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是否有勇气鼓励这一类作文?

新读写 2021-04-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郁土 Author 郁土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此文既是给中学师生看的,也是给所有人读的,因为写作议论文不外是促使人们去独立思考,而思考是终身的事。

      人不外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一旦停止思考,恐怕连芦苇亦不如。然而现今,写议论文,似乎已经沦落为高考的一块敲门砖。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复杂,但一个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平日里提供给同学们去写的题目引不起大家的兴趣,而参加完高考的人们,更不愿回顾这段痛苦的历史。

      所以,本文提供一些引发思考的题目,以期抛砖引玉。

一、为何要善待你的同学?

      人民日报微博2014年10月4日曾推出这样一条内容:《请善待你身边的每一位同学》——

      去年(2013年)7月,宁波鄞州茅山中学92届302班开同学会。钱峰雷给班上每位同学送了一台iPhone5。近日,钱同学又给大家送去新款iPhone6,这次是全!年!级!他在网上被称为“钱多多”,汶川、玉树地震都捐款上千万。同学说,读书时他是被学校劝退的……

      该微博背后的逻辑是,假如你不善待身边每一位同学,今后说不定哪个你当初对之不好的同学发达了,你就有可能得不到他昂贵的礼物了。

      对此,你认同吗?

二、如何看待钱峰雷其人其事?

      11月14日凌晨,内地富豪钱峰雷在香港街头被砍一事引发持续关注。

      钱是环球国际(香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绰号“钱多多”。他是知名慈善家,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捐款,2013年宁波水灾发生后,他个人捐款1000万元。其出手阔绰,在同学聚会上向每人赠送iPhone手机。其表弟结婚时,他曾在婚礼上派发200万元人民币,每封1万元起,最好一封12万元。(据“彼岸观察”微信公众号)

      对此,你怎么看?
 
三、学校教学楼的电梯,学生可以乘坐吗?

      复旦附中的龚老师在展示《论证的逻辑》时,其中一个环节是请同学们就下面现象,谈谈王同学和杜老师的观点中各自隐含的文化逻辑是什么。

      学校规定,教学楼的电梯仅限老师使用,允许学生在身体不适,不便爬楼时使用。几位同学在身体健康,没有不适的情况下乘坐电梯上楼,受到班主任老师的批评。对此,大家有不同的意见。

      王同学:学生也有乘坐电梯的权利,这些同学不应该被批评。

      杜老师:这些学生不守规矩,应该受到批评。

      此话题引起了争论。请问你怎么看?
 
四、伸脚绊人者到底有无过错?

      黄玉峰老师在朋友圈分享学校遇到的一件难事:

      三个孩子打闹,一男追逐,一女逃奔,被另一男伸脚绊倒,颊肿血流,牙齿缺损。

      如何处理?三方意见不一。学校从班主任到学生处到德育处到校长,约谈家长不下几十次。拖一年之久,不果。

      黄校长认为,“同学之间要以‘情’为重,‘同窗手足情’,各方理解对方,事情就容易了结,亦不伤‘感情’”。学校提出的处理方案:三方加学校,皆有责,作为校长,我亦有责。参与赔偿。然此方案不被伸脚绊人家长理解,说孩子打闹嬉戏,没有责任。可让法院判处。

      有人认为,伸脚绊人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除非受害人放弃赔偿的权利。

      对此,你怎么看?
 
五、“放弃成功”未必是坏事吗?

      11月1日,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进行了名为《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的演讲。他说:“我们的教育不是鼓励年轻人发现自我,而是逃避自我。从独特的自我逃向‘平均的他者’,个性逃向潮流,从冒险逃向安全。”

      很多人因为恐惧失败,便随波逐流地扎入“踩踏式的竞争”之中,只因大家都这么做。这就导致了“自我”愈发被压抑,生活愈发平庸无趣。她试图论证,在当今社会,如果一个人选择“放弃成功”,也未必是坏事,找到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是最重要的人生功课。

      对此,有家长持不同看法。

      你怎么看?
 

六、“中国人的不自信来自父母”?

      网球世界冠军李娜认为,“中国人的不自信来自父母”,“因为父母老是告诉孩子要去做什么,什么事情都安排好了。而且父母们总是采用说教的形式,不停地对孩子唠叨:‘你该洗漱了!’‘你该睡觉了!’‘学习去!’一切都是在大人的约束下形成的,小孩子就不知道做一件事情是对还是错,就造成他的不自信,这是所有中国人都存在的问题,除非父母敢采取放养式教育”。

      而“外国人对孩子的主动性从不约束。孩子会觉得,只要不是违法的,或是有严重错误倾向的,都可以去尝试一下的”。(《世界冠军李娜:不希望我的孩子受中国教育影响》)
 
七、如何看61岁总领事跳水救人事?

      11月14日上午,61岁的英国驻渝总领事馆候任总领事史云森在重庆中山古镇游玩时,发现一名年轻女孩落水,情况非常危急。他立即跳下水,将已失去知觉的女孩托出水面,在与岸上施救人员配合下,将女孩安全送上岸。由于救援及时,女孩很快恢复呼吸,已无大碍。(据“英国驻华使馆”微信公众号)。

      我反复看了文中的那段视频,围观者中,不乏青壮年,但是入水救人的,偏偏就是这位已经61岁的外交官。我在朋友圈分享了此文,一网友留言:此人应该持有救生员证件,否则,在英国,无证救人是违法的。又有媒体报道,史云森是一名运动员,曾参加铁人三项运动。他在建筑行业从业30多年。

      对此,你怎么看?
 
