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在哲学书中找到了答案:活着就是为了认识自己,成为自己|阅读明星

楚静静 新读写 2020-09-3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明星大PK||作文门诊||优秀作文

名师教你写作文||素材库&新书架

都知道未来高考越来越重视阅读量,也都知道如今的学生埋首于课业没时间读书,但是!!!你知道那些酷爱阅读的年轻人们,是怎么迷上读书的吗?你知道海量阅读,到底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学生中的阅读明星!

  • 阅读,是为了从中寻找人生的答案。


  •  他说:“不要轻易认同别人的思维,这些都是别人投射给你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思考之后产生的感受才真正属于自己。”


  • 他认为,读书是一个渠道,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扩充自己生命的厚度和长度。


01、


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二年级的姚晨昊,在最近半年多的时间内陆陆续续地看了20多本哲学书籍,如《当下的力量》《沉思录》《论义务》《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让我们来谈谈我们的灵魂》《利维坦》《被讨厌的勇气》《梦的解析》《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纯粹理性批判》《十三经注疏》等。


在谈到为何会痴迷于这类书籍时,他说:我要从中找到一个答案。


姚晨昊说,有段时间他开始觉得生活很无聊,连打游戏都变得没意思起来,又不是特别喜欢学习,就开始无意识地胡思乱想。


有天晚上躺在寝室的床上,忽然想到自己终有一天会死掉,那死后自己将要去哪里呢?这个念头一起,他就感到一股彻骨的寒意。


他迫切想要找个东西去依靠一下,因为之前也听说哲学是一门厉害的学问,就开始找来哲学类的书籍来看。初读时,他觉得很痛苦,因为没找到他想要的东西。


后来,他渐渐在字里行间窥到一些自己想要寻找的答案,甚至某些书里的一些观点跟之前自己的某些想法竟完全一致,他觉得这种感觉非常好。


02、


姚晨昊先是看了一些哲学通史类书籍,如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伯特兰·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等。


《西方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简史》算是他的哲学启蒙书籍,随后又看了《西方哲学简史》,这本书以各个哲学流派及其代表哲学家为中心,记述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他会先将不感兴趣的部分跳过,遇到感兴趣的就会有选择性地找他们的代表作品来看。比如,刚开始他对亚瑟·叔本华比较着迷,就读了他的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以尼采和叔本华为代表的主观唯意志论,认为人生是没有意义、没有目的的,其本质就是痛苦和无聊。欲望无法达成会痛苦;欲望达成后又会产生新的欲望。但叔本华并未给人们提供有实践性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他只是告诉人们这是无解的,人生就是这样悲观。


后来,姚晨昊得知了叔本华的生平,他的父亲是富商,母亲是知名作家。有人说,叔本华就是一位住在豪华的大房子里,劝别人相信人生是痛苦的,劝人去自杀的一位哲学家。


当姚晨昊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当然,这本书也给他带来了正面的影响,让他对世界多了一些稍微深入的思考。



02、


现在,他正在读《大师教你生活之道:爱比克泰德语录》。


爱比克泰德是古罗马最著名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之一,他认为,由外在事物引起的种种情绪,其实并不是外在事物带来的,而是取决于人们内心的信念。


例如,人们知道某件事是好的,这件事情发生后,人们内心就会得到一个反馈:我现在很开心。以此类推,假如人们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好的,那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非常乐观,再多的苦难也不会令人感到痛苦和悲伤。


但姚晨昊觉得这并非最高明的境界。


爱比克泰德认为,人生应该是平和的,追求无悲无喜的境界。他说:“你遇到什么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出了什么反应。姚晨昊认为这种不因外物的好坏而或喜或悲的人生态度才是思想的最高境界。


姚晨昊说,如果把自己比作一台电脑,那他现在所读的一些东西其实就相当于操作系统,在某个时期读的一些书会直接影响到他的思考方式。


好在他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出了批判性思维。正如叔本华所说,不要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那样将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自己。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他读了很多透露着主观唯心意味的哲学书籍,这与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客观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是对立的。他认为两者都不能轻易否定,可运用马哲思想将两者看做一对矛盾,让两者各处其位,各得其所。


姚晨昊说,不要轻易认同别人的思维,这些都是别人投射给你的东西,都不是自己的。这样想来,思维不是自己的,它只是一个工具,只有自己去感知之后产生的感受才真正是自己的。


