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深圳| 我是“小镇做题家”,曾靠父母“捡破烂”供养
这是深圳微时光电台录制的
第305期音频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
我们演绎着各自的故事
却谱写着一样的青春赞歌”
每周一晚上9:00,分享你在深圳的故事
在深圳生活期间
你有怎样的经历、体会、感受?
不妨和我们说说
有 奖 投 稿
投稿邮箱 | szdays@rainwe.com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最近,网络上掀起了关于“小镇做题家”的讨论。在我看来,这个词无关褒贬,更多只是自嘲罢了。
我也自认为是一个“小镇做题家”,家在湖南农村,独生子女,父母从小给我灌输的就是“读书改变命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样的观念。经历过一次高考失利后,我终于如愿考上了一所985学校。到现在,我都还记得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爸妈喜极而泣的场景。
大概和很多“小镇做题家”相似,我们之所以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离不开父母含辛茹苦地付出。只是,我们家可能会有点特殊,因为我爸妈做回收废品生意,供我上学的。
我的家就在废品回收站里,所以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可以说是杂乱无章,蝇虫飞舞的。虽然我妈妈和我都是特别爱干净的人,但不管如何收,这些都很难避免。
相比起别人家干干净, 别人父母衣着整洁,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我从小就很自卑。
小学的时候,两个同学来家里玩,知道我家是收废品的就嘲笑我,叫喊我家是收破烂的,从那以后我就更自卑了。
上学统计填表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写,我真的很怕别人知道我家里收废品嘲笑我。即使我很感恩父母为了给我更好的生活,起早贪黑,勤勤恳恳,他们不怕脏不怕累,奋斗了大半辈子。
大四的时候,我谈了一个男朋友,他的家庭条件还可以,家里做生意,有工厂,父母都是党员。而我下意识的选择避开家里是收废品的,只向他模糊地介绍我的父母不是体制内工作,做一点小生意。
毕业前的一次聚会上,大家在聊找工作的话题。其中一个人说,最近看到一个新闻,说是收废品年入百万, 就调侃找工作那么难,还不如去收废品算了。大家一句我一句地应和着,我男朋友也有参与讨论。虽然知道他们在开玩笑,但言语中多少带有些看不起和揶揄的意味。
整场聚会下来,我都没怎么说话,心里很不是滋味。父母起早贪黑的忙我都看在眼里,我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心疼我的父母,我也会帮我父母收货,没有经历过他们的苦,就没有资格批判。
聚会后,我向男友坦白了家庭情况,我从他的眼神和表情读出了诧异和震惊,随即是反问:“为什么之前不说?”一阵沉默后,我下定了决心,鼓起勇气提出了分手,他欲言又止,最终留下一句:“好吧,再见。”
回到宿舍,我躲在被窝大哭了一场,那是对不起父母的羞愧和心疼,是对自己曾羞于表达自己的出生而好面子的行为感到愚蠢。
从那天之后,我也打开了自己的心结,重新审视了自己,和改变对父母的工作的看法。不得不承认的是,“收废品”这样一份职业,确实是不那么体面。但靠着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和生活,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尊敬的事情。
毕业后,我选择了来到深圳。原因很简单,因为很多人都说这是一个不问出生,相对平等的城市,只要肯努力,只要足够优秀,就有机会,就有回报。
并不是介怀自己的家庭背景,单纯只是想要印证一下。
今年已经是我在深圳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前不久跳槽入职了一家世界500强公司,工资待遇不错。
这五年,让我坚持留下来的,不仅是这里的机会和薪资,还有这里的环境和氛围。
很多人说深圳很冷漠,但我恰恰爱上了这份社交距离的分寸感。没有太多的人情世故,大家来自天南海北,五湖四海,虽然见面常会问:“你是哪里人?”,但也仅此而已,不会深究太多。
当然,无话不谈的朋友也是有的,我也不会忌讳家里的情况,毕竟如果对这个都介怀的人,也不值得称作朋友了。
在深圳,其实很多小区甚至比较高档的小区,也都能看到收废品的老人,他们跟随着子女来到深圳,家庭条件应该说很不错了,只是老人家上辈子节俭惯了,而且背井离乡的,每天的一丁点零花钱收获,也是异地生活中难得的寄托。
我也曾跟父母说,现在我已经能赚钱了,也养得起他们,让他们不要那么操劳。但是老一辈嘛,都会觉得劳动是光荣的,闲不下来,我也就随他们了。等我买了房,就把他们接过来身边,一家团聚。
他们没有站在光里,但是我一辈子的英雄。
生而平凡,各自有光 ,背靠烟火,负盼前行。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