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 | ICU故事
9月23日,因为一次突发的窒息,我患病的家人被紧急送进本地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 重症监护室大概都是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 这间ICU病房中大概有30张病床,最多的三类病人是:脑出血、癌症晚期、车祸。偶有其他突发状况。
ICU病房没有窗户,24小时亮着白炽灯,无法分辨昼夜,里面的病人大多昏迷或者半昏迷,也无需分辨昼夜。
深夜的ICU病房外
病房里,每隔一两米一张病床,床旁围满了机器。为了护理方便,病人都赤裸身体,下面铺一条由家属购买的白色浴巾,上面盖一条由医院提供的薄被子。 一张床挨着一张床,男女没有区隔。 10床是一个28岁的青年人,突发脑出血,从急诊室直接被送进ICU病房,陷入昏迷,再也没有清醒过。外面陪护的是他的父母——一对儿五十多岁的中年夫妇,丈夫退休前干了30多年交警,妻子是一名普通公务员。妈妈每次进去探望,出来都会哭好久。 我们住进来没多久,这对中年夫妇的儿子过世了。 当天夜里11点多,病区的电动大门忽然打开,医生叫10床,夫妇俩人都已合衣躺下准备入睡,疑惑地起来跑过去听。 医生说人怕是不太行了,让夫妇俩人进去看下。俩人进去后,一直待到12点多才出来,陪护区的灯已经熄了,因为没有窗户,室内特别黑,只看到两个黑影回到床铺上悉悉索索地收拾东西。 我想那时屋里所有人都醒了,但是静悄悄的,没有人问。 终于有人忍不住问了一声:“孩子怎样了?” 黑暗中听见病人妈妈回答:“走了。” 接着几个年轻人从床上爬起来,主动去帮夫妇俩收拾东西,往楼下搬运。 ICU病房的家属们大多都有心理准备,多已为亲人备好了后事。唯独这一对儿父母,从来没想过孩子会去世。 他们一直在感叹儿子的命苦,自己命更苦——独生子,未免娇惯,儿子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正当职业,听人忽悠去做了不知道哪门子生意,赔了一百多万,把老两口的积蓄也都搭进去了。夫妇俩说,那时候还安慰自己,钱不要紧,花了再赚,人都平安就好。可是现在,人也没了。儿子还留下个2岁多的小孙子,在电话里一开口找爸爸,奶奶就流眼泪。 他们还想象着,孩子可能出院后要留下后遗症,不管咋样,都得养活他。孩子欠下的债慢慢还,退休金不够花,他们还得找个生计。现在,一切计划都戛然而止。最迫切的事儿是给孩子临时准备殓衣,老父亲连夜去敲开寿衣店的门买一应物件。 这位退休交警日常性格坚强,一直带着明显的职业特征,走路风风火火,说话大嗓门。不敢想他连夜去敲开寿衣店门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等他们收拾停当离开陪护区时,已经是夜里2点钟了。
陪护家属住在ICU病房外,一间三四十平米的房间里。屋里摆满了上下铺的床。
陪护家属的住处
2
那天凌晨,住我对床的一位家属,在床上翻来翻去睡不着,我们就聊了起来。
她老伴18年前被查出肺癌,经过前期的放化疗治疗后,一直在家休养,全靠她照顾。她曾经独自带着老伴前往北京天坛医院看病,在医院外等了一个月才排到床位做手术。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老太太拖着一个重病的老伴,是怎么穿梭在北京拥挤的医院中,挂号、排队、等待、找旅馆、防被骗。成功住进医院后,手术前后的护理也是她自己完成的。
常阿姨的床铺
对于突然消失的人,大家好像对他们的去向都心照不宣,很少谈论。 这种平静持续到下午,人们正在吃晚饭,走廊里传来了呼喊声,一个男医生跑得飞起,打开ICU的电动大门,又飞快地跑着返回去。
在陪护区待久了,陪护的家属都有点儿像受惊的野兽,一点动静都会从座位上弹跳起,心惊肉跳。
此时,陪护区的人们都放下碗筷跑去张望,几个年轻人涌到走廊边问是否需要帮忙。男医生回头丢一下一句“帮我摁着电动开关,开着门”,一阵风又跑过去了。
不一会儿,一群医生护士推着一张病床过来,床上还跪着一个医生,不停地给病人做心脏按压。一行人很快进去了ICU,只留了三个小伙子在外面。紧接着,陆续赶来好几位其他科室的医生,进入ICU做会诊。
半小时过去了,里面没有任何消息传出来,走廊里很快安静下来,陪护区的家属们又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被打断的晚饭。留在外面的三个小伙子,一看就知道谁是病人家属——那个男人一直蹲在地上哭。
抢救中的产妇
这是个让人很揪心的病患。一个产妇,前一天晚上9点钟才做完剖腹产,一夜平顺。当天上午,护士鼓励产妇下床活动活动,产妇还去上了厕所,只说觉得有点虚累,有点气闷,别的倒都挺正常。
