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藏着一头禽兽
所有老师都能穿着校服合张影,是电影里一个美好的想象。
看完《驴得水》,有点不愿离开放映厅,走出电影院,忍不住给身边的朋友安利——他是个只喜欢美国大片打打杀杀那种家伙,我有很多话想说,是那种遇到好作品就忍不住分享出来的急不可耐,比如这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所有嘴上的仁义道德最后都破产了,官僚的黑暗,知识分子的软弱,人性的狡诈和阴险。
结果被我视作电影白痴的朋友没让我说太多。他说,我看懂了,这部电影真压抑啊。
《驴得水》原本是一出舞台剧,被视作近年话剧界最有诚意的一部作品。话剧粉儿们习惯称之为“神剧”、舞台上的《让子弹飞》。
主创团队用了七年时间,把这个小众世界里备受推崇的故事搬上了大荧幕。
这应该是十分逆风而行的一部影片了,如果不是话剧粉儿,里面的演员没有一张熟脸儿。导演和编剧也是生面孔,这个故事酝酿之初,两人还是刚出校门不久的学生。
话剧版《驴得水》的原班人马,历经多年,一起走上了荧屏。
七年之中,两人送走了一拨儿又一拨儿吵吵“开个价”的投资人,也谢绝了那些期待他们为另类而另类、为玄虚而玄虚的艺术片人士。
明星们做不出他们想要的表演,那就不请明星,最终胶片里都是七年里跟这个故事长在一起的话剧演员。
女主角张一曼的扮演者任素汐瞬间火了,但她还很不习惯“女神”或“女王”的称谓,尽管此前就是远近闻名的“小剧场女王”。口碑不断累积,也有些喷子蹦出来找茬儿,她倒像电影角色里那般真实,满不在乎,把别人说她丑、说她脸长的像驴的截图转到微博上,四两拨千斤地撩饬大伙儿“不要因为我跟我们电影拜拜~”
所以这是足够任性的一群人拍出的一部足够任性的电影,不靠大明星,更靠不上大IP,但仅仅凭着口碑,上映三天6052万票房,豆瓣评分8.4,社交网络一片赞叹之声。
非要拿什么解释一下的话,影评人、编剧史航的评价最贴切不过:聪明人凭良心拍的东西,幸运的观众会看到,会领情。
该剧的编剧和导演之一周申在知乎上回答得清楚明白,他和同伴刘露想做的,“是一部大家都没见过(或者说很久没有见过)的电影,希望能兼具商业性和艺术性,是一部从扫地大婶到大学教授都能看的电影。”
从这个层面上说,《驴得水》无疑是成功的。
熟悉喜剧电影的朋友大约能够很快给这两年的华语喜剧电影一个速写:屌丝逆袭,人在囧途。我们习惯了会说东北话的人妖,习惯了电影里一定会出现个卖弄风骚的娘娘腔,习惯了喜剧演员为了讨好观众而刻意制造的各种廉价笑料,比如被仙人掌扎了屁股,被蜜蜂咬成了发酵的猪头,或者干脆女扮男装画一个大花脸对着镜头嘟一下嘴巴……
如果再宽泛一些,如今喜剧类节目泛滥,过时的网络段子,勉强堆出的重复笑料,或者当今百试不爽的耍贱卖萌。只要观众笑,你管我用什么招式呢?
再往远看,也许还有人记得早些年春晚舞台上的小品,传统的讽刺幽默不见踪影,舞台上剩下的,只有憋一肚子坏水的骗子,还有佯装呆傻等着被骗的人。
喜剧演员陈佩斯早几年曾十分痛心地说过这样一段话:当我们全社会都能容忍这样的小品的时候,我们全社会的价值判断也出问题了,把骗、把被骗当做可笑,把骗人当成成功和胜利,这个就是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上出现问题了,这是全民族的问题。
喜剧爱好者们热衷于讨论一个话题:喜剧非得低俗吗?总有人会想到喜剧大师马三立的这段话。
《驴得水》的出现倒也轮不上谈民族性这么宏大的命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终于看到了、或再次看到了这样一部电影:它顶着喜剧的壳子,底子却是彻头彻尾悲剧性的沉思。它给了人们一个热闹欢喜的开头,却在电影院的灯亮起来的时候,丢给众人一截沉甸甸的叹息。
《驴得水》的成功,胜在题材的辛辣大胆,或者说是胜在喜剧的本来的样子,胜在喜剧的勇气。
虽然主创把故事背景定在1942年,让民国时期的国民党背了锅,但看完电影叹息着的人们大约都能有一份感同身受的怆然。
周申自己的解读是,“电影的故事发生在民国,取材却是来源于我和刘露(另一位导演和编剧)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几乎每个人物都有身边人的原型,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作品和观众交流我们对于人类某些共性的思考。”
看完电影,再看周申这段话,或许更能明白什么是“喜剧的勇气”。倒不是说这部电影玩转了指桑骂槐的黑色幽默,指桑骂槐没什么可骄傲的,而是它最终指向的并非某种社会制度,而是共通的人性。说白了,管你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最终不还是人造的么?
