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划教育】英美城市设计教育解读及其启示

戴冬晖 柳飏 规划师杂志 2021-01-15

欢迎点击以上蓝色字体

关注规划师杂志


导语


作者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戴冬晖,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与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柳飏在《规划师》2017年第12期撰文,当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处于调速换挡、升级转型的特定时期,而城市设计作为城市空间由“规模扩张”走向“品质提升”的重要手段,不仅对城市设计人才培养具有迫切的需求,也对城市设计教育的学位、课程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城市设计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背景、现状及主要特征,结合国情提出我国的城市设计教育应在拓展学科外延的同时,更加关注内涵塑造,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设计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教育;学位;人才培养体系

[文章编号] 1006-0022(2017)12-0144-06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B

[引文格式]戴冬晖,柳飏.英美城市设计教育解读及其启示[J].规划师,2017(12):144-149.

  英美城市设计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英美城市设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以工业革命为标志,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城市的扩张速度和建设标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技术革命对城市的空间形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的建筑学教育开始关注城市与街区尺度的空间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19 世纪后期,西方建筑教育家卡米洛·西特提出城市空间的“视觉有序”理论,将城市规划学、景观学中有关城市与街区的整体空间形象和环境质量的内容引入建筑学教育,成为城市设计教育开创的重要标志。1934年,美国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伊利尔·沙里宁进一步指出城市设计与建筑学教育的关联性,即以建筑学为基础,同时在城市问题和发展秩序的认知方面有所延展,率先倡导将城市设计的有关课程正式纳入建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并培养专门的建筑与城市设计研究生,为日后西方城市设计教育的正式展开奠定了思想和实践基础。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英美的大规模战后开发建设与城市空间系统的日益复杂化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城市设计的作用,高等学校的城市设计教育以建筑学研究生课程的形式正式起步。例如,宾夕法尼亚大学于 1954 年开设城市设计课程,并于 1965 年开始实行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双重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哈佛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分别设立美国与英国的首个城市设计培养学位,随后又有一批学校集中设置城市设计培养学位。

进入20世纪70年代,英美的城市化进程趋于稳定,城市空间经过以机械主义、功能和效率优先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思潮的长期洗礼,出现了特征形象不明、新旧矛盾突出及生活环境恶化等问题,面临回归到人的认知、使用和交往需求层面,通过三维空间的建筑与环境设计来最大限度地缓解经济、社会和环境矛盾的历史任务,英美的城市设计教育开始特别关注相关学科知识和信息的引入,虽然这一时期的学位数量和类型较为稳定,但社会与经济、技术与方法方面的课程有所增加,而建筑学和工程学领域的课程仍占据主导地位。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受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经济和政治领域的价值碰撞及矛盾冲突的影响,城市设计开始重视地域元素的作用,涉及的空间类型更加多样化和混合化,其动态干预、平衡和维护作用也得以强化,英国的城市设计培养学位数量进一步增加,学位类型按照时代发展的要求趋向多元和完善;美国则有近一半的城市设计培养学位发端于20世纪初,其中又以偏向于空间设计的城市设计硕士学位为主。英美在课程教学方面也注重时代特征,其城市设计课程在全球化、本土化及可持续城市化方面具有鲜明特征,教学方式也与新时期的观念、信息和科技水平保持同步。

(二)英美城市设计教育的现状

历经以上3个阶段城市设计教育在学校数量、学位类型和研究方向等方面的不断变革,截止到 2016 年,英国共有 23 所学校设置了城市设计类学位,除2所学校设置博士学位以外全部为硕士学位,包括城市设计文学硕士学位、城市设计理学硕士学位、城市设计哲学硕士学位、城市设计研究型硕士学位及城市设计方向的建筑学硕士学位;其中,部分开办了城市设计教育的学校同时设置了多个学位,如伦敦大学拥有理学、研究型和哲学等多个硕士学位的授予权。美国现有 25 所学校设置了城市设计类学位,除2所学校设置学士学位、1 所学校设置博士学位以外全部为硕士学位,包括城市设计硕士学位、城市设计理学硕士学位、城市设计方向的建筑学硕士和景观建筑学硕士学位,以及城市设计证书。

