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划师论坛4】特色小镇的全流程规划与实施探索——以杭州梦想小镇为例

王吉勇 朱骏 等 规划师杂志 2021-01-15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本期主题:特色小镇规划与实施

【编者按】

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模式,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全国将培育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同年10月公布了首批127个国家级特色小镇;2017年8月又公布了第二批276个国家级特色小镇。从各地特色小镇的开展情况看,存在建设同质化、产业功能弱、持续能力差等问题。本期“规划师论坛”栏目以“特色小镇规划与实施”为主题,在研读特色小镇核心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回顾我国现阶段特色小镇的开展情况,总结了不同类型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实施经验,探讨了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规划师论坛4】

特色小镇的全流程规划与实施探索——以杭州梦想小镇为例

作者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王吉勇,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城市设计二所所长朱骏,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张晖在《规划师》2018年第1期撰文,目前多数特色小镇只是参照一些经典案例或硬性建设指引进行规划建设,较少关注区域发展环境和规律,往往成为形象工程、旅游展示或房地产项目,后续实施动力不足。文章以全流程规划为切入点,结合杭州梦想小镇的规划实践,提出三个阶段的特色小镇规划及实施建议:一是在特色小镇的选择与策划阶段,顺应区域发展转型需求,因地制宜地确定小镇规划主题、范围及时序等;二是在特色小镇的规划编制与开发阶段,紧紧围绕人的使用需求,创造不同群体的日常生活和创业场所,处理好自然生态、历史保护与小镇开发的关系;三是在特色小镇的功能外溢与区域拉动阶段,将小镇融入城市整体发展格局中,与区域发展转型“捆绑”,避免陷入“昙花一现”的困境,逐步建立起一种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特色小镇;全流程规划;规划实施;梦想小镇;杭州

[文章编号]1006-0022(2018)01-0024-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王吉勇,朱骏,张晖.特色小镇的全流程规划与实施探索 — 以杭州梦想小镇为例[J].规划师,2018(1):24-29.

选择与策划阶段:顺应区域发展转型需求

目前,对特色小镇规划实施的探讨通常集中在规划编制、后期开发与运营等环节,但笔者认为特色小镇的选择、与周边区域的关系是保证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特色小镇顺利实施的首要环节是选址与策划阶段,应结合地区发展要素,因地制宜地确定小镇规划主题、范围及时序等,避免无中生有、硬规划出一个“特色小镇”。本文以杭州梦想小镇为例,对从社会创业需求到区域创新空间供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分析特色小镇出现的内因和必然规律,以及如何融入周边区域发展。

(一)社会转型:高层次年轻人的创业需求

杭州梦想小镇位于余杭区未来科技城 ( 海创园 ) 腹地,其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未来科技城 ( 海创园 ) 这一特定承载地。未来科技城 ( 海创园 ) 重点建设区规划面积为39km²,是第三批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011 年被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列为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之一。截至目前,未来科技城累计引进海归人才近 2340 名,其中“国千”109名、“省千”142名,成为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最为密集、增长最快的人才特区。通过对每千就业人口中“国千”“省千”人才数量与海外引进人才数量进行比较发现,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的领军人才密度超过中关村。此外,从创业方向来看,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高层次人才创业的主导方向,占到90%以上,特别是围绕互联网经济的产业成为大量年轻创业者的主要创业选择方向。

(二)空间转型:低成本众创空间的供给需求

未来科技城在本质上是一个新开发地区,其在启动期依然遵循了新区建设的模式,即通过廉价的土地吸引龙头企业和科研高校,起到最初的发展和集聚作用。这一模式在空间上的反映便是出现了以传统的科技地产、商业地产,以及高门槛的海创园和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园等为主要载体的产业空间布局 (图1)。近几年,部分科技园区的品牌效应已经形成,如海创园、淘宝城等,对进入的企业和人才门槛要求高。同时,大量的如恒生科技园等企业主导的商务办公园区,虽然企业进驻门槛相对不高,但是通常缺乏专业公司管理,更偏向科技商业地产项目,其作为一种商务办公园,只是提供了办公空间和少量的服务配套,没有导入多样化的孵化器进行运作,难以提供专业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科技创业服务。当未来科技城越过初创期,产业价值不断提升、人才结构不断完善、人口密度不断增加时,其内部企业之间、人才网络之间的创新创业机会不断出现,启动期的产业空间已经难以满足创业群体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需要一种新的空间模式,既需要如海创园良好的配套和平台服务,又需要较低的入驻门槛。由此,仓前镇凭借良好的区位和自然人文资源,成为区域产业空间转型的一个突破口,这也是区域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融入未来科技城整体发展框架