最终是人,成为了他人的地狱和深渊。
如此一来,足见《驴得水》的野心。
屎尿屁下三路,捧哏的爸爸睡了捧哏的媳妇,语焉不详的性暗示,自作聪明的幸灾乐祸,这些当然都能轻而易举地逗乐观众,但喜剧原本的功能里面,还有幽默,还有讽刺,还有四两拨千斤的轻快,还有对人性的剖析和深思。
这是一个回归喜剧本源呈现出的故事,它荒诞癫狂,处处充满隐喻。天真而向往自由的人,疯了死了;朴实憨厚的那个,成了恶魔;年少气盛的那个,成了脸贴着别人皮鞋磕头的软蛋。冲动莽撞处处被保护的那个,在经历了一场闹剧后,赶着驴车奔向了1942年的延安。
《驴得水》的一句宣传语写得狡黠而精确:讲个笑话,你可别哭。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1942年的乱世中国,一群品行不端的教师,从大城市来到偏远缺水的农村,投身乡村教育,立志改变中国。
一个又一个掩盖真相的谎言,让原本的乌托邦变得粉碎。
为了养一头驴挑水,校长把这头驴虚构为“吕得水”老师吃空饷,随着“上头来人”,原本稳定欢快的东方乌托邦迎来最大危机。
谎言要靠更多的谎言来掩盖,人性在金钱和枪杆子面前,虚弱得让人恶心。悲剧是把原本美好的一切撕碎了给人看,《驴得水》的方法是,用喜剧的方式,告诉人们一个残酷的真相:所有美好都不可信。
过去的如果就让它过去了,未来只会越来越糟。
乡村教育改变中国,多高尚的志向,但整部影片里从头到尾都没出现一个学生的影子。
男老师喜欢女老师,表白的时候眼睛里是不容置疑的深情,但在“爱人变心”后立马一副凶残的嘴脸,你分不清楚哪个才是真实的这个人。校长长了一副教育家的儒雅样子,但每每都是以“成大事不拘小节”的名义去牺牲他人、去造假欺骗、去委曲求全,而当利益砸过来,他能毫不掩饰地为女儿争取一个去美国的机会。假冒的“驴得水”意向更加明显,他无知憨厚、出身底层,大多数时候可以任人摆布,但一旦人性之恶被激发出来,他能比任何人都冷酷残忍,在强权和利益面前,他又是一条技艺高超的变色龙。
《驴得水》的刻薄之处在于,它道出的或许是佯装体面的家伙们不愿承认的事实:仁义道德说来好听,但击碎它并不费力,如果暂时没击碎,仅仅是因为枪杆子不够硬或者利益不够大。
所有的美好,都寄托女主角张一曼身上。这是一个羊脂球般天真洁净的人物,在那个乱世,在一群蝇营狗苟中追逐着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讽刺的是,一曼是所有人中最不“道德”的那个,她从不把那些漂亮词语挂在嘴上,但在需要牺牲、需要让出利益的时候,她总是第一个,不管是薪水还是身体。
她讨厌被束缚,所以跑到了这个没人管的地方。她不介意别人说她放浪,也不掩饰自己对性的渴望,无关道德无关责任,性在她眼里回归到最本质的位置:就是好玩儿。
影片最后那一声枪响,或许是张一曼最好的解脱。
所以全部的恶意和伤害最终也都汇聚到她身上,别人身上的是闹剧,因为他们本来就虚伪。只有一曼经历的,是结结实实的悲剧,她所期待的,不过是大家热热闹闹的在一起,不必那么有钱,没事儿讲讲荤段子,美好一些的话,大家能在闪烁的灯光里跳舞唱歌,能穿上她亲手设计的漂亮衣服,相比于传统女人期盼的一切,一曼的贪求少得可怜。
但现实碾碎了一切,像“驴得水”的真身一样,那头黑驴默默承担了一切,用自己供养着乌托邦里的每个人,但危险到来,一声枪响,它只能是贪婪的人们混合着哈喇子大口塞下的那盆驴肉。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尊重原创,侵权必究。
天津牺牲消防员丨天才林嘉文丨杀夫盲女丨暴食症女孩 | 北京鬼市丨盗墓高手丨刀少曾鹏宇 | 龙泉寺丨李根丨柯洁 | 马东 | 高晓松 | 龚琳娜 | 秦昊 | 陈年丨杨绛 | 俞敏洪 | 毛大庆 | 陈忠实丨陈年喜 | 赵丽华 | 余秀华 | 枣糕王 | 青山周平 | 修笔老人 | 胡海泉丨魔兽世界丨大潘佳佳 | 谭维维丨钉钉无招丨小柯丨形婚培训师丨王凯 | 李晨 | 张楚丨入殓师 | 韩国女主播丨李光洁丨郑钧丨罗敏丨新津春子丨卓伟丨杨紫丨金承志丨傅园慧 | 洛艺嘉 | 英雄钢笔 | 游泳的童年 | 郭培 | 陈娅安 | 郎平 | 经纪人丨最贵车牌丨井贤栋 | 冯小刚 | 高承勇丨马可丨朱婷丨离婚买房丨陈坤丨球迷皇帝丨白洁丨程炳皓丨施夏明丨余文乐 | 冬虫夏草丨苹果7丨祖孙被拐 丨康洪雷丨陈思诚丨张译 | 张国强 | 王宝强丨鸽子笼丨郑州楼市丨成都楼市 | 挖玉人 | 天安门花坛 | 深夜食堂北京 | 深夜食堂广州 | 深夜食堂上海 | 深夜食堂西安 | 深夜食堂杭州 | 深夜食堂郑州 | 张锐 | 糯康
| 上海孤儿丨眼镜蛇 | 网约车丨高晓攀丨宝强离婚 | 北京雾霾 | 郭川船长 | 农村淘宝 | 北三县房价 | 虎口逃生 | 海淀拼娃 | 年入12万 | ofo和Mob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