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个武汉女人的热干面江湖:不凶狠一点,怎么活?

2017-01-12 朱柳笛 每日人物


武汉人知道,武昌鱼从来都是庙堂,热干面才是江湖。据说,武汉女人也分两种。一元路坤厚里的庞记热干面,老板娘庞美玲,所在的江湖,充满凶狠味道。





图片摘自网络


每日人物 / ID:meirirenwu

文 / 朱柳笛  编辑 / 金赫


武汉的一天,通常是以一句“过早了冇”作为开场白。

 

也只有武汉人才会这么过早:沿街摆开一溜儿四角塑料凳当小桌,刚捞出来的热干面和蛋酒升腾起雾气,光膀子的男人叉开腿坐在小马扎上,埋头拿一次性筷子往嘴里呼啦啦塞面,等一抬头,就能看到路面上轰隆隆的车辆疾驰而过。


除了街头,公交车、地铁、轮渡,芝麻的香味飘散在城市每一个角落的风里——没有什么比热干面更能称得上是武汉的日常了。


作家董宏猷形容武汉是一座浮在水上的大都市,犹如一艘巨轮。当观光客们登上这艘巨轮,一起涌向声名在外的吉庆街、户部巷时,本地人更喜欢穿过被竹床和睡衣男女占领的巷子、街道,边摇着扇子乘凉,边吃一口老味道。

 

对这样的武汉来说,武昌鱼从来都是庙堂,热干面才是江湖。

 

一元路坤厚里的庞记热干面,已经占据了这个江湖的一角。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365i1yc7e&width=500&height=375&auto=0


老板娘


 

第一次走进庞记热干面,是个雨夜。7点左右,店里很闲,客人寥寥无几。零星围坐的几个男男女女里,一眼能认出老板娘庞美玲。

 

她年纪不轻,圆脸庞,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夹着一支烟,吸的很快,让我想起周星驰电影《功夫》中的包租婆,本名“小龙女”的那位,是个性情泼辣、总带着嘲讽表情的武林高手。


这跟网络上食客留下的线索相符:庞记的老板娘是个老太婆,胖胖壮壮的。



庞记热干面的老板娘庞美玲


那食客还讲了一个同样有武侠风格的故事:一天晚上他到庞记吃饭,打下手的学徒做了一碗热干面,芝麻酱放多了,但并没有意识到,等他开始拌面,很不容易拌开,因为太粘稠。

 

一位胖嫂子看到了,对他说:“你这碗面,芝麻酱把(武汉方言,“给”的意思)多了,不好吃,我去给你重新做一碗。”再送来的这碗,果然芝麻酱适量,面拌的极匀,香气扑鼻。他一问才知道,这胖嫂子就是庞记的老板娘庞美玲。

 

爽利是武汉嫂子的特性,庞美玲摇晃着身体,眼睛像黑夜里发光的小灯泡,向我感慨,带着些怒其不争的情绪:“武汉满街都是热干面,可好吃的就没有几家!”

 

热干面好不好吃,怎么衡量?做了40年热干面的庞美玲有自己的标准:面要粗细适当,筋道有嚼劲;芝麻酱必须调制的稠而不懈,这样才能均匀全面地附着在面上;没吃完的面,就算放一整夜,芝麻酱也不会坨,照样能拌得开。

 

我自己的体会是,这样的热干面,最妙的搭配是桂花蛋酒,醪糟酸甜,桂花芬芳,来上一口,一下就解了芝麻酱的腻。




同龄的老年人来找庞美玲聊天,说前几天吃到一碗别家的热干面,第一口就察觉味道不对,和庞记不一样,“嘴里发麻”。她笑着接话:“这就对了,这么多年,我们庞记都没有任何添加剂,是纯正的热干面。”

 

在各种平台上搜索“推荐热干面”,除了老字号蔡林记,也总有庞记的一席之地。以往最火爆的时刻,庞美玲一天就能卖出去600斤热干面,交警们站在门口维持秩序——这是信誉的证明。

 

这种古早味道让许多漂泊在外的武汉人念想,常有人刚下飞机、火车就来这吃面,离开的时候也会打包成箱带走,其中有主持人撒贝宁,以及在武汉读过大学的相声演员冯巩。

 

奇怪的是,我在店里看不到这些名人留下点什么,比如照片或签名。庞美玲回我话:“来吃面的都是客人,没区别,搞么事特殊?”



