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人夏天的16个记忆:舚棒冰、睏凉席、搨花露水、泡冰水,还有...

新读写 2021-11-2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一晃五六月,匆匆又夏天”


那时候,没有高楼林立,生活质朴简单,一把蒲扇、一张竹椅、一根棒冰、一口西瓜……就是一整个夏天!


01、泼井水


那时候,弄堂里的房子大多又挤又小,夏天就变得异常闷热。如果想到门外乘风凉,可以到巷子里打一桶井水,往水门汀地上一泼,呲溜一声,冒起小片蒸汽,院子好像瞬间凉快了三五度!


而井边也是聚集人气的最佳场所。


孩子们在这里成群结队的奔跑、玩耍嬉戏。女人们一边手头忙活着,一边唠着家常。


老王家媳妇儿快生了,老李家孩子又考了第一名,老孙家闺女快出嫁了......小小的井边堪比一个“ 小型的露天情报站”。



02、汗背心


大热天,女人穿泡泡纱居多,男人特别是上年纪的,有不少穿香云纱衫裤,比较凉快。


穿着香云纱衫裤的形象不佳,有点像旧社会里的包打听和小流氓。


大热天,男小囡在家基本赤膊。至多也是只穿一个汗背心,也就是北方俗称的跨栏背心。



03、乘风凉


小辰光的夏天好像没现在那么热。


夜饭过后,上海的弄堂里最常见的就是一把把躺椅,阿姨爷叔们往躺椅或者小板凳上一坐,椅背一调,手里一把蒲扇!


有的一杯茶,一盘棋,阿姨妈妈们聚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小朋友呢,三五成群听人家讲故事,大家一道乘风凉,覅太扎劲哦!



04、睏席子


乘风凉回家干啥?麻溜的洗澡擦凉席啊!


睡过的凉席不擦,躺上去就会有粘腻的感觉,姆妈总是中午擦一遍,晚上擦一遍,不然皮娇肉嫩的囡囡,可能会闷出痱子来。


你们还记得这种麻将席吗,睡上去冰冰凉凉还很滑,唯一的缺点就是容易夹到肉和头发,翻个身,就能挤出一声“哎呦呦”~



上海人的夏日休憩总是很有画面感。闻着花露水的香气、摇着蒲扇、听着半导体……


有了席子,夏天才是完整的。



05、扇蒲扇


邻宿隔壁、亲朋好友在弄堂里乘风凉,一把蒲扇可是不离手!


记忆中,当年电扇还是稀缺品,空调这个词汇还几乎不存在。爷爷奶奶就是摇着一把蒲扇,让我们安然入睡。蒲扇的风是轻柔的,不会像电风扇那样直接。



06、啃西瓜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还是买西瓜难,只有发烧38.5度以上凭病历卡才能买西瓜,否则只能“望瓜兴叹”。


那时候上海人买西瓜还要排队,为防人插队加塞,大家会在左袖上用白粉笔写上号码,为了吃西瓜,你想混,想也别想。


更神奇的是,那时候还有西瓜瓤买,一听到消息,上海人会带着“钢钟镬子”去排队,能买到一锅子红的黄的、熟的生的西瓜瓤,就像今天中了彩票头奖一样开心。


如果有机会买到一只西瓜,讲究的上海宁会把西瓜泡在冷水里或者放在篮子里吊下井冰镇,咬上一口,汁水充盈冰爽,吃起来超满足!



07、泡冰水


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非常流行一道消暑新品,叫作冰水。


那时候夏日的马路上,可以看到提着热水瓶,泡冰水的来来去去。


一热水瓶冰水只要几分钱,用冰水自己做冷饮,把糖浆、桔子粉、菊花晶一冲,就是一杯凉爽的甜饮料,咪道老嗲额。



08、盐汽水


除了经济实惠的冰水,同样实惠的是单位里发的自制盐汽水。


有的小宁为了解馋过瘾,还特地跑到家长的厂里去喝盐汽水,喝得肚子圆溜溜的。


能天天喝家长带回盐汽水的同学,时常在小伙伴中嘚瑟。


正广和汽水和幸福可乐也是上海老牌子了。还有这种玻璃瓶装的几毛钱一瓶的橘子汁!“吨吨吨”喝完后要记得把瓶子还回去。



09、舚(tiàn)棒冰


棒冰是馋得孩子们口水嗒嗒的好滋味,它们往往出现在小贩的自行车后面,被一层厚厚的棉被裹住;


一旦弄堂里传来卖棒冰的吆喝声,“棒冰呃,棒冰吃伐棒冰”?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循声奔去,追上小贩的车子,一脸期待!


