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纪申:以亲情添上浓情一笔
点击上方“巴金故居 ”可以订阅哦!
图书信息
《炽热的心——怀巴金》
作者:纪申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3月
编辑推荐
本书为巴金先生的胞弟李济生先生所著,作者从亲情着手,记录了巴金的编辑生涯;巴金与上海、泉州的渊源;巴金与爱妻萧珊之间忠贞和灼热的感情;巴金与朋友真挚的友情;巴金为之奋斗多年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兴衰的始末等。
用诚挚的感情、质朴的文字,多角度地描述和记录了巴金的人生旅程。为纪念这个穿越了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了历史巨变的文化巨匠,以亲情的角度添上浓情一笔。
作者简介
纪 申
原名李济生,1917年出生,成都人。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思绪滴点》《论巴金及其他》等。翻译外国作品有《两个骠骑兵》《一个地主的早晨》《巴库油田》等。
目录
读巴金《序跋集》有感
《巴金六十年文选》编后琐谈
小小解说
巴金在上海
记巴金编印的又一套丛书
巴金与泉州
《没有神》选编后记
“我还有机会拿起笔”
任何梦,都会醒的
——《巴金七十年文选》编后记
历史教训不能忘!
巴金最喜爱的还是书
——《巴金书话》编后记
关于作家写广告
难忘家乡味
西湖边上探巴金
有新意就好
——读《世纪的良心》
相似和相异
——巴金与丽尼
友情难忘 苦痛在心
——读巴金《怀念曹禺》有感
巴金与孩子
读者的回声
栉风沐雨 积累文化
——记文化生活出版社始末
一个纯洁的灵魂
——记病中巴金
巴金与抗美援朝
又见巴金
梦境成现实
追忆萧珊
“愿为大家活着”
——贺巴金百岁大寿
书缘初忆
——怀巴金
忆四哥巴金
鲁迅的学生—巴金
巴金的编辑生涯
试读选摘
○
仅部分内容选摘
“我还有机会拿起笔”
1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廿五日应是巴金老人九十整寿的诞辰。远在海外随母亲念书的小孙女晅之,也将于这天之前如约归来向老爷爷拜生祝寿。这是她两年前那次暑假回国探亲时说定了的,老人也正企盼着祖孙共聚的欢乐时刻的到来。哪知就在喜庆佳日即临之际,二十日晚,老人因腰背疼痛,以致无法睡下,呻吟不已,折腾了几乎一整夜,未能安眠。次晨去医院,经过检查、透视,诊断结果,是胸椎骨骨折。致病之因,由于老人十月上旬末从杭州休养归来,精神特好,十分高兴,不顾一切赶着审编“译文全集”书稿,伏案日久,加之年纪大了,骨质疏松,导致压缩性骨折,伤在胸椎的第六和第八两节。医生除用药止痛治伤外嘱咐必须仰卧静躺两个月,让伤处逐渐长好,慢慢恢复。其实痛楚早现,老人忍受着默不作声,知道去看医生必被留下,呆在病房里,一切都受限制,什么事也做不成了。他总不愿放下手中之笔,这是他唯一的宣爱斥恨、倾吐肺腑的武器,要尽一切努力抢时间,争取多完成一点未了的事宜。何况小晅晅快要回来了,能同家人亲友共聚一堂,其乐融融,这也是老人的又一心愿。终于从小痛到了难以忍受的剧痛,病不由己,不得不去医院了,治病期间,不动还好,稍一挪移,痛彻心骨。阵痛稍稍减轻,他对家人说:“这以后将逐渐步入‘小康’。”平时讷讷于言,每逢关键时节,竟会冒出幽默趣语。这是身经“百炸”与“百斗”的老人蔑视灾难,笑对人生,流露出的睿智。
在医生护士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下,疼痛逐趋轻微,以至消除。但仰卧床上日久,这滋味确也不好受,连视域也大受局限,见到的就那一片白乎乎的天花板。又必须这样躺着,动弹不得;而心未必因之安宁,脑子在动,思绪不停。依然关心周围的一切。有时难免烦躁:这样下去岂不白白浪费自己的有限时间?家人知之,自会有人吐慰语,说笑话,消闷解愁,引走遐思。还插空读来信,念报纸,使之不断外界消息。作协的小陆专司晚读课,除念报刊上有关的大块文章外,还朗诵刚印出的《家书》(这是与夫人萧珊的通信集),出版社赶在诞辰前夕先装订若干册专程送来的。书的装帧、印刷、用纸都很精致,老人喜书,颇感满意。一如既往,新书到手,必分赠亲人好友。此时无法拿笔,亲嘱在旁的小端端代写。受书者无不欣然乐得,连道谢谢。认为这是兼有双层意义的纪念品。
