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球名人堂,完善中国体育荣誉体系的先行一步
体育大生意第2958期,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共同体》是中国之声决胜时刻联合体育大生意推出的体育商业主题对话节目,以“求同存异,聊聊大家共同关心的体育热点话题”为口号,每周一期,逢周五晚上10:00于中国之声《决胜时刻》栏目期间播出。
7月8日,第85期节目以中国篮协筹办中国篮球名人堂为契机,讨论名人堂模式对中国篮球乃至中国体育发展的意义。参与的“闲话者”是中国之声记者张闻,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全国体育口述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夏天,体育大生意副总裁付政浩。
本文为本期节目文字精华摘录。
张闻:今天我们聊一个介乎篮球与历史之间的话题。中国体育界终于要落地“名人堂”的概念了。中国篮协正在筹建中国篮球名人堂,首届入堂规模为25位名人堂成员与1个集体。中国篮协名人堂委员会现已设立,6月30日召开首次会议。按照这个节奏,中国篮球名人堂应该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体育名人堂。两位认为什么是篮球名人堂?
夏天:我觉得中国篮球名人堂是一套中国篮球的荣誉体系,里面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化内容乃至实物等。
付政浩:名人堂是一种舶来品。从实体构造来看,它带有博物馆性质,收藏很多纪念品。然后它也是一种运动推广的载体,像图书馆一样收藏很多体育典籍、录像。它还带有展览会性质,相关纪念品可供球迷参观。此外,它还是一种表彰会议的仪式,举办入堂仪式时具有剧场效果。综合而言,它是一种综合推广篮球文化的荣誉载体。
张闻:两位总结了名人堂的两种特性。从形而上层面来说,它像一个珍藏荣誉的概念式盒子,把值得纪念的东西植入到人们记忆的盒子中。从实体层面来说,正如它的英文名称“Hall of fame”那样,它是一个厅堂、礼堂,把图像、录像、各种影音资料汇聚在一起。
张闻:为什么是篮球开创了中国体育名人堂的先河,而不是其它项目?
夏天:中国篮协筹建名人堂,应该包含了一些贯彻《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内容。《纲要》中提到,“完善中国体育荣誉体系,鼓励社会组织和单项体育协会打造褒奖运动精神的各类荣誉奖励。”在荣誉体系打造方面,篮球界想走在各个项目的前面。
中国篮球厚重的历史无疑配得上成立名人堂来纪念。一方面,它的成绩不错,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就派队出征,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拿过三次奥运第八名。另一方面,中国篮球运动员的综合影响力也很大。比如,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多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开幕式旗手都是中国男篮的国手。1984年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开幕式旗手是王立彬先生,之后宋涛、宋力刚、刘玉栋、姚明、易建联等都担任过旗手。
中国篮球率先成立名人堂还有其它可能的原因在于,从国际上来看,篮球项目中美国的名人堂很有影响力,也为中国篮球提供了参考。
张闻:而且三大球里面,篮球传入中国的时间和篮球运动被发明的时间也距离很近,是吗?
建国初期农民篮球赛的宣传海报
付政浩:是的,奈史密斯博士于1891年发明了篮球这项运动,随后在1895年篮球就传入中国的天津,相隔只有四年。篮球立足天津开始向全国辐射。而且篮球这项运动很很适合群众练习,很快就辐射到全国。到建国初期,从农村、工厂、军队到学校都在大范围开展这项运动。据说中国篮球人口现在已经达到3.5亿,是中国青少年最爱的运动。整体而言,篮球运动在我国的历史很悠久且群众参与规模非常大,普及程度非常高,所以率先成立名人堂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张闻:正如付老师所说,篮球是舶来品,但又很快融入到中国文化体系中、深受中国青少年喜爱,中国篮球名人堂的设计,也当然会同时借鉴海外经验和本地过程。据两位了解,未来的中国篮球名人堂相对于美国篮球名人堂之类来说有什么区别或者特色?
夏天:很多国内流行的运动都是舶来品,但都形成了中国的特色,例如“国球”乒乓球。我还是想回到《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这个层面来论述。《纲要》中提到,“开展体育文物、档案、文献等普查、收集、整理、保存和研究利用工作……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挖掘体育运动项目特色、组织文化和团队精神,讲好以运动员为主体的运动项目文化故事。”
上述工作,体育总局各个运动中心、各个单项体育协会都在做,但没有融合在一个完整系统下来推进。相比之下,中国篮协提出建立名人堂,可以把这些工作都囊括进来,而且能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去执行这项工作,有保存下来的实体去展示、传承中国篮球文化的发展。
中国篮球博物馆落户天津
付政浩:2019年,中国篮协和天津市政府签约要联合筹建中国篮球博物馆。未来中国篮球名人堂建设,肯定要和博物馆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另外还有建立中国篮球历史资料库。据我所知,一些资深的篮球媒体前辈如孙保生先生、梁希仪先生等,都在牵头做《中国篮球通志》编纂、篮球口述历史等一些中国篮球历史的抢救工作,这些资料未来也都可以放到中国篮球名人堂里面。中国篮球名人堂要激励后辈向前辈学习,传承中国篮球文化,讲好中国篮球故事,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
张闻:夏博士的研究方向也包括口述历史。口述历史在保留、传承篮球文化方面起到什么作用?
