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师论坛7】北京市肢残人对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的 无障碍需求与满意度研究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本期主题:社区共治与社区生活圈规划( 下 )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增强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格局”。社区,作为城市日常性服务和管理的基础单元,是社会治理中服务群众、落实群众美好生活期待的“最后一公里”。为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应坚持民生至上,积极从社区共治的视角探索社区规划与建设的新路径,规划与建设社区生活圈,构建高质量的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基于此,本期“规划师论坛”栏目以“社区共治与社区生活圈规划”为主题,特组织刊发一组文章,重点探讨社区共治和社区生活圈规划的理论、方法、实施路径与策略等,以飨读者。
【规划师论坛7】
北京市肢残人对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的
无障碍需求与满意度研究
作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博士研究生袁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硕士研究生刘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住宅与社区研究所所长邵磊在《规划师》2019年第4期撰文,肢残人由于身体机能受限,难以共享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成果。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得出,肢残人对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无障碍环境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医院、银行、菜市场、大超市和公交站5类公共服务设施是肢残人生活与出行的刚性需求,需要优先进行无障碍环境建设。对肢残人群体特征进行解构后发现,残疾程度、是否有人照看、是否乘坐轮椅是影响肢残人使用及评价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最主要的因素。此外,还需加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无障碍环境系统性建设,打通居家、下楼、社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社区外出行4个空间层级,才能让肢残人真正共享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成果。
[关键词]无障碍;肢残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特征;满意度
[文章编号]1006-0022(2019)04-0025-07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袁周,刘田,邵磊.北京市肢残人对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的无障碍需求与满意度研究[J].规划师,2019(4):25-31.
一
研究对象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了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石景山与大兴 6 个城区进行问卷调研,其共同特征是社会发展程度总体较高,人口较为稠密,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无障碍环境需求迫切,老城与新城互相结合,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北京市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基本服务内容分为政务服务、公益服务、便民服务和特色服务(表1)。基于此,实地考察提供以上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及到达路线,将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分为居家、下楼、社区内公共服务和社区外出行 4个出行空间层次,其中社区内公共服务设施是研究重点。同时,参考居住区千人指标配建标准,分类汇总为小区物业、餐馆、菜市场、小商店、大超市、棋牌室、广场公园、运动场所、诊所、医院、幼儿园小学、银行、邮局、公交站、地铁站和停车位16类公共服务设施。
(二)研究设计