在年轻人创业与低成本众创空间的双重需求下,仓前镇自然而然成为了梦想小镇的现实载体,也成为了对未来科技城空间结构的延伸与补充。通过北延未来科技城中轴线,使梦想小镇成为区别于未来科技城核心区的新节点,形成“人文仓前”与生态小镇(图2);通过串联区域生态网络,向北延伸未来科技城中部生态绿带,使未来科技城与小镇北部区域的生态农田融合;沿余杭塘河、中部现状水系,建立基地东西向生态走廊,与区域生态节点 ( 如杭州师范大学校园、永乐公园 ) 对接,在基地内部构建多条南北向生态廊道(图3)。

同时,梦想小镇还是区域创新资源(如海创园、杭州师范大学)和区域产业资源(如仓前工业区、永乐工业区)的重要补充,形成了年轻人创业小镇、互联网创业小镇。梦想小镇主动与周边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等科技创新资源实现无缝融合。例如,与淘宝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等龙头互联网企业的大数据合作,与海康 52研究所、数字研究院等大批科研机构的公共技术平台合作,与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杭州未来科技城研究院等高校资源和公共资源合作(图4)。

 规划编制与开发阶段:抓住两个关键要素

在选址与策划阶段,规划基本确定了梦想小镇的目标是“成为众创空间的新样板、信息经济的新增长点、特色小镇的新范式、田园城市的升级版,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互联网创业高地”。因此,梦想小镇的规划编制与开发运营紧紧抓住青年创业者和互联网创业模式两大特征,在协调自然生态、历史保护与小镇开发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创业群体的日常生活与创业需求类型,研究不同互联网创业的空间和配套组织模式,构建更加扁平而富有弹性的空间环境、更加多元的微社区环境和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体系,并提出“人才 +资本+孵化”三位一体的开发模式。

(一)“三生融合”,打造“四区叠加”的田园小镇

梦想小镇内的古街具有880多年的历史,街区内保留了章太炎故居、四无粮仓等文物保护单位和一大批古建筑,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质朴,但多年来却陷于保护和开发的“两难”境地。特色小镇和众创空间的提出,为古街提供了除纯旅游开发、工业化带动或房地产驱动外的另一条城镇化路径,即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人的城市化为根本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为此,规划在编制阶段紧紧围绕人的需求,确立“三生融合、四区叠加”,即“先生态、再生活、后生产”,“镇区、景区、社区、校区功能叠加的宜居、宜业、宜文、宜游”的规划理念,避免单一功能开发,如有些特色小镇被开发成以产业为主的产业园区、以房地产为导向的居住区和以旅游消费为主的景区等。

目前,很多特色小镇都拥有较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在特色小镇规划中应充分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遗存,对文化底蕴进行深入挖掘。梦想小镇规划对仓前古镇各类存量资源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将古镇传统要素与双创空间进行融合;通过节点塑造、环境整合等手段,构建“三平台、五区、八单元”的空间布局结构,即3个公共服务与技术共享平台、5 个差异化的空间分区和 8 个创新单元(图5)。其中,针对仓前古街存量空间,规划按照互联网创业要求进行改造提升,将文化、旅游和产业等功能在古街内进行有机叠加、共生共融,让创业者进则坐拥城市配套、创业无忧,出则尽享田园气息、回归自然,造就一方“在出世和入世之间自由徜徉”的理想家园。同时,规划将整个基地按照AAA 级景区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为后续整个浙江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确定了基本标准。

(二)“资源聚合”,围绕青年创业者和互联网创新打造创业微社区

“青年创业者”和“互联网创新”是梦想小镇规划的两大基本点。根据规划前期调研,可以了解不同创业群体的日常生活与创业需求类型。其中,20~29岁的创业者主要关注中小学、综合医院、体育文化设施和综合商业设施等,30~ 49岁的科研人员则更加关注教育和综合医院两类设施(图6)。在创新需求方面,规划从梦想小镇未来潜在的互联网创业类型、特征进行分类研究,提出不同互联网创业的空间和配套组织要求,如利用四无仓库的改造,采取车库咖啡、You+ 公寓和创意工厂等模式。在创业配套方面,小镇可提供风投、律师事务所、路演中心、咖啡吧和创业公寓等,以满足年轻创业群体的多元创业需求(图7)。

