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顶出一个春天!

新读写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明星大PK||作文门诊||优秀作文
名师教你写作文||素材库&新书架
生活中处处有“顶”。

你看,生活的风雨袭来,家中总有人为你顶起一片晴空;历经一个寒冬的蓄势,春日的萌芽即将顶出土层;一门逐渐没落的手艺,总有人不放弃,为其顶出一个新的春天;一个民族历经苦难,最终顶天立地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更不用说当下的艰难。

“顶”意味着承受、担当、碰撞、支持……不“顶”,又怎能见得到昂然春色?

3月了,虽然只能在网上开学,但我们还是要加油,顶出一个春天!——今天分享的四篇优秀作文,均刊登于最新出版的3月号《新读写》杂志。

《顶出一个春天》

 聂哲宇
上海市江宁学校 八(1)班

      凛冬已至,针针严寒侵袭着荒芜的原野,雪虐风饕;隆冬之夜,只闻谁家在雨雪中啜泣,凛若冰霜。

      考试的失利、家人的隔阂、师生的冷眼相待、对自己不完美的谴责,充斥着我的内心。严峻的中考改革环境下,我无所适从。时常会梦到,一只魔爪紧紧勒住我的脖子,呼吸困难,耳畔传来的是亲友的冷嘲热讽。我惊坐起来,大口喘气,无奈与恐惧交织在脑海中,久久不去。

      缓过神来,发觉列车已经到站。拖沓着脚步,猛抬头,便是爷爷和蔼的笑容。他操着一口家乡话,很是欣喜:“总算盼着你们回来了!”他领着我们,来到了久违的农田,来到了父亲的老家。

      沿途,林寒涧肃,家家户户本应闭门不出,享受冬日的宁静,可总有劳作的身影。远处,我招呼着篱笆那边的奶奶。走近,奶奶俯下身,舀着水,点在一株株笋尖儿上。这笋尖儿像是被严寒怔住了,畏缩着,躲藏在土壤中。然而,奶奶却视若无睹般,踢踩着每一株笋尖儿附近的土地。

      “这笋还没冒出来,怪可怜的,为什么这么对待?” 我很是不解,连忙拉住她。

      她长叹一声,一缕白雾翻腾在空气中:“这笋吧,只有咱们给它把这地踩实了,来年春天它才能更努力地蹿出来,之后大风大雨的时候,它更能熬得过去。最后哇,这块地方才会有挺拔的竹林呐!

      风烟俱尽,狼藉的原野上,有一股力量潜滋暗长着——那是一株株笋尖儿,咬紧着牙关奋力冲破他人带来的瓶颈,顶出属于自己的春天。他们是一位位英勇的战士!

      放眼望去,我仿佛看到了,那一排排的笋尖儿破土而出,伴着春雷滚滚,是生命的奇迹;我仿佛看到了,那一片茂林修竹,熬过寒暑霜旦,顽强地伫立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广袤天地之间,一缕阳光顶出云层,随后迅速扩大,万物一刹那沐浴在那胜利的光芒中,闪烁着平凡生命中不平凡的光芒。

      “活着,就要时刻准备接受苦难!”顿然醒悟,不禁忆起过去我的一蹶不振……我们抑或面临学业的重压,抑或是家人的谴责,抑或是师长同学的嘲讽,不过是人生中必经的挫折。

      年少气盛的我们就好似那笋尖儿一样,不懈为目标战斗,理智面对现实的惨痛,而后顶出属于自己的春天。生命本是如此,花朵将永远蓬勃地怒放、涅槃,为了瞬间的辉煌而忍耐多少黯淡无光的岁月……

      后来,听父亲与大伯的交谈中,那年家里的竹子,可算是立起了一片新天地。

      而在那之后,我可算是放平了心态,将全身心地投入于学业的忙碌中,因为只有忙碌才能抚平我昔日的伤口,只有奋斗才能顶出一个崭新的春天!

      冬天终将退却,而春天将永驻在人们的心间,生生不息……
 
指导老师:孙钰

本文插图作者均为林帝浣,来自公众号“小林”

《顶出一个春天》

曹紫怡
上海市育才中学高一(7)班

      春花要是开得烂漫,那便是春泥的功劳。那春泥被春风吹酥了,被春雨润湿了,也滋养了美丽的花儿。

      在春天淅沥的小雨与微醺的春风中,一颠一跛地走来一个佝偻的身影,蔽在青绿的油纸伞下,显得单薄。油纸伞被老人搁在檐下,还淌着雨滴。伞很朴素没有花纹,木质的伞骨。

      老人年轻时是做伞的工匠,村里人用的伞都出自他手,人们叫他老戴,颇有几分亲切的意思。他搬了小凳,坐到门边,架着老花镜,布满沟壑的手抚上伞柄,用砂纸摩挲了,木屑纷纷而下。