英美的城市设计教育相对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与景观建筑学教育而言,开办的院校较少且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但就学位设置、申读背景、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看,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城市设计教育体系,其在生态、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拓展学科外延的同时,强化了通过空间塑造和设计实践来表现城市的整体形态和风貌特色、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满足城市发展和人的需求的学科内涵,有力地保证了城市设计之“桥”的搭建。

二 

英美城市设计教育的主要特征

(一)学位设置

英美的城市教育基本上起源于在工程和设计领域具有一定基础的学校,并从属于建筑学教育。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和社会问题的增多,城市空间的改善和提升成为一个多学科共同完成的课题,参与城市设计教育的学校和院系日益多元,城市设计的相关课程逐渐丰富,城市设计类学位的设置类型逐渐多样化。尽管如此,空间构型能力的培养仍是大多数学校和学位培养的核心,以相关学科和理论研究为主导的学校及学位数量仍较少。

英国学校的城市设计教育主要在建筑学院、建筑与景观学院中开设,在地理、环境和社会等多个学院中也有少量开设(表1)。英国的城市设计学位的类型较多,部分学校同时设置多种学位,城市设计学位往往与其他相关专业具有密切联系,并在学位设置与学院类别的关系上体现出差别。其中,城市设计文学硕士学位设置最早,注重对城市和建筑的传统理论方法与历史文化知识的研习。后来,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部分文学硕士学位被调整为理学硕士学位、研究型硕士学位和城市设计方向的建筑学硕士学位,更加关注空间技术、创新与技能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全方位满足设计实践的需要。在所有学位中,哲学硕士学位的数量一直较少,主要培养学生对人口、环境、政策变化的空间研究和管理能力,毕业生通常会继续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此外,英国还通过皇家建筑师协会或皇家规划师协会认证的形式,体现职业学位和非职业学位之分,在设计训练和理论教育方面各有侧重,毕业生则分化为能够申请协会会员的高级从业人员和一般从业人员。

美国学校的城市设计专业主要在建筑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设计学院中开设 (表2)。相对于英国,美国城市设计学位的分布较为集中,类型也较少。其中,城市设计硕士学位相对独立,虽然大多数院校开设这一学位的时间较晚,但其开设数量在所有学位中占比最高,空间思维和设计素养是这一学位教育的核心;城市设计方向的建筑学硕士和景观建筑学硕士学位与城市设计硕士学位相似,不同的是部分理论课程的开设依赖于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学专业;城市设计理学硕士学位的设立则强调跨学科的作用,针对城市设计理性分析和实施运作的不足,重视非设计内容在设计实践中所起到的作用;设置城市设计证书的学校则采取内部申请和选拔的方式,对部分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景观建筑学硕士生进行专门培养,并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补充城市设计知识,要求相对较低。此外,美国的城市设计学位虽然没有专门的行业协会认证,但大多只接收具有行业认证的专业背景(如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景观建筑学)的学生。

虽然英美城市设计教育在学位设置的类型和分散化程度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均主要依托于建筑类学院,偏向设计和实践的学位占据主导地位,且不同类型的学位相辅相成,其背后的理论方法与设计实践、学校教育与职业素养的强关联性决定了以空间构型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养定位,为建构相对完整和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根本保障。

(二)申读背景

英美的城市设计教育均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涉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景观建筑学等相关专业,学制通常为1~2 年。其丰富的学习内容、特定的学习要求及有限的学习时间需要学生入学时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和背景,且不同类型的学位还会依据自身的历史渊源和培养目标提出相应的申读背景要求。

