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道个歉,之前的文章犯了个大错!
01
不好意思
我犯了个逻辑错误
两年前,朋友 A 很苦闷,原因是受到不公正待遇。
比如同事比他干的少,却收获领导更多的好评。
年终奖成了导火索。果不其然,他比同级拿得少,于是愤然离职。
朋友 B 则是为了爱情。
和女朋友分居两地,苦于相思,最后索性为爱走钢索,来到她的城市,事业重新开始。
我以为理解了他们的行为,把这些故事汇总,写成了《他们为什么辞职》。
但是,现在再回看这些故事,突然感觉不太对劲。
我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把导火索当作了根本原因。
这就如同现在很多 P2P 公司陷入倒闭潮,有的直接原因是老板跑路,但能说这就是根本原因吗?
明显站不住脚。
根本原因是:它们的商业模式出了问题。
02
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
这周接触到两个新词,一个是线性思维,一个是非线性思维。
我们先看线性思维,顾名思义,是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度的思考方式。
例如前几年有人买房赚了 100 万,那我觉得自己现在买房也可以赚这么多。
而非线性思维则是从系统的角度来思考,综合长中短期的因素,以此为基础进行判断和决策。
还是买房,那人赚了 100 万,是因为刚好遇到了大的行情,背后有金融、政策等多方因素。而现在,这些前提条件都在遇阻,那再来效仿,结果如何就要打个问号。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帮助我们锻炼非线性思维呢?
长江证券的葛军老师给了一个直接了当的思考模式:
①决定某个结果的因素,至少有三个;
②其中两个是中长期因素,其中一个是导火索。
他举了个形象的例子:
一个女生选择了一个长的帅的男生,那不能说她肤浅——而是在候选者中,当中长期因素(学历、人品)差不多时,选择了长的更好看的。
03
非线性思维的运用
案例一:关于辞职原因的再思考
先说篇头的案例,导火索是待遇不公,而中长期因素是什么呢?
朋友 A 之前是在一家咨询公司,后来去的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这反映了他对于职业规划的考虑。
他之前在广州,换的工作是在北京——这是城市的考虑因素。
在更早时候的聊天中,他也有侧面表达过关于这两个因素的困惑。
那问题就清晰了:行业和城市是中长期因素,而待遇是短期因素,最后矛盾点由后者引爆。
案例二:他人的经验为什么不好用?
在朋友圈里,我们会看到很多人分享他们的经验,比如公众号吸粉。
他们给出了大量可立马操作的方案,例如:在文末给出相关文章链接,让他人觉得你这干货多;强化定位,输出专业领域的知识。
于是你感觉收获颇丰,立马实践。效果是有,但却没能像他们那样月增上万。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他给出的直接原因有没有遗漏?
比如,他可能有个微博,100 万粉丝,直接借助它来导流;又比如他的微信好友里存在大 V ,他们的转发效能肯定大于普通人。
其次,我们再来看中长期因素。
如果他的发迹时间是两三年前,那时刚好是公众号的上升期,此时竞争对手少,平台发展猛,很容易收获增长红利。
——这是产品生命周期角度。
另外,我们再看他的履历。如果他本身就是媒体人出身,多年经验让其文笔出众,且具备热点敏锐度,这简直就是对普通写作者的降维打击。
——这是自身能力角度。
所以,做不到对方这么好的原因,不是你做错了,而是他(有意或无意)漏掉了部分「短期因素」和「中长期因素」。
这里说句题外话,如果真的把核心内容全盘托出,那他以后还怎么混……
案例三:他真的「没时间」吗?
和某些人打交道,我们经常会一肚子火,比如做事效率很低,而且喜欢推卸责任。
如果再多追一下,得到的答复多是:没时间。
但是,真的是这个原因吗?
人的所有行为,都有一个根本的逻辑驱动:激励和约束。比如:
做好某件事就可以升职加薪,那肯定拼了命地力臻完美——这是激励。
做不好某件事就要扣工资,那势必尽善尽美——这是约束。
如果某人的考核业绩与你关系较弱,那么应付和搪塞肯定是最优选择。
你会说,配合我是为了公司好啊。
但是,对他而言,这并不会在短期内给自己增加业绩——人总是盯着最紧急也最相关的事来行动,就像你让他配合,因为这件事对现在的你很重要。
在这里,短期因素是「没时间」,中长期因素是「激励」和「约束」。
插句题外话,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案普遍只能靠非正式沟通。
很多公司会组织团建活动,让不同部门的员工熟悉并形成某种情感羁绊。那么,遇到上面提到的情况时,激励和约束就发生了改变:
帮你,可以增进感情——激励。
不帮你,感觉对不起友情——约束。
04
我是小结
在房地产领域,大家会经常说一句话:行业发展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它本质上与非线性思维的逻辑一致:
我们在做判断和决策时,必须避免把某个直接因素看做本质,而应该多考虑其背后的中长期变量。
用一个简单的套路,那就是:①遇到任何问题,不要马上下结论,再给出两三个原因;②找出哪些是中长期因素,哪些是短期因素。
一般来说,中长期因素才是决定行为的最重要原因。
以上。
相关文章:
晚安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