热水自己倒


 

9点的时候,客人一下多了起来,瞬间挤满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从出租车里钻出来的司机,还穿着荧光马甲执勤的交警,冒雨躲进庞记,狭小的空间立刻转不开身来。

 

一帮热闹的年轻人干脆把饭局摆在门口,绿色啤酒瓶子一字码开斗酒,也不在意遮阳伞往下哒哒滴水。

 

60多岁的庞美玲已经不轻易动手做一碗热干面。3个师傅即使忙得火热,她只需要站起身来,指着条桌底下一排热水瓶,招呼司机和交警:“热水在这啊,自己倒。”“哎!晓得!”熟人们应一声,就算打过招呼了。



庞美玲的干女儿熊爱丽(左)和员工


但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庞美玲所做的事,就是池莉成名作《烦恼人生》里描述的那样:“一口大锅里装了大半锅沸沸的黄水,水面浮动一层更黄的泡沫,一柄长把竹蔑笊篱塞了一窝油面,伸进沸水里摆了摆,提起来稍稍沥了水,然后扣进一只碗里,淋上酱油、麻油、芝麻酱、味精、胡椒粉,撒一撮葱花。”青春就这么流逝在重复了千百回的动作上。

 

那是1975年,她在坤厚里社区做热干面学徒,没有店,就是马路边支起一个棚子,立着两只半人高的油桶改装的炉子,蓝色的火苗蹿出老高。

 

这也是好多湖北人记忆里的早点炉子,每次去买早点,等的间隙,我会从缕缕青烟里看更远方的事物,看它们像海市蜃楼一样摇晃。

 

庞美玲的那些年真跟海市蜃楼一样:原是工厂食堂里的白案师傅,做的包子能让工厂里的人疯抢,以为就此安稳一生,后来厂子倒闭,她跑出来寻找活路,想到武汉人几乎没有不吃热干面的,才学了这门“饿不死”的手艺。

 

当时教她的师傅,还是几位裹脚老太太,等到90年代,老太太们做不动了,她接手了这个摊位并改了叫“庞记”,后来终于搬进了门脸房里。

 

庞记的特色是24小时营业,一天两班倒,全年无休,除夕晚上也开门,过了12点,一碗面只涨价1块钱,因此被称作“良心面店”。

 



武汉并非不夜城,庞美玲这么定位,原本这是为了方便聚集在这里的出租车司机,后来道路改造,司机们换了趴活的地儿,特色还是延续了下来。

 

不凶狠点怎么活?


 

庞记所在的一元路,是个矛盾的存在,有德国领事馆和汉口国民政府外交部的旧址,以及不少红、黑两色砖建成的小楼,是典型的欧式风格,也藏着庞记、一元路烧饼、刘半夜面馆、徽州汤包、一品红这样的美食老字号。



德国领事馆旧址


这让人联想到新周刊对武汉的评价:市井之城。

 

我把评价转述给庞美玲,问她怎么看。

 

市井这个词,庞美玲并不理解。我解释说,就是特别有生活气。

 

这样的城市里,秩序感是极为缺乏的,基本的生存原则是:谁彪悍,谁有理。

 

几年前我回武汉,目光掠过宣传武汉精神的大幅广告牌,看到“敢为人先”四个字,心里不禁一乐。

 

这个词描述的实在精准,武汉人骨子里藏着一股反叛又要强的精神,不肯安于现状,也绝不会在奋斗的过程里吃亏。

 

庞美玲一乐:“是啊,武汉女人不凶狠一点怎么活?”

 

从面条、芝麻和各种材料的挑选采购,到一个女人摆平不请自来的麻烦,撑起一家门脸,“凶狠”几乎是最需要的品质了。

 



但庞美玲的另一面又是柔弱的。她一生中最高的社会角色就是“庞记热干面”的老板娘了。

 

她是老汉口,不认路,一辈子就在坤厚里方圆十里内打转,连一江之隔的武昌也很少去。一旁的弟弟嘲笑说,如果把姐姐送到那去,她一定没法回到家。

 

已经是老人的庞美玲,最大的烦恼是儿子不愿打理面店,以及私心惦念着,要是能把店开到北京,庞记热干面的光景一定比现在还好。

 

但没什么可抱怨的。无论是儿子不争气还是庞记到不了北京,都不是最要紧的事。

 

她甚至觉得年龄增长也带来一些好事,年轻时看不到的东西现在可以看到了,不明白的东西现在弄明白了,这些还是让人高兴。

 

夜里12点,雨还没停。庞美玲决定提前回家。她一把抹去门口自行车座椅的水渍,麻利蹬上车,飞快骑起来。路灯下的雨丝是黄色的,连同她老去的背影,也是黄色的——像热干面的黄色,消失在夜色里。


每人互动

你觉得什么面最好吃呢?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尊重原创,侵权必究。



《村上春树的警惕:作家要是长出赘肉就算完蛋了》| 日签


村上春树,你怎么有点像搞体育的?

点击底端 阅读原文 查看全部内容


点击以下 关键词 查看往期内容


诗人余秀华海淀拼娃外卖江湖CEO10条法则 |  ICU病房故事 | 离婚买房记 杨绛他们仨 |  白银案改变的人生 |  传奇王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