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9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中国影迷认证的世界第一导演是怎么炼成的?︱曹米糯专栏

曹米糯 枪稿 2021-09-26

11部长片,平均分8.7,七部入围豆瓣电影TOP250榜。

诺兰,绝对无愧是中国影迷认证的电影导演第一人。(尽管枪稿编辑部及作者群并不这么认为)

近期,关于诺兰其人其作的一本厚实大部头出版了繁体中文版。

我们且“十分钟读完”之。


诺兰何以成为今时今日的诺兰

文/曹米糯

作者简介:一不懂理论、二没有实践、三有点社恐、所以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写电影的路人甲。



最近的院线片继续疲弱,还是分享一本电影方面的新书吧——《The Nolan Variations》——台版翻译为《诺兰变奏曲》。不用我介绍大家也看得出,这是一本有关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评传。

《诺兰变奏曲》台版书封面

本书作者Tom Shone与诺兰相识已久,他断断续续花费了三年时间做了数十个小时的面对面专访,将迄今为止诺兰的11部长片“一网打尽”。

全书结构简明,按时间顺序展开,一部电影一章,每章对应一个主题——比如《跟踪》(1998)对应“方向”,《记忆碎片》(2000)对应“时间”,《失眠症》(2002)对应“感知”等等。除了对谈,书中还有很多补充性信息,包括“诺兰养成”路上的各种书籍、老电影、历史、异闻、工作照、分镜草稿等等。

对于以“低调”“神秘”著称的诺兰而言,能够公开谈及自己的私生活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就普通观众也好,有兴趣深挖诺兰的研究者也罢,都可以翻翻这本书找找资料,至少它会帮助我们理解:诺兰何以成为今时今日的诺兰?

甫一开篇,诺兰就讲述了他的童年:出生在一个横跨美英两国的中产家庭,美国母亲是美联航的空服,英国父亲是广告公司的创意指导;他是家中次子,除了大哥还有个三弟——就是日后成为其御用编剧的乔纳森。

克里斯托弗·诺兰(左)和他的弟弟乔纳森·诺兰(右)联手创作了《记忆碎片》、《致命魔术》、《蝙蝠侠:黑暗骑士》、《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和《星际穿越》。

八岁时,也就是1978年,诺兰已经开始用父亲送给他的8毫米摄影机与小伙伴在地下室拍起了短片,如果你看过J.J.艾布拉姆斯执导的《超级8》,一定能体会到像玩具似的8毫米机对那一代电影儿童的影响。

诺兰还提到了自己最早的观影记忆——1976年的《龙蛇小霸王》。这部电影的导演叫艾伦·帕克,他更加出名的作品是1982年的《迷墙》,而诺兰曾明确表示,《迷墙》直接影响了《盗梦空间》。除此之外,1977年改变电影史的巨制《星球大战》,还有库布里克的科幻史诗《2001太空漫游》也都陪伴诺兰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他后来对科幻大片的情有独钟,是不是也找到了精神源头?

书中提到诺兰曾把《迷墙》放给《盗梦空间》的演员和剧组看,让他们体会这部电影如何让记忆与想象、梦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图为《迷墙》剧照)

1981年,诺兰回到英国,先后就读于天主教预备学校(三年)和帝国公职学院(五年)。虽然校风保守,但诺兰并没有远离电影,除了学校放映的战争老片,他还在舍监的小屋子里看过电视上播放的《银翼杀手》和《异形》。诺兰隐约觉得这两部电影有着某种共性,直到后来才发现这种共性源自同一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也就在那一刻,他有了成为职业导演的冲动。

与此同时,每天熄灯后躺在宿舍的单人床上用随身听聆听电影原声配乐也成了诺兰的一大爱好。他相信音乐可以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思考空间,这也注定了日后诺兰的电影会特别重视配乐,甚至到了依赖配乐推动剧情的地步。所以阅读到本书的后半部分,当“汉斯·季默”名字的出现频率远远高过其他人时,请各位务必不要大惊小怪。

诺兰的制作公司SYNCOPY,名字灵感来源于“切分音”(syncopation)。

1990年,诺兰考入伦敦大学,学业倒是没有荒废,但与主修专业相比他显然将更多精力花在了制作电影上。接下来的三年,诺兰在大学电影社的地下室里学习摄影、剪辑、音画同步,而除了技术层面的实践,大学还为诺兰打开了一扇灵感之门。

校友制作的一部短片深深吸引了他,剧本改编自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博闻强记的富内斯》,主人公是一个拥有完美记忆能力但又被完美记忆能力折磨的年轻人。这次触动令诺兰成为了博尔赫斯的书迷,尤其是“记忆与遗忘”主题,直接影响到后来的《记忆碎片》《盗梦空间》《星际穿越》。

作家博尔赫斯,他的作品《虚构集》和《阿莱夫》中有很多共同的主题,如梦、迷宫与图书馆。

大二的现代文学课程还让雷蒙德·钱德勒的名字进入了诺兰的精神世界。钱德勒不依靠情节而依靠细节和内在逻辑推动故事发展的手法也对诺兰影响深远,尤其是早期的三部长片《跟踪》《记忆碎片》《失眠症》,都沿用了那种细腻的、真切的、贴近角色的视角。

这让我想到了赫尔佐格的那句箴言“如果你不阅读,永远也别想成为电影人”,因为即便天才也难免灵感的枯竭,而阅读就像活跃的泉眼,随时有可能喷涌而出。

大学毕业后,诺兰曾申请就读英国电影电视学院和皇家艺术学院,但均未成功。他转而加入了一间小型制片公司,负责摄影。大概是因为工作的流动性,那段时间诺兰开始留意人与城市的关系,并且在寓所被盗后灵感大爆发,利用周末闲暇拍摄了一部名为《盗窃罪》的短片。两年后,诺兰又在《盗窃罪》的基础上将人物和剧情不断扩充,最终诞生了他的第一部长片《跟踪》(1998)。