英国开办城市设计硕士教育的 23所学校中,有5所明确只招收建筑学专业背景的学生,有3所明确只招收城市规划学专业背景的学生,有1所招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专业背景的学生,有1 所招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景观建筑学专业背景的学生,另有 13 所学校要求学生有工程、人文领域的部分专业背景或是没有明确的专业背景要求。此外,不同类型学位对申读者的要求具有明显的差异:城市设计理学硕士学位和城市设计方向的建筑学硕士学位对申读者专业背景的要求较高;城市设计哲学硕士学位和城市设计文学硕士学位对申读者的专业背景要求相对宽泛,前者更强调申读者的建筑学背景,后者则强调申读者的城市规划学背景;城市设计研究型硕士学位强调跨学科和创新,对申读者专业背景的要求最低。

美国开办城市设计教育的 22 所学校中,有1所明确只招收建筑学专业背景的学生,有1所招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专业背景的学生,有4所招收建筑学、景观建筑学背景的学生,有10所招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专业背景的学生,另有6所学校仅要求学生有工程、人文领域的部分专业背景或是没有明确的专业背景要求。与英国相比,美国不同类型的学位对申读者的专业背景要求较为宽泛,尽管如此,不同的学位类型和专业背景要求之间仍有一定关联性。相较而言,城市设计硕士学位和城市设计方向的建筑学硕士/景观建筑学硕士学位对申读者专业背景相关性的要求较高;城市设计理学硕士学位对申读者专业背景相关性的要求相对宽泛;城市设计证书类学位教育则大多是针对本校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景观建筑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的一种并行的培训。

尽管不同类型学位依据其办学传统和培养目标对申读者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但英美开设城市设计教育的学校对于申读者专业背景的要求集中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景观建筑学,这一点与城市规划教育较为宽泛的专业要求有着本质区别。此外,偏实践型的学位对申读者专业背景相关性的要求更高,偏研究型的学位对申读者专业背景的要求相对宽泛,这也显示出英美城市设计教育在跨专业招收学生的同时,体现了对“设计”本身的重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三)课程体系

英美的近现代城市设计产生于对城市问题的回应,城市设计教育所涉及的课程也在对城市设计如何更有效发挥作用的探索中不断拓展和深化,其课程安排一方面覆盖空间创作、实践应用和相关知识三大板块,以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以及适应政府、开发商和公众对城市设计师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则特别强调空间创作板块中的技能训练和理论方法课程在课程体系建构中具有的支柱作用,以强化学生的空间设计思维,满足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要素协同落实到物质空间层面的能力培养需求。

英国城市设计教育培养的学生大多服务于国内外设计机构、政府管理部门、非政府组织及社区。按照不同类型学位的培养定位差异,英国各院校以空间创作板块课程为主和其他两大板块课程进行组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其中,文学硕士学位教育侧重于对空间设计基础和相关要素一体化的研究,空间创作板块和相关知识板块的课程学时占比较大;理学硕士学位教育侧重于对空间设计控制和公共政策合理化的研究,空间创作板块和实施过程板块的课程学时占比较大;研究型硕士学位教育侧重于对城市空间中的新问题和发展趋势的探索,建构从思考到创作再到开发的过程,空间创作、实施过程和相关知识三大板块的课程学时占比相对均衡;城市设计方向的建筑学硕士学位教育对空间创作的要求最高,学生通常在导师工作室完成城市设计项目的学习、研究和训练,实施过程和相关知识板块的课程学时包含于空间创作板块之中(表3)。

美国城市设计教育培养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从事城市开发的咨询和管理工作。城市设计培养课程体系除城市设计及其相关的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以及经济、社会、法律和艺术方面的理论课程以外,通常在每个学期都要完成1~2个专题设计,将理论知识与设计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空间创作能力。与英国相比,美国所有的城市设计硕士学位培养都将空间创作作为核心知识板块,实施过程和相关知识作为第二、第三层级的知识板块;除了课程学时比重所体现出的重要性程度外,下一层级对上一层级具有明显的依附关系,形成“层级突出、以空间的物质载体设计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旨在强化“将空间的形态和功能设计作为社会利益协调、活力提升的落脚点”的学科定位另外,美国城市设计教育课程体系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和非专业选修课,作为实施过程和相关知识两大板块中必修课程的重要补充,学生可选择感兴趣的方向,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学生更综合、深入地进行城市设计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图1)。