发放给肢残人士的问卷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研者的基本信息(人群特征),包括个体属性、家庭属性、残疾属性和出行属性等,通过被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为对被调研者进行人群特征解构提供数据基础;第二部分为被调研者所住楼内无障碍设施情况调查,调查范围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的居家与下楼两个空间层次,通过获取被调研者户内及所在居民楼等无障碍设施的情况,了解被调研者户内改造情况及楼内无障碍设施情况等信息;第三部分是问卷的重点部分,通过了解被调研者对社区内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环境的需求、重要性评价与满意度评价,对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解构,获取被调研者的场所需求特征及满意度特征,调查范围以社区内公共服务这一空间层次为主,同时包含社区外出行这一空间层次;第四部分是被调研者的诉求与行动,获取被调研者的主观诉求、反馈渠道及行动倾向,为制度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问卷中被调研者的基本信息将被解构为人群特征的成分因子或细分属性,被调研者对不同场所无障碍环境的使用需求与满意度评价被解构为场所无障碍环境的需求特征与满意度特征,人群特征的成分因子与细分属性将分别和场所无障碍环境需求特征与满意度特征匹配进行相关性分析,获得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无障碍环境满足需求及提高满意度的客观规律,结合主观诉求与反馈状况提出解决方案与建言( 图 1)。
二
人群特征、场所需求特征与满意度
特征
问卷采用入户访谈与集中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二者相互补充,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 244 份,经筛选其中有效问卷 216 份,问卷有效率 88.5%,各区问卷分布较为均衡。
(一)肢残人群体特征
1.肢残人个体处于社会弱势地位
肢残人群体特征的个体属性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工作、个人收入和教育程度等。在216个样本中,男性113人,女性 103 人,男女比例较为均衡。从年龄上看,40~60岁年龄段的调研对象所占比重最大,年轻者较少,中老年人较多。从工作性质看,离退休人士占比最多,其次为普通职员,再次为无业者,肢残人无业比例相对较高,就业与职业发展环境较差。从个人收入看,月收入2 000~3 000元的人群数量最多,1 000~2 000元的次之,调研对象收入差距较大,收入普遍偏低。从教育程度看,高中(中专)学历人群最多,初中学历人群次之,受大专及以上高等教育的人数很少,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总体上,由于行动能力受限,肢残人个体受教育不足、收入较低,处于社会弱势地位。
2.肢残人家庭面临多重生活压力
肢残人群体特征的家庭属性主要包括家庭人口、家庭收入、日常照料情况和居住环境等。调查发现,肢残人家庭以两口、三口之家居多,但仍有10.8%的肢残人独居。与肢残人个人收入吻合,肢残人家庭收入整体较低。多数肢残人由家人照料,有27.5%的肢残人无人照料,只有5.8%的肢残人由保姆或者小时工照料,这与肢残人的家庭收入有很大关系。研究对肢残人的居住条件进行调查,从房龄看,多数肢残人住宅的房龄为20~30年,即住宅建于20世纪80~90年代,房龄为30~40年的次之,住宅建于10年内的新房较少,可见大量肢残人居住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建成的老旧社区中。超过2/3的肢残人居住于二层及以上楼房中,在这部分样本中,住宅有电梯的占近3/4,大部分肢残人会尽可能选择有电梯的住宅。总体上,残疾人家庭既要面对收入较低的状况,又要照顾行动受限的肢残人,面临多重生活压力。
3.肢残人残障情况各异
肢残人群体特征的残疾属性主要包括致残原因、致残年龄、残疾程度和细类划分等。从致残原因看,一半以上是由后天疾病造成的,近 1/4 因意外伤害致残,1/6左右的人先天残疾。从致残年龄看,幼年致残比例最高,成年后各年龄段致残比例持平。将伤残情况细类划分,19.3% 的样本是上肢残疾,此类情况对出行影响较小,35.8% 的样本因身体部位(如脊柱、腰椎)受损或疾病(如脑梗塞)等原因导致残疾,26.7%的样本因小儿麻痹导致残疾,剩余样本为偏瘫、截瘫和脑瘫等对出行影响较大的残疾情况。肢残人残疾程度各不相同,残障情况高度分化。
4.肢残人出行意愿强烈,且方式
各异
肢残人群体特征的出行属性主要包括出行意愿、出行频率、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和出行辅具等。从出行意愿看,90% 以上的肢残人都有出行意愿,仅有7.1%的肢残人不出门,说明肢残人群体出行意愿强烈。有出行意愿的人群中,近一半的调研样本平均每天出行一次。从出行目的看,购物为主要目的,其他目的包括上班、办事、看病、娱乐和交往等。从出行方式看,1/3以上的人通过残疾人摩托车出行,不到 1/3 的人通过拐杖出行,近 1/5 的人通过轮椅出行,其他人通过推车、义肢等方式出行,出行方式各不相同。对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对不同出行方式分类考虑,如在所有肢残人中,轮椅人士出行受限最大,出行意愿也最强烈。
(二)场所总体使用需求与满意度
1.场所总体使用频率与到达场所
时间