诺兰的第一部长片《追随》获得了多项电影节大奖,让诺兰在电影界建立了一定的名气。

就在诺兰为《跟踪》制作后期,并且将拷贝寄去各大影展参赛时,还在读大学的弟弟乔纳森开始动笔撰写一篇关于失忆症的小说。诺兰对这一题材同样兴趣十足,在征得弟弟的许可后他将这篇小说改编为剧本,那就是《记忆碎片》。

诺兰提到,倒过来讲故事的点子是在第一版剧本写了两个月之后才想到的。他坦言错乱的《妖夜慌踪》和倒序的《双重赔偿》都影响了《记忆碎片》的创作,后者正是雷蒙德·钱德勒参与编剧的作品。

《记忆碎片》是标准的美国独立制作,虽然规模很小,但五脏俱全。因为自小就习惯了在“英国人”和“美国人”之间转换,诺兰并未感觉在美国拍片有什么水土不服,但《记忆碎片》还是太另类了,另类到各大发行公司一边称赞它一边又拒绝它,一直得不到发行上映。这可能是诺兰职业生涯中最低谷的一段时间,直到一年后被独立精神奖肯定,才实现了惊天大逆转。

诺兰在《记忆碎片》片场指导盖·皮尔斯。

《记忆碎片》还让诺兰遇到了事业上的一大贵人——史蒂芬·索德伯格。如果没有索德伯格直接与华纳高层交涉,并且联合乔治·克鲁尼一起为诺兰担保(兼任新片监制),他根本不可能成为《失眠症》的导演,甚至都没有机会与公司高层见上一面。

尽管《失眠症》是一部翻拍片,剧本并非出自诺兰之手,最终的成片风格也非常之“不诺兰”,但在本书中,他还是再三肯定了这部作品的意义,并直言“为《失眠症》感到骄傲”。站在诺兰的角度也不难理解,因为《失眠症》是他第一次接触好莱坞的大片厂、大明星、全流程、全产业,要想在势利的好莱坞站稳脚跟,首先就得知己知彼。

《失眠症》是诺兰目前唯一一部非自己做编剧的导演作品。

少年时期严苛的寄宿学校生活让诺兰学会了如何与体制保持关系——既要反抗它,又不能把它推得太远。如今他将这一经验应用在好莱坞身上,他想利用好莱坞体制,巧的是,好莱坞体制也想利用他。

再后来的故事大家就比较熟悉了,我们可以稍微快进一下——《失眠症》票房喜人,诺兰于是成为了华纳公司的宠儿,他获得了执导重启版《蝙蝠侠》第一集的机会,并且以写实风格重新定义了漫改超英大片;从2006年的《致命魔术》开始,诺兰电影里的线索越来越多,剪辑越来越快,概念先行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盗梦空间》《星际穿越》《信条》莫不如此;《蝙蝠侠》的后两部续集更是将诺兰的商业之路推向顶峰,全球票房均突破十亿美元大关……

诺兰在《蝙蝠侠:黑暗骑士》片场拍摄蝙蝠侠与小丑的对手戏。

这部分有几个细节我万万没有想到,比如《黑暗骑士》竟然实现了“美国左右两派通吃”,尤其是保守派,他们认为在恐怖主义横行的年代,时任总统小布什就是美国的黑暗骑士,为了公众的利益不惜背负骂名。

《黑暗骑士崛起》就更神奇了,它的“煽动性”被人利用,据说连川普的就职演说都套用了反派贝恩的话术,而2020年竞选连任期间,川普团队甚至还直接盗用了这部电影的配乐。

总之到目前为止,诺兰的电影之路绝对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有天分,有机遇,有贵人相助,“天时、地利、人和”简直都站在了他那一边。《跟踪》是近乎于零成本的DIY制作,《记忆碎片》是有正规剧组的小成本制作,《失眠症》是有大明星、大片厂参与的中型制作,《蝙蝠侠三部曲》是全面升级的好莱坞顶级制作……诺兰以差不多两年一部新片、每一部新片都跃上一个新台阶的速度,成为千禧年后好莱坞最耀眼的明星导演,没有之一。

诺兰在巴黎比尔阿克姆桥上安排拍摄《盗梦空间》里的镜头。

不过,问题也来了,诺兰直线上升的电影事业真的有可能持续下去吗?这本书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也罗列了不少针锋相对的观点,有人认为诺兰的电影是“专业但空洞的技术戏法”,诺兰自己则换了个角度谦称“我的创作基础主要是艺术技巧、抽象性与戏剧性,我真心觉得自己比较像职人而非艺术家”。

这些说法都未能令本书的作者满意,所以他另辟蹊径,希望借助访谈流露出的更多信息将诺兰的电影与诺兰的个人联系在一起。至于这本书能否达到令大家重新认识诺兰的新高度,我就不越俎代庖了,还是留给影迷和读者自行寻找答案吧。

无论如何,关于诺兰的争议还会继续,不过分歧归分歧,有一点我们还是非常一致的,也正是诺兰一直大声疾呼的: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才叫看电影!那是一种更有趣的,更有意义的,混合着主观、沉浸、共鸣的观影体验,是我们在家里、在电视上、在手机上都无法获得的。“这就是为什么电影如此美妙,而且如此永恒。”


编辑/徐元
排版/手动贩卖机

THE END

相关回顾:
诊断《信条》:不尊重观众,只在乎影迷|大宝剑专栏
诺兰自废武功,《敦刻尔克》没有你想的那么好
致那些跪倒在诺兰脚下的人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