八、假如当初是中国人移民北美的话,又当如何?

      这是钱满素在《自 由的基因:美国自 由主义的历史变迁》一书之第四章所写下的话:

      如果我们设想17世纪初到北美移民的是中国人,很难想象他们不把中国的绝对君主制搬去,因为他们只有这个传统。

      对此,你怎么看?
 
九、人果真生而平等吗?

      “人生而平等”来自美国《独立宣言》。其原文是: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钱满素这样分析道:将此译成“人生而平等”,其实并不十分妥帖。杰斐逊用词非常讲究,特别是这样重要的檄文,每个字都会再三推敲,不会信手拈来。英文中明明有现成的“born”(生)这个词,为什么杰斐逊不用它,却要用“created”呢?因为人在created的意义上是平等的,在born的意义上肯定是不平等的。这里与其说人生得平等,不如说是上帝造得平等,没有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天生高人一等(《自由的基因》)

      对此,你怎么看?
 
十、“书籍使用得当时是最好的东西”

      爱默生在对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演讲时说,“书籍使用得当时,它是最好的东西,将它滥用的时候,则变成最坏的东西”。他宣称,“谦和温顺的青年在图书馆里长大,确信他们的责任是去接收西塞罗、洛克、培根早已阐发的观点。同时却忘记了一点:当西塞罗、洛克、培根写作这些著作时,本身也不过是图书馆里的年轻人”(《美国学者》)。
 
      对此,你怎么看?
 
十一、“美国人应该有更好的东西奉献给人类”

      1837年(清道光16年)爱默生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这样说,“美国人并非只能在机械技术方面有所成就,他们还应该有更好的东西奉献人类。我们依赖旁人的日子,我们师从他国的长期学徒时代即将结束”。

      183年过去了,爱默生所言得到了证实,美国人的发明创造,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生活,比如互联网、计算机、飞机、电灯、电话、留声机、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移动电话等。而詹姆斯、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

      那么,近二百年来,我们又为人类奉献了哪些发明与创造?为什么?
  
十二、卡内基这样看待慈善事业,你同意吗?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1835~1919)有力地推动了美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他是这样看待慈善救助的:

      在提供慈善救助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帮助那些能自助之人;提供一些途径使渴望提高的人可以提高;帮助渴望站起来的人使他们可以站起来;从旁协助,而很少或根本不要越俎代庖。从没有任何个人或是种族可以完全依赖救济而发展的,实际上,那些值得帮助的人,除了极罕见的情形,是很少会要求帮助的,而那些最优秀的人则几乎从不要求救济,除非是在意外事故或是突发变故之时……

      对社会最有益的方式莫过于给那些有志向的人提供向上之阶梯——公园或其他娱乐手段,这对于人们的身心均极有利;又如艺术品,既赏心悦目又能提高公众品味;以及各式各样可以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条件的公共事业机构;应当以这种方式把他们的剩余财富返还给大众,并确保其返还的形式将长期有利于大众(《论财富》)

      而中国古语有“救急不救穷”之说。

      对此,你怎么看?

 
十三、有作为,就一定会有地位吗?

      一位老者对一名刚刚入职、羡慕那些社会地位高者的年轻人讲,“有作为,才会有地位”。事实果真如此吗?

      如若在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中,此话无疑是有道理的。然而,假如身处一个缺乏公平公正的社会中呢?

      请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十四、你如何看待金钱?

      西哲有言“金钱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但人无法栖居在桥上”。

      对此,你怎么看?
 
 十五、养儿防老还是不防老?

      古语道“养儿防老”。而王志文出演的电视剧《天道》中有“养儿不防老”,李娜对此表示赞同,“如果我们要孩子,那一定是因为喜欢孩子,自愿对他尽义务,并不是等我们老了希望他来赡养我们。我们俩的想法是,等我们老了就去敬老院之类的地方,我们不希望给自己的小孩带来负担”。

      对此,你怎么看?你的父母或祖父母对此又持什么态度?
 
十六、宿管阿姨感恩节送糖果被学生威胁举报

      2020年11月26日,哈尔滨工业大学一位宿管阿姨自费购买巧克力,在群里说感谢同学们这一年对宿管工作的支持,早上在宿舍楼大厅为大家分发糖果。有同学认为这是“宣传西方节日”,不收回将举报。而校方也发微博说“不提倡宗教色彩的‘洋节’进校园,坚决禁止宗教活动进校园”。

      对此,你怎么看?

十七、“你最该质疑的,就是自己喜欢的观点、信念与想法”

      有朋友分享了这句话——“你最该质疑的,就是自己喜欢的观点、信念与想法。”因为正是自己喜欢的这些观点、信念与想法,久而久之成了我们生活组织的一部分,“它会蔓延至人格的方方面面,成为生活秩序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对此,你怎么看?
   
     在连续多年担任上海市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宏看来,作文题出得不好的表现之一,就是要求学生证明命题者的倾向或观点正确无比;而好的作文题表现之一,则是提供材料,让学生敢于说“我怎么看”。并且,评价首先必须尊重作者,不预设立场更不能以自己的立场评定优劣。

      那么,以上作文题,你是否有话可说?是否敢于说出“我怎么看”?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