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哥已手撕一整年,“大学生归还捐款”招来的上千脑残、骗子、圣母和白莲花
如果在一年里,平均每天有十几个陌生人跟你张嘴借钱,你会怎么办?懒得理他们?
曾鹏宇不是,他选择战斗的方式来回击那些奇葩的借钱者,“开骂”。
过去这一年,借钱的人理由多得可以编一本“宝典”,借钱的总额超过5000万。
曾鹏宇不是亿万富翁,只算得上小康一族。他是一个幸运的施善者,在向一位父亲患病的大学生捐助后的第三年,几近忘了这事之后,他接到了小伙子的电话:归还捐款,兑现承诺。
因为感动,他写了文章《被遗忘的承诺者》,这个小故事被社会高度关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潘多拉魔盒。
数以千计的人开始把他当成了银行的提款机。
文章火了借钱的人排队了
从去年5月12日至今,保守估算,曾鹏宇的微博里,至少收到了4000条借钱私信。
他不是大老板,更不是富二代,一直靠辛苦工作赚钱,没想到引来了这么多“手心儿朝上”的人。
事情得从一年前讲起。
去年5月12日,曾鹏宇在微博里写下长文《被遗忘的承诺者》,因为感动于一个年轻人的信守承诺。
写文章的前几天,他接到一个电话。
“您好,我是许涛,您还记得我吗?”
曾鹏宇毫不记得这个名字。这是诈骗电话惯常的开场白,他几乎要挂断。
“我想确认下您的账号,把钱还给您。三年前我在微博上为爸爸的病募款,您曾经捐给我一笔钱。”没等他答话,对方报出了他的银行账号和汇款时间。
是他的个人常用的结算账户,对方没骗他。三年前,曾鹏宇曾帮过一个大学生。
做慈善多年的曾鹏宇第一次遭遇退还捐款,他一再推拒。但许涛说,“我现在好歹工作了,不像以前是个学生,不再需要帮助了,你拿着这个钱去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这话触动了曾鹏宇,他答应了。
五分钟后,短信响起,他收到一笔钱。短信里,汇款人留言:“两年每年5%利息,谢谢您。”
多出来的10%又一次刷新了曾鹏宇的认知。花了很长时间,他才在微博上找到了当年的求助贴。
“虽乳臭未干,但我以人格作保向您筹借善款。因为哪怕仅仅是一块钱、一毛钱对我来说都非常重要,也是极大的帮助。我希望您给我一个详细的账号,我会在3-5年内把钱打给您。因为是借,我承诺每年支付5%的利息给您……毕竟任何一分钱都凝聚了您的辛勤汗水,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不劳而获。”
2012年6月发起的网络救助,10个月里,千余名网友向许涛捐款共计57万元,曾鹏宇只是其中之一,回想起来,没有谁会把许涛的“借”当真,他即便不还也没人会苛责。但大学毕业后的许涛,靠着最初三千多的月薪和天天吃泡面,一点点地兑现承诺。
曾鹏宇在长文中写道:“这个忙乱而又现实的时代,我已经想不出来,还有什么比完成自己的承诺更宝贵的事,哪怕它已经被人遗忘!”
