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逐不普通的人,很普通

2016-10-23 图文编辑·日京川 纸城


徐砚美/文

纸城小报:普通人跟平凡人的差别在哪里,你觉得你是一个普通人还是一个平凡人?


林奕华:普通和平凡的差别其实在于平凡可以不平凡,但是普通就不能不普通了,为什么这样说?福尔摩斯讲过一句话,他说每个人都有一簇小小不灭的火花藏在自身之内。其实就是说,大家生出来都是平凡人,但是当你体内的火花被点燃,往外变成一种力量的时候,那你就不平凡了。


普通人又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你没有追求自己身内的那个火花,而是一直在追着外在的光芒,然后要成为别人。但是当你一直在借助别人的光时,你会把他当成主体,而你却成了客体。当你永远没有办法自己主控人生的时候,时间就不是你的,未来就不会属于你。


在“非常林奕华”二十五周年的新剧《心之侦探》中,林奕华再次直面自己,也是直面所有人的内心,在只问“资源”的时代,谈谈“心”。“一开始观众以为是在看一个案子,后来慢慢发现死在台上的是自己,到最后发现原来自己就是凶手。”



戏剧导演林奕华


在做这出戏的时候,林奕华刚一开始就跟大家自白说,他这一生最想做的,就是“华生”。哇,听在许多人耳里,这是不是一种嘲讽?一个最想当普通人的人,却成了大家眼中最不普通的人?一个天才,一个鬼才?


戏中,是有线索给我们的。《心之侦探》的最后一场戏,是回到华生与福尔摩斯初次见面的时候。都到了戏的最后,从头再说,通常是不意外的做法,然而,我却一直觉得奕华把生命中某一个重要的“意识”,放在了最后几句话里:

 

福尔摩斯:你也知道我是福尔摩斯,没有选择,你是华生,但你有选择。

华生:我有什么选择?我还不是一个普通人?

福尔摩斯:你再普通,也有双重的身份,你还有一个名字,叫柯南·道尔

 



福尔摩斯这个角色,是作者柯南·道尔创作出来的,而从福尔摩斯小说问世以来,有人从写作视角,也有人从身世的角度,去阐释为什么柯南·道尔把自己放在“华生”的位置,而不是把自己写成“福尔摩斯”。但是,奕华他把自己的心拿出来,跟创作交心,所得到的新问题(他得到的一向不会是答案),便是“为什么一个普通人会想找到一个不普通的人,来让自己觉得自己普通?”这就是这出戏的副标“什么人需要什么人”最核心的诠释。


那一个问为什么的普通人,又为什么会变成不普通的人呢?是不是因为,大多数的普通人,只是想要有一个答案,就让自己变得不普通,以至于拥有这样想法的人,都是普通人呢?而这不就是华生与福尔摩斯的关系吗?




奕华的戏里内含几个重要的哲学议题是:

 

1.为什么我们不问为什么?

2.为什么我们认为别人来帮我们成为的别人叫作“自己”?

3.为什么我们因为害怕失去而不想改变,却在原状中一直失去?

4.为什么一个没有自己的人,无法跟另一个人在一起?

 

这些问题,让追寻快乐变成了一件很不快乐的事情,让强调成功的社会变成容不下失败的社会,让享受幸福变成需要忍受别人幸福的困境。可是,我们仍旧在这些事情上面焦虑、躁动,一直无法平静下来。


和奕华相处的这两三年,我也觉得他一直很难平静下来,因为他问了许多核心的问题,所以他离问题的核心很近。对我而言,他是用“心”去感受着普通人的诸多痛苦,再透过戏剧去作为他“心”的“投影幕”,将这些痛苦转化,有时荒谬,有时喜,有时悲,有时舞台上空无一人,却无限遐想,有时舞台上闹成一团,却无限孤独。




如果你问我,他身为一个侦探,到底这二十五年,五十六部作品,侦了些什么,又探了些什么?我会说,不多,就只是他自己而已。但是,这不就是创作的“真义”吗?用自己,与世界对话,用身在世界的自己,与世界相处,用自己的心,跟整个世界交心。


华生与福尔摩斯是怎么在一起的呢?


华生在原著小说里的身份,是曾被外派至阿富汗的战地医生,在烽火硝烟中看着人命如草芥蜉蝣一般,朝生夕死,瞬息无常。逼视死亡,照理来说一直是可以给予人很大的启发,从恐惧中蜕变,带往一种超然与睿智的生命境界。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从前线退下的华生,回到了英国本土,平静、安稳、一成不变的寻常日子,对于他来说,整个伦敦都像是笼罩在一层迷雾当中,只有一种颜色,叫作“平凡”,这个见过“不平凡”的战地医生,陷入了一种矛盾,一种焦虑——经历使他得以分辨何谓不平凡,但他的智慧却无法使自己在平凡的环境中,显得不平凡。


这是否也是现代人的一种矛盾与焦虑呢?我看见,却无法改变,而且,是因为我无法改变“自己”,所以,也无法改变“别人”。


华生与福尔摩斯的首次见面,是基于一件再寻常不过的生活琐事——“租房子”。一个极度不寻常的故事的开端,是一次寻常的相遇。即便有人会说,福尔摩斯第一次见到华生时,就对他进行了一次“X 光”式的全身扫描,只不过,他扫描的不是“有什么病”,而是“有什么样的过去”,再推断出“是什么样的人”。很有趣的是,福尔摩斯细腻地观察“眼前”的事物,足以厘清“过去”,再由过去到现在的“脉络”,演绎出一个人的“未来”。原来,他的不平凡,在于他能够看穿“时间”。




