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礼”助推共富?
6月13日,浙江省召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点工作推进例会(以下简称推进例会),强调要把打造“浙江有礼”省域文明实践品牌这一重大课题,放到推进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先行的大格局中来谋划推进。
“有礼”是浙江人引以为傲的文化基因,“浙江有礼”文明品牌是浙江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的重要尝试。如何理解共同富裕视域下“浙江有礼”建设的重要性?又如何将文明品牌建设落到实处?一起来听听专家的观点。
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共产党宣言》中倡导的社会理想,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每个社会个体的发展期望。无论是在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设想中,还是我们共产党人提出的共同富裕思想,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目的。
“浙江有礼”省域文明实践品牌建设的关键词始终是人,《关于推进“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的实施意见》明确,“浙江有礼”是指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推进例会强调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胡坚看来,浙江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既要实现物质富裕,也要实现精神富有,认识两者间的辩证关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
精神富有与物质富裕存在着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为依存、互相渗透的辩证关系。精神富有为物质富裕提供价值导向、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引导人们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内化的精神情感促使人们以更大的激情投身到社会生产和实践中去,从而进一步推动物质富裕目标的实现。
对于个人而言,只有坚持追求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的高度统一,人生才有完整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现代化表现为什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来斌认为,现代化反映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是最具有决定性和创造性的力量,是最活跃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影响和决定着其他方面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实质和核心。
从这个层面来说,“浙江有礼”省域文明实践品牌建设有着更长远的目标,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探路。
让“礼”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一些国家和地区推进现代化的经验教训表明,如果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见物不见人,往往导致人文精神的迷失,最终拖延整个现代化的进程。因此,落实“浙江有礼”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然而,精神文明作为一种无形的、内在的力量,怎么才能做到“润物细无声”?
一方面,要充分激发主体的内在动力,让“礼”内化于心。浙江拥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宋韵文化、江南文化、浙商文化等是浙江精神高地建设的思想资源,也是浙江人精神富有的不竭源泉,其中蕴含的“礼”更应得到挖掘和传承。
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浙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教授认为,这有赖于个体的人的德性养成,在于每一个个体经由崇德修身而达到的主体觉醒,具体表现在:信仰的确立、合理的价值排序、有意义的人文世界的建构。全国政协委员张明华建议,“浙江有礼”要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动,需要做到两个方面:
一是加强群众性宣传,尤其是基层干部,积极发挥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纽带作用,厚植有礼观念,凝聚有礼之魂;二是强化典型引领,营造有礼生态,吸引更多人从认知认同转向加入行为实践。
弘扬精神力量贵在知行统一,身体力行,“礼”亦如此。陈寿灿认为,创造性劳动是实现精神富有的动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逐步成为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促进人的精神世界不断发展。让每一个个体在劳动过程中渐进式地确立以真善美为引领的人生意义,建构起以公共价值、公共精神为引导的公民意识。
除了公民的自觉行动之外,也要完善激励文明行为的体制机制,营造精神文明氛围良好的社会环境。胡坚建议,既要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深化“最美浙江人”品牌培育行动,养成文明好习惯,弘扬诚信文化,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完善关爱礼遇机制,营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睦友好的社会风尚。也要努力推进高品质精神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扩大高品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共享均等、可持续、高质量。
(本文整理于人民日报、浙江日报、学习强国等)
扫码关注我们
洞察识大势 精思明至理
微信公众号 | 学习有理
制作:章忻| 监制:吴晔
编辑:章忻
往期更多精彩
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这项工作该如何做好?
稳市场促发展,如何激励企业推进技术创新?
逐梦深蓝!海洋产业如何拓宽发展空间?
如何完善社会救助,织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
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