读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小学毕业之前,她通读了鲁迅、朱自清、冰心、沈从文等中国现代名家的散文,以及欧亨利、莫泊桑、契诃夫、马克·吐温、爱伦坡、芥川龙之介等外国著名小说家的短篇小说


 

      除了读文学类作品,高靖然也读诸如《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世界未解之谜》《人体的奥秘》《万物的由来》等科普类作品。小学时代的她并没有太多科学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常常理解不了书中的科学概念。每次看书看到一头雾水的时候,她难免会产生放弃的念头,但所幸那时她已经养成了“知难而进”的阅读习惯。


     每当遇到读不懂的地方时,她会把不懂的名词或句子抄下来,查阅《辞海》《大百科辞典》或“百度一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get到了新技能”。接着,她会把新学到的知识做成文摘卡片,把名词、概念与解释一一对应,再画上或贴上相应的图片。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靖然的文摘卡宝库越来越丰富,她把它们按照动物、植物、人体、科技、地理等学科一一分门别类,闲暇时常常翻阅、温习。这样的方法她也用在学校课程的学习上,文学常识、唐诗宋词、数学公式、英语单词、语法规则、化学元素、物理现象、历史年表……每一门学科的知识点她都有一个文摘库,还制作了索引目录。

 

      一开始,下这种“笨”功夫读书的她,阅读速度要比别人慢一些;但读到后来她的速度反而超过了别人,因为别人一开始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就跳过,基础不扎实,越读到后面越糊涂,不得不进行“返工”。而这个时候,高靖然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对书中的内容理解得越来越顺畅、越来越轻松。

 

      任何学科知识的积累都不是空中楼阁,理科尤其如此。正是得益于这种严谨、细致的读书方法,高靖然的理科成绩始终遥遥领先。


你读什么,就变成什么

 

      初中的时候,高靖然受其他同学的影响,看起了网络小说《斗破苍穹》。这种小说情节新奇荒诞,语言简单直白,读起来“不用动脑筋”,那时候她一到下课和午休时间就捧着手机看,晚上回到家还悄悄打开电脑“追文”,一周能看300章,27卷本的《斗破苍穹》,她只用一个多月便全部看完了。


      这种“爽爆”的阅读体验使她掉进了网络小说的“坑”,乐此不疲地追看各种玄幻、穿越、言情、都市小说。

 

      但有一天,在和同学聊起网络小说时,她忽然发现自己记不清看过的小说。细想才发觉,过度看网络小说破坏了她之前辛苦养成的阅读习惯:以前看书时会有意识地归纳作品的主要内容、寻找知识点,还经常会思考人物的命运、事件的走向是怎样发展的;但看网络小说时往往只关注情节。


      有些网络小说为了迎合读者,还充斥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貌取人的流弊,实在没有什么值得思考、深究的东西。


      “不动脑筋”的文字看多了,思考能力和价值观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变成头脑过于简单的人

 

      意识到这一点后,高靖然很快把自己从“浅阅读”中拉了回来,但光怪陆离的文字看多了,想再静下心来品味相对而言情节性不那么强、语句较书面化的经典散文、小说已经没那么容易了。


      为了回归良好的阅读习惯,她开始寻觅自己“看得下去”的好书。因为喜欢看“刺激”的小说,有一阵子她经常在书店的冒险文学柜台前流连。她看《狼图腾》,看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看《爱德华的奇妙之旅》《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也看《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世界经典历险小说选》

 

      渐渐地,经典文学在她眼里重新焕发出无与伦比的魅力。相比网络小说,经典文学更耐看,不仅具有有趣的情节,还涉及到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科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能拓宽她的视野和知识面。


      同时,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或优美、生动的描写,或犀利、独到的议论,或交替使用不同的叙述方式营造出一波三折的叙事效果,都能让她体会到久违的语言美感。


      经典文学看多了,浮躁的心会慢慢沉静下来,不仅理解能力有所增强,写作水平也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写作时思路更流畅、语言更具文采,仿佛“下笔如有神”。

 