24小时内,《被遗忘的承诺者》点击量达到900万,转发、评论、点赞超过30万次。随后引来各大媒体的关注。
文章火了,再牛逼的编剧也想不出的狗血剧情也出现了。
什么也不因为,张口就要几万
借钱的理由五花八门:家里房子漏水了,要借钱;做生意赔了,借3万;赌博欠债了,借10万;想结婚买房了,借20万;突发奇想要创业了,借30到50万;更有甚者,什么也不因为,张口就要几万。
绝大多数借钱私信都有三个共同点:很悲惨,很卑微,“明天要是还不上钱,别人就要砍我手”、“我给你跪下了”、“(如果借我钱)卖身十年没问题”;很多借钱的年轻人都“很懂事”,都说“不想给父母增加负担”;都信誓旦旦说会还钱,“分5年期每月1700打给你”“每年百分之十的利息”。
当过记者的曾鹏宇开始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奇葩求助者”是健康的年轻人,没灾没病。有些人微博里充斥着吃喝玩乐与追星的内容,私信里却露出一副可怜相。
曾鹏宇给这些借钱者分了类:骗子、脑残、“专业”乞讨的。
有人“哭诉”东北姥姥家发生大火,还配上了救灾图片。曾鹏宇网上一搜,发现这是往年的旧图。
一个借钱者的微博里,王思聪、黄晓明乃至再普通不过的微博id都被他轮番@,就是要钱。
曾鹏宇做了一个数据总结,文章发布十天后,他总共收到了500多条求助私信,“最多的一个要借63万,总资金需求超过1000万。”
而在这500多条求助信息中,真正因为疾病和困难需要帮助的,只有9位,不及总数的2%。
“昨天还真善美呢,怎么忽然一堆假恶丑就出现了?”曾鹏宇一时懵了。
彼时,他的身份是一家公司市场部总经理,很多业务都来自未关注人的私信,出于工作需求,不能一关了事。
在接受央视《新闻联播》采访时,曾鹏宇咽下了这些假恶丑,对着镜头笃定地说,“这件事情让我对未来特别有信心,平常帮助人是有意义的。”
没想到《新闻联播》播出后,伸来的手更多了,最多时一天甚至接到了上百条借钱私信。曾鹏宇开始回避。
直到身边的朋友纷纷找到他,询问是否关注过某个求助者——部分借钱人开始打扰曾鹏宇的朋友和粉丝。
“在生活骂他之前,我先骂他”
他评价自己,不是一个逢丑必撕的人,但牵涉到价值观和方向性判断的问题,他一定会站出来。
他开启了毒舌模式。
有人不说身份和理由直接借5万,他只回复了一个字,“滚”。
完全可以自力更生的年轻人找他借3.2万元求渡难关,他冷言斥责,“三万两千块钱的难关,呵呵,对于一个用iPhone6的学生来说,你这难关够大的”。
突发奇想的大学生找他筹资30~50万元创业,他毫不客气的回绝,“还突发奇想,你怎么不突然想去吃屎?”
找曾鹏宇不成,开始有人找他妈。
一个大二学生希望曾鹏宇帮忙转发贩卖虫草。几分钟没见回复,又发来一段,“回个信息撒,莫装逼”。
“你注册那地方出产虫草?是毛毛虫和野草吧。”曾鹏宇回骂完,随手把他屏蔽了。没想到这人找到了曾鹏宇妈妈的微博,告起了状。
曾妈妈开启了“护犊子”模式,“我家规矩从来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你先说了什么你知道。我觉得他做得对,点赞。”
除了求助者,曾鹏宇最不能忍受的是两种类型:“圣母”和“白莲花”。“这两种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必须得撕。”
“圣母”是指那些自己做不到,却要求别人做到的人。一些人开始指责:“你为什么帮了许涛却不帮我,你要是不帮我,你就是炒作。”在曾鹏宇看来,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他并没有义务。
有网友质疑:“微博可以设定把未关注人的私信分开。所以博主不是被骚扰,是故意去看、去践踏他人,然后发出来哗众取宠从中受益,并以‘我被骚扰了一年’为由扶正他受益的合理性。”
在曾鹏宇眼中,这些人即是白莲花,骗子猖狂与他关闭私信没有逻辑关系。
身边有朋友也说,“你脾气太直了,说话不好听。”
他曾试着改善,反复更改微博的手机来源。名字从“暴脾气的iPhone 6 plus”一路改为“没脾气的iPhone 6 plus”,再到“好脾气的iPhone 6 plus”。
他试图为自己设置两种人格,用“好脾气的iPhone 6 plus”说好听的,用“暴脾气的”说难听的。但没过多久他就发现,网络会放大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他的脾气也不会因为名字的克制而改变。“以至于到了后面,我展示的都是暴脾气”。
创业的经历,让曾鹏宇格外尊重财富的获取方式,对于那些微博里全是吃喝玩乐却好意思向陌生人借钱的年轻人,“要么我骂他,要么生活骂他,在生活骂他之前,我先骂他。”
骂别人,自己不生气吗?曾鹏宇非但不气,甚至享受着撕的过程。“笔下雷霆万钧的时候,我其实是对着屏幕哈哈大笑。”
他没有带着使命感去骂人,“我不骂醒他们,爹妈都骂不醒,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如果我不去跟他们撕,我不也淹没在生活的蝇营狗苟中了吗?”曾鹏宇说。
最初的受捐者许涛也不能理解借钱者的心态。
许涛说,这一年来,自己的微博也收到了一些借钱者的私信,但他通常是不搭理。“有些人一看就不靠谱。”
在许涛眼里,曾鹏宇特别有正义感。他没有选择关闭陌生人的微信,也没有无视,而是站出来骂人,给大家提醒的同时,自己也玩得挺嗨。
另一扇窗口
(上述图片均来自曾鹏宇个人微博)
最为“魔幻”的一幕:一名高一学生给他发来私信,说他的事例太过火爆,登上了作文考试题目,学校据此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学生的口吻里有些抱怨,“从小到大没有写过议论文,很多同学都不会写,也没写完。”
曾鹏宇有点纳闷,学生写不出来作文,还要怪作文题目中的人物原型吗?