至于唯心、唯物之说,他并未深入讨论,他说:“作为一名学生,博采众长即可。在此过程中,让自己的能力再提高一点,那么,以后才有能力、有资格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而且应该不会后悔。


03、


在读书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后,他开始研究一些分支学科,如心理学、思维科学等。他的语文老师戴峥嵘老师曾说过,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多读书。这句话虽老生常谈,但姚晨昊深以为然。


在书籍类型上,老师也给出了指导:首先读哲学类的书籍,可积累到很多实用且有深度的论据;其次读心理学书籍,有助于分析某个社会现象背后的心理逻辑,看问题更深入;而社会科学的一些理论可以用于阐述自己的观点。


姚晨昊的阅读书单与老师推荐的阅读类型很贴合,让他在议论文写作上格外得心应手。但他说,这并非他读这类书籍的初衷,他是要解决自己的一些问题。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困而学之。




04、


姚晨昊说,读书是一个渠道。


有个同学对他说:人生只有100年,有的人花了20年的心血在一本书上,我尽自己所能把这本书读透,也顶多得到他10年的心血,但是我可以拿自己1年的时间换人家10年的心血。假如我一直这样读下去,100年相当于活了1000岁。


这种算法有点可笑,但却很有道理。别人写的书里浓缩了他自己,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别人来扩充自己的丰度。


另外,他觉得活着的意义不是要干别的,活着主要是为了成为自己。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人生最重要的目的还是要认识自己,读书就是通过前人的智慧来帮助自己的一个渠道和手段。


现在,姚晨昊已经在书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习作】


行中庸,方见草色


姚晨昊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曾留下一句妙语:“草色遥看近却无”。


遥看为草色,近看却无。如果再远些呢,兴许仍是草色,只是没有之前“遥看”的距离那样恰到好处;若是再远些呢,恐怕便看不得了,“近大远小”的经验规律足以说明这样的问题。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总让我想起拍照时的聚焦。太近,模模糊糊啥也看不清;太远,朦朦胧胧只能见个影。不偏不倚,正正好好!


韩愈的名和字似乎也可以给人以一些启示。“愈”,为进;“退之”,很显然为退。这一进一退之间,便藏着人生的要义——中庸。


“庸者,用也。”然惟此四字仍不足以使人明晰其意。《尚书·大禹谟》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思就是说,“人”心有二,道心与人心。


我们出于动物性本能的一切所作所为,即为人心,亦即王阳明所要灭的“人欲”;而存于我们心中的仁义道德,如“仁之端”的恻隐之心,即为道心,亦即王阳明所要存的“天理”。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修齐治平”,而更在于使人成为合道的圣人。而此道,即为中庸。


需要澄清的是,中庸并不等于平庸,也不是老子那套“无用之用是为大用”的逻辑。中庸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如恰到好处的距离能让我们得以领略“草色”这样的美景。这不禁让我想到“高斯分布”的那张图表,足见自然科学与形而上学甚至政治哲学在某些方面是互通的。


中庸之道很好的运用之一,在于修心。我们不必非得借助奥卡姆剃刀将一切波动的情绪全部处理干净,把一切得意失意之事统统扫除。因为即使这样,你也只会堕入虚无主义的泥潭,而非“无法无我,诸事皆空”的禅境。


儒家遵从的是实用理性,教人的是不断修炼自己,积极向上的“功夫”,即使从孟子的“性本善”论中终于推演出宗教意味,其本质也断然不会发生太大改变。遇到得意之事,一如因“月考数学拿了满分,同学们纷纷前来祝贺甚至恭维”而沾沾自喜——瞧,从我的用词中即可见此人心性修为必然不佳;遇到不如意之事,如“月考数学竟然第一道大题就全错,原因只在于漏考虑零向量”。此时,懊恼、悔恨等诸多负面情绪便一齐涌上心头。两种情绪,无不走了极端,全然与中庸之道相违。


范仲淹总结得很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克制自己的情绪,努力达到“喜怒哀乐之谓发”的“中”,在此基础上不带任何“倾向性”地充实自己以免与成为“不可以语冰”的夏虫,“不可以语海”的井蛙,达到康德“绝对律令”下定义的“自由”状态,便是走在中庸之道上的圣人模样。


把握远近,最终像弹簧振子在阻尼运动中回到平衡位置一般,方得见人生“草色”之实景。

编辑:楚小楚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