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到昨天才画出这张图?!

曹将 曹将 2021-01-22


某天一个朋友向我咨询写文章的流程。


当时我以为自己可以滔滔不绝,结果却是,只能把一些片段陈列出来:


· 访谈他人时;

· 不断打磨最后发布时;

· 看到第一条评论时;

· 文章破了 1 万时。


是的,我有点不好意思,觉得对不起他期待的眼神。


为了不显得应付了事,还是绞尽脑汁去回顾,最后硬是添了几笔:


· 做一些准备工作,记录灵感;

· 写作时不要管语病和逻辑,直接往下写;

· 最后再来调整格式……


这就是当时能想到的全部。


这种不好意思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读了这本书,叫做《The Power of Moments》。



在这本书里,它解释了我开头的情景:时间虽然是连续的,但我们只能记住某些瞬间。比如:


· 高考成绩出来那一刻;

· 拿到 offer 的那一天;

· 老友重聚的那一晚。


初看这句话时,觉得完全是废话,不就把我们人类的某个特质说了一遍吗?


但仔细再深挖,发现背后藏着很多有用的自我提升工具,它们都藏在下面这张图里:


怎么看懂它?请看下文。


(一)四个关键因子


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到了四个让人记忆深刻的「因子」。


它们是什么呢?


(因为是英文书,里面有些概念比较生疏,下文主要是基于自己的理解,并进行了扩充和延展)


1.Elevation(提升)


这主要指代的是一些超过预期、带来失衡感的体验。


先说超过预期。


我们都知道:满意度=实际获得-预期。所以只要这件事带来的获得感超过了预期,那么就能让人收获特殊的满足感。


举个例子:


很多房地产代理销售公司,会在年底给置业顾问颁奖,第一名多少钱,第二名多少钱。比较简单的操作是,准备几张牌子,上面写着名词和金额,对应的人员上台领奖。


这已经很打动人心了对吧?


但有的公司做得更极致,直接把钱取出来,堆在台上。到前几名上台领奖时,眼睛看着面前的金钱,耳朵听着底下的欢呼,手还可以实际地触摸——这种体验,绝对是一生中的高光时刻。



再说失衡感。


失衡主要指代的是跟之前的某种不一样,即失去平衡。


典型的就如同:当我们从 A 城市转到 B 城市,离开了舒适区,各种体验都是新的。于是,我们会特别记得刚转换时的那种感受,和那几天的经过。


在电影中,会有很多这样的失衡状态。


以《复联四》为例,到最后的大决战时,钢铁侠、美队、雷神被灭霸打得体无完肤,一切都显得如此绝望,这时候,奇异博士、小蜘蛛、女武神等一大波之前消失的英雄重现——对战格局平衡再次打破!


在电影院,所有人都开始欢呼;现在再回忆,这一幕也成了永远的记忆。


↑ 《复联四》绝望时刻


2. Insight (洞察)


洞察主要指的是:当我们发现了某个现象时的,我们会对这个时刻记忆犹新。


比如看了一本书,我们不会有什么感觉。但如果我们把书的逻辑,再重新绘制一遍,然后发现原来看似不相关的 A 和 B ,竟然存在这种或那种联系——这时候,对该书的印象,便更进一步。



这种情况,也类似于看八卦。


很羞耻,我真的很喜欢看明星八卦。其中一个账号很有意思,它会去聊明星的那些故事,但隐去真实名字——也就是说,你只能靠猜那人是谁。


但也正因如此,当自己猜出来那一刻,会特别开心。——而这之后,会对这段故事记忆深刻。


3. Pride (骄傲)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我们的那些高光时刻。比如某次考试年级第一,某个项目终于完成,第一次得到师父的表扬……


对自己而言,仍然记得研究生复试成绩出来时的那一刻:


4. Connection (联系)


联系主要指的是:和他人产生连接的一些时刻。比如恋人间牵手成功,在一群人中做演讲,和朋友去参加的某次旅行。



这些时刻,它们让我们体验到了友情、亲情或爱情,情绪在场景中得到更多维度的加强。


小结一下。


所以,当我们回顾记忆中浓墨重彩的画面或场景,可以发现,它们普遍具备以下四个因子中的一个或多个:


· Elevation(提升)

· Insight (洞察)

· Pride (骄傲)

· Connection (联系)


(二)用一个案例来强化理解


为了更深入理解这四个因子,我们用一个案例来说明吧。


大家或多或少参加过企业的新员工培训。如果再来回忆这段时光,印象最深的,多是其中的「团建」。为什么呢?


Elevation(提升):失衡感。


自己参加过的新员工培训团建,是放在 6 天培训的中途。在经历过前两天的课堂听课后,大家突然迎来这么一个户外互动,所有人马上情绪一阵,瞬间热情爆棚。


——这是课程结构带来的。


团建活动中,普遍都有挑战极限的栏目。大家拼尽全力,为的就是比之前多那么一秒、两秒。这个过程很苦,但是当挑战成功的那一刻达成,所有的汗水和压力,瞬间变成激动的喜悦和呐喊。足够压抑,足够爆发!


——这是课程本身带来的失衡感。


Insight (洞察):复盘与发现。


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大家都会围坐一起,讨论刚刚环节中哪些做得比较好,哪些可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也开始理解并提炼出一系列关于团队、关于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自己去理解和发现,于是有了洞察。


Pride (骄傲):赢的感觉。


赢的感觉有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来自于大集体:一起完成某个挑战性的任务。


第二个维度来自于小集体:一般来说大家都会分为小组来做任务,有任务就有比拼,最后通过努力,赢得名次,这种骄傲,至今难忘。


Connection (联系):友情,也有可能是爱情。


在整个过程中,会不断地与伙伴一起活动。大家不断的磨合中,慢慢理解了对方,认同了对方,继而形成了连接与羁绊,最后升华为友情或者爱情。


情谊,永远是刻在骨髓里的元素。



(三)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


知道了这些,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用呢?


一方面是(面向他人型)项目的设计。


当我们要设计一次演讲,或者一次内训课时,需要有意识地去创造一些闪光时刻。因为这些是真的能刻在观众或学员心里的。例如:


· 创造失衡:在课程中途,适当放一点视频,避免了纯粹讲课带来的压抑。

· 创造洞察:提供案例,让学员总结背后的原理。

· 带来骄傲感:设计互动或评比,最后获胜的小组(学员)有礼物。

· 创造连接:对学员进行分组,组内创造机会进行互动。


另一方面是(面向自己的)学习。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学习的目的,不就是希望那些理论在自己的记忆中留下痕迹吗?


参考这个理论,我们可以进行以下的改善:


· 创造失衡:当看书累了的时候,就找找相关的视频,听听别人的讲解。

· 创造洞察:跟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进行关联,找到可以运用的点线面。

· 带来骄傲感:当某个学习目标(比如看一本书)完成后,给自己买个礼物(比如那本很不错的《PPT炼成记》:)。

· 创造连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相关的朋友。


这么一想,真的是一套不错的对内对外的体系。


所以,现在再看这张图,是不是很清晰了?



我是互动


最后我们来个小互动:请回忆一段印象深刻的经历,并试着用以上四个因子来解释。


晚安,好梦。


 ♀ 更多干货文章  


 ♀ 喜欢曹将文章 ♀

♀ 请「星标置顶」和点「」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