由于梦想小镇需要充分借力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的资源,搭建平台整合人才、项目、资本、孵化器和中介机构等各类要素,为区别于目前周边产业园、独立企业园和商务写字楼等空间模式,规划提出了打造形态完备的创业微社区,统筹布局各功能区块,通过交往圈、慢行圈和服务圈等兼顾创业者工作、生活与商务需求的圈层模式,引进各类配套项目,为创业者量身打造宜居宜业、高效便捷的创业创新生态圈(图8)。在每个生态圈内,通过搭建社交平台,以创业咖啡、论坛沙龙和YOU+公寓等形式,着力引导创业者从分割隔离的办公楼走向极速分享的大社区,促进信息交流和思维碰撞。同时,规划搭建开发公共技术平台,引进科技文献查询系统和世界专利信息服务平台,集中购买服务器和基础软件,如向阿里巴巴购买云服务,免费向小镇内的创客开放;与浙江大学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全面开放浙大实验室和技术平台,并合作共建健康医疗公共技术平台。此外,规划整合利用市场资源,积极引进财务、法务、人力资源、知识产权和商标代理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组成“服务超市”,并面向初创企业发放“创新券”,支持企业购买中介服务。

(三)“项目组合”,构筑“人才+资本+孵化”三位一体的开发模式

考虑到梦想小镇未来潜在的业主和使用者的多样性,常规单一的建设开发模式并不能适应整个梦想小镇的开发。规划锁定人才和平台两大关键要素,采取政府先行先试、与投资人/平台结合、村宅整体更新租赁等多样的项目建设模式,构筑“人才+资本+孵化”的开发模式,创新性地引入了“大学生+社会创业者众筹+个别实力较强的创业平台”进行联合投资,推动“资智”联动发展。

在小镇建设运营阶段,首先要注重发挥创业人才和创业项目的磁极效应,加快集聚创业资本,同时借力资本的纽带作用,带动人才项目落户,从而推动“资智”的良性互动,实现“化学反应”。其次,大力培育孵化平台,积极引进各类孵化服务机构,引导股权机构搭建孵化平台,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市场化和多样化的新型孵化服务。为避免陷入传统政府主导园区的招商乏力、运营欠缺的困境,应以市场为导向,主动搭建“融资融智”平台,引入U+、36Kr、苏河汇、阿里百川和蜂巢等一系列具有运营实力的平台。通过平台集聚互联网创业企业,鼓励电子商务、软件设计、集成电路、信息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和动漫设计等方面的企业创新与孵化。最后,通过提供一站式服务,将梦想、资本、人才与服务无缝对接,实现完整的自我创业链条,并在配套政策方面推出相关优惠,如办公场所3年免租等。同时,针对初创企业,引导基金与机构合作,定制金融产品,并提供政府购买服务进行多方位扶持。

功能外溢与区域拉动阶段:“点面和合”“以点带面”

杭州梦想小镇的成功不仅是区域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更重要的是小镇本身也是开放的、流动的,能不断与周边要素交流,如与周边传统工业区、大学和龙头企业等片区的“点面和合”。与此同时,梦想小镇不断扩大自身功能外溢与辐射,对未来科技城、杭州城西地区的发展也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拉动作用,如对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这些区域层面的外溢和拉动,反过来也将小镇融入到了整个城市的发展格局中,与杭州整个城市发展转型“捆绑”在了一起,逐步建立起了一种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图9,图10)。

