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依恋理论来理解善良者的无妄之灾(中)
(1)不安全型依恋模式-回避型依恋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新闻,一个92年震惊纽约的事件。
事件的主角是一位男性,他是纽约久负盛名的法学家,被公认为很有希望获得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或者成为州候选人。结婚35年,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顾家好男人的模范,私下里,他与一名年轻女人保持着多年的婚外情关系。在情妇与他分手后,这个男人对这名年轻女人开始了一连串的恐吓行为,打匿名电话,写匿名信,威胁要揭露女人的隐私,并以年轻女人的女儿的安全相威胁。这个中年法学家因为行为性质恶劣被联邦调查局调查,被捕,被判入狱15个月。他不得不向所在的州最高法院辞职,精神上陷入了崩溃。
当时,这个事件让很多纽约人感觉不可思议,大家不禁在问,这个有权有势,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人,行为为什么会如此诡异,因为和情妇分手,而暴跳如雷。一个在外品格良好,行事公平,的成熟的人,为什么会因为和情妇的分手而变得这样残酷和幼稚呢?
在我讲了这个新闻后,会让你们联想到一个人吗?是谁?你感觉这个人,和今天我们一开始提到的时事新闻里的那个人有点相像呢?
陈世峰,是的,我们先从陈世峰说起。
陈世峰的老师和同学认为他是一个长的很帅,非常努力的人,做事情比较拼命,这一点也很吸引女孩子,异性缘很好,认识他的老师和同学感觉到的陈世峰是这样的:一路上靠着个人努力,拼命地想活得体面的男生;新闻里一个认识他很多年的老师,帮助过他的人,评价他是—貌似很帅的男生,其实很穷,要强的反面是很自卑。
陈世峰对他交往过的女生评价不是很好,要么认为双方的关系是一夜情,要么认为自己在关系中实际上是投入不多的:陈世峰曾经因为前女友的一句言语冒犯,有过暴力行为;他和刘鑫有过一段短暂的蜜月期。在被刘鑫分手后,开始计划追回刘鑫,报复刘鑫。本来计划要杀死刘鑫,杀死了江歌。
看了陈世峰的新闻,我不禁有一个疑问,陈世峰对他的前几个女友都评价不高,他自己认为和这些女性交往要么是一夜情要么投入不多,他和这些女友分手,似乎没怎么受影响,为什么单单和刘鑫分手,让他变得如此疯狂呢?
陈世峰在某个层面上,和那个法学家有着相似的人际交往模式,因为他们都是回避型的儿童长大的,有着回避型的依恋模式。
美国的心理学家RobertKaRen,在一本有关依恋的书中,是这样来描述回避型依恋模式的男性的:
在回避型依恋模式的人眼里,依恋关系和依恋经历是无足轻重的。有的时候,这样的人很聪明,很适应学校的体系。刚开始他还菱角分明,但后来就学会了给自己加分。在这样的体系里,虽然有很多人都喜欢和仰慕他,但没有一个人感到自己会与他特别亲近。
回避型依恋模式的人因为在早期养育中经常体验到不被回应,内在感受到严重的被忽视,它的内心会对照顾者产生巨大的愤怒、嫉妒和绝望的情绪,所以,回避型依恋使得他从小对人疏离。这样的体验到的不被回应,严重的被剥夺状态是从婴儿开始的,一直伴随他来到成年早期。在这样的模式下长大的成年人,对人不感兴趣,会沉迷事物,对工作、权力、占有、成就、控制性的仪式上瘾。
尽管在意识层面,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是严重缺爱的,不过,这样的人的脑海里也会幻想着拥有轰轰烈烈席卷一切的爱情。
可是,在另一方面,他们的内心里并不真正的尊重女性,所以,在回避型依恋模式的人的无意识中,常常会做一个决定,他只选择和很快被自己迷住的女人约会。这样的人选择用刺激却单调的权力、成就和荣耀喂饱自己,同时放任内心深处忍饥挨饿。