      突然,老戴的耳边响起发动机的轰鸣,抬眼看去,一辆小轿车驶过门前泥泞的路——是村里后辈的车。他们村的孩子都很孝顺,这估摸着是从城里回来看父母的。

      老戴推了推眼镜,望着刚成型的伞架,想到了在城里工作的孙女小戴。梅雨季就来了,这伞得做快些,城里那些粗制滥造伞,用不住。

      他心里已经盘算好了,孙女前两天在电话里说最近这些天要回来看他,到时候就把这伞给她带去。老祖宗的东西,总是比那洋货好用些!想到这里,他绽出一个得意的笑,白花的胡须抖动起来,倒也是有趣。

      春雨下了几天便停了,晴朗的日子里,老戴盼来了小戴。小戴眉清目秀,行李箱在乡路上一颠一跛,远远地望见老戴,便将耳机摘下,挥舞着手,放声喊道:“爷爷!”老戴一听便乐开了花,赶着向前将孙女手里的箱子提起,弯着腰进了屋。   

      “孙女啊,”老戴将靠墙摆好的伞拿起来,“瞧瞧爷爷给你做了什么!” 

      小戴一愣,接过那油纸伞,面上透出难色,想说却又欲说还休。当今这时代还有谁用这样的伞呢?可见爷爷那欢喜的样子,那满怀期待的眼神,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佯装欣喜:“嗯嗯,我早缺这么一把伞了!谢谢爷爷!” 

      “你喜欢就好,”老戴的胡子又抖动起来,“现在年轻人都兴用洋货,老祖宗的东西都没人用喽!” 

      小戴被爷爷说得脸红,羞极了,却又想反驳——不是所有年轻人都这样的!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在网上,在网上可有不少!她张了张嘴,抬眼望见了桌上的手机,好看的杏眼骨碌一转,便道:“那可不是这样,现在喜爱老物件的年轻人多着呢!您不信我给您放到网上去,立马有人稀罕!” 

      “你这能行?”老戴一吹胡子,“净瞎折腾些没用的,花里胡哨的。”

      小戴没理老头子的质疑,一心等着有人回复。可这一等,就一直等到了她走为止。却没有卖掉一把伞。

      回到城里,春雨还是有一搭没一搭地淅沥着。小戴倚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拥堵的车流,手机依然没有传来消息。

      真的同爷爷说的那样了吗?

      传统文化如春雨一般从天空落下,随着城市的泥垢一同冲进阴暗的下水道时,那把青绿的油纸伞,蓦然盛开在雨幕里,就好像天地间的一朵浮萍,没有根迹随风而去。

      小戴忽然明白,爷爷曾经骄傲的一切如今不再被人关注,这种滋味是多么令人心痛!她忽然明白了爷爷的心境,明白了他一遍又一遍的叹息。

      突然,手机屏幕亮了起来 ,显示了一条条微信信息,“您好!”“我很喜欢您的伞,想要一把,可以聊聊吗?”……

      小戴一条条看着信息,双手忽地颤抖起来。她打了个电话给老戴,老戴的声音掩抑不住激动和喜悦。

      那天晚上,小戴没睡好。她在柔软的席梦思上辗转反侧,她思索着如何更好地用现代的方式演绎传统的美好,为传统文化顶出一个春天!

      那天晚上,老戴也没睡好。他躺在老木床上辗转反侧,原本以为孙女只是闹着玩,可她还真的卖出了伞。原来现在还有人对老祖宗的东西感兴趣,他就知道啊,好东西是不会过时的。有这些年轻人,这些老手艺的春天就要来了啊!

指导老师:梁昌玉


《顶出一个春天》

瞿鑫
上海市宣桥学校

2015年4月17日

      今天父亲破天荒地来接我放学了。我很开心,但父亲似乎并不开心,一路上他都一言不发。到了家里也是,吃饭时也是。吃完饭后,母亲把我拉到一旁,轻声告诉我父亲失业了,让我以后乖一点。我想:父亲一定很难过吧。

2015年4月20日

      这几天都是父亲来接我的,不过他的身上多了刺鼻的烟酒味。家里的垃圾桶总是丢满烟蒂与酒瓶。每晚的饭桌上父亲都是埋头喝酒,沉默不语。母亲时常给我眼神让我吃快点,赶紧回房,眼中颇是无奈。自己就扶着酩酊大醉的父亲回房。

2015年5月3日

      半个月过去了,父亲丝毫没有做出改变。母亲在饭桌上表达了对父亲的不满。父亲暴跳如雷,他的巴掌砸在桌子上,发出了巨响。他瞪着眼睛朝着母亲,欲言又止。僵持了一会,父亲便低下了头,重新握住酒瓶,耸着肩回了房间,“啪”的一声,父亲把房门锁上就没出来过了。母亲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深叹了一口气,又开始忙着收拾碗筷了,眼中满是疲惫与落寞。