场所的使用频率体现了肢残人对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公共服务设施场所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肢残人到达场所与场所内部无障碍环境的完善程度。调研发现,菜市场、医院、大超市、银行和公交站 5 类场所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广场公园、运动场所、银行、医院、餐馆和地铁站等。总体上,以上多数场所的使用频率相差不大,但不同肢残人对场所有不同偏好。
到达场所时间是肢残人在当前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无障碍环境下到达场所的时间距离。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体量较小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小区物业、小商店、棋牌室、运动场所、诊所和公交站等一刻钟可达性良好,而体量较大的公共服务设施如菜市场、地铁站、大超市和医院等一刻钟可达性较差,这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密度及分布相关。
将肢残人场所的使用频率与到达场所时间进行综合分析,场所使用频率与到达场所时间整体呈现负相关,即到达场所时间越短,使用频率越高,但对于一些刚性需求场所(如医院)使用频率不受到达场所时间影响。
2.场所总体重要性与满意度
研究对场所的重要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菜市场、医院、银行、公交站和大超市的重要性显著,棋牌室重要性最低,其他场所总体重要性差距不大。在场所总体的满意度评价方面,医院与银行的满意度最高,这与医院无障碍环境建设较为完善、银行业集中进行了无障碍环境改造有关;餐馆、公交站的满意度最低,其他场所无障碍环境满意度相差不大,但整体满意度较低,多数肢残人对多数场所的无障碍环境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
(三)场所需求特征
1.刚性需求场所需优先建设
问卷中“不得不去的场所”是肢残人无障碍刚性需求的场所。刚性需求场所问卷调查结果如图 2 所示,肢残人群体刚性需求最强的 5 个场所分别为菜市场、医院、大超市、银行和公交站,与场所总体重要性评价结果一致。刚性需求场所分为 3 种情况:一是必须亲自到场、他人无法代替的场所,此类场所包括医院、银行;二是由于出行意愿强烈的出行刚性需求场所,此类场所的代表为公交站;三是保障基本生活需求,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使用频繁,必须前往的生活刚性需求场所,此类场所包括菜市场、大超市。以上 5 类场所与肢残人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无障碍环境需求最为强烈,在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中,这五类刚性需求场所的无障碍环境需要优先、重点、高标准建设。
2.偏好需求场所与刚性需求场所
重合度较高
问卷中“常去的场所”是肢残人经常去、使用频率较高的场所。部分场所虽然可以由他人(家人、护工等)代替前去,但是肢残人仍有前往意愿,属于偏好需求场所,主要包括菜市场、大超市、医院、公交站、小商店和银行,次一级偏好需求场所还包括广场公园、地铁站、诊所、附近餐馆和运动场所等。可以发现,偏好需求场所中需求度高的场所与刚性需求场所重合度很高,印证了优先建设刚性需求场所的合理性。
3.肢残人对游憩场所有所向往
问卷中“想去却去不了的场所”是肢残人群需求度很高但因无障碍建设现状不完善,不能满足其出行需求的场所。这种情况在各类场所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广场公园、运动场所等休闲游憩场所最为明显,说明了肢残人群体对该类场所的向往。在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无障碍环境建设中,不仅应考虑肢残人群的刚性需求,还应考虑其休闲游憩场所的无障碍建设,各类场所无障碍环境亟待改善。
4.肢残人场所需求金字塔
综上,肢残人对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环境需求呈金字塔结构 ( 图 3):位于塔底部的是刚性需求场所,包括菜市场、医院、大超市、银行和公交站等;位于塔中部的是偏好需求场所,包括广场公园、地铁站、商店、诊所、餐馆和运动场所等;位于塔顶部的则是娱乐性、他人可替代或使用频率较低的场所,包括棋牌室、停车场、邮局和小区物业等。幼儿园和小学的主要受众为学龄儿童,具有明确的服务对象,故未列入需求金字塔。
三
人群特征因子分析
问卷中人群特征变量分为有序变量与分类变量,有序变量包括:年龄、个人月收入、家庭月收入、受教育程度、房屋面积、家庭人口数、致残年龄、每周次数和残疾程度等;分类变量包括:性别、工作、住房、照料情况、致残原因和出门辅具等。
运用KMO(Kaiser-Meyer-Olkin)样本测度对 9 个有序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相关性系数为 0.624,大于 0.5 的最低值,说明统计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经过公因子方差和特征值的计算,提取特征值大于 1 的主成分,主成分分析降维获得 4 个主成分因子,解释总方差65.9%,成分矩阵如表2所示。