上面故事中的那位法学家选择了一个世俗的婚姻,虽然他认为大部分女人总是有太多的缺点,往往令人失望,即便如此,有个人在身边也还不错。当他人到中年,事业走到巅峰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这个年轻漂亮的女人迷恋他的成就和社会地位,在法学家面前像一个迷恋天真的侍从。在这份关系里,法学家占据了一个安全得多的位置,在一个幼稚可爱的“侍从”面前,他感觉到自信,感受到了自身的强大。他开始对这种婚外情感觉上瘾,这可以帮助他逃避那些阴魂不散的孤独。这种感觉,就好像他找到了真爱,一种他永不会知足的完整、包容、充满母性的爱。
婚外情的结束,会把这位法学家重新仍回到到空虚中。因为法学家的内在的回避程序不完善,使得在他还是个婴儿的时候所经历的那种骇人的孤独又袭上心头。他被嫉妒、饥饿、与绝望所吞噬,就像一个疯狂依赖的丈夫,要杀死对自己不忠抛弃自己的妻子。当他在关系中,不能像往常一样为所欲为的时候,他就变成了婴儿,可怜兮兮,心存报复,燃烧着自恋的怒火。他们的行为受本能的欲望所影响或者摆布,这个时候的人是疯狂没有理性的。
就是这样的心态,驱使着这个体面的法学家实施了恐吓威胁行为,也是这样的心态,驱使着陈世峰实施了杀人报复行为。
我个人试图去猜测,这次陈世峰恋爱了。虽然以前陈世峰和别人也叫恋爱,但我想,以前的关系,陈世峰更多的是需要一个人的陪伴,并没有动情。陈世峰在与刘鑫的关系里,似乎是和其他女孩的关系里,是不一样的。
陈世峰为刘鑫提供住宿,刘鑫的依赖也许会让陈世峰在刘鑫面前有更多的安全感和自信。新闻上说他和刘鑫有关短暂的甜蜜期。这似乎在说,陈世峰和刘鑫之间的甜蜜情感的链接已经发生了。
刘鑫在这段关系中的感觉不好,在网络上的一个视频采访里,她说道,陈世峰经常会试图让刘鑫接受自己的观点,而且不厌其烦,这让刘鑫感觉非常烦。所以,她觉得陈世峰这个人控制欲很强。
从另外的视角来理解,陈世峰或许试图在用他不成熟,甚至幼稚的方式试图与刘鑫在意识层面达成更多的链接,试图去维持和更新与刘鑫去建立的一种情感的纽带。陈世峰似乎期待着刘鑫跟自己是一样的,期待着一种我们同体的感觉,也许,陈世峰内心里有一种强烈的期待一种心理上的共生。
而这种期待,陈世峰在婴儿期的养育模式里已经绝望了,在潜意识里放弃掉了的,或者说,已经放弃回避了很多年了,在刘鑫和陈世峰交往的开始,陈世峰对人的依恋重新被激活了,就像是,陈世峰在这个关系里,开始感觉到一些希望,开始对与刘鑫交往有了一点上瘾,这种上瘾就像是对某种甜点有点上瘾和迷恋了,过往内心的苦楚中,开始有了一丝味蕾对甘甜的品味,他似乎找到了一种回避内心孤独的更好的方式。
这个关系断了,从隔离绝望到点燃希望再到绝望,这种在内心里感受到的被抛弃,与婴儿期里的某些重复性的感受是何等的相似,这种经历,重新激活了婴儿期,陈世峰对养育模式的感受,愤怒、绝望、报复,成为了内心的仇恨,瞬间吞噬了陈世峰的自我。疯狂和邪恶的种子,就这样发芽了。
刘鑫离开陈世峰,让陈世峰感受到了被抛弃,触发了他扭曲的回避型依恋模式。
最终,孤独感对回避型的人的控制力会出人意料地显现了出来,就像这个法学家和陈世峰一样,突然间会表现出疯狂的依恋行为,把原本美好的一切全毁了。
3.不安全型的依恋模式-无助迷恋型
刘鑫在一个访谈中谈到,陈世峰的真实的一面是很阴郁和霸道的。从刘鑫的角度来看,刘鑫迷恋陈世峰外在形象和优秀,和陈世峰谈恋爱,当她看到陈世峰真实的内在阴郁,霸道,控制欲强的时候,我想,她的情感可能是复杂和强烈的。她不仅仅只是愤怒,厌烦,可能还会有恐惧和害怕的。她曾经把这样的信息告诉过陈世峰的老师和同学,但老师和同学都不相信。然后刘鑫离开了陈世峰,这更像是一种逃离,住到了江歌的寓所。所以,江歌成为了刘鑫的避难所,江歌也是刘鑫孤独在外的依恋对象。
在我看来,她去找江歌,有一种寻求保护的意味。刘鑫称江歌三叔。这是个很值得玩味的称呼。江歌是个清秀的姑娘,在刘鑫的心里,感觉像一个男性长辈,有力量,似乎侠义的感觉。
作为刘鑫的同学,江歌从经济条件、身体条件各方面,好像都不是比刘鑫更宽裕和阔绰的,不过,江歌好像在尽一个长辈的责任,并且江歌似乎也很认同刘鑫对自己的定位。同时,江歌似乎也认同了刘鑫对陈世峰的情绪,我想,江歌在面对陈世峰的时候,她做不到不激动。当然,这些对刘鑫和江歌来说,都是无意识的。江歌和陈世峰在社交层面上没有关系,可是,江歌像刘鑫的情感代理一样,用刘鑫的情感来面对陈世峰。