从小吃到大的光明绝对是冷饮里的王牌!什么绿豆棒冰、赤豆棒冰、盐水棒冰…爽口又便宜!


比棒冰贵一点的是光明冰砖,这种奶味醇厚的冰激凌堪称雪糕届的“大白兔”!


还有可爱的娃娃头雪糕:雪白的脸蛋、咖啡色的大眼睛,舔一口就甜到心里。



10、露天电影


对于许多70、80后来说,一提起露天电影,心底就会升起一股浓浓的怀旧味道。


到放电影的时候,家家户户人手一只小板凳,早早占好了有利位置。


年轻人聊着新鲜话题,老人家谈论家长里短,观影前夕的时光,也是欢乐社交的小平台,而在电影正式放映的那一刻,整个世界一下子安静下来。


有时候看电影太投入了舍不得回家,心甘情愿变成蚊子的移动血库!



11、风凉鞋子


夏天,每个上海女小囡都要有几件花裙子,几双塑料凉鞋。


男女老少都穿着时髦的风凉鞋,好看又实用~



12、花露水


当每天要搨(tà)花露水时,上海的夏天就已经来了


上海人的家里几乎必备这款“神器”——


花露水喷完感觉冰冰凉的;用毛巾擦凉席时,滴几滴花露水,既可去除凉席上的汗渍,又能让凉席保持清爽凉快;洗澡水里滴两滴花露水,洗完澡也香香的。


这款人生中最早的香水才是属于夏天的味道~




13、洒水车


“嗦哆唻咪……嗦哆来唻咪……”听到了洒水车的喇叭响,就像听到了冲锋号一样,小孩子几乎全都跑到街上,赤膊大军汇聚并跟在洒水车后面,享受着片刻的清凉和欢乐。


从马路的这个路口到下一个路口,浑身弄得像落汤鸡,也开心得要命。


就像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流浪记》里三毛的形象一样。只听得几十双木拖板(当时上海的一种简易木制拖鞋),踢里塔拉,踢里塔拉……万马奔腾,战鼓隆隆,奏响了一首雄壮的《木拖板交响曲》。


14、白兰花、栀子花


老早仔一到6月份,天开始热起来的时候,“栀子花,白兰花。”的叫卖声就会不绝于耳,小姑娘都喜欢买一朵别在胸口。


而现在这样的叫卖声已经很难听到了,卖花婆婆的身影也很少能看到了。



15、开胃好米道

每到夏天,冷馄饨和冷面就成了走俏的沪上美味。

那时候,街头巷尾的小吃店里,会开一个冷面专柜,里面开足冷气。排队的顾客会这样要求:“面少一点,花生酱多点,加个荷包蛋……”

上海人不仅家家户户会做冷面,大壶春、王家沙等老字号也会在夏天专供冷面,还有一家“四如春”的老店,它是新中国第一家允许卖冷面的店,名气响当当!

  现吃现拌的调料搭配各色浇头,清爽之余又酱香十足;还有冷馄饨、三丝浇头等,淋上几勺花生酱,啧啧啧,味道够嗲的哦!


饭后再来一碗冰凉沁爽的绿豆汤绝对消暑解腻!有些讲究的姆妈还会在绿豆汤里加上莲子、百合等,清甜好喝还降火去燥~


石库门弄堂的夏日生活,充满了全面开放的市井风情。底楼的朋友喜欢将小桌子摆到弄堂里,一家人坐在小凳子上吃饭,小桌上有啥小菜左邻右舍一目了然。如有糟货登盘,那就比较“海威”(上海方言,意为“威风、神气”)了。

照老上海人的说法,百样吃食皆可入糟。白斩鸡、鸡脚爪、猪舌、猪肚、猪耳朵、猪头肉、带鱼、小黄鱼等等,煮熟或煎熟了,冷却后在糟卤里一浸,两三个小时后奇迹就出现了,不仅食物的油腻尽消,芬芳馥郁的糟卤还赋予其一种特殊的鲜美。


16、养蝈蝈

上海人喜欢虫鸣鸟叫给炎炎夏日增添些野趣,尤其是聒噪齐鸣的蝈蝈。

曾经,一到夏天,小贩就会推着堆满蝈蝈笼子的自行车,引得孩子们驻足,直到大人们被缠着掏钱买下一笼。


你心目中的上海人夏日图景是什么样的?

你家夏天的必备“神器”是什么?



本文综合自东方网、上海发布、上海生活等网络平台,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