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0 | 忻世超:属于我的四个成语新释
点击巴金故居关注我们
2020
微信年终总结报告
2020
年度总结前言
随着12月的到来,2020年已经接近尾声,
我们又到了“有什么事明年再说”的阶段期。
回望这不平凡的2020,
免不了一番唏嘘与感叹。
每年都有热门事件,热门关键词,
每个人也有属于自己的个性标签。
而我们2020年的微信工作,
也可以用几个“成语新释”来概括。
请听我细细分解。
2020
关键词
“
秃
如
其
来
”
突如其来
原意:指突然,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秃”如起来
新释:现代青年人的脱发问题不容小觑,一根根头发见证了他们的辛酸史,对待突如其来的工作量与工作方式的变动,掉的每根头发都不是无辜的。
2020年开年就有点魔幻,
本来还在抱怨春节假期也不过七天,
可突然多了个猝不及防的超长“假期”后,
整个人就开始慌了。
某天早晨小编接到通知开了个视频会议后,
上班模式突然变成了:
“无法开馆,轮流值班,在家办公。”
但不开馆不代表不用上班,
特别是我们这种“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的工作性质。
只要有电脑,每个场合都能成为你的“战场”。
只是好久没打开电脑的本小编,
突然忘记自己以前是干嘛的?
不久后,
我们领导对我们新一年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让整个馆在线上正常运作起来”
短短几个字,只见小编的头发唰唰往下掉。
就挺“秃”然的。
说干就干!
领导你快看,这是小编为大家打造出来的几朵“云”。
不知这景色,是否如您所愿。
2020
关键词
“
人
云
亦
云
”
人云亦云
原意: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人“云”亦“云”
新释:因为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到达现场或亲自参与,大家可以聚集在互联网“云端”参与活动,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云”,人人都有机会在互联网云端看到自己想看的一片天。
往年的武康路特别热闹,而今年上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整个武康路人烟稀疏。
巴金故居响应政府号召,在疫情防控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认真梳理数字资源与馆藏整理,依托微信公众号、各类平台等载体,推出更多高质量数字化展览、宣传教育、互动活动等线上服务,为稳步有序恢复线下服务做好准备。
于是故居的天空上,多了几片云。它们承载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巴金先生的怀念,距离并没有把我们“隔离”,反而触发了一种更新颖的“见面”方式,令人随时随地享受云端文化带来的便利。
1
云献花,云寄思
2
云讲解,云参观
3
云上画展
4
云上名家朗诵
5
云共建,云合作
6
云上多媒体互动展
7
云讲座
8
云阅读
9
云征文,云活动
点击这条回顾,抓住2020年的那片云彩
2020年
关键词
“
拨
云
见
日
”
拨云见日
原意: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拨“云”见日
新释:防疫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线下活动开始陆续恢复,有序开展。我们巴金故居的线下活动也终于冲破了“云”端,守得云开见月明。
这项工作是场突然的任命,
我们对此事一无所知。
领导与展陈部的同事们经历了许多前期工作后,
才到了我和另外一个饶姓同事手上。
(当然,我只是个副手,她才是主角,关于她的故事,请见下期。)
其实一开始接到这个工作任务的时候,
第二天就着手准备新闻稿与前期宣传。
当时因为很久没有办线下活动,整个人是懵圈的......
以下为当时情景还原:
我
我们这个活动,侧重是什么?
看上去重点应该是新书发布,不过名家藏书画展也很重要,甚至主题讲座也很重磅!有将近二十几位嘉宾就主题展开讨论。
饶
我
什么?不是一个活动?