处此时刻,恰又传来冰心大姐、夏公衍先后住院病临险境的消息。这对老人的静养极为不利,千思万绪、友情揪心。大姐转危为安,叫人额手称庆;夏公不幸,沉痛伤怀,听说他走得那么的从容洒脱,悲念中不无敬佩而心安。生与死本是自然规律,要让生命开花结果,全需自己的努力。老人早有所悟。你看他为《随想录》的姐妹篇《再思录》口述的《序言》是这么说的:“躺在病床上,无法拿笔,讲话无声,似乎前途渺茫。听着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乐》,想起他的话,他说过:‘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欢乐,你就到人民中去吧,你会相信在苦难的生活中仍然存在着欢乐’。他讲得多好啊!我想到我的读者。这个时候我要对他们说的,也就是这几句话。我再说一次,这并不是最后的话。我相信,我还有机会拿起笔。”这说明老人的生命力依旧旺盛。他的心还连着读者的心。早在几年前,他就说过“让我再活一次”的话。他还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啊!
......
巴金九十大寿,摄于寓所。
《巴金六十年文选》编后琐谈
2
六十年的创作道路是漫长的,作家的生活历程,更是坎坷艰辛的。他的思想也随之起着各样的变化。不幸的是他也曾喝过“迷魂”汤,以至失去了本来的面目,可生活教育着他,鼓舞着他,使他逐渐清醒过来,恢复了本来面目,重新充满强大的自信。这是一次异常痛苦的心理历程。真了不得啊!被迫“搁笔”十年后的巴金重新握笔,那来自内心的激情,表现在文章里就显得愈益深沉、浑厚了。难怪张光年赞曰:“真是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王元化说:“不论鲁迅的讽刺和巴金的激情在文学风格上存在着多少悬殊,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有着分明的是非和强烈的爱憎。”我认为:这是巴金一贯认真学习鲁迅先生的结果。巴金一向尊敬鲁迅先生,一再表示向鲁迅先生学习,他说:“我勉励自己讲真话,卢梭是我的第一个老师,但是几十年中间用自己的燃烧的心给我照亮道路的还是鲁迅先生。我看的很清楚:在他,写作和生活是一致的,作家和人生是一致的,人品和文品是分不开的。”直到前不久,他还对青年作家说:“这个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就是我们的榜样,先生敢想、敢说、敢写。他从来不用别人的脑子替自己思考问题,他更不曾看行情,看别人脸色写文章。他探索、追求,勇于解剖社会,更勇于解剖自己,为了社会的进步,他用笔作为武器战斗了一生。他用作家真诚的、热烈的心指引读者走生活的道路。他从不装腔作势,讲空话、假话。在他的作品中我都看到作家的艺术的良心,他的作品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巴金就把随想录的第二册和第三册分别命题为《探索集》和《真话集》。他还劝告青年同行“不脱离社会,远离读者,”“说自己说的话,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巴金一生都在追求、探索。他把读者当作朋友和熟人,写作品就是向朋友和熟人吐露自己的真实感受。他的早期作品《我的呼唤》就是个极好的例证。这应是真实的自白,诚恳的吁请。虽是写给他哥哥的,不也可以看着是面向广大的读者么?五十年后再《序跋集》再序里他还这样说:“五十几年我一直记住一句‘格言’:你实在想说什么,就写什么吧。翻开几十年中间自己写的那些长长短短的序跋,我觉得我基本上还是说了真话的。”巴金所谓的说真话,就是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由于多种因素,他也有过违心之论,说过不少空话、假话,这也是当时形势使然,而他并不想借此推脱赖账,反而努力自省争取“还债”,因之在回忆过去,剖析自己的时候就感到十分痛楚、苦恼了。