无论是从分析、组织、导控的角度全方位认识空间塑造需求进而建构起“板块交叉、以设计为主”课程体系的英国城市设计教育,还是以实践和创新为出发点深入探究空间运作机制进而建构起“层级突出、以设计为核心”课程体系的美国城市设计教育,其空间创作板块中的设计技能训练和理论方法课程均将其他板块中多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统领起来,为城市设计人才的培养建立起专业性明显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模式

英美的城市设计教育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程教学上也充分考虑以上学科在教学方面的特点,整合讲授、训练、讨论、答疑和考核的优势,采取丰富的形式进行课程教学。与以上传统学科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课程教学上已形成的固有模式有所不同的是,英美的城市设计教育格外注重这一交叉学科的属性,按照实践需求开展、调整和优化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自主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英国的城市设计教学按照城市设计师的职业定位,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例如,剑桥大学的城市设计教学注重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和职业精神,在设计和理论课程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在设计课程中,教师通常不会制定详细的任务书,而是提供同一类型的多个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会干预学生具体的创作表达,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前人经验与城市发展关系和实效的分析来探寻合理的设计思路及方法,注重从多元化需求满足和坚持社会公平、公正原则方面进行设计成果的开放式评价。在理论课程中,教师会在课前提供大量与课程相关的具有前瞻性和国际化视野的文献资料供学生预习,在课堂讲授以后,通过发言和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新的和不同的见解,为培养学生以后工作中所需具备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美国的城市设计教学中,设计课程的特征最为鲜明,在设计选题、教学过程及教学空间的组织上都注重真实工作场景的再现。首先,设计课程通常会选取实际项目进行案例研究,备选题目涵盖全球化和本土化创作、城市和中心区尺度、新城发展和旧城更新等多种类型。以宾夕法尼亚大学为例,其所选课题大多来自所在地费城的实际项目和设计竞赛,学生需要熟悉当地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和社会背景,完善区划中关于空间形体方面的管制内容,并运用容积率奖励、开发权转移等弹性手段进行方案设计,为下一步的建筑设计提供条件其次,学校在实例教学中还加强与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合作,将创意、表达、反复的工作流程引入思考、积淀、提升的教学过程。以迈阿密大学为例,学校一方面会不定期邀请校外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管理者和工程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将案例解析作为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也会邀请开发商、市民等相关利益主体参与讨论,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利益协调与思想表达能力。此外,在教学场所的设置上,也充分体现了为“工作坊”式教学服务的特点。凯文·林奇于20世纪70年代在麻省理工学院创办环境设计中心(ED)  时,将教学空间、创作空间、研讨空间和课余休闲空间整合起来,使师生之间可以随时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研究,这种多空间相互贯通和无障碍连接的背后是“产、学、研”的无缝衔接与相互促进。可见,学校教育的点滴都对城市设计师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无论是英国注重通过教师合理有效地引导和启发学生以提升其自主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还是美国关注真实工作氛围的营造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都突出了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来适应城市设计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而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和内生要素的要求、弥合相关学科之间的空白和冲突的特点,为城市设计人才的培养注入创新的基因,满足实践的需要。