是一个活动,但中间包含这三场主题。哦,不,甚至是四个,因为还有一个“上海之巅读书会”的首次发布主题活动。
饶
我
牛牛牛,可真牛,我们一办活动,就含金量这么高,一次活动四个主题,简直是四倍收获。
那可不,还不赶紧干活。
饶
这场活动是为纪念巴金先生逝世15周年,
也是巴金故居向公众开放第十个年份,
对我们整馆都有重大意义。
为什么称之为2020年拨云见日的一场活动。
因为它真的就在上海之巅的上海中心朵云书院旗舰店的云端举办。
众所知周,上海中心的意义字如其名,
这是上海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安检可想而知的严格。
由于无法在白天使用货梯,所以每次装展和撤场几乎都在夜间。
而且每次进入建筑之前都要出示各种凭证,
工作那几天由于还处于疫情期间,
听到最多的话就是:
“请出示健康码”
“请出示行程码”
“请出示预约码”
“请出示工作证”
“请出示货梯使用证”
那几天,拥有电梯卡的同事就是王者。
当有一天,唯一一张电梯卡就离我而去后,
我们被困在五十几楼寸步难行,
好不容易有部电梯对我们敞开了大门。
对方却因为我们没有证件拒绝承载我们,
并指着对面的电梯说:
“没有证件的,坐对面那个运垃圾的电梯。”
当时我脑袋里已经开始盘算,
我自己到底是哪种“垃圾”了。
多说一句
吐槽归吐槽,还是感谢城市的守护者们,
因为有你们严格的执行规则,
才会有如此良好的社会秩序,
大家都辛苦了。
2020年
关键词
“
眼
见
为
食
”
眼见为实
原意: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
眼见为“食”
新释:巴金故居在暑期推出的美食主题与美食征文活动精彩纷呈,不仅好看还很好吃,我们仿佛可以透过文字的魅力,深入其境,令那些美食犹在眼前,可看可尝。
暑期特辑已经是我们微信平台的传统项目了,从2018年开始,每年暑期微信平台都会推出系列专题,如2018年的“文学大师们的青年时代”、2019年的“跟着文人游故乡 ”系列微信,一经推出深受读者好评。
在2020年的暑期我们推出了“与文学大师共享美食”系列专题。通过了文人的笔墨,介绍了家乡的美食,真正做到令推文读起来色香味文墨俱全。
官方话说完,来聊聊这次专题的一个形成过程,
其实从六月开始,
我的脑中已经谋划起了美食专题,
并且偷偷地开始酝酿着做了起来。
但当同事向领导透了些底的时候,
我们周老师刚开始是不太同意的。
(我与同事R的对话)
其实我们英明的周老师就怕我把美食主题做得
像是个美食公众号营销推广,
毕竟我们并没有任何赞助商和饭店给我们勇气。
好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至少没有把这篇主题做得不伦不类,
还算有些东西,值得大家茶余饭后品品滋味。
(点图可以直接进入原文内容哦~)
2020暑期特辑 | 原来鲁迅也是美食家
2020暑期特辑 | 周作人:能够告诉我两三家做得上好点心的饽饽铺么?
2020暑期特辑 | 梁实秋:对美食的研究,只因我连续吃了八十多年,没间断。
2020暑期特辑 | 巴金:有好的饮食,总想分给一些需要的人,一个人吃独食,没有味道。
2020暑期特辑 | 汪曾祺:口味最好杂一点,否则,是个损失
为配合美食主题活动更贴近大家的生活,我们配套推出了“家乡的美食”作品征集活动,活动自2020年8月1日起至9月30日,共收到各界人士征文109篇、绘画作品132幅,涉及各年龄段、各地区和各种职业人群。作品题材、体裁丰富,如同展开一册祖国美食图鉴,其中蕴含着对于家人、对于家乡、对于祖国的爱与期许,在回望时让人印象深刻而又珍贵。
稿
作
品
多说一句
感谢积极参与我们活动的社会各界人士与组织者们,
是你们让活动变得更精彩,
让巴金故居的微信公众平台丰富多彩,
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个人简介
忻世超
巴金故居 宣教员
新媒体与微平台编辑
一个10后
的
妈妈
(大喘气)
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如果有,
那就对着生活比个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