要说真话不容易,要不说假话更难。正是痛定思痛,使他想起十几岁时读林琴南翻译小说中的一句话:“奴在身者,其人可怜;奴在心者,其人可鄙。”他发现在十年“文革”中自己竟然变成“奴在心者”,“而且是死心塌地的精神奴隶。”话实在太沉痛了,读之令人心酸。在终于走出了“牛棚”后他说:“我不一定看清别人,但我看清了自己。虽然我十分衰老,可是我还能用自己的思想思考。我还能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我不再是‘奴在心者’,也不再是‘奴在身者’。我是我自己。我回到我自己身上了。”从这类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到巴金律己之严,更体会到他那经历折磨的苦痛的心。可贵的是他在剖析社会时,是把自己放进去的,先从自身开始而且那么严格、无情,甚至是残酷地毫无保留地深刻地解剖自己的灵魂。作家汪曾祺读《随想录》后说:“我看他的书,很痛苦。好多年没这种感觉了。他始终是个流血的灵魂。”这正说明巴金是把他的灵魂展示在读者面前,真诚而深刻地剖析自己的思想历程。由于他在分析生活现象和社会现象时紧密地把自己的思想联系在一起,这些作品不仅有了高度的真实、真诚的思想感情,而且包含有一种深沉的历史感。读起来感人至深不说,还启人自省,产生对作者的崇敬之情。冯牧评曰:“他不是像普通人那样,对人对事只以自己的利益得失作为参照,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观照生活,观照时代,观照社会。”
......
巴金与李济生(纪申)
忆四哥巴金
3
......
一九八三年六月他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早在两个月前,先后有两位高端人物来医院探望,都对他说,两会即将召开,他不再任人大常委,将改任政协副主席。之后我曾笑着对他说:“老兄,你当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如果你家门口设置警卫,要填写会客单,那我就只好少来看你了。”他笑了。我知道他素不喜欢官场的一套,只想做一个真诚的作家,为人民服务的普通人。真的,武康路他家门前从没设置过警卫。到九十年代后期某副委员长在寓所遇刺事件发生后,在他的病房门前廊上才有了个便衣警卫员。这时他也因病长住医院无法回家了。再说来访的熟人也并未受到过阻拦,新世纪的第二年迁入医院南楼病房才改由武警部队值勤,也都是便衣人员守候于病房外廊上,执行才较严格。那也是他大病后体力日趋衰弱,遵医嘱谢客,尽量免去干扰。不过之前几年里,离沪赴杭疗养,那就身不由己了,一切得听当地警卫部门的安排。特别是出游景点时,车队浩荡,警笛长鸣,确叫人十分的不自在,大有感于远离人民大众了。
想起了一九八七年十月下旬他从成都回来后,一次问起他在川中活动的情况,他颇感歉然地说:“住在金牛宾馆一小院里,有天王作宾偕另一老友来访,我不知道,被下边的人挡回去了,老朋友啊,真对不起。要是你在,就不会发生了。”之后我从部分亲友的来信中,有人就讲出难以见到他的愤慨之词。也曾代他作过一番解释,他是身不由己啊!还把个别人的话转达于他。他也只能苦笑一下而已。
......
一九七七年冬他(巴金)应电视台祁鸣之请,邀了劫后幸存的五位老友孔罗荪、王西彦、张乐平、柯灵、师陀会于启封不久的二楼书房,相见甚欢,笑声不绝。斯时我也应召陪座。重睹旧照,而今惟我独存,能不黯然?
——《忆四哥巴金》
《回望巴金》系列
巴金:出访日记
萧乾:挚友、益友和畏友巴金
黄裳:记巴金
姜德明:与巴金闲谈
纪申:炽热的心——怀巴金
李辉:巨星巴金,光还亮着
彭新琪:巴金先生
坂井洋史:寻找巴金
周立民:闲话巴金
李树德:那些朋友,那些书——忆巴金
微信公众平台将陆续推出该系列推荐,敬请期待!
更多纪念活动即将解锁,敬请期待!
巴金故居| 公众微信号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版画家的起步,从小小藏书票开始——“方寸书香”活动制作与作品展示
编辑:忻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