 英美城市设计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基本国情和发展历程不同,英美两国的城市设计教育在学位的类型和定位、申读者的专业背景要求、知识结构的侧重及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细节问题上存在差异,但就整个教育体系看,二者均具有系统性、针对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等共同特点(表4),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反观我国的城市设计教育,目前尚未设立独立的城市设计学位,而是作为二级学科体现在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两个一级学科之下,分别为“城市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而在具体培养过程中,城市设计更多地依附在城乡规划学的框架内。另外,大多数设置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专业的院校在本科阶段及研究生阶段都陆续开设了城市设计的相关课程。从形式上看,城市设计教育的内容得到扩充,但“规划”与“设计”的界限趋于模糊;从规模上看,开办城市设计教育的学校数量得到增加,但也出现了学科特色不明显、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培养模式趋同、知识碎片化和教学形式化等问题,学生获得的城市设计教育更多地取决于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这严重影响了城市设计之“桥”的搭建。借鉴英美城市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经验,着眼当今我国对城市设计的定位、作用和创新方面的新要求,我国的城市设计教育应在拓展学科外延的同时,更加关注内涵塑造,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设计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应从现状和所能依托的条件出发,城市设计教育在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体、渗透到本科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培养模式,为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根本保障。研究生阶段的城市设计教育可借鉴英美经验,以建筑类的院校为主体展开尝试,近期可采用设立城市设计证书和城市设计方向硕士学位的方式,其中城市设计证书以学院内部选拔为主,学生在完成原专业 ( 如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 ) 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以上学科特征通过补充学习诸如环境行为、空间创作与政策法规方面的课程以获得城市设计证书;而城市设计方向的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硕士学位则在我国当前学位体系下进一步把城市设计与学位培养联系在一起,两种方式相结合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加强建筑师、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在城市设计领域的职业素养。远期如果条件成熟则考虑设置城市设计专业硕士学位,定位于多要素、高品质、立足公共利益的城市空间设计创作和研究,优先选择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专业背景的学生,鼓励不同院校根据自身办学传统和优势设置申读条件,采用覆盖以上相关学科知识和要求但又相对独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培养专门的城市设计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无论是近期还是远期,有必要建立起科学的城市设计人才培养标准,并发挥行业协会在评估认证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相关课程应紧密围绕设计能力这一核心进行安排,符合当今对于城市空间营造中“工匠精神”的要求。总体而言,课程体系应满足空间创作、实施过程与相关知识三大板块课程的相辅相成要求,而不是面面俱到、贪多求全。其中,作为核心的空间设计技能及其理论课程的遴选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应从城市的宏观、中观、微观等多个层面划分社区空间、商业空间和公共空间等多种空间类型,加强本土化创作范畴,完善认识观和方法论,进一步丰富空间创作板块的内涵。此外,实施过程和相关知识板块课程应按照空间创造板块课程的需要,结合学校所在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特征和需求,依托自身研究基础和办学传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建构起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知识模块。

最后,城市设计教学应基于实践活动中城市设计师作为“技术统筹者”应对复杂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要求,在学校教学中特别强调综合式、互动式和创新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与实际项目相结合,以案例分析为主,集体讲授、小组讨论和个人任务相结合的“工作坊”形式,除了传授必要的原理和方法外,应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利用多元化渠道充分搜集相关信息,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和工具寻求支撑,开展不同层面和主题的研讨活动来领悟设计需求、激发设计灵感、完善设计成果,并对学生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展示进行及时、全面的答疑与点评;还可以通过加强实地调研及邀请校外专业人士、管理者、开发部门、公众代表参与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沟通协作的观念、有效表达设计思想的能力及在实践反复中获取经验和落实合理创意的素质。

结语

英美的城市设计教育在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变革中缘起、调整和优化,通过建构起自身的价值、内容和方法体系,有效地服务于城市设计搭建相关学科“桥梁”的职能需要。当今我国对于城市设计人才的需求尤为紧迫,建立专门的城市设计教育体系尤为必要,借鉴英美等西方国家所取得的成果不失为一条捷径。但同时,我国的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与英美等国不尽相同,应全面、辩证地认识城市设计教育的发展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灵活变通的原则,有条件地吸收经验并在实践中注重评价成效,真正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设计人才培养体系。

来源:2017年12期《规划师》杂志

新媒体编辑:肖莉

审读:郭敬锋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7年12期

英美城市设计教育解读及其启示》

原创不易,请尊重作者的版权

转载到其他平台请后台回复“转载”字样获取转载事宜,感谢!

《规划师》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蓝字可查看原文链接)

【NEW BOOK】世界民宿地图

新书推荐|《城市观察》,不只是观察……

【规划师论坛1】《新城市议程》视角下的中国城市总体规划转型

【规划师论坛2】城市总体规划“编审督”制度改革下的成都创新

【规划师论坛3】地方政府规划的行动取向与政策把持 — 黄石市2049战略规划与总体规划的比较观察

【规划师论坛4】东莞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治理探索与规划应对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guihuashizazh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