而华生的矛盾与焦虑,正好与时间有关,他就是卡在“过去”与“现在”的过渡期,只是,他总以为那是“平凡”与“不平凡”的差异。其实,我们也是这个样子的,不是吗?总是说着自己过去经历了些什么,现在却不能做什么,总是说着“时不我与”,总是说着“怀才不遇”,总是说着“身不由己”,总是说着“前途茫茫”。在这个时代,谁没见过“烽火”谁没闻过“硝烟”呢?社交网站上面的一句留言,随时都能引起“世界大战”。在又热又平又挤的“全球化”世界里,不同种族根本不是问题,不同“立场”才是真正的问题,一个立场就能自成“一国”,一国之中,有它的经济市场,有它的社会文化,有它的外交方针,有它的军事手腕。


在谁不是伺机找着谁开战的现代,谁不是在升平的日子里枕戈待旦,磨刀霍霍?谁,不是华生呢?


但是,华生眼中的福尔摩斯,或许是说,作者柯南• 道尔眼中的福尔摩斯,却不是以“终结”某一种状态为前提才“查案”的。他在乎的,是“时间”的停滞,他在乎的,是有太多看似结束的事情,太多被下定结论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开始”。这便是他与华生最大的不同。从在前线,到回伦敦,华生是一个“军人”,他服从于“安排”,如果说这是一个隐喻的话,他就是任凭命运的安排。




是的,“任凭”却“不甘心”,这才是处于现代的我们最大的焦虑与矛盾。而当这样的焦虑与矛盾扩大、渲染至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我们心里的每一寸地方时,它将化为“无形”。因为一种颜色在一张画纸上占据了每一块地方时,它就成为一种底色,我们根本分辨不出原来的纸是什么颜色的,即便,我们确实看见了,也辨无可辨,因为,所有的线索已然被我们亲手湮灭。而在那些已经着满了焦虑与矛盾的画纸上,我们又不断地邀请着各式各样的“偶像”“明星”“意见领袖”来画上只属于他们却不属于我们的五彩缤纷,那究竟是让我们“看见”,还是,更看不见呢?


“非常林奕华”的《心之侦探》中,从第一场到最后一场,观众将不断重复听见“普通人”,以及看着台上以心理重新示现的各种现代“普通人现象”,并非是在说“平庸”“愚蠢”,更不是从一种“知识分子”的高端情结以及道德高地来看待现代社会的现代人的“无知”与“荒谬”,而是在用这三个字“普通人”探问我们自己,我们的心,还能不能找到一点“安静”的所在?还能不能找到一点尚未铺上焦虑底色的“留白”空间?



《心之侦探》剧照


哲学、思考、查案,所谓的厘清,是因为要让我们想起,身为一个“人”,不能只是每一天被情绪牵着鼻子走,一个事端,就在心里掀起惊涛骇浪,久久不能平复,浪还不仅在心里翻腾,更往外汹涌。每一天,我们就是淹没于这样的“声浪”,以至于,还有更重要的事,甚至是在生命里本应积累的情感,都像被浪淘尽的沙,在涨退之中,没了痕迹。


华生与福尔摩斯不寻常的故事,是从寻常开始的,事实上,或许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不普通人”,每一个人,都是普通的,哪怕是智商过人的超级大脑,倾国倾城的美女,富可敌国的大富翁,都必须要面对寻常的生、老、病、死,七情六欲,逃不过的,不面对,终其一生,就是自己与自己打架,自己与自己争执,自己讨厌自己,自己恨自己。



《心之侦探》剧照


关系,必然是人生故事的开始,拥有异于常人能力的人,仍旧是要跟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一起相处,那么,他要面对自己的“日常”那是什么样的心情?身为一个普通人,面对自己的“日常”,更是要与普通为伍,那是什么样的心情?华生与福尔摩斯,朝夕相处,他们,又各怀着什么样的心情?


“心”与“情”,不就是我们的心理,与我们的情感吗?我想,这就是“非常林奕华”《心之侦探》中要探讨的最核心问题:现代人的心理和情感,为何成了一桩又一桩的案子,谁的心理失窃了、自杀了、蒸发了、失踪了,又是谁的情感被性侵了、亏空了、纵火了,以至于我们离“尽”那么近,离“静”那么远,以至于,戏里的,戏外的,每一段关系,走一阵子,解决寂寞这么容易,在一起,面对孤独,这么困难。



本文由出版社授权刊载,部分节选自《什么人需要什么人》及首发式讲稿


《什么人需要什么人》

非常林奕华/编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年10月


点击标题查看以往精彩内容

认识自己,便是“自由”

纽约,纽约,到此来追梦的人,点燃了它

在那一刻,作为孩子的我死了,我成了大人

谁也无法知道,哪位会被选中,因为时代正在改变

“我相信你,可你不相信我”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微信合作及转载联系后台。

投稿邮箱:chenliping@eeo.com.cn

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注paper-city



回复关键词:塔可夫斯基 |  石川啄木  |  小说开头 |时尚反叛者  | 蒂姆·波顿  | 梵高 | 草间弥生  |  菲茨杰拉德 | 香奈儿 | 铃木敏夫 | 石黑一雄 | 塞尔努达 | 村上春树 |帕斯捷尔纳克 | 鲍勃·迪伦 | 里尔克 |爵士乐| 乔治·奥威尔|帕蒂·史密斯| 今敏 | 阿列克谢维奇 | 斯通纳 |闲逛台北|独居生活|查看以往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