主成分 1 与年龄、致残年龄、个人月收入、家庭总收入、房屋面积高度正相关,较好解释了上述有序变量,即年龄越大,收入越高,可称为财富积累因子。主成分 2 主要与教育相关,可称为受教育程度因子。主成分 3 与家庭人口数负相关,与每周出行次数正相关,即家庭人口越少,出行次数越多,因无人照看,必须要出门,可称之为出行必要因子。主成分 4 主要解释了残疾程度,可称之为残疾程度因子。
综上,通过主成分分析降维,将有序变量降维为财富积累、教育程度、出行必要和残疾程度 4 个因子。综合 6 个分类变量 — 性别、工作、住房情况、照料情况、致残原因和出门辅具,共需要10个人群特征变量对肢残人进行测度,由此可看出残疾人是一个高度分化的群体。
四
肢残人人群特征及其对一刻钟社区
服务圈无障碍环境需求及满意度
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将 4 个有序变量 ( 财富积累、受教育程度、出行必要、残疾程度)与肢残人对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环境使用需求(包括场所使用频率与到达场所时间)及场所重要性满意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将分类变量与场所使用需求与场所重要性满意度进行数个独立样本检验,寻找不同肢残人群体对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无障碍环境的使用需求、重要性和满意度评价的差别。
(一)人群特征与场所使用需求相关性分析
1.人群特征与场所使用频率的
相关性
肢残人受教育程度与前往周边餐馆、小区商店、附近大超市、广场公园、公交站及地铁站、银行的频率正相关,即教育程度越高的肢残人,越倾向出行,以上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频率越高。其中与地铁站、银行使用频率正相关度很高,地铁站作为交通接驳站点,意味着受教育程度高的肢残人出行半径更大;银行使用频率较高,说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肢残人对存取款、理财等需求较大,且尽可能亲力亲为。
残疾程度与菜市场、小区广场、公交站和幼儿园小学的使用频率负相关,即残疾程度越高,使用以上场所的频率越低,残疾程度对出行有显著影响。出行必要性与公交站使用频率正相关,结合出行必要因子的人群特征要素可以发现,家庭人口越少,出行不可被替代,出行频率就越高。
是否有人照料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使用频率有显著影响,对菜市场、附近大超市及地铁站使用频率的高低,有人或无人照料的排列顺序为:小时工照料≈住家保姆<家人照料<无人照料,由此可知是否有人照料是影响肢残人无障碍需求的重要因素。
肢残人中先天残疾者与后天残疾者出行频率不同,运动场所使用频率的顺序为:先天残疾者<后天疾病者≈意外伤害者;幼儿园小学使用频率的顺序为:先天残疾者<后天疾病者<意外伤害者;公交站、地铁站使用频率的顺序为:后天疾病<先天因素和意外伤害。后天残疾者对运动场所、教育设施需求更强烈,因病致残者出行意愿较低。
是否乘坐轮椅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频率影响很大,乘坐轮椅的肢残人对小商店、大超市、邮局及公交站的使用频率比不乘坐轮椅的肢残人更低。
2.人群特征与到达场所时间的
相关性
财富积累与到达小区物业、广场公园和停车位的时间呈较显著的负相关,即财富积累越高,到达以上场所的时间越短。受教育程度与到达地铁站的时间负相关,加之受教育程度与地铁站的使用频率正相关,说受明教育程度越高的肢残人对地铁的依赖程度较高。财富积累和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肢残人,居住空间的选择余地更多,居住空间的公共服务设施更完备,无障碍环境更好。
(二)人群特征与场所无障碍环境重要性满意度评价相关性分析
1.人群特征与场所无障碍环境
重要性评价的相关性
肢残人财富积累特征与对不同场所重要性评价分异:与大超市和地铁站的重要性评价负相关,与广场公园和医院的重要性评价正相关;教育程度与大超市、地铁站和停车场的重要性评价正相关 ( 表 3)。
女性比男性的社区参与感更强,以性别作为分组变量进行检验,男女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重要性评价具有显著性差异,相比男性,女性对附近大超市、小区广场公园、附近医院和公交站的重要性评价更高,表现出更强的社区参与感。
居住在楼房与平房的肢残人对广场公园的重要性评价有差异,楼房住户对广场公园重要性评价更高,可能是因为平房带院子或有较好的邻里互动界面。是否有人照料对附近超市的重要性认识与对菜市场、附近大超市、地铁站使用频率一致,顺序为小时工照料≈住家保姆<家人照料<无人照料,说明是否有人照料显著影响肢残人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频率及满意度评价。肢残人中先天残疾者与后天残疾者对公共服务设施重要性的评价不同,具体表现为:对幼儿园小学重要性评价后天残疾者<先天残疾者,对银行重要性评价后天残疾者<先天残疾者。
2.人群特征与场所无障碍环境
满意度评价的相关性
财富积累与菜市场无障碍环境满意度评价正相关,受教育程度与地铁站无障碍环境满意度评价负相关,出行必要与银行无障碍环境满意度负相关,残疾程度与菜市场、地铁站无障碍环境满意度评价负相关,由此说明残疾程度越高,对无障碍环境有更高的期待(表4)。