(一)“点面和合”,建立梦想小镇功能拓展区

规划按照“有核无边、辐射带动”的思路,以梦想小镇为“点”,以周边区域为“面”,积极打破梦想小镇与周边区域在空间、配套、产业、政策和招商等方面的隔膜,构筑起全景式的“孵化—加速—产业化”产业链条和企业“迁徙图”。对于梦想小镇孵化出来的项目,积极推介到周边科技园和存量空间中去加速和产业化,而小镇腾出来的空间可以继续引入价值更高、创新性更强的项目进行孵化,这样就基本形成了持续滚动开发的发展路径。目前,梦想小镇周边有15个产业园正在申报小镇拓展区,未来它们将在梦想小镇品牌和政策的支撑下逐步向新型孵化器与加速器转型,其中一些传统产业园的手游村、电商村、健康产业村和物联网村已经初步成型。例如,“遥望网络”是梦想小镇第一个孵化成功的项目,其在孵化后搬入了未来科技城的绿岸科技园继续进行产业化。目前,“遥望中国”手游基地一期1.8万平方米已经投入使用,30余家手游合作伙伴已经入驻,初步形成了手游产业集聚中心。

(二)“触媒效益”,拉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除了带动周边传统产业园和村镇发展外,梦想小镇的品牌效益也为未来科技城、杭州城西地区融入杭州主城区起到了重要的触媒作用。首先,体现在争取区域重大交通资源方面。以梦想小镇基地北侧的宣杭铁路仓前站为例,在2017年7月公布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综合交通规划方案》中,杭州西站拟选址在仓前站,规划为一座铁路、公路、航空、地铁和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将成为继萧山机场、火车东站之后杭州第三大交通枢纽。这种重大设施的布局将加速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等片区与杭州主城区的一体化,并将梦想小镇融入到长三角这一更大的发展平台中,使区域人才、资本和技术等创新要素更加便利地与梦想小镇形成流动。其次,在都市交通方面,杭州的3号、5号和7号地铁线也将延伸到未来科技城地区,城市有轨电车、快速道路和公交网络等将得到加密和延伸,城市对外交通将更加方便。

(三)“以点带面”,为城市发展模式提供新样板

如果说梦想小镇对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影响是显性的,那么以梦想小镇、海创园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型创新空间对杭州整个城市的发展方向、模式和路径带来了一种新探索,是一种对城市整体格局的隐性影响。从城市产业、空间发展历程看,杭州经历了从围绕西湖发展城市服务业、文化创业到跨江发展高新区和大工业区的发展模式。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杭州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经济带来了经济社会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新兴产业、服务业和小微企业的作用更加凸显,个性化、智能化和专业化的生产需求迫切需要城市新的产业与空间组织模式。杭州过去以西湖、滨湖和萧山不断向西发展的“大生产、大生活、大生态”模式,面临向以“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小生态大人文”为特征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转型。以梦想小镇为“点”,为众多乡镇提供了除纯旅游开发、工业化带动或房地产驱动外的另一条路径,也为杭州向西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人的城市化为根本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创新了城市发展与产业布局模式,是杭州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的重要引爆点。

结语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就业环境的重要举措。作为浙江100个特色小镇的先行试点,梦想小镇已经具备了互联网创业小镇和天使小镇两大特色。互联网创业小镇重点鼓励和支持创业者们创办互联网相关领域的各类企业;天使小镇则集聚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机构和财富管理机构,着力构建覆盖企业发展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服务体系。梦想小镇由于准确契合了社会发展和进步最前沿的需求,成为名副其实的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特色小镇。本文总结了梦想小镇全流程规划的实践与经验,以期为国内其他特色小镇的规划实施提供借鉴:一是在特色小镇的选择与策划阶段,小镇应结合地区发展要素,因地制宜地确定小镇规划主题、范围及时序等,避免无中生有、硬规划出一个“特色小镇”,这是确保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二是在特色小镇的规划编制与开发阶段,应紧紧围绕人的使用需求,创造不同群体的日常生活和创业场所,处理好自然生态、历史保护与小镇开发的关系。三是在特色小镇的功能外溢与区域拉动阶段,将小镇融入区域发展,在不断扩大自身辐射与带动作用的同时,逐步建立起一种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小镇发展模式。

来源:2018年1期《规划师》杂志

新媒体编辑:肖莉

审读:郭敬锋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8年1期

特色小镇的全流程规划与实施探索——以杭州梦想小镇为例

 

转载须知

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二字查看转载要求,

如需开白名单进行转载请在后台留下公众号ID,

感谢您的支持!

  

往期精选

【规划师论坛1】“上”“下”结合的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路径

【规划师论坛2】中国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规划师论坛3】基于 IP( 知识产权 ) 的文化型特色小镇规划营建方法研究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规划师杂志公众号ID

guihuashizazh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