夏天:在文献史料、文字史料不足的情况下,口述史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法。口述史的保鲜程度大概是80年,换言之,通过口述方式能追溯的历史是80年左右,因为这跟人的生命周期接近。80年的保鲜程度正好也覆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时期。新中国体育历史的几十年中,包括篮球、足球项目的很多名宿元老还健在,让我们当代体育工作者仍然能追寻到他们,和他们面对面聊他们过去亲生经历的经典事件。所以口述史是一个很重要的收集史料方法。
在学术上,很多学者认为口述史是对文献史料的补充,但在体育这个领域可能不完全是这样。新中国体育的发展历史,需要用口述历史的方式去挖掘,因为有的文献记录的内容并不完整。例如我看过一本1993年编写的关于中国足球历史的书,当中关于中国女足的部分只有几页。中国女足有过很好的成绩,但它的历史非常短、真正史料非常少,所以是需要用口述史方式补充材料。
篮球也是如此。我们这一批提出做口述历史的学者,其实要跟时间赛跑。我前段时间采访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中国男篮队员之一的卢鼎厚先生。他生于1927年,在我采访他的时候他的记忆力、表述能力、听力都比较明显地衰退了。我觉得很可惜,如果提早五年甚至十年,在他七八十岁左右的时候采访,效果应该会更好。
刚才付老师说到,有两位老记者在做篮球口述史,但这个人数可能少、效率比较低。需要大家都扑上去,把这些80岁左右老同志、男女运动员的材料全部采集下来。我觉得未来几年要抓紧时间做这件事,要抓紧抢救中国体育的历史。
张闻:说回中国篮球名人堂,它的入选标准是怎样的?我知道像美国篮球名人堂,球员类别退役要满四年,裁判类别要退役满四年并在岗25年,教练类别如果要在在岗期间入选需要年满60周岁等等。期间要经过提名、初审、复审等环节。请付老师介绍一下中国篮球名人堂目前的评选流程规划吧。
付政浩:中国篮球名人堂与美国的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在举荐标准方面高度相似。NBA球员以前要求退役满五年才能获得名人堂推荐资格,最近改成了四年。咱们国内要求球员退役满五年,教练执教满20年。这些是基本的推荐标准,中美基本高度一致。
具体到推荐流程方面,中国篮球名人堂委员会下设三个机构。一个是提名委员会,负责从广大中国篮球人口中提名出候选人。一个是推举委员会,确定提名名单是否适合当候选人。一个是终审委员会,确定候选人是否真正具备入选资格。三个机构代表三道前后衔接的程序。
提名委员会成员包括CBA职业篮球俱乐部、中国篮协一些委员单位、包括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学术单位,他们以所在单位的名义加入,大概有一百多家单位。推举委员会由现役运动员、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媒体代表、北体大篮球教研室的专家、体育营销界代表,约二百多人组成。他们以个人名义加入。终审委员会具有一票否决权,其组成更严格,包括前篮协领导、资深篮球专家、研究学者等,有数十人。
张闻:您曾在文章中提到姚明暂时无缘名人堂,为什么?《延伸阅读:《中国篮球名人堂筹建得失刍议》)
付政浩:这是为了避嫌。中国篮球名人堂是中国篮协筹建的机构,为公平起见,名人堂委员会规定,现任篮协领导不参与名人堂候选资格的提名,等退下岗位后可以再参评。包括我们尊敬的宫鲁鸣指导,他现任中国篮协副主席,所以也暂时不能进名人堂。
张闻:我还很关心经费的问题。奈史密斯名人堂很有名,但非常依靠外界捐赠来运营,曾几次陷入破产危机。中国的名人堂会同样采用非营利性机构的模式吗?
付政浩:奈史密斯名人堂和美国篮协、NBA都没有关系,是真正的独立运营。收入来源主要有赞助商、文创开发、以名人堂名义举行的赛事和活动、门票等等。您刚才提到的公开募捐也是其中一部分,美国有比较强的募捐文化,奈史密斯名人堂也很依赖于捐赠收入,NBA各队就曾向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进行捐赠。
中国篮协现在也希望和社会各界合作,希望社会各界有志之士能为篮球名人堂带来多种形式的支持。例如,篮球名人堂的商务合作、文创开发,都可以与社会机构进行合作。
前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就非常重视篮球文化建设,2007年就设立了一个线上的中国篮球博物馆,然后在其中提出线上篮球名人堂概念。因为当时组建线下篮球名人堂的机会尚不成熟,所以他先建了一个网站,然后发动全国篮球名宿捐赠自己的纪念品,向他们发证书,把纪念品先拍摄下来,抢救性地把这些历史见证品放到线上,效果非常好。可惜后来因为合作机构经费不足,网站停掉了,如果能延续到现在,效果会更好,在此也向李元伟老爷子致敬。
篮球名人堂的经费问题确实重要。目前中国篮球名人堂应该会得到中国篮协每年拨发的专门经费,然后篮球名人堂商务开发的权利也能对外进行授权,希望能发动更多本土运动品牌来共襄盛事,为中国篮球名人堂增加营收能力。
张闻:现在体育品牌常常提到国潮、国货之光,如果它们能与篮球名人堂达成合作关系,一方面可以维持名人堂运营,另外也能用一种商业方式去承载一些有历史情怀的东西,令它们在年轻人中再次流行起来。无论为了怀念历史还是往后传承,名人堂的建设运营,可能不能像一场焦点赛事那样马上引起大量人们的关注,但今天的事情是未来的历史,记住今天发生的东西是一项运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希望中国篮球名人堂能成为这样一个承载中国篮球记忆的地方。感谢两位参与节目,下期见!
往期回顾:
第85期:新《体育法》答疑
第84期:“非足球豪门”社媒吸粉策略
第83期:体感游戏出圈
第82期:从五棵松到“雪游龙”
第81期:足球小镇走出中超球队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