医生来查房时说,她可能有点低血糖,吃两块糖就好了。到了下午,产妇第三次说累,有点儿喘不上气。等她老公找来医生,发现产妇已经不行了,量不到血压,心脏停跳。产科抢救了1个小时,不见成效,又紧急转进了ICU。 又过了一会儿,病区大门打开,护士叫产妇老公进去签字,并告诉他恢复了一点心跳,但状态还是很不好,仍然在抢救中。 接下来的半小时内,产妇老公反反复复被叫进去签各种字四五次。他不再哭了,表现得有些木然和惶惑,蹲在角落的地上,一言不发。跟他一起来的另外两个小伙子则一直打电话,大概是在通知其他家人。 3个小时后,晚上9点左右,ICU病区的电动大门打开,医生告诉产妇老公,病人情况不太好,去见最后一面吧。 产妇于第二天凌晨过世,病因是突发肺栓塞和心脏栓塞。她只有34岁,大女儿10岁了,这次生的是个小男生。新生儿来到人世还不足24小时,还没有熟悉妈妈的味道…… 两天内连续两人过世,让陪护区迅速陷入了低气压,大家都有点情绪低落,以前还会彼此闲聊几句,互相鼓励,但这两天陪护区分外安静。 4数天前,常阿姨的女儿第一次出现在陪护区,因为这一天不是探视时间,女儿进不去看爸爸,只能在陪护区陪妈妈聊天。家里就这一个独生女,刚生二胎出完月子就来医院了。说来这一家人真是惨,早几年,女儿的公公也患了恶性肿瘤;去年,常阿姨的女婿也查出患了喉癌,就在楼上的肿瘤科住院;再加上老太太患肺癌的老伴,一家有三口人,还都是顶梁柱的男人,都患了癌症。以后的生活,就靠他们娘俩,还拖着两个幼儿。 家里陷入这样的困境,也有亲戚劝常阿姨放弃老伴的治疗——反正治不好了,花好多钱,人也受罪。
常阿姨总是沉默不语。
女儿走后,又来了个护工帮常阿姨一起陪护。这个护工已经在老太太家工作五六年了,日常都是下午去老太太家。他自己跑来医院,一定要帮帮忙。一开始还是每天下午来医院,后来变成全天都待在医院了。
有一天,常阿姨拿了一个信封 ,要塞给护工,护工推让半天就是不要。等护工走后,常阿姨跟我们聊天时说,人家本来是工作半天的,现在变成了全天,一定得把多余的工时费补给人家,处得好是处得好,钱该给还是得给,一码是一码。
护工悄悄把信封又塞回常阿姨包里。他说:“我不能要老太太这钱。这么些年在他们家帮忙,处得挺好,逢年过节老太太都忘不了我。再说,我来也不是为了钱,是看老太太一个人真是不容易,再说谁都知道ICU是个无底洞,我也想劝老太太理性点,好歹给自己留点棺材本。”
“理性点”是陪护区家属日常聊天常常提起的词。也经常会有病人家属,选择放弃治疗。
所有亲属都同意。唯一的问题是,如果老人在家中过世,没有医院开具的死亡证明。而老人是交通肇事受害者,法律上需要这一纸证明来结案,家属们才能拿到赔偿款。
陪护区外永远人满为患的走廊
老太太没有惊慌,先打电话给二弟,让二弟去家里把老伴的殓衣等一应物件都拿过来,说:“我都收拾好了,打包放在门口旁边的柜子里,你打开就能看得见,所有东西都在里面了。”然后准备进ICU病区里。 在门口穿隔离衣的时候,她手抖,怎么都系不上带子。我帮她系好,她苦笑一下,说:“你看,事到临头,还是不行。” 老太太在里面待了很久,快天亮时又出来了,一言不发。后来从护士处得知,老爷子在鬼门关走了好几遭,又回来了,但是陷入深度昏迷,彻底没了意识。 老人昏迷前因肿瘤扩散引起肾衰,一直在做着血液透析。医生委婉地告诉常阿姨这些额外措施都不起什么作用了,徒增病人的痛苦。 老太太终于下决心放弃血透治疗。 这个决定不好下,常阿姨哭了一上午。下午医生上班时又来问她,她进去签了字,出来后跌坐在床上失声痛哭,说:“你要理解我呀,我是真不想让你再受罪了……” 已经坚持了18年,很难说最终这算不算理性的选择。
10月5日一整天,从下午到晚上,老太太一直精神萎靡地躺在床上,不说话也没吃饭,瘦瘦小小地蜷成一团躺在那儿。
签完字后,常阿姨沉默地面朝里躺在床上
在ICU病房待久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人和家庭,遭遇各种各样的人性。最让我困惑的,其实是那个“边界”在哪里?怎么做算够了,可以心平气和地放手?
这条走廊又长又安静,鲜有人走,走廊尽头是ICU病房的西门,过世的人从这里离开,运往太平间或殡仪馆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尊重原创,侵权必究。
天津牺牲消防员丨杀夫盲女丨暴食症女孩丨盗墓高手丨刀少曾鹏宇丨李根丨柯洁丨高晓松 | 龚琳娜 | 陈年丨杨绛 | 毛大庆 | 陈忠实丨余秀华 | 枣糕王 | 修笔老人 | 谭维维丨钉钉无招丨形婚培训师丨张楚丨入殓师 | 韩国女主播丨郑钧丨卓伟丨傅园慧 | 郎平丨井贤栋 | 冯小刚 | 高承勇丨马可丨朱婷丨陈坤丨白洁丨祖孙被拐 丨康洪雷丨陈思诚丨张译 | 张国强 | 王宝强 | 糯康 | 上海孤儿 | 年薪十二万丨海淀拼娃 丨八达岭虎口余生丨郭川丨摩拜大战ofo丨驴得水 | 梨花大学 | 朴槿惠 | 克拉咖啡|马云|阿里云|夏梦 |网约车司机|李安|希拉里 | 寻人之后|侣行 | 公务员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