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如何用好财政货币政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面对下半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充分发挥效用?本期学习有理集纳相关经济学家观点,以飨读者。
1
增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世界各国调节经济运行的主要政策工具。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当宏观经济运行出现波动时,单纯依靠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难以有效应对,需要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
在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蔡昌看来,财政政策通过与货币政策等的密切配合,可以有效促进宏观经济均衡发展,从而实现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当前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必须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全面提升财政政策效能,运用增加财政支出、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等手段,尽快将一揽子政策措施分解落到实处。
尤其是在稳投资、促消费方面,蔡昌认为,稳定扩大政府和民间投资,水利、交通、地下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重要抓手,迫切需要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发好、用好地方专项债,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工作。此外,还应加强政府投资,更好保障能源安全。要在政府“过紧日子”基础上增加公共开支,带动相关的民间投资,共同推动社会各界加强对能源安全领域的投资。
在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作用时,还要注意到它们发生的新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指出,当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正从简单的方向性指引转变为复杂的量化调节。
面对新转变,应按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政体制、金融体制,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同发挥作用奠定坚实制度基础。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着力减税降费、补短板、调结构;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
2
注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精准性、持续性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关键窗口,三季度至关重要。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在当前经济企稳状态下,下一步的核心任务是全面复苏。因此,工作重点要从传统的复工复产、疫情纾困,转向市场内生动能的培育。
这需要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要加力配合,政策更具精准性和持续性,更加关注经济增长和就业,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稳定市场预期,力促经济企稳回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表示:“精准”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有为”,积极财政政策所释放出来的巨量资金要找到合适的去处,最终要落到成百上千的项目上,主线要与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相匹配,要面向未来进行投资。二是“有效”,释放的巨量资金既要用得出,还要用得好,要特别注重改善和提高资金与项目之间的适配性。“可持续”方面,一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要预留出足够的资金;二要兼顾好现在与未来、愿望与能力、理想与现实等多重关系。
植信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建议,财政支出要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培育与消费相结合的有效投资,有的放矢地促进消费,补足消费短板。
【本文综合于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经济网等】
扫码关注我们
洞察识大势 精思明至理
微信公众号 | 学习有理
制作:章忻| 监制:肖国强
编辑:章忻
往期更多精彩
如何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服务圈”建设?
思想人生丨胡福明:解释真理,修正错误,这是学者的责任
“二舅”刷屏的背后,我们想追寻怎样的精神世界?
思想人生 | 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讲述六十多年治学感悟:向调查研究和实践经验求索智慧
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