江歌被害的那个画面,就是刘鑫回到房间,门被关上了,江歌背对门面对陈世峰,他们之间有言语冲突,江歌的情绪激动。我内心里有一个画面,江歌就像一个老母鸡,把刘鑫这只小鸡护在身后,为刘鑫挡住想要抓小鸡的老鹰。
江歌自己打工支付公寓费用,每天在学校学习八小时和打工几个小时,已经自顾不暇了。在日本,刘鑫借住江歌处是不合法的,即便是这样情况下,江歌依然免费让刘鑫住宿,并且心里还惦记为刘鑫煲汤,在生活上照顾刘鑫。
在刘鑫的情感生活里,江歌也似乎感受着刘鑫的情绪,替刘鑫站在了陈世峰的面前。江歌在闺蜜的前男友来找闺蜜的时候,站在了前男友和闺蜜之间,并为闺蜜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
我想说,在和刘鑫的关系中,江歌用自己柔弱的资源试图为闺蜜做保护。江歌不自觉的成为了一个照顾者和保护者,以及刘鑫情绪的认同者。她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需要家人照顾和支持的人。
其实在这里,也有一个疑问在,江歌,似乎在关系中很愿意做一个付出者和照顾者,忘记自己的辛苦和损失,也要为别人提供保护和安全。江歌和刘鑫只是同辈关系,她自己还是一个需要母亲照顾的大学生,在网络的资料里,却让人感觉江歌就像一个母亲或长辈,在为女儿遮风挡雨,它们不是母女,却像母女关系,在江歌和刘鑫的闺蜜关系下面,隐含着的某种依恋模式。
我们可以理解江歌远在国外求学,闺蜜遇到困难,自己尽全力提供食宿,对于同龄人来说,已经非常难得了,但是,当闺蜜与前男友依然有情感上的纠葛没有解决的时候,江歌把自己卷入了他们的纠葛中。她的态度,就像闺蜜对待前男友的态度一样,似乎她内心里认同了自己的闺蜜。作为成年人,江歌似乎没有了心理上的边界。
这是江歌和刘鑫的关系,让人不禁想说,江歌对刘鑫太好了。这句话,也适用于雇主林生斌和朱小贞夫妇,同小区的邻居,也是这样评价雇主朱小贞的,说他们对保姆太好了。
雇主朱小贞似乎是知道保姆赌钱的,依然提供了超出契约关系的额外的金钱,而且不只是一次。莫焕晶跟朱小贞夫妇说前主顾可以借她10几万来修房,这里显然是有一点隐含的威胁的意思。朱小贞夫妇似乎有点担心不提供帮助,保姆就会走人,很快答应并提供了钱财。
江歌和朱小贞放弃了自己最基本的权利,保姆的个人债务问题可以在自己的家庭里处理,闺蜜的情感纠葛可以带到自己的住所来。她们对人开放了自己的私人生活边界和心理边界,允许别人在自己的领地上添麻烦,并愿意为别人的困难和麻烦买单。
江歌和朱小贞在人际交往的方面,似乎有着一种迷恋式的心态。依恋理论认为,迷恋心态的人总是能感受到别人的感受,但是它们不能够去应对,也就是说他们会被别人的感受带进去,而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看到真正的现实。在迷恋式心态里,与人保持亲密,被体验为一种最高的利益。保持亲密可以获得一点点安全感,但是,为此它们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这样的交往模式的人,有着以下的潜意识特点,她们在满足自己的需求上表现欠佳-甚至包括真正了解自己的需求,它们的重心看上去位于自身之外的别处,好像它们更加活在别人的心里,而相对更少的是活在自己心里。它们是在想法设法的避免关系的断裂,避免在关系中被抛弃,以至于它们无法坚持自己的权利,而且过于讨好别人。
江歌和朱小贞的不幸在于,它们用家庭和生命,为一个家庭之外的人,或者说不是那么相干的人,带来的麻烦买单了。这么惨痛的代价震惊了我们的内心。就像网络上人们说的,朱小贞对保姆太好了,江歌对闺蜜太好了。他们做的已经足够好的情况下,依然对对方很好,好到了,没有了底线和边界。
▼ ▼ ▼
三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