是否乘坐轮椅对多个场所无障碍环境满意度评价有很大差异,乘坐轮椅的肢残人士对无障碍环境普遍不满。
(三)小结
总结以上相关性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财富积累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残疾者,居住空间的选择余地更多,居住空间的公共服务设施更完备,无障碍环境更好,其对于服务设施的依赖性越低,对于偏好需求场所的需求越强,印证了金字塔需求划分的合理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残疾者,公共服务需求越丰富,出行半径越大;残疾程度的分化直接影响出行频率;出行必要越高,使用服务设施越频繁,设施的满意度越低;女性的社区参与感比男性更强;工作属性不同对地铁站的使用频率和对医院的重要性认识有显著不同;是否有人照料对社区生活性设施的使用频率有显著不同;楼房和平房住户对广场公园的重要性评价显著不同;先天残疾与后天残疾的出行频率及对设施的重要性评价不同;是否乘坐轮椅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频率及满意度差异很大。
提高肢残人群的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能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也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残疾程度、是否有人照料、是否乘坐轮椅对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环境需求及重要性评价和满意度评价有显著影响,应当对残疾程度高、无人照料、乘坐轮椅的肢残人加大帮扶力度。
五
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系统性
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无障碍环境建设分为居家、下楼、社区内公共服务和社区外出行 4 个空间层级,本文重点探讨了社区内公共服务及社区外出行两个层次的单个场所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但只进行单个场所的无障碍建设不足以建成无障碍环境,必须提高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系统性。问卷中居家无障碍改造情况反映了肢残人能否下床、出门的问题;上下楼有无电梯、楼下有无坡道反映了肢残人能否下楼的问题;楼下坡道无障碍水平与到达商店和银行的时间,与小区物业、小商店的使用频率,与诊所、银行和公交站的重要性评价,与小区物业、医院的满意度评价相关。上下楼有无电梯与到达小商店、诊所的时间,与小商店使用的频率,与邮局、地铁的重要性评价,与小区物业、菜市场的满意度评价相关。因此,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无障碍环境建设需要解决系统性问题,只有打通了居家、下楼、社区内公共服务和社区外出行 4 个空间层次,形成出行与回家的闭环,才能让肢残人充分享受无障碍环境建设带来的便利。
六
结语
肢残人是一个高度分化的群体,对肢残人群体特征进行解构,可将肢残人群体特征解构为 4 个有序变量与 6 个分类变量。在这些特征中,残疾程度、是否有人照料、是否乘坐轮椅是影响肢残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使用需求评价与满意度评价的三大因素。
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无障碍环境建设应该以系统性为原则,建设系统性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无障碍环境,打通居家、下楼、社区内及社区外出行 4 个空间层级,改善衔接各个层级的无障碍环境;在资源与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重点建设满足肢残人生活刚性需求的医院、银行、菜市场、大超市和公交站 5 类公共服务设施的无障碍环境,陆续推进偏好需求场所的建设,整体完善无障碍环境;重点考虑不同人群的残疾程度、是否有专人照看、是否乘坐轮椅等特征,加大对残疾程度高、无人照看、乘坐轮椅的残疾人的帮扶力度。
来源:2019年04期《规划师》杂志
新媒体编辑:肖莉
审读:刘芳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9年04期
《北京市肢残人对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的
无障碍需求与满意度研究》
转载须知
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二字查看转载要求,
如需开白名单进行转载请在后台留下公众号ID,
感谢您的支持!
往期精选
【规划师论坛3】新加坡社区服务设施体系规划的演进历程、 特征及启示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更
多
精
彩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规划师杂志公众号ID
guihuashiza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