2015年5月7日

      我现在住在了奶奶家,因为没人照顾我了——母亲在医院——正享受着父亲的照顾。

      一切还得从上次记完日记开始说起。那晚,我合上日记本,找母亲来帮我检查作业,却发现母亲晕倒在了洗衣机旁。她面色苍白,双唇也失去了往日的红润。我一时吓得惊慌失措,赶忙去敲父亲的房门。

      “咚咚咚,咚咚咚”里面没反应。“咚咚咚,咚咚咚”“爸,妈妈她晕倒了!爸!爸!”“咔嚓”房门打开了。父亲的眼中满是惊慌,恐惧,还有担心。“你妈在哪?”“阳台”。父亲冲过去,大喊着让我打急救电话。

      母亲没大碍,只是贫血,住几晚偏好了。可父亲却变了个人,整天围着母亲身旁嘘寒问暖,不是问想吃啥,就是问“感觉怎么样,舒不舒服”,活像多年未见一般。

      一切都开始改变了。

2015年5月13日

      最近,父亲变得越来越精神了,每天都穿着白衬衫和西装去面试。尽管收到的回复都是“回家等通知吧!”但他每天都是乐呵呵的。

2015年5月20日

      父亲接到了一通电话——他被一家工厂录取了。

      父亲又拿出了他的酒,不同的是不再是蒙头大喝,而是饮一口酒,讲两句话。

      父亲又喝醉了,脸上容光焕发,口中喃喃自语。母亲扶着他回了房间。

      我把日记本合上,这发生的一幕幕在我的脑中仍记忆犹新。

      是谁,默默无闻地顶着我们这个家,顶过酷夏,顶过严冬,顶出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此时,我想起了两句诗:“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送给我的母亲。

指导老师:欧群斌


《顶出一个春天》

傅兆祺
嘉定二中 高三(9)班

      对于生机盎然、万物复苏的春天,中国人似乎一直是钟爱有加的:从河上龟裂的冰面到抽出新枝的杨柳,从破土而出的嫩芽到和煦轻柔的微风,人们总是在各个角落全身心地留意着春天的到来。

      人们常常为春日万物的复苏而高兴,为百花齐放的景色而欣喜,在此时,约上好友结伴便是自古以来的习俗,对此更是充满了期待。

      其实,人们所看到的生机盎然的春天,却是由无数破土而出的种子、嫩芽与绿叶所组成的。在个体上,它们无疑是渺小的,但正是因为这一个个幼小生命,为了见到阳光而成群结队地从深厚的泥土之下顽强地钻出,人们才有幸能收获如此一个草长莺飞、百花齐放的春天。否则,人们目之所及,将永远只会是荒凉而凛冽的寒冬!

      因此,我们可以说:春天,并非是自己向我们走来的;相反,春天是那想要见到阳光的花朵、嫩叶和种子们所顶出来的,这一切的绿意与生机,便是他们对于一切阻碍最好的回击与对于胜利最为骄傲的宣告,这春天属于我们,更属于它们。

      一草一木的春天尚且如此,对于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呢?

      固然,并非每个人生来都能够收获自己所希望的生活,但不论是什么时代,都一直有着许许多多为了赢得属于自己的一片春色而奋力拼搏的人。

      他们将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诗句小心翼翼地装在心底,在自己的“顶春”之路上一步步地摸索着,纵使在这遥遥无期的路途中,大多数人可能会半途而废,亦或是倒在路旁,最终只有少数人得以见到春色、见到阳光,但人们顶出自己那片春天的脚步却从未停歇。

      而正是这顶出一片春天的不服输的冲劲与干劲,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人格。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千年以来未尝有过的严寒,但纵使几乎被西方列强逼至“亡国灭种”的绝境,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决心与探索却从未中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在一代又一代中国有识之青年与少年之中历久弥坚。

      最终,在一批又一批青年的努力下,1949年的二十八响礼炮送走了中国长达两百年之久的寒冬,一个浴火重生的新中国终于破土而出,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而这样的精神不仅在过去尤为重要,在我们的现在与未来更是弥足珍贵。伫立于21世纪的今天,大国博弈、恐怖主义横行、难民危机爆发……面对愈发繁杂的国际环境与新兴挑战,唯有一直怀有“顶出一个春天”的精神,中国才能够在崛起之路上冲破一切艰难险阻,顶出一片自己的春天。

      而我也相信,在中国“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与构想之下,渺小的人类也将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与危机,最终在时间与历史的洪流之中顶出一个又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指导老师:许正芳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