今年5月12日,《被遗忘的承诺者》发布一周年,曾鹏宇又发了一篇文章,《还记得“大学生归还捐款”引来的脑残、骗子和圣母吗?哥已手撕一整年》。
这篇文章又火了,在微博上的阅读率高达271万,给他带来了近一万的粉丝。
他是在梳理自己的这一年。
在曾鹏宇看来,一篇文章也为他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他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贪小便宜、不劳而获、毫无责任感、为了金钱突破底线……
“从这一年的微博私信里,我窥一斑见全豹,见到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人性。”在曾鹏宇看来,金钱和网络的结合放大了这种丑恶。金钱是最直接能够异化人性的东西,既能放大善良,也可放大丑恶。网络的匿名作用也扭曲了人性,现实生活人不至于如此无耻。
他并不反感看到这些,相反,这就是生活的真实。“这其实是我看世界的另一扇窗口,通过这个窗口看戏。”
但曾鹏宇不只是在“看戏”,过去的一年里,他为5个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了捐款。
一位渐冻人姑娘在私信里说,自己身患重病,开的网店不景气,父亲离世后,生活的重担全压在母亲身上。那天,姑娘摔倒了,瘫坐在地上3个小时,绝望的她向曾鹏宇发私信倾诉。姑娘的微博,里面没有哭天抹泪、捶胸顿足。
曾鹏宇写了一条长长的私信,鼓励姑娘不要放弃。他把这两段聊天记录连同姑娘的网店地址公布了出来,并和朋友率先在姑娘的网店里购物。“那些执着借钱的健康年轻人,看下她是怎样在努力吧”。
今天,渐冻人姑娘黄英丽说,她感动于曾鹏宇的鼓励和帮助,也认可他痛斥奇葩借钱者的举动,“有手有脚的健康人不能放低自己的尊严,依赖别人,变成‘精神残疾’。”
过去一年里,他接到了不少学生的私信,但凡涉及高利贷、传销和生死的,他都会给学校打电话核实。
曾鹏宇给4个大学生打了核实电话,其中3起属实,1起向他道歉,承认当初的求助是编造的。
现在,借钱的人数量少了,但曾鹏宇说,在网络世界里“云乞讨”的现象丝毫没有减少,只是转移了。从明星、网络大v蔓延到生活稍微优越点的普通人。
“想撕就继续撕,我不介意他们未来还出现。”曾鹏宇意识到,战斗还没完。
文章为每日人物(ID:meirirenwu)原创,尊重原创,侵权必究。
推 荐 阅 读
点击以下 关键词 查看往期内容
学区房丨天津爆炸丨活人出殡丨爱人同志丨引力波丨天才之死丨买房丨女童保护丨赵丽华丨诗歌之王丨李根丨余秀华丨柯洁丨陈年丨算命村丨枣糕王丨学渣班丨盲女杀夫丨同志婚姻丨川师大杀人案丨地震宝宝丨长江刀鱼丨暴食症 | 陈忠实 | 俞敏洪 | 秦昊 | 大柳树鬼市丨盗墓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