      后来,无论身边的同学迷恋网络小说,还是追捧微信上所谓的“心灵鸡汤”,高靖然始终坚持对长篇、经典文学的热爱。她用优秀的写作水平、超越同龄人的成熟思想证明了读经典才是最有益的阅读,正如她自己所感受到的:“你读什么,就会变成什么”。



书中自有前路

 

      进入高中,高靖然也曾迷茫失落。


      选修了理化生作为高考加试科目的她一度怀疑文科的意义;喜欢阅读经典名著的她常常感觉自己在一群谈论动漫、娱乐的同学之中格格不入;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家庭、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学业的压力、青春期的多愁善感无从排遣……最终,还是书“拯救”了她。

 

      心理课上,她听老师讲起弗洛伊德,发现原来自己日常压抑的情绪、思想上的困扰是一种普遍现象;她借阅了《精神分析导论》《梦的解析》,依照书中的理论分析自己的心理,通过书里的例子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

 

      在与同学相处感到困惑时,她会看一些社交技巧、情商方面的书,如《人性的弱点》《九型人格》《精神明亮的人》,运用书中的知识来观察自己的同学,发现每个人的性格特点,试着用不同的方式与不同的人交往。

 

      语文课上,她听老师讲起《红楼梦》,觉得自己不喜欢林黛玉,认为这个人物太矫情;找来原著阅读后,才发现林黛玉和自己一样,是个十分真性情、爱憎分明的人,她开始欣赏这个人物,但却不想成为这样的人,因为林黛玉太小孩子气,而她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大气、成熟的人。


      她向往精彩的人生,看了波伏娃的《第二性》《名士风流》,这个在众多领域赢得震耳名声的传奇女性成了她的偶像,波伏娃那句“我厌倦了郁闷的日子,又没勇气过堕落的生活”引发了她心中的共鸣。


      接着,她在《唐璜》中看到了内心深处的另一个自己,她明白“唐璜式的冲动”是年轻人的共性,但在她所理想的人生,应该充满细水长流的内心幸福,而不是短暂欢娱之后一片空虚。

 

      于是她又阅读了《巨人传》,和书中的主角庞大固埃一起经历求学的奇遇、探讨人生问题。就像庞大固埃远渡重洋寻访智慧源泉那样,她在书海中泛舟,在浩繁的文字世界里寻觅、探索学习与生活的意义,并最终如愿以偿。 


 

      “如果说一个人固执、骄傲,那就是因为他接触的新事物太少,所以以为一切都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读书是接触新事物的桥梁,书看多了,人就会变得心胸宽广、有包容心。”


      高靖然从不以读书多自居,总能从和同学的闲聊中获得许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得知日本动漫《文豪野犬》中提到许多历史上知名的作家,她和同学一起看了几集,还特地读了片中提到的《人间失格》这本书。

 

      那段时间,她像《人间失格》的主人公叶藏一样,终日思索自己面前“是何方的小路”。那时,她正面临高考加试科目的选择,面临着父母的希望与自己梦想的碰撞,但她依然想要“不妥协”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叶藏人生坎坷不顺的根源在于他不能坚持自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被时事和环境推着走;而我想掌握自己的人生,所以不管以后在哪里,我都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高靖然选择理科的另一个原因是她觉得高中阶段的文科教学太“套路”,通常都是针对一种类型的问题给出一个特定的思路框架,偏重于套题而不是广博地阅读。这样的方式对高考或许有用,但从长远来,不利于形成开阔、辩证的思维,也不利于终身阅读习惯的养成。

 

      她已经想好,高考结束后要给自己列一个书单,会参考高中阶段老师罗列的书目,但保留自己评价和选择的权利,因为“真正热爱阅读的人不会迷信别人开出的书单,阅读应该是一件私人化的事情,只有自己才最清楚自己在每个阶段最需要的是什么”


      进入大学后,她预备辅修文学专业,更精深地研读各类文学作品,同时学习文学创作;日后,即使离开校园,也仍然会